第二天迴到飯攤的時候,聽著大叔說昨天發生在飯攤裏的食客的家常,我還是和大叔坦白了我昨天約出去吃火鍋的人是他也認識的那位律師。大叔愣了愣,之後帶著探究的眼神看向了我,似乎在和我確認律師沒有和我說什麽不該說的事情。
在聽到我說律師已經把所有關於博簡的事情都告訴我的時候,大叔立刻露出懊惱的表情,接著又是小心翼翼地看向了我,似乎想要和我解釋什麽。
我打消了大叔的疑慮:“我不認為博簡的病情可以嚇到我,別忘了第一次來這裏的時候,我的狀況可比博簡可怕多了,不是現在也恢複的好好的麽?再說了,博簡現在病情穩定,就算是攜帶著比較危險的人格,那個人格不是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製,既然醫院都認為他可以適應好現在的生活,我們為什麽不對他有些信心呢?”想了想我又補充了一句,“不過還是要好好注意一下,免得刺激到他,讓他再受罪。”說到這裏的時候我突然頓住了,想起了大叔那時候看我叫來博簡一同看店照顧醉酒的女孩時,大叔為什麽總是欲言又止。他害怕女孩酒醉的表現刺激到博簡不好的迴憶。不過好在最後一切都是好的,不過,博簡沒有發病,而醉酒女孩也沒有因為遭受情感上的挫折而做出傻事。
大叔看著我欣慰地笑了笑,繼續切著手中的春筍。四月了,也到了吃筍的季節了。
也是上迴我和大叔討論的關於火鍋的那本清朝時的《隨園食單》上曾記錄了,民間每到農曆四月,一些住在山裏的人家裏便會傳出炒山貨的味道,而這山貨便是嫩筍,野蕈子(山裏采的蘑菇)和枸杞加著黑胡椒一起炒的“山家三脆”。據說味道有奇香,本來我也是想這樣炒來嚐一嚐,但是大叔說這三位食材放在一起炒實在有些太補了,建議我放棄著大膽的想法。
“以前有位女食客和我說她吃枸杞就愛上火。”大叔做出了一個無奈的表情,“所以後來我連煮湯都不敢放枸杞,害怕有食客和她體質相同。”
“那盾片你準備怎麽吃?”我看了看買的肉,提議做肉炒筍片。
大叔搖了搖頭問我有沒有吃過金煮玉。
我想了想似乎在那裏聽說過,但是事實上也隻是聽說過。大叔說這是曾來他這裏吃飯的一位食客教他的做法。
那食客小的時候家住安溪,那裏有大片的竹林,清明剛一過,他就要和村裏的小朋友一起去挖春筍。春筍出筍很有講究,分為三個時期,二月到清明的筍是春筍出筍的初期;四月中旬和下旬是春筍出筍的中期,個頭大漲勢旺,是可以成竹的,除非是長得太過密集,不利於未來竹子的成長,一般是不可以挖的;之後就是5月份長出來的竹筍,叫出筍的後期。前期和後期的筍一般都是弱筍和小筍,是不可能出新竹的,所以他和小朋友們都隻挖這些長不出竹子的筍,給以後的竹子騰出成長空間。他們認為這些出不來竹子的筍是大自然的饋贈,是山神對於他們一年來辛勤勞動的饋贈,所以他們更是不敢貪心,除了挖掉自己需要的筍子,他們還要留一些給山裏的小動物們吃,而且絕對不會在四月的中下旬去山裏貿然采筍子,那些是要成竹的,是大自然對他們的另一種饋贈。
因為春天可以吃到筍子,所以在食客的家鄉有很多吃筍的方法。在食客很小的時候,每次去采筍子,他幾乎是不怎麽帶幹糧的,因為挖了山裏的筍,就有了一天的口糧。挖個坑攏好火把筍子架在上麵烤熟吃,又香又脆。
不過食客拿迴家的那些筍確有其它吃法。除了炒著吃,他還記得小的時候過生日他娘給他用麵裹著炸的炸筍片的味道。
當大叔提到食客母親做的這種裹麵炸的烹飪方法的時候,我終於想起自己在哪裏看過記得過這種菜式,依舊是清朝的《隨園食單》,袁弘稱濟公描述過''拖油盤內煿黃金,和米鐺中煮白玉'',想必大叔所描繪的金煮玉就是這炸筍片吧?
大叔卻依舊搖著頭否定了我的猜測:“你的話隻描述了''金'',而沒有說''玉''。事實上金煮玉是兩道菜。濟公說的拖油盤內煿黃金,是指的這道炸筍片。包裹在筍片外混著胡椒粉和鹽炸的金黃的麵衣就是敷在筍片上的黃金甲,擺在盤子裏不光顏色好看,味道也是香脆可口。但是下一句和米鐺中煮白玉則是另一種吃法。你知道德清的雞蛋吧?”
我點點頭:“超市裏麵那些比較貴的好像都是德清的雞蛋。”
“那你也應該隻到莫幹山吧?那個現在晚上都能看見滿天繁星的山。”
我點點頭表示知道,隱約覺得煮白玉應該和那座山有關。
“如果說煿金是泉州人的吃法,那這煮玉就是德清的吃法。切片煮粥,在米粥裏麵如同一片片的白玉,這就是和米鐺中煮白玉。發現這種新奇吃法的人也是我上迴和你說的那位不得誌的宋代詞人林洪,他是泉州人,去浙江會朋友,都是盛產竹子的地方,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吃法,所以林洪就記錄了下來,隻有當兩種做法同時上桌的時候,才可以叫作金煮玉,否則還是叫炸筍片和筍片粥吧。”大叔說到最後似乎覺得自己有些賣弄,便嗬嗬傻笑了起來。
“那大叔是想怎麽吃呢?煿金還是煮玉?”我將大叔切好的筍片放盆中再次衝洗。
“要不然炒肉?”大叔說得很不確定,讓人一聽就知道不是他的本意,他似乎是怕我嫌麻煩,說了最不和他心思的建議。
“那就炸著吃吧。”我揣測了一下他的心思,私自做了決定,“明明剛才還特地說了家在泉州的食客的事情。想也知道你是想吃炸筍片。”
我開始和好麵糊,並在裏麵撒了黑胡椒粉,小心調勻。接著將剛才切好的筍片過開水焯了一下。小的時候不怎麽喜歡吃春筍,是因為心裏對出筍葉上的毛毛有陰影,總覺得吃到肚子裏會癢癢的,而且包春筍的時候也覺得很麻煩,春筍的筍衣隻需要包到外麵帶著斑點的老葉子,長在內部的筍衣是可以使用的,尤其是在焯過之後再炒,更不會感覺到筍衣上的毛毛。
切成片的春筍被我悉數倒進了麵糊中裹上麵衣,開了火熱了油,將裹上麵糊的筍片放在油渣鏟上下了鍋,片刻之後,煿金的筍片就已經炸好,給大叔拿過去嚐了嚐味道,大叔覺得似乎有些寡淡。在新的麵糊中加了些鹽,用開始炸新的筍片。
大叔坐在小馬紮上突然來了精神,接著說起了叫他做這道菜的那位食客的故事:“你沒有遇到他還真的是很可惜呢。”
“為什麽?”我有些無所謂的反問,每次大叔覺得可惜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問題。
大叔咂麽了兩下嘴,像是在感慨筍片的美味,也像是在感歎我沒有遇上那位食客的遺憾:“他人特別有意思,他是我見過說謝謝最多的食客。”
“比較禮貌這不是很正常麽?”我不明白大叔有什麽好後麵感慨的。
大叔在我背後應該是搖了搖頭:“他是太愛說謝謝了。以前他每次來我這裏吃飯的時候都一定會在給我錢的時候說謝謝。我經常問他有什麽好謝謝的,他給我錢我給他飯,這是天經地義的買賣。”
但是他每迴都特別認真的迴答我:“這不是客氣,而是她媽媽從小教他的規矩—出門在外,別人對他做的每一樣事情都要學會感激,即使是買飯,給了錢之後依舊要謝謝人家肯賣飯給他吃。他那時候對我說''大叔,雖然是我付錢買飯,但是如果沒有您在這裏開店,我在這邊是吃不到這麽便宜的飯的,可能總是要靠吃泡麵或者速食過日子。因為您在這裏開了店,我才能沒看在趕末班車前吃上熱乎乎的飯,下雨的時候,也可以有個棚子遮風擋雨,所以我是要好好謝謝您的''。那時候聽他說這些,我心裏可感動過了,覺得在這裏開個飯攤,給孩子們解決夥食這件事情非常值得。後來,那孩子最後一次來飯攤吃飯,給我帶來了他媽媽從家鄉寄來的茶和米粉,說是謝謝我那一年的照顧。”
“臨走送禮物給你了?”新的一鍋筍片炸出來又讓大叔嚐了嚐味道,大叔覺得這一鍋的鹹淡剛剛好。
對我的疑問,,他點了點頭,。我剛想嘲笑他是因為禮物才記住人家,大叔卻打斷了我馬上就要出口的話,將盛著筍片的盤子遞到了我麵前:“嚐嚐吧,隻有自己吃過了,才能感受到裏麵或鹹或淡的味道。”
我沒有夾筍片,而是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大叔,不知道他這唱的又是哪一出。
大叔依舊舉著盤子:“聊起這孩子的時候,我突然就想起了他對我做菜的稱讚。在他誇我之前,我從來沒有在意自己做出來的食物的味道是不是真的有那麽好吃,被他誇得不好意思之後,我是第一次認真地吃了自己做的飯,細嚼慢咽,慢慢品嚐。今天說到他的時候,便也想起了這段故事。”
他喝了口茶水,把筷子遞到了我麵前:“炸出來之後第一個嚐味道的不應該是吃飯的人,而是做飯的人。不光是嚐鹹淡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去感謝食材賦予菜肴的味道。我們每天要做的菜不一樣,菜市場中的食材形色各異,廚房裏的烹飪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到底哪一種烹飪方法才能體現出食物的本味,這是廚子需要窮其一生探索的事情。廚子的工作之所以有趣,就是因為這探索的過程就像是在尋找寶藏,最美好的味道就是最終的寶藏。其實不光是做菜,每件事情都一樣。我們通過不斷地嚐試和探索,才能找到通往好的結果的路。那位泉州來的食客曾在離開飯攤時留給了我一句話,我一直牢牢記在心裏,把它當作那孩子送我的最好的禮物。''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中庸》裏的話。”
大叔停了停,喝了口茶:“大家都要吃,卻鮮少有人在意過食物的味道。就像是這盤炸筍片,隻有自己親自吃過才能知道個中滋味。你光是聽我說的熱鬧,自己不嚐嚐,怎麽知道這煿金玉的味道是不是真的如《隨園食單》說的那般香脆可愛。”
大叔把盤子遞到我麵前,示意我也嚐一嚐這炸筍片的味道。我夾了一片放在嘴裏,現實嚐到了外麵麵裹的麥香,接著就咬到了口感脆脆的筍片,帶著筍特有的春天泥土的味道,接著在嘴裏化開了黑胡椒的辣味,不是很重,恰到好處地豐富了筍片略顯寡淡的口感。我咽下了嘴裏的筍片仿佛咽下了春天泥土的芳芬。
“怎麽樣?好吃吧?”大叔衝我眨了眨眼睛。
我點點頭:“古人誠不欺我。”
大叔聽到這裏笑了,在我轉過身繼續準備晚飯的時候,慢悠悠地開口說道:“這世上每一個人最基本的需求除了唿吸,就是吃喝,但是卻不是所有人都在乎吃喝,我並不是說要吃大魚大肉就叫懂得吃喝,而是很少有人真正品嚐每一道菜裏滋味,感謝大自然對我們的饋贈。我以前也是這樣,隻是為了果腹或者新鮮吃喝,卻忘了去靜下心來品嚐菜的味道,或者說去感謝這些飯菜背後自然的饋贈。那位食客,與其說他每天在感謝我,倒不如說他是在感謝生活,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會去樂觀地感謝食物的饋贈。”
大叔放下盤子,洗手開始幫我切更多的筍片,他看著手下被切成菱形片的小小筍片感歎道:“即使是這單吃略顯寡然無味的筍片,在經過麵粉的包裹和胡椒的調味,也吃出了新鮮香脆,吃過之後仿佛能讓人感受到筍在奮力拱出泥土時的力量,脆脆的,像個愣頭青,勇氣和力量讓人佩服。”大叔停了一會兒,繼續切著筍片,“這世界上太多能吃到的大胃王,有時看到他們不自覺地就想起連自己都吃的饕餮,窮極一生將肚子填的滿滿的,卻鮮少能找到隻吃一口就能讓心靈滿足的食物,甚至有些人習慣性地大口吞咽下食物後,卻記不住食物的味道;還有些人隻是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吃一些稀奇古怪的食物,為了追求口感上的新鮮刺激,卻忘了自己從小到大被五穀雜糧的養育;真正在意食物滋味的人,即使隻是順應季節的更替赤尋常百姓餐桌上的味道,也能從中感受四季的交替和瓜菜之中的千萬種風情。可以從簡簡單單的寒冬的蕭瑟中感受到片刻的溫暖,可以從蒸南瓜裏感受到秋日豐收的甜蜜,可以從絲瓜湯中嚐到夏天裏難得的清爽,也可以從這鮮嫩的筍子裏嚐到春天泥土變暖的味道。這些都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這些要飽腹的人類的禮物和信息,但可惜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子思才會在《中庸》中寫道''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若不是因為那孩子,可能我現在也和剛開飯攤時一樣,隻能是個會做飯的人,多虧了那孩子,教會我與各種食材相遇、相識和相知。”
“那下迴我們也嚐嚐用春筍片煮粥吧,既然吃了煿金玉,那麽是不是也該嚐嚐煮白玉的味道?您說了隻有在不斷探尋中才能發現最適宜食物的烹調方法,既然這樣,那多試幾種又何妨?”
大叔停著我的話微微笑了,他把新切好的筍片放到了我的手邊,默默地淘了米開始煮粥。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我把筍片加工切成筍絲,米粥開始慢慢沸騰,到了筍絲進去,看著鍋裏的米粥再次沸騰冒泡,關小火候,在灶台上慢慢煲著,不一會兒,鍋裏傳出了夾雜著毛筍清香的稻米香。將筍粥給自己和大叔各盛了一碗,坐在馬紮上小口地喝著,滿嘴春筍的清香。
春天果然來了。
在聽到我說律師已經把所有關於博簡的事情都告訴我的時候,大叔立刻露出懊惱的表情,接著又是小心翼翼地看向了我,似乎想要和我解釋什麽。
我打消了大叔的疑慮:“我不認為博簡的病情可以嚇到我,別忘了第一次來這裏的時候,我的狀況可比博簡可怕多了,不是現在也恢複的好好的麽?再說了,博簡現在病情穩定,就算是攜帶著比較危險的人格,那個人格不是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製,既然醫院都認為他可以適應好現在的生活,我們為什麽不對他有些信心呢?”想了想我又補充了一句,“不過還是要好好注意一下,免得刺激到他,讓他再受罪。”說到這裏的時候我突然頓住了,想起了大叔那時候看我叫來博簡一同看店照顧醉酒的女孩時,大叔為什麽總是欲言又止。他害怕女孩酒醉的表現刺激到博簡不好的迴憶。不過好在最後一切都是好的,不過,博簡沒有發病,而醉酒女孩也沒有因為遭受情感上的挫折而做出傻事。
大叔看著我欣慰地笑了笑,繼續切著手中的春筍。四月了,也到了吃筍的季節了。
也是上迴我和大叔討論的關於火鍋的那本清朝時的《隨園食單》上曾記錄了,民間每到農曆四月,一些住在山裏的人家裏便會傳出炒山貨的味道,而這山貨便是嫩筍,野蕈子(山裏采的蘑菇)和枸杞加著黑胡椒一起炒的“山家三脆”。據說味道有奇香,本來我也是想這樣炒來嚐一嚐,但是大叔說這三位食材放在一起炒實在有些太補了,建議我放棄著大膽的想法。
“以前有位女食客和我說她吃枸杞就愛上火。”大叔做出了一個無奈的表情,“所以後來我連煮湯都不敢放枸杞,害怕有食客和她體質相同。”
“那盾片你準備怎麽吃?”我看了看買的肉,提議做肉炒筍片。
大叔搖了搖頭問我有沒有吃過金煮玉。
我想了想似乎在那裏聽說過,但是事實上也隻是聽說過。大叔說這是曾來他這裏吃飯的一位食客教他的做法。
那食客小的時候家住安溪,那裏有大片的竹林,清明剛一過,他就要和村裏的小朋友一起去挖春筍。春筍出筍很有講究,分為三個時期,二月到清明的筍是春筍出筍的初期;四月中旬和下旬是春筍出筍的中期,個頭大漲勢旺,是可以成竹的,除非是長得太過密集,不利於未來竹子的成長,一般是不可以挖的;之後就是5月份長出來的竹筍,叫出筍的後期。前期和後期的筍一般都是弱筍和小筍,是不可能出新竹的,所以他和小朋友們都隻挖這些長不出竹子的筍,給以後的竹子騰出成長空間。他們認為這些出不來竹子的筍是大自然的饋贈,是山神對於他們一年來辛勤勞動的饋贈,所以他們更是不敢貪心,除了挖掉自己需要的筍子,他們還要留一些給山裏的小動物們吃,而且絕對不會在四月的中下旬去山裏貿然采筍子,那些是要成竹的,是大自然對他們的另一種饋贈。
因為春天可以吃到筍子,所以在食客的家鄉有很多吃筍的方法。在食客很小的時候,每次去采筍子,他幾乎是不怎麽帶幹糧的,因為挖了山裏的筍,就有了一天的口糧。挖個坑攏好火把筍子架在上麵烤熟吃,又香又脆。
不過食客拿迴家的那些筍確有其它吃法。除了炒著吃,他還記得小的時候過生日他娘給他用麵裹著炸的炸筍片的味道。
當大叔提到食客母親做的這種裹麵炸的烹飪方法的時候,我終於想起自己在哪裏看過記得過這種菜式,依舊是清朝的《隨園食單》,袁弘稱濟公描述過''拖油盤內煿黃金,和米鐺中煮白玉'',想必大叔所描繪的金煮玉就是這炸筍片吧?
大叔卻依舊搖著頭否定了我的猜測:“你的話隻描述了''金'',而沒有說''玉''。事實上金煮玉是兩道菜。濟公說的拖油盤內煿黃金,是指的這道炸筍片。包裹在筍片外混著胡椒粉和鹽炸的金黃的麵衣就是敷在筍片上的黃金甲,擺在盤子裏不光顏色好看,味道也是香脆可口。但是下一句和米鐺中煮白玉則是另一種吃法。你知道德清的雞蛋吧?”
我點點頭:“超市裏麵那些比較貴的好像都是德清的雞蛋。”
“那你也應該隻到莫幹山吧?那個現在晚上都能看見滿天繁星的山。”
我點點頭表示知道,隱約覺得煮白玉應該和那座山有關。
“如果說煿金是泉州人的吃法,那這煮玉就是德清的吃法。切片煮粥,在米粥裏麵如同一片片的白玉,這就是和米鐺中煮白玉。發現這種新奇吃法的人也是我上迴和你說的那位不得誌的宋代詞人林洪,他是泉州人,去浙江會朋友,都是盛產竹子的地方,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吃法,所以林洪就記錄了下來,隻有當兩種做法同時上桌的時候,才可以叫作金煮玉,否則還是叫炸筍片和筍片粥吧。”大叔說到最後似乎覺得自己有些賣弄,便嗬嗬傻笑了起來。
“那大叔是想怎麽吃呢?煿金還是煮玉?”我將大叔切好的筍片放盆中再次衝洗。
“要不然炒肉?”大叔說得很不確定,讓人一聽就知道不是他的本意,他似乎是怕我嫌麻煩,說了最不和他心思的建議。
“那就炸著吃吧。”我揣測了一下他的心思,私自做了決定,“明明剛才還特地說了家在泉州的食客的事情。想也知道你是想吃炸筍片。”
我開始和好麵糊,並在裏麵撒了黑胡椒粉,小心調勻。接著將剛才切好的筍片過開水焯了一下。小的時候不怎麽喜歡吃春筍,是因為心裏對出筍葉上的毛毛有陰影,總覺得吃到肚子裏會癢癢的,而且包春筍的時候也覺得很麻煩,春筍的筍衣隻需要包到外麵帶著斑點的老葉子,長在內部的筍衣是可以使用的,尤其是在焯過之後再炒,更不會感覺到筍衣上的毛毛。
切成片的春筍被我悉數倒進了麵糊中裹上麵衣,開了火熱了油,將裹上麵糊的筍片放在油渣鏟上下了鍋,片刻之後,煿金的筍片就已經炸好,給大叔拿過去嚐了嚐味道,大叔覺得似乎有些寡淡。在新的麵糊中加了些鹽,用開始炸新的筍片。
大叔坐在小馬紮上突然來了精神,接著說起了叫他做這道菜的那位食客的故事:“你沒有遇到他還真的是很可惜呢。”
“為什麽?”我有些無所謂的反問,每次大叔覺得可惜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問題。
大叔咂麽了兩下嘴,像是在感慨筍片的美味,也像是在感歎我沒有遇上那位食客的遺憾:“他人特別有意思,他是我見過說謝謝最多的食客。”
“比較禮貌這不是很正常麽?”我不明白大叔有什麽好後麵感慨的。
大叔在我背後應該是搖了搖頭:“他是太愛說謝謝了。以前他每次來我這裏吃飯的時候都一定會在給我錢的時候說謝謝。我經常問他有什麽好謝謝的,他給我錢我給他飯,這是天經地義的買賣。”
但是他每迴都特別認真的迴答我:“這不是客氣,而是她媽媽從小教他的規矩—出門在外,別人對他做的每一樣事情都要學會感激,即使是買飯,給了錢之後依舊要謝謝人家肯賣飯給他吃。他那時候對我說''大叔,雖然是我付錢買飯,但是如果沒有您在這裏開店,我在這邊是吃不到這麽便宜的飯的,可能總是要靠吃泡麵或者速食過日子。因為您在這裏開了店,我才能沒看在趕末班車前吃上熱乎乎的飯,下雨的時候,也可以有個棚子遮風擋雨,所以我是要好好謝謝您的''。那時候聽他說這些,我心裏可感動過了,覺得在這裏開個飯攤,給孩子們解決夥食這件事情非常值得。後來,那孩子最後一次來飯攤吃飯,給我帶來了他媽媽從家鄉寄來的茶和米粉,說是謝謝我那一年的照顧。”
“臨走送禮物給你了?”新的一鍋筍片炸出來又讓大叔嚐了嚐味道,大叔覺得這一鍋的鹹淡剛剛好。
對我的疑問,,他點了點頭,。我剛想嘲笑他是因為禮物才記住人家,大叔卻打斷了我馬上就要出口的話,將盛著筍片的盤子遞到了我麵前:“嚐嚐吧,隻有自己吃過了,才能感受到裏麵或鹹或淡的味道。”
我沒有夾筍片,而是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大叔,不知道他這唱的又是哪一出。
大叔依舊舉著盤子:“聊起這孩子的時候,我突然就想起了他對我做菜的稱讚。在他誇我之前,我從來沒有在意自己做出來的食物的味道是不是真的有那麽好吃,被他誇得不好意思之後,我是第一次認真地吃了自己做的飯,細嚼慢咽,慢慢品嚐。今天說到他的時候,便也想起了這段故事。”
他喝了口茶水,把筷子遞到了我麵前:“炸出來之後第一個嚐味道的不應該是吃飯的人,而是做飯的人。不光是嚐鹹淡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去感謝食材賦予菜肴的味道。我們每天要做的菜不一樣,菜市場中的食材形色各異,廚房裏的烹飪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到底哪一種烹飪方法才能體現出食物的本味,這是廚子需要窮其一生探索的事情。廚子的工作之所以有趣,就是因為這探索的過程就像是在尋找寶藏,最美好的味道就是最終的寶藏。其實不光是做菜,每件事情都一樣。我們通過不斷地嚐試和探索,才能找到通往好的結果的路。那位泉州來的食客曾在離開飯攤時留給了我一句話,我一直牢牢記在心裏,把它當作那孩子送我的最好的禮物。''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中庸》裏的話。”
大叔停了停,喝了口茶:“大家都要吃,卻鮮少有人在意過食物的味道。就像是這盤炸筍片,隻有自己親自吃過才能知道個中滋味。你光是聽我說的熱鬧,自己不嚐嚐,怎麽知道這煿金玉的味道是不是真的如《隨園食單》說的那般香脆可愛。”
大叔把盤子遞到我麵前,示意我也嚐一嚐這炸筍片的味道。我夾了一片放在嘴裏,現實嚐到了外麵麵裹的麥香,接著就咬到了口感脆脆的筍片,帶著筍特有的春天泥土的味道,接著在嘴裏化開了黑胡椒的辣味,不是很重,恰到好處地豐富了筍片略顯寡淡的口感。我咽下了嘴裏的筍片仿佛咽下了春天泥土的芳芬。
“怎麽樣?好吃吧?”大叔衝我眨了眨眼睛。
我點點頭:“古人誠不欺我。”
大叔聽到這裏笑了,在我轉過身繼續準備晚飯的時候,慢悠悠地開口說道:“這世上每一個人最基本的需求除了唿吸,就是吃喝,但是卻不是所有人都在乎吃喝,我並不是說要吃大魚大肉就叫懂得吃喝,而是很少有人真正品嚐每一道菜裏滋味,感謝大自然對我們的饋贈。我以前也是這樣,隻是為了果腹或者新鮮吃喝,卻忘了去靜下心來品嚐菜的味道,或者說去感謝這些飯菜背後自然的饋贈。那位食客,與其說他每天在感謝我,倒不如說他是在感謝生活,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會去樂觀地感謝食物的饋贈。”
大叔放下盤子,洗手開始幫我切更多的筍片,他看著手下被切成菱形片的小小筍片感歎道:“即使是這單吃略顯寡然無味的筍片,在經過麵粉的包裹和胡椒的調味,也吃出了新鮮香脆,吃過之後仿佛能讓人感受到筍在奮力拱出泥土時的力量,脆脆的,像個愣頭青,勇氣和力量讓人佩服。”大叔停了一會兒,繼續切著筍片,“這世界上太多能吃到的大胃王,有時看到他們不自覺地就想起連自己都吃的饕餮,窮極一生將肚子填的滿滿的,卻鮮少能找到隻吃一口就能讓心靈滿足的食物,甚至有些人習慣性地大口吞咽下食物後,卻記不住食物的味道;還有些人隻是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吃一些稀奇古怪的食物,為了追求口感上的新鮮刺激,卻忘了自己從小到大被五穀雜糧的養育;真正在意食物滋味的人,即使隻是順應季節的更替赤尋常百姓餐桌上的味道,也能從中感受四季的交替和瓜菜之中的千萬種風情。可以從簡簡單單的寒冬的蕭瑟中感受到片刻的溫暖,可以從蒸南瓜裏感受到秋日豐收的甜蜜,可以從絲瓜湯中嚐到夏天裏難得的清爽,也可以從這鮮嫩的筍子裏嚐到春天泥土變暖的味道。這些都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這些要飽腹的人類的禮物和信息,但可惜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子思才會在《中庸》中寫道''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若不是因為那孩子,可能我現在也和剛開飯攤時一樣,隻能是個會做飯的人,多虧了那孩子,教會我與各種食材相遇、相識和相知。”
“那下迴我們也嚐嚐用春筍片煮粥吧,既然吃了煿金玉,那麽是不是也該嚐嚐煮白玉的味道?您說了隻有在不斷探尋中才能發現最適宜食物的烹調方法,既然這樣,那多試幾種又何妨?”
大叔停著我的話微微笑了,他把新切好的筍片放到了我的手邊,默默地淘了米開始煮粥。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我把筍片加工切成筍絲,米粥開始慢慢沸騰,到了筍絲進去,看著鍋裏的米粥再次沸騰冒泡,關小火候,在灶台上慢慢煲著,不一會兒,鍋裏傳出了夾雜著毛筍清香的稻米香。將筍粥給自己和大叔各盛了一碗,坐在馬紮上小口地喝著,滿嘴春筍的清香。
春天果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