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帝國,威爾郡。
作為曾經的威爾公爵領,威爾郡的麵積足有整個普魯王國的十分之二大。
威爾郡位於普魯帝國東北部,西部與普魯王國的老家普魯郡相連,北部有漫長的海岸線,威爾郡也因此成為了普魯王國內最為發達的幾個郡。
坐擁海岸線和不凍港,每年從威爾郡經過了貨船就不計其數,更不要提海邊酒館等附帶收益。
也因為其富饒,所以普魯獨立戰爭剛一爆發,威爾郡就迅速淪陷,落入當時的普魯王國之手。
普魯王國晉升帝國後,這裏更是常年有重兵把守,在西部與普魯郡的邊界處,普魯軍團有三個師團常年駐紮。
而就在不久前,北海帝國與法布裏帝國聯合對普魯帝國發動了戰爭。
這一次,法布裏帝國發動數十萬大軍,跨過山脈,直接攻入普魯帝國本土。
南歐諸國主動響應,北上協助法布裏軍隊攻城掠地,普魯帝國麵對三麵圍攻,隻能勉強招架。
此時的普魯帝國坐擁整個中歐,占領的土地無比肥沃,且人口眾多,再憑借普魯帝國多年積攢的工業基礎,拉起幾支軍團可以說是毫不費力。
戰爭剛剛進行兩個月,普魯帝國就迅速遏製住了法布裏軍隊的攻勢,並將訓練的新兵源源不斷的派遣前線。
普魯帝國隻守不攻,意圖堆積兵力,待法布裏軍隊戰線過長,左右難以唿應時,再一舉將之擊潰。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
當西線陷入僵局,在北部海岸線,威爾郡的近海上,十幾艘掛有北海帝國國旗的鐵甲艦,正在緩緩駛來。
在這個時代,擁有製海權,就相當於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普魯帝國作為新興帝國,即便在陸軍方麵已經占有極大優勢,但在建設海軍方麵,仍是一塊很大的空白。
因此即便是在本國海域,敵國也不過隻出動了十幾艘戰艦,普魯帝國依舊沒有艦隊可以出海迎戰,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北海帝國炮轟港口,財富毀之一炬。
但這並不是說,普魯帝國會束手就擒!
普魯皇帝既然敢稱帝,就已經做好了單挑兩大帝國,甚至整個歐羅巴!
威爾郡的海岸線上,尤其是港口附近,數十門普魯海防炮,早已經布置妥當!
當北海艦隊炮轟威爾郡時,這些光是炮管就有十米長的鋼鐵巨物,也在普魯士兵的操控下,開始了反擊!
轟——
巨大的轟鳴聲從海岸線上傳來,震耳欲聾。
遠處的北海艦隊肉眼可見的出現了損傷,數艘戰艦燃起了熊熊大火,甚至還有一艘戰艦,被擊中了彈藥庫,直接被炸成了兩截!
北海艦隊並未因此亂了陣腳,開始調整炮口,不再攻擊港口,轉而轟炸普魯炮台!
普魯帝國的海防炮如艦炮一樣,也分大小。
由於普魯帝國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對抗法布裏帝國,每年撥給建設海軍和海防的錢糧,簡直微乎其微。
所以真正能給北海艦隊造成威脅的,實際上隻有幾門巨炮。
其餘的海防炮,很難給予鐵甲艦重創。
在火炮數量的差距下,普魯炮台很快就敗下陣來,數門巨炮接連被摧毀,而北海艦隊也開始了真正的攻勢。
北海艦隊停止了轟擊,開足馬力,朝威爾港口駛來!
威爾郡的普魯守軍在海岸線不遠處嚴陣以待,隻要北海艦隊登陸,他們就會不惜代價的發動轟炸。
北海艦隊對此,顯然是早有預料。
轟——
一輪轟炸,直接將岸上的普魯陣地摧毀。
比起艦炮,陸軍裝備的火炮顯得是如此渺小可憐。
北海艦隊趁著普魯陣地亂成一團,立刻靠岸,上千名北海士兵成功登陸。
這千名北海士兵登陸之後,立刻控製了整個威爾港口,並將普魯陣地中的殘兵敗將,全部俘虜。
威爾郡最大的港口,就這樣落入北海帝國之手。
緊接著,一批又一批的北海士兵從威爾港口登陸,進而控製了整個威爾郡沿岸。
六天後,威爾郡淪陷!
作為普魯帝國腹地,威爾郡的淪陷,使得普魯帝國上下陷入了恐慌!
這種情況,是法布裏帝國大舉入侵都不曾出現的。
普魯皇帝極力安撫民眾的同時,不得已從前線抽調了最為精銳的普魯軍團,駐防在威爾郡邊境,以免北海帝國繼續進攻己國腹地。
普魯皇帝顯然是低估了兩大老牌帝國的實力,兩大帝國聯手,隻可能會是一加一大於二。
三月二十日,普魯帝國五大軍團,即威利軍團、伯倫軍團、聖鷹軍團、神聖軍團、普魯軍團,同時對法布裏帝國與北海帝國發動了總攻!
威利軍團、伯倫軍團乃地方軍團,戰鬥力比起其他三大軍團而言略有不足,因此負責多為山丘的西北部防線,在這場總攻中,隻起到防禦作用。
聖鷹軍團與神聖軍團,才是普魯帝國在這場戰爭的主力。
聖鷹軍團的曆史堪比普魯軍團,由歐羅巴聖鷹家族建立。
後聖鷹家族在戰亂中絕嗣,普魯王族因為曾與聖鷹家族聯姻,名正言順的將聖鷹軍團過渡到了普魯王國麾下。
神聖軍團的曆史更為久遠,因為這支軍團的背景是教會。
這是歐羅巴大陸上唯一一支仍受教會統治的軍團,尤其是在歐羅巴教會四分五裂的背景下,這支軍團為普魯帝國參戰,再聯想普魯王當初稱帝時教會不聞不問,很難說其中沒有什麽見不得人的勾當。
作為曾經的威爾公爵領,威爾郡的麵積足有整個普魯王國的十分之二大。
威爾郡位於普魯帝國東北部,西部與普魯王國的老家普魯郡相連,北部有漫長的海岸線,威爾郡也因此成為了普魯王國內最為發達的幾個郡。
坐擁海岸線和不凍港,每年從威爾郡經過了貨船就不計其數,更不要提海邊酒館等附帶收益。
也因為其富饒,所以普魯獨立戰爭剛一爆發,威爾郡就迅速淪陷,落入當時的普魯王國之手。
普魯王國晉升帝國後,這裏更是常年有重兵把守,在西部與普魯郡的邊界處,普魯軍團有三個師團常年駐紮。
而就在不久前,北海帝國與法布裏帝國聯合對普魯帝國發動了戰爭。
這一次,法布裏帝國發動數十萬大軍,跨過山脈,直接攻入普魯帝國本土。
南歐諸國主動響應,北上協助法布裏軍隊攻城掠地,普魯帝國麵對三麵圍攻,隻能勉強招架。
此時的普魯帝國坐擁整個中歐,占領的土地無比肥沃,且人口眾多,再憑借普魯帝國多年積攢的工業基礎,拉起幾支軍團可以說是毫不費力。
戰爭剛剛進行兩個月,普魯帝國就迅速遏製住了法布裏軍隊的攻勢,並將訓練的新兵源源不斷的派遣前線。
普魯帝國隻守不攻,意圖堆積兵力,待法布裏軍隊戰線過長,左右難以唿應時,再一舉將之擊潰。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
當西線陷入僵局,在北部海岸線,威爾郡的近海上,十幾艘掛有北海帝國國旗的鐵甲艦,正在緩緩駛來。
在這個時代,擁有製海權,就相當於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普魯帝國作為新興帝國,即便在陸軍方麵已經占有極大優勢,但在建設海軍方麵,仍是一塊很大的空白。
因此即便是在本國海域,敵國也不過隻出動了十幾艘戰艦,普魯帝國依舊沒有艦隊可以出海迎戰,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北海帝國炮轟港口,財富毀之一炬。
但這並不是說,普魯帝國會束手就擒!
普魯皇帝既然敢稱帝,就已經做好了單挑兩大帝國,甚至整個歐羅巴!
威爾郡的海岸線上,尤其是港口附近,數十門普魯海防炮,早已經布置妥當!
當北海艦隊炮轟威爾郡時,這些光是炮管就有十米長的鋼鐵巨物,也在普魯士兵的操控下,開始了反擊!
轟——
巨大的轟鳴聲從海岸線上傳來,震耳欲聾。
遠處的北海艦隊肉眼可見的出現了損傷,數艘戰艦燃起了熊熊大火,甚至還有一艘戰艦,被擊中了彈藥庫,直接被炸成了兩截!
北海艦隊並未因此亂了陣腳,開始調整炮口,不再攻擊港口,轉而轟炸普魯炮台!
普魯帝國的海防炮如艦炮一樣,也分大小。
由於普魯帝國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對抗法布裏帝國,每年撥給建設海軍和海防的錢糧,簡直微乎其微。
所以真正能給北海艦隊造成威脅的,實際上隻有幾門巨炮。
其餘的海防炮,很難給予鐵甲艦重創。
在火炮數量的差距下,普魯炮台很快就敗下陣來,數門巨炮接連被摧毀,而北海艦隊也開始了真正的攻勢。
北海艦隊停止了轟擊,開足馬力,朝威爾港口駛來!
威爾郡的普魯守軍在海岸線不遠處嚴陣以待,隻要北海艦隊登陸,他們就會不惜代價的發動轟炸。
北海艦隊對此,顯然是早有預料。
轟——
一輪轟炸,直接將岸上的普魯陣地摧毀。
比起艦炮,陸軍裝備的火炮顯得是如此渺小可憐。
北海艦隊趁著普魯陣地亂成一團,立刻靠岸,上千名北海士兵成功登陸。
這千名北海士兵登陸之後,立刻控製了整個威爾港口,並將普魯陣地中的殘兵敗將,全部俘虜。
威爾郡最大的港口,就這樣落入北海帝國之手。
緊接著,一批又一批的北海士兵從威爾港口登陸,進而控製了整個威爾郡沿岸。
六天後,威爾郡淪陷!
作為普魯帝國腹地,威爾郡的淪陷,使得普魯帝國上下陷入了恐慌!
這種情況,是法布裏帝國大舉入侵都不曾出現的。
普魯皇帝極力安撫民眾的同時,不得已從前線抽調了最為精銳的普魯軍團,駐防在威爾郡邊境,以免北海帝國繼續進攻己國腹地。
普魯皇帝顯然是低估了兩大老牌帝國的實力,兩大帝國聯手,隻可能會是一加一大於二。
三月二十日,普魯帝國五大軍團,即威利軍團、伯倫軍團、聖鷹軍團、神聖軍團、普魯軍團,同時對法布裏帝國與北海帝國發動了總攻!
威利軍團、伯倫軍團乃地方軍團,戰鬥力比起其他三大軍團而言略有不足,因此負責多為山丘的西北部防線,在這場總攻中,隻起到防禦作用。
聖鷹軍團與神聖軍團,才是普魯帝國在這場戰爭的主力。
聖鷹軍團的曆史堪比普魯軍團,由歐羅巴聖鷹家族建立。
後聖鷹家族在戰亂中絕嗣,普魯王族因為曾與聖鷹家族聯姻,名正言順的將聖鷹軍團過渡到了普魯王國麾下。
神聖軍團的曆史更為久遠,因為這支軍團的背景是教會。
這是歐羅巴大陸上唯一一支仍受教會統治的軍團,尤其是在歐羅巴教會四分五裂的背景下,這支軍團為普魯帝國參戰,再聯想普魯王當初稱帝時教會不聞不問,很難說其中沒有什麽見不得人的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