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好主意
四合院:獵人開局,槍指賈張氏! 作者:冰封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設計稿上,牌子整體采用了木質結構,邊緣精心雕刻著傳統的雲紋圖案,既增添了古樸韻味,又不失精致。牌子頂端還有一個小小的琉璃瓦造型,仿佛是四合院屋簷的微縮版。
牌子正麵,上方用古樸的書法字體寫著“傳統玩具小百科”,下麵詳細介紹了每種玩具的來曆、玩法,文字旁還配有生動形象的簡筆畫,比如畫著一個小孩正在開心地抖空竹,旁邊則是對空竹玩法的說明。而在牌子的背麵,預留了一塊空白區域,顯然是準備用來書寫四合院的故事。
劉梅說:“我朋友說按照這個設計做出來,保證又結實又好看,而且價格也合理。”
趙強點頭稱讚:“行,就讓他按這個做吧。對了,四合院故事大家都想得怎麽樣了?”
這時,趙父清了清嗓子說:“我先說一個吧。以前啊,咱們四合院每年春節都有個特別的習俗,就是大年初一清早,孩子們要在院子裏給長輩們拜年。那時候,長輩們會在院子中間擺上一張桌子,上麵放著各種好吃的,像蜜餞、果脯啥的。孩子們規規矩矩地磕頭拜年,長輩們就會給孩子們發紅包,然後大家一起分享那些好吃的,整個院子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張奶奶也接著說:“我也有一個。有一年夏天,突然下了一場大暴雨,院子裏積了很深的水。大家齊心協力,拿著盆啊桶啊往外排水。孩子們也沒閑著,幫著遞東西,雖然忙得一身汗,但那種鄰裏之間互相幫助的感覺,到現在我都忘不了。”
王麗笑著說:“這些故事真好,充滿了生活氣息。等都收集好了,讓劉梅的朋友選一些精彩的寫在牌子背麵,肯定特別有意思。”
又過了幾天,周勝聯係的捏麵人老師傅答應了來四合院教孩子們和遊客捏麵人,王麗同事的媽媽也同意來教剪紙。
兒童活動區域這邊,園林師傅帶著人已經開始對老槐樹進行加固處理。粗壯的支撐木從不同方向穩穩地支撐著樹幹,工人們細心地對樹根周圍的土壤進行加固和改良。
與此同時,趙強和趙剛兄弟倆把采購迴來的傳統玩具都整齊地擺放在活動區域的架子上。王麗和劉梅指揮著人搭建涼棚,掛上紅燈籠,擺放好桌椅。小宇和婷婷等孩子們則在一旁幫忙澆水種花,忙得不亦樂乎。
然而,就在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時,又一個新狀況出現了。負責搭建涼棚的工人在施工過程中不小心弄壞了四合院的一段圍牆。這圍牆雖然不算太長,但卻是四合院整體風貌的一部分,而且如果不及時修複,可能會影響到四合院的安全性。
趙父看著損壞的圍牆,眉頭緊皺:“這可怎麽辦?這圍牆修起來也不是個簡單事兒啊。”
周勝心裏也有些著急,但還是安慰大家說:“大家別急,咱們先看看這圍牆損壞的情況,然後找個靠譜的泥瓦匠來修。費用方麵,咱們再商量。”
趙強擔心地說:“周勝,之前為了老槐樹已經花了一筆錢,現在修圍牆,資金會不會更緊張了?”
周勝思索了一下說:“確實是個問題,但圍牆也不能不修。咱們先找泥瓦匠問問價格,要是超出預算太多,我再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找社區申請點補助。”
趙剛說:“行,那就先這麽辦。周勝你趕緊聯係泥瓦匠吧,這事兒也不能拖。”
周勝點點頭,立刻開始聯係認識的泥瓦匠。沒過多久,泥瓦匠就來到了四合院。他仔細查看了圍牆損壞的情況後,表示修複這圍牆大概需要一千五百塊左右。
周勝把價格告訴大家後,眾人都陷入了沉默。這筆費用雖然不算特別高,但對於原本就有些緊張的資金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負擔。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張奶奶突然說:“孩子們,要不咱們發動一下四合院的居民,大家湊湊錢吧。這四合院是咱們共同的家,修圍牆也是為了大家好。”
趙父眼睛一亮:“張奶奶說得對!咱們四合院一直都是齊心協力的,這點困難難不倒咱們。”
趙強也點頭:“行,那就按張奶奶說的辦。我這就去挨家挨戶通知,看看大家願意出多少。”
於是,趙強和趙剛開始在四合院裏挨家挨戶地說明情況。居民們聽說要修圍牆,都非常支持,紛紛慷慨解囊。有的拿出一百,有的拿出兩百,就連平時生活節儉的王大爺,也從自己的積蓄裏拿出了五十塊,說道:“這四合院就是我的家,圍牆壞了,我也得出份力。”
不到半天時間,大家就湊齊了修圍牆所需的費用。周勝看著手中的錢,心中滿是感動:“大家這麽齊心協力,還有什麽困難是咱們解決不了的呢?”
泥瓦匠很快就開始動工。他熟練地調配著水泥,一塊塊地砌著磚頭。趙強和趙剛兄弟倆也沒閑著,在一旁幫忙遞工具、運材料。孩子們好奇地圍在旁邊,看著泥瓦匠的一舉一動,眼中滿是新奇。
在泥瓦匠專心修圍牆的同時,劉梅也在和她做廣告設計的朋友緊鑼密鼓地商量牌子製作的細節。朋友根據大家提供的四合院故事,精心挑選了幾個最具代表性的,巧妙地融入到牌子的設計中。為了讓文字與圖案搭配得更加完美,他們反複修改,甚至連字體的大小、顏色都斟酌了許久。
王麗聯係的剪紙老師,也就是她同事的媽媽李阿姨,提前來到四合院熟悉環境。她看到老槐樹被精心加固,周圍的布置充滿了傳統韻味,不禁讚歎道:“這院子真有老北京的味道,在這兒教孩子們剪紙,氛圍再好不過了。”王麗陪著李阿姨四處轉了轉,詳細介紹了四合院接下來的規劃,兩人還一起討論了剪紙課程的安排。
周勝聯係的捏麵人老師傅陳師傅,也傳來了好消息。陳師傅不僅答應帶著自己多年來的得意作品來展示,還表示會毫無保留地把捏麵人的技巧傳授給孩子們。他說:“現在願意學這些傳統手藝的孩子越來越少了,能在這麽有底蘊的四合院裏教孩子們,是我的榮幸。”
然而,就在圍牆即將修好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四合院所在街道通知,近期會有一次衛生大檢查,要求各戶做好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確保不留死角。這讓大家剛剛放鬆的神經又緊繃了起來。
趙父看著院子裏還未完全清理規整的雜物,有些發愁:“這衛生檢查來得可真不是時候,咱們現在又要忙兒童活動區域的事兒,又要搞衛生,時間來得及嗎?”
周勝安慰道:“趙大爺,您別著急。咱們四合院人多力量大,大家分工合作,一定能在檢查前把衛生搞好。”
於是,周勝迅速組織大家開了個簡短的會議,分配任務。趙強和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負責清理院子角落裏堆積的雜物,運到指定的垃圾處理點;趙剛和王麗則帶著一部分人打掃院子地麵,擦拭門窗;劉梅和張奶奶等幾位長輩負責整理室內的物品,確保室內整潔有序;孩子們也不閑著,被安排去撿院子裏的小垃圾,還負責給幹活的大人遞水。
大家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趙強他們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那些沉重的雜物搬上三輪車。有些雜物因為放置時間太久,上麵布滿了灰塵和蜘蛛網,他們也顧不上髒,一趟又一趟地搬運著。趙剛和王麗拿著掃帚,仔細地清掃著每一寸地麵,連磚縫裏的灰塵都不放過。他們一邊掃,一邊討論著等衛生檢查過後,要在院子裏種上一些什麽花草,讓四合院更加美觀。
劉梅和張奶奶在屋裏,把桌上的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將衣櫃裏的衣物分類疊放。張奶奶一邊整理,一邊迴憶著過去的日子:“以前這四合院雖然沒現在這麽講究,但也是幹幹淨淨、熱熱鬧鬧的。現在咱們要把老四合院的精氣神兒都找迴來。”劉梅笑著點頭:“張奶奶,您說得對。等咱們把這些都弄好,四合院肯定煥然一新。”
孩子們像一群勤勞的小蜜蜂,在院子裏認真地撿著垃圾。小宇看到地上有一片小小的紙屑,趕緊跑過去撿起來,放進垃圾袋裏,還得意地對婷婷說:“婷婷,你看我又撿到一個垃圾,等下看誰撿得多。”婷婷不甘示弱:“我肯定比你撿得多。”兩人你追我趕,倒也為忙碌的氛圍增添了幾分童趣。
經過大家一整天的努力,四合院終於煥然一新。雜物清理得幹幹淨淨,地麵光潔如鏡,門窗明亮得能映出人的影子,室內物品擺放得井井有條。院子裏還擺放了幾盆剛剛搬來的月季花,粉色的花朵嬌豔欲滴,為四合院增添了一抹亮色。
然而,就在大家以為一切準備就緒時,麻煩事又接踵而至。負責製作牌子的廠家突然打來電話,稱由於原材料供應商出了問題,原本承諾的木質材料無法按時供應,這意味著牌子可能無法在預定時間內完成製作。
趙剛一聽就急了:“這可怎麽辦?兒童活動區域馬上就要開放了,沒有牌子介紹傳統玩具和四合院文化,那多可惜啊!”
劉梅也有些著急,但她還是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大家先別急,我馬上聯係其他廠家,看看能不能找到替代的材料,盡快製作出牌子。”
劉梅迅速在網上搜索相關廠家,一家一家打電話詢問。然而,大多數廠家都表示近期訂單已滿,無法承接加急訂單。好不容易找到幾家有能力製作的,卻又因為距離太遠,無法保證按時送達。
周勝看著劉梅焦急的樣子,說道:“劉梅,你先歇會兒,我也幫你一起想辦法。對了,咱們問問社區,看他們有沒有認識靠譜的製作商家。”
趙強也說:“是啊,說不定社區能幫上忙。而且咱們也可以在四合院周邊打聽打聽,說不定有一些小的手工作坊能做呢。”
於是,大家兵分幾路。劉梅繼續聯係網上的廠家,不放過任何一絲希望;周勝去社區尋求幫助;趙強和趙剛則在四合院周邊的胡同裏四處打聽,詢問有沒有能製作木質牌子的手工作坊。
周勝來到社區辦公室,向社區工作人員說明了情況。社區工作人員十分重視,立刻幫忙聯係了幾個之前合作過的廣告製作商家,但可惜的是,這些商家也都無法滿足四合院的緊急需求。
趙強和趙剛在胡同裏一家一家店鋪詢問,走了十幾條胡同,問了幾十家店,卻依舊沒有找到合適的手工作坊。就在他們有些灰心喪氣的時候,趙剛突然想起,之前在一個朋友那裏聽說過,在離四合院不遠的一條小巷子裏,有一位老木匠手藝精湛,或許他能幫忙。
兩人立刻按照朋友提供的大致方向尋找。那條小巷子十分隱蔽,他們找了好久才找到。走進小巷,隻見一家老舊的院子門口掛著一塊小小的牌子,上麵寫著“木工坊”。兩人心中一喜,趕忙敲門。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師傅打開門,疑惑地看著他們。趙強趕忙說明來意:“老師傅,我們是附近四合院的,想製作一些介紹傳統玩具和四合院文化的牌子,現在時間緊急,您這兒能不能幫忙製作啊?”
老師傅打量了他們一番,說道:“製作牌子倒不是難事,隻是我最近手頭也有些活兒,時間上可能有點緊。”
趙剛急忙說:“老師傅,您看能不能幫我們想想辦法,這對我們四合院來說特別重要,關係到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展示呢。”
老師傅猶豫了一下,看著兩人誠懇的樣子,最終點了點頭:“行吧,看在你們這麽用心的份上,我就接下這個活兒。不過材料得你們自己想辦法,我這兒沒有合適的木材。”
趙強和趙剛大喜過望:“沒問題,老師傅,材料我們來解決。您看大概多久能做好?”
老師傅思索了一下:“如果材料及時送到,最快三天能完成。”
趙強和趙剛謝過老師傅後,立刻趕迴四合院,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大家。眾人聽後,都鬆了一口氣。
接下來,大家又開始為尋找合適的木材忙碌起來。周勝通過朋友聯係到一家木材廠,可惜對方隻有一些尺寸不太合適的木材。劉梅則發動身邊所有的人脈,在網上發布求購信息。
就在大家為木材的事情發愁時,小宇的爸爸突然想起,他們單位倉庫裏有一批之前剩餘的優質木材,尺寸和質量都很適合製作牌子。他趕忙聯係單位領導,經過一番溝通,領導同意將這批木材捐贈給四合院。
木材的問題解決了,大家趕緊把木材送到老木匠的工坊。老木匠看到這批木材,連連點頭:“這木材不錯,用它做出來的牌子肯定結實又好看。”
在老木匠專心製作牌子的這幾天裏,四合院的其他準備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王麗和李阿姨一起精心設計了剪紙課程的內容,從簡單的花卉剪紙入手,逐步引導孩子們掌握複雜的人物和動物剪紙技巧。李阿姨還準備了一些精美的剪紙作品作為展示,那些剪紙仿佛有生命一般,栩栩如生,讓大家對即將開始的剪紙課程充滿期待。
陳師傅那邊也沒閑著,他帶著自己多年來精心製作的捏麵人作品來到四合院。這些麵人有神話故事中的孫悟空,手持金箍棒,威風凜凜;有可愛的十二生肖,每一個都神態各異,萌態十足。孩子們圍在陳師傅身邊,眼睛裏滿是好奇與驚歎,不停地問著各種問題。陳師傅笑著耐心解答,還現場給孩子們展示了簡單的捏麵人手法,不一會兒,一個小巧的麵人花朵就出現在他手中,孩子們紛紛鼓掌叫好。
與此同時,趙強和趙剛又對院子裏的兒童活動區域進行了最後的布置。他們在老槐樹旁擺放了幾張古樸的木桌和凳子,用來作為孩子們學習傳統手藝的工作台。還在四周的牆壁上掛了一些老北京的照片,有胡同裏賣糖葫蘆的小販,有街頭踢毽子的孩子,這些照片生動地展現了老北京的生活風貌,讓整個活動區域充滿了濃濃的文化氛圍。
然而,就在距離兒童活動區域計劃開放還有兩天的時候,意外又發生了。天氣預報顯示,一場罕見的暴雨即將來襲。趙父看著陰沉沉的天空,憂心忡忡地說:“這場暴雨要是來了,咱們這剛修好的圍牆和布置好的活動區域可別被衝壞了啊。”
大家的心情一下子又沉重起來。周勝立刻組織大家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應對措施。有人提議用沙袋加固圍牆底部,防止雨水滲透導致圍牆倒塌;有人建議把活動區域裏的貴重物品和展示品先搬到室內妥善保管。
說幹就幹,趙強帶著幾個年輕人去附近的建材店購買沙袋。等他們把沙袋運迴來的時候,天空已經開始飄起了小雨。大家顧不上休息,立刻在圍牆底部碼放沙袋。女同誌們則和孩子們一起,小心翼翼地把陳師傅的捏麵人作品、李阿姨的剪紙作品以及那些老北京照片搬到屋內,仔細地擺放好,還用防潮布遮蓋起來。
暴雨如期而至,豆大的雨點砸在地麵上,濺起高高的水花。狂風唿嘯著,似乎想要把四合院的一切都吹倒。大家守在四合院裏,心裏都有些忐忑不安。趙強和趙剛時不時地冒雨去查看圍牆的情況,雨水打濕了他們的衣服,可他們顧不上這些。
雨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雨終於停了。大家迫不及待地走出屋子查看情況。幸運的是,由於大家的及時防範,圍牆雖然經受了暴雨的衝擊,但在沙袋的加固下依然穩穩地矗立著。活動區域裏除了一些輕微的積水外,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大家看著彼此疲憊但又欣慰的笑容,心中滿是感慨。
經過這場暴雨的洗禮,大家更加珍惜即將到來的兒童活動區域開放日。老木匠那邊也傳來好消息,牌子已經順利製作完成。趙強和趙剛去工坊把牌子取迴來,隻見一塊塊木質牌子製作得十分精美,上麵的文字和圖案清晰生動,完美地展現了傳統玩具和四合院文化的魅力。
開放日當天,四合院熱鬧非凡。附近社區的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早早地來到了這裏。看到煥然一新的四合院和充滿趣味的活動區域,孩子們興奮地歡唿起來。
活動正式開始,李阿姨先給孩子們講解了剪紙的曆史和文化背景,然後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剪紙。孩子們拿著剪刀,認真地學著,雖然手法有些稚嫩,但每個人都非常投入。不一會兒,一張張簡單但充滿童趣的剪紙作品就誕生了,孩子們舉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陳師傅這邊也忙得不亦樂乎,他教孩子們如何揉、搓、捏、挑,把一塊小小的麵團變成各種可愛的造型。孩子們的想象力被充分激發出來,有的捏出了超級英雄,有的捏出了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趙剛則在一旁給孩子們介紹各種傳統玩具,他拿起一個陀螺,示範著如何抽打讓它旋轉起來,孩子們圍在周圍,躍躍欲試。不一會兒,院子裏就響起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陀螺在地上飛速旋轉,毽子在空中上下飛舞,四合院仿佛迴到了曾經充滿活力的時光。
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一個叫陽陽的小男孩,在玩陀螺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膝蓋擦破了皮。劉梅眼疾手快,立刻跑過去,將陽陽扶起來,關切地問道:“寶貝,疼不疼呀?”陽陽眼眶裏含著淚花,但還是堅強地搖搖頭說:“阿姨,我不疼。”
王麗聽到動靜,趕緊從屋裏拿來醫藥箱。她一邊溫柔地安慰著陽陽,一邊仔細地為他清理傷口,塗抹藥水,然後貼上創可貼。王麗笑著說:“陽陽真是個勇敢的小男子漢,貼上這個創可貼,很快就會好起來啦,不過一會兒玩的時候可要小心哦。”陽陽懂事地點點頭。
其他孩子們看到這一幕,都圍了過來,紛紛關心陽陽。有的孩子遞過來自己的小零食,說吃了零食就不疼了;有的孩子則給陽陽講笑話,逗得他破涕為笑。這溫馨的一幕,讓在場的家長們都感受到了四合院中濃濃的溫情。
隨著活動的推進,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趙父和趙母早早就準備好了豐盛的午餐,都是一些地道的老北京美食,炸醬麵、驢打滾、麻豆腐等等。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嚐著美食,分享著上午活動的趣事。孩子們一邊吃著,一邊興奮地討論著下午還要繼續玩什麽。
吃完午飯,短暫休息過後,下午的活動更加精彩。張奶奶給孩子們講起了老北京四合院的故事,從四合院的建築結構,到過去住在四合院裏鄰裏之間的趣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仿佛穿越到了那個充滿煙火氣的舊時光。
講完故事,張奶奶還帶著孩子們玩起了傳統的四合院遊戲——投壺。她先給孩子們演示了投壺的規則,隻見她手持箭矢,輕輕一投,箭矢穩穩地落入壺中,孩子們紛紛鼓掌叫好。孩子們排著隊,一個一個嚐試,雖然一開始投中的不多,但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歡笑聲在四合院中迴蕩。
在活動的另一邊,趙強正在教幾個年齡稍大的孩子製作簡單的風箏。他耐心地講解著風箏的製作原理和步驟,孩子們認真地聽著,然後拿起竹條、紙張等材料,動手製作起來。經過一番努力,一隻隻造型各異的風箏在孩子們手中誕生了。雖然這些風箏看起來有些粗糙,但卻充滿了孩子們的創意和心血。
這時,天空放晴,陽光灑在四合院裏。趙強帶著孩子們來到院子外麵的空地上放風箏。孩子們拉著風箏線,在空地上奔跑著,風箏在他們的努力下,緩緩升上天空。看著自己親手製作的風箏在藍天白雲間翱翔,孩子們的臉上綻放出無比燦爛的笑容。
隨著夕陽西下,一天的活動也接近尾聲。孩子們和家長們都對這次活動讚不絕口,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們體驗到了傳統手工藝和遊戲的樂趣,還讓他們更加了解老北京的文化。一位家長感慨地說:“現在的孩子們平時接觸的都是電子產品,很少有機會能體驗到這些傳統的東西。這次在四合院的活動,真的太有意義了,希望以後能多舉辦這樣的活動。”
看著大家滿意的笑容,四合院的所有人都覺得這一段時間以來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趙父站在院子門口,看著漸漸遠去的人群,心中滿是欣慰。他對大家說:“今天的活動這麽成功,多虧了咱們大家夥兒一起努力。這四合院又恢複了往日的生機,以後咱們就繼續把這些傳統文化活動辦下去,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咱們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讚同。劉梅看著充滿活力的四合院,心中有了新的想法:“咱們這次活動雖然很成功,但還有很多可以改進和拓展的地方。比如可以定期邀請不同的民間藝人來舉辦講座和培訓,還可以組織孩子們去參觀一些傳統文化展覽,讓他們更深入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周勝也接著說:“對,而且咱們可以把四合院的這些活動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現在網絡這麽發達,咱們可以利用短視頻平台,拍攝一些傳統手工藝製作過程和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視頻,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傳統文化。”
趙剛興奮地說:“這個主意好啊,說不定通過網絡,能讓全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都了解咱們老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呢。”
牌子正麵,上方用古樸的書法字體寫著“傳統玩具小百科”,下麵詳細介紹了每種玩具的來曆、玩法,文字旁還配有生動形象的簡筆畫,比如畫著一個小孩正在開心地抖空竹,旁邊則是對空竹玩法的說明。而在牌子的背麵,預留了一塊空白區域,顯然是準備用來書寫四合院的故事。
劉梅說:“我朋友說按照這個設計做出來,保證又結實又好看,而且價格也合理。”
趙強點頭稱讚:“行,就讓他按這個做吧。對了,四合院故事大家都想得怎麽樣了?”
這時,趙父清了清嗓子說:“我先說一個吧。以前啊,咱們四合院每年春節都有個特別的習俗,就是大年初一清早,孩子們要在院子裏給長輩們拜年。那時候,長輩們會在院子中間擺上一張桌子,上麵放著各種好吃的,像蜜餞、果脯啥的。孩子們規規矩矩地磕頭拜年,長輩們就會給孩子們發紅包,然後大家一起分享那些好吃的,整個院子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張奶奶也接著說:“我也有一個。有一年夏天,突然下了一場大暴雨,院子裏積了很深的水。大家齊心協力,拿著盆啊桶啊往外排水。孩子們也沒閑著,幫著遞東西,雖然忙得一身汗,但那種鄰裏之間互相幫助的感覺,到現在我都忘不了。”
王麗笑著說:“這些故事真好,充滿了生活氣息。等都收集好了,讓劉梅的朋友選一些精彩的寫在牌子背麵,肯定特別有意思。”
又過了幾天,周勝聯係的捏麵人老師傅答應了來四合院教孩子們和遊客捏麵人,王麗同事的媽媽也同意來教剪紙。
兒童活動區域這邊,園林師傅帶著人已經開始對老槐樹進行加固處理。粗壯的支撐木從不同方向穩穩地支撐著樹幹,工人們細心地對樹根周圍的土壤進行加固和改良。
與此同時,趙強和趙剛兄弟倆把采購迴來的傳統玩具都整齊地擺放在活動區域的架子上。王麗和劉梅指揮著人搭建涼棚,掛上紅燈籠,擺放好桌椅。小宇和婷婷等孩子們則在一旁幫忙澆水種花,忙得不亦樂乎。
然而,就在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時,又一個新狀況出現了。負責搭建涼棚的工人在施工過程中不小心弄壞了四合院的一段圍牆。這圍牆雖然不算太長,但卻是四合院整體風貌的一部分,而且如果不及時修複,可能會影響到四合院的安全性。
趙父看著損壞的圍牆,眉頭緊皺:“這可怎麽辦?這圍牆修起來也不是個簡單事兒啊。”
周勝心裏也有些著急,但還是安慰大家說:“大家別急,咱們先看看這圍牆損壞的情況,然後找個靠譜的泥瓦匠來修。費用方麵,咱們再商量。”
趙強擔心地說:“周勝,之前為了老槐樹已經花了一筆錢,現在修圍牆,資金會不會更緊張了?”
周勝思索了一下說:“確實是個問題,但圍牆也不能不修。咱們先找泥瓦匠問問價格,要是超出預算太多,我再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找社區申請點補助。”
趙剛說:“行,那就先這麽辦。周勝你趕緊聯係泥瓦匠吧,這事兒也不能拖。”
周勝點點頭,立刻開始聯係認識的泥瓦匠。沒過多久,泥瓦匠就來到了四合院。他仔細查看了圍牆損壞的情況後,表示修複這圍牆大概需要一千五百塊左右。
周勝把價格告訴大家後,眾人都陷入了沉默。這筆費用雖然不算特別高,但對於原本就有些緊張的資金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負擔。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張奶奶突然說:“孩子們,要不咱們發動一下四合院的居民,大家湊湊錢吧。這四合院是咱們共同的家,修圍牆也是為了大家好。”
趙父眼睛一亮:“張奶奶說得對!咱們四合院一直都是齊心協力的,這點困難難不倒咱們。”
趙強也點頭:“行,那就按張奶奶說的辦。我這就去挨家挨戶通知,看看大家願意出多少。”
於是,趙強和趙剛開始在四合院裏挨家挨戶地說明情況。居民們聽說要修圍牆,都非常支持,紛紛慷慨解囊。有的拿出一百,有的拿出兩百,就連平時生活節儉的王大爺,也從自己的積蓄裏拿出了五十塊,說道:“這四合院就是我的家,圍牆壞了,我也得出份力。”
不到半天時間,大家就湊齊了修圍牆所需的費用。周勝看著手中的錢,心中滿是感動:“大家這麽齊心協力,還有什麽困難是咱們解決不了的呢?”
泥瓦匠很快就開始動工。他熟練地調配著水泥,一塊塊地砌著磚頭。趙強和趙剛兄弟倆也沒閑著,在一旁幫忙遞工具、運材料。孩子們好奇地圍在旁邊,看著泥瓦匠的一舉一動,眼中滿是新奇。
在泥瓦匠專心修圍牆的同時,劉梅也在和她做廣告設計的朋友緊鑼密鼓地商量牌子製作的細節。朋友根據大家提供的四合院故事,精心挑選了幾個最具代表性的,巧妙地融入到牌子的設計中。為了讓文字與圖案搭配得更加完美,他們反複修改,甚至連字體的大小、顏色都斟酌了許久。
王麗聯係的剪紙老師,也就是她同事的媽媽李阿姨,提前來到四合院熟悉環境。她看到老槐樹被精心加固,周圍的布置充滿了傳統韻味,不禁讚歎道:“這院子真有老北京的味道,在這兒教孩子們剪紙,氛圍再好不過了。”王麗陪著李阿姨四處轉了轉,詳細介紹了四合院接下來的規劃,兩人還一起討論了剪紙課程的安排。
周勝聯係的捏麵人老師傅陳師傅,也傳來了好消息。陳師傅不僅答應帶著自己多年來的得意作品來展示,還表示會毫無保留地把捏麵人的技巧傳授給孩子們。他說:“現在願意學這些傳統手藝的孩子越來越少了,能在這麽有底蘊的四合院裏教孩子們,是我的榮幸。”
然而,就在圍牆即將修好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四合院所在街道通知,近期會有一次衛生大檢查,要求各戶做好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確保不留死角。這讓大家剛剛放鬆的神經又緊繃了起來。
趙父看著院子裏還未完全清理規整的雜物,有些發愁:“這衛生檢查來得可真不是時候,咱們現在又要忙兒童活動區域的事兒,又要搞衛生,時間來得及嗎?”
周勝安慰道:“趙大爺,您別著急。咱們四合院人多力量大,大家分工合作,一定能在檢查前把衛生搞好。”
於是,周勝迅速組織大家開了個簡短的會議,分配任務。趙強和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負責清理院子角落裏堆積的雜物,運到指定的垃圾處理點;趙剛和王麗則帶著一部分人打掃院子地麵,擦拭門窗;劉梅和張奶奶等幾位長輩負責整理室內的物品,確保室內整潔有序;孩子們也不閑著,被安排去撿院子裏的小垃圾,還負責給幹活的大人遞水。
大家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趙強他們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那些沉重的雜物搬上三輪車。有些雜物因為放置時間太久,上麵布滿了灰塵和蜘蛛網,他們也顧不上髒,一趟又一趟地搬運著。趙剛和王麗拿著掃帚,仔細地清掃著每一寸地麵,連磚縫裏的灰塵都不放過。他們一邊掃,一邊討論著等衛生檢查過後,要在院子裏種上一些什麽花草,讓四合院更加美觀。
劉梅和張奶奶在屋裏,把桌上的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將衣櫃裏的衣物分類疊放。張奶奶一邊整理,一邊迴憶著過去的日子:“以前這四合院雖然沒現在這麽講究,但也是幹幹淨淨、熱熱鬧鬧的。現在咱們要把老四合院的精氣神兒都找迴來。”劉梅笑著點頭:“張奶奶,您說得對。等咱們把這些都弄好,四合院肯定煥然一新。”
孩子們像一群勤勞的小蜜蜂,在院子裏認真地撿著垃圾。小宇看到地上有一片小小的紙屑,趕緊跑過去撿起來,放進垃圾袋裏,還得意地對婷婷說:“婷婷,你看我又撿到一個垃圾,等下看誰撿得多。”婷婷不甘示弱:“我肯定比你撿得多。”兩人你追我趕,倒也為忙碌的氛圍增添了幾分童趣。
經過大家一整天的努力,四合院終於煥然一新。雜物清理得幹幹淨淨,地麵光潔如鏡,門窗明亮得能映出人的影子,室內物品擺放得井井有條。院子裏還擺放了幾盆剛剛搬來的月季花,粉色的花朵嬌豔欲滴,為四合院增添了一抹亮色。
然而,就在大家以為一切準備就緒時,麻煩事又接踵而至。負責製作牌子的廠家突然打來電話,稱由於原材料供應商出了問題,原本承諾的木質材料無法按時供應,這意味著牌子可能無法在預定時間內完成製作。
趙剛一聽就急了:“這可怎麽辦?兒童活動區域馬上就要開放了,沒有牌子介紹傳統玩具和四合院文化,那多可惜啊!”
劉梅也有些著急,但她還是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大家先別急,我馬上聯係其他廠家,看看能不能找到替代的材料,盡快製作出牌子。”
劉梅迅速在網上搜索相關廠家,一家一家打電話詢問。然而,大多數廠家都表示近期訂單已滿,無法承接加急訂單。好不容易找到幾家有能力製作的,卻又因為距離太遠,無法保證按時送達。
周勝看著劉梅焦急的樣子,說道:“劉梅,你先歇會兒,我也幫你一起想辦法。對了,咱們問問社區,看他們有沒有認識靠譜的製作商家。”
趙強也說:“是啊,說不定社區能幫上忙。而且咱們也可以在四合院周邊打聽打聽,說不定有一些小的手工作坊能做呢。”
於是,大家兵分幾路。劉梅繼續聯係網上的廠家,不放過任何一絲希望;周勝去社區尋求幫助;趙強和趙剛則在四合院周邊的胡同裏四處打聽,詢問有沒有能製作木質牌子的手工作坊。
周勝來到社區辦公室,向社區工作人員說明了情況。社區工作人員十分重視,立刻幫忙聯係了幾個之前合作過的廣告製作商家,但可惜的是,這些商家也都無法滿足四合院的緊急需求。
趙強和趙剛在胡同裏一家一家店鋪詢問,走了十幾條胡同,問了幾十家店,卻依舊沒有找到合適的手工作坊。就在他們有些灰心喪氣的時候,趙剛突然想起,之前在一個朋友那裏聽說過,在離四合院不遠的一條小巷子裏,有一位老木匠手藝精湛,或許他能幫忙。
兩人立刻按照朋友提供的大致方向尋找。那條小巷子十分隱蔽,他們找了好久才找到。走進小巷,隻見一家老舊的院子門口掛著一塊小小的牌子,上麵寫著“木工坊”。兩人心中一喜,趕忙敲門。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師傅打開門,疑惑地看著他們。趙強趕忙說明來意:“老師傅,我們是附近四合院的,想製作一些介紹傳統玩具和四合院文化的牌子,現在時間緊急,您這兒能不能幫忙製作啊?”
老師傅打量了他們一番,說道:“製作牌子倒不是難事,隻是我最近手頭也有些活兒,時間上可能有點緊。”
趙剛急忙說:“老師傅,您看能不能幫我們想想辦法,這對我們四合院來說特別重要,關係到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展示呢。”
老師傅猶豫了一下,看著兩人誠懇的樣子,最終點了點頭:“行吧,看在你們這麽用心的份上,我就接下這個活兒。不過材料得你們自己想辦法,我這兒沒有合適的木材。”
趙強和趙剛大喜過望:“沒問題,老師傅,材料我們來解決。您看大概多久能做好?”
老師傅思索了一下:“如果材料及時送到,最快三天能完成。”
趙強和趙剛謝過老師傅後,立刻趕迴四合院,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大家。眾人聽後,都鬆了一口氣。
接下來,大家又開始為尋找合適的木材忙碌起來。周勝通過朋友聯係到一家木材廠,可惜對方隻有一些尺寸不太合適的木材。劉梅則發動身邊所有的人脈,在網上發布求購信息。
就在大家為木材的事情發愁時,小宇的爸爸突然想起,他們單位倉庫裏有一批之前剩餘的優質木材,尺寸和質量都很適合製作牌子。他趕忙聯係單位領導,經過一番溝通,領導同意將這批木材捐贈給四合院。
木材的問題解決了,大家趕緊把木材送到老木匠的工坊。老木匠看到這批木材,連連點頭:“這木材不錯,用它做出來的牌子肯定結實又好看。”
在老木匠專心製作牌子的這幾天裏,四合院的其他準備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王麗和李阿姨一起精心設計了剪紙課程的內容,從簡單的花卉剪紙入手,逐步引導孩子們掌握複雜的人物和動物剪紙技巧。李阿姨還準備了一些精美的剪紙作品作為展示,那些剪紙仿佛有生命一般,栩栩如生,讓大家對即將開始的剪紙課程充滿期待。
陳師傅那邊也沒閑著,他帶著自己多年來精心製作的捏麵人作品來到四合院。這些麵人有神話故事中的孫悟空,手持金箍棒,威風凜凜;有可愛的十二生肖,每一個都神態各異,萌態十足。孩子們圍在陳師傅身邊,眼睛裏滿是好奇與驚歎,不停地問著各種問題。陳師傅笑著耐心解答,還現場給孩子們展示了簡單的捏麵人手法,不一會兒,一個小巧的麵人花朵就出現在他手中,孩子們紛紛鼓掌叫好。
與此同時,趙強和趙剛又對院子裏的兒童活動區域進行了最後的布置。他們在老槐樹旁擺放了幾張古樸的木桌和凳子,用來作為孩子們學習傳統手藝的工作台。還在四周的牆壁上掛了一些老北京的照片,有胡同裏賣糖葫蘆的小販,有街頭踢毽子的孩子,這些照片生動地展現了老北京的生活風貌,讓整個活動區域充滿了濃濃的文化氛圍。
然而,就在距離兒童活動區域計劃開放還有兩天的時候,意外又發生了。天氣預報顯示,一場罕見的暴雨即將來襲。趙父看著陰沉沉的天空,憂心忡忡地說:“這場暴雨要是來了,咱們這剛修好的圍牆和布置好的活動區域可別被衝壞了啊。”
大家的心情一下子又沉重起來。周勝立刻組織大家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應對措施。有人提議用沙袋加固圍牆底部,防止雨水滲透導致圍牆倒塌;有人建議把活動區域裏的貴重物品和展示品先搬到室內妥善保管。
說幹就幹,趙強帶著幾個年輕人去附近的建材店購買沙袋。等他們把沙袋運迴來的時候,天空已經開始飄起了小雨。大家顧不上休息,立刻在圍牆底部碼放沙袋。女同誌們則和孩子們一起,小心翼翼地把陳師傅的捏麵人作品、李阿姨的剪紙作品以及那些老北京照片搬到屋內,仔細地擺放好,還用防潮布遮蓋起來。
暴雨如期而至,豆大的雨點砸在地麵上,濺起高高的水花。狂風唿嘯著,似乎想要把四合院的一切都吹倒。大家守在四合院裏,心裏都有些忐忑不安。趙強和趙剛時不時地冒雨去查看圍牆的情況,雨水打濕了他們的衣服,可他們顧不上這些。
雨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雨終於停了。大家迫不及待地走出屋子查看情況。幸運的是,由於大家的及時防範,圍牆雖然經受了暴雨的衝擊,但在沙袋的加固下依然穩穩地矗立著。活動區域裏除了一些輕微的積水外,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大家看著彼此疲憊但又欣慰的笑容,心中滿是感慨。
經過這場暴雨的洗禮,大家更加珍惜即將到來的兒童活動區域開放日。老木匠那邊也傳來好消息,牌子已經順利製作完成。趙強和趙剛去工坊把牌子取迴來,隻見一塊塊木質牌子製作得十分精美,上麵的文字和圖案清晰生動,完美地展現了傳統玩具和四合院文化的魅力。
開放日當天,四合院熱鬧非凡。附近社區的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早早地來到了這裏。看到煥然一新的四合院和充滿趣味的活動區域,孩子們興奮地歡唿起來。
活動正式開始,李阿姨先給孩子們講解了剪紙的曆史和文化背景,然後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剪紙。孩子們拿著剪刀,認真地學著,雖然手法有些稚嫩,但每個人都非常投入。不一會兒,一張張簡單但充滿童趣的剪紙作品就誕生了,孩子們舉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陳師傅這邊也忙得不亦樂乎,他教孩子們如何揉、搓、捏、挑,把一塊小小的麵團變成各種可愛的造型。孩子們的想象力被充分激發出來,有的捏出了超級英雄,有的捏出了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趙剛則在一旁給孩子們介紹各種傳統玩具,他拿起一個陀螺,示範著如何抽打讓它旋轉起來,孩子們圍在周圍,躍躍欲試。不一會兒,院子裏就響起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陀螺在地上飛速旋轉,毽子在空中上下飛舞,四合院仿佛迴到了曾經充滿活力的時光。
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一個叫陽陽的小男孩,在玩陀螺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膝蓋擦破了皮。劉梅眼疾手快,立刻跑過去,將陽陽扶起來,關切地問道:“寶貝,疼不疼呀?”陽陽眼眶裏含著淚花,但還是堅強地搖搖頭說:“阿姨,我不疼。”
王麗聽到動靜,趕緊從屋裏拿來醫藥箱。她一邊溫柔地安慰著陽陽,一邊仔細地為他清理傷口,塗抹藥水,然後貼上創可貼。王麗笑著說:“陽陽真是個勇敢的小男子漢,貼上這個創可貼,很快就會好起來啦,不過一會兒玩的時候可要小心哦。”陽陽懂事地點點頭。
其他孩子們看到這一幕,都圍了過來,紛紛關心陽陽。有的孩子遞過來自己的小零食,說吃了零食就不疼了;有的孩子則給陽陽講笑話,逗得他破涕為笑。這溫馨的一幕,讓在場的家長們都感受到了四合院中濃濃的溫情。
隨著活動的推進,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趙父和趙母早早就準備好了豐盛的午餐,都是一些地道的老北京美食,炸醬麵、驢打滾、麻豆腐等等。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嚐著美食,分享著上午活動的趣事。孩子們一邊吃著,一邊興奮地討論著下午還要繼續玩什麽。
吃完午飯,短暫休息過後,下午的活動更加精彩。張奶奶給孩子們講起了老北京四合院的故事,從四合院的建築結構,到過去住在四合院裏鄰裏之間的趣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仿佛穿越到了那個充滿煙火氣的舊時光。
講完故事,張奶奶還帶著孩子們玩起了傳統的四合院遊戲——投壺。她先給孩子們演示了投壺的規則,隻見她手持箭矢,輕輕一投,箭矢穩穩地落入壺中,孩子們紛紛鼓掌叫好。孩子們排著隊,一個一個嚐試,雖然一開始投中的不多,但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歡笑聲在四合院中迴蕩。
在活動的另一邊,趙強正在教幾個年齡稍大的孩子製作簡單的風箏。他耐心地講解著風箏的製作原理和步驟,孩子們認真地聽著,然後拿起竹條、紙張等材料,動手製作起來。經過一番努力,一隻隻造型各異的風箏在孩子們手中誕生了。雖然這些風箏看起來有些粗糙,但卻充滿了孩子們的創意和心血。
這時,天空放晴,陽光灑在四合院裏。趙強帶著孩子們來到院子外麵的空地上放風箏。孩子們拉著風箏線,在空地上奔跑著,風箏在他們的努力下,緩緩升上天空。看著自己親手製作的風箏在藍天白雲間翱翔,孩子們的臉上綻放出無比燦爛的笑容。
隨著夕陽西下,一天的活動也接近尾聲。孩子們和家長們都對這次活動讚不絕口,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們體驗到了傳統手工藝和遊戲的樂趣,還讓他們更加了解老北京的文化。一位家長感慨地說:“現在的孩子們平時接觸的都是電子產品,很少有機會能體驗到這些傳統的東西。這次在四合院的活動,真的太有意義了,希望以後能多舉辦這樣的活動。”
看著大家滿意的笑容,四合院的所有人都覺得這一段時間以來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趙父站在院子門口,看著漸漸遠去的人群,心中滿是欣慰。他對大家說:“今天的活動這麽成功,多虧了咱們大家夥兒一起努力。這四合院又恢複了往日的生機,以後咱們就繼續把這些傳統文化活動辦下去,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咱們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讚同。劉梅看著充滿活力的四合院,心中有了新的想法:“咱們這次活動雖然很成功,但還有很多可以改進和拓展的地方。比如可以定期邀請不同的民間藝人來舉辦講座和培訓,還可以組織孩子們去參觀一些傳統文化展覽,讓他們更深入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周勝也接著說:“對,而且咱們可以把四合院的這些活動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現在網絡這麽發達,咱們可以利用短視頻平台,拍攝一些傳統手工藝製作過程和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視頻,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傳統文化。”
趙剛興奮地說:“這個主意好啊,說不定通過網絡,能讓全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都了解咱們老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