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章 以彼之道還治彼身
大明:開局辭官退隱,老朱人麻了 作者:楚國隱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千零二十章以彼之道還治彼身
“惟庸,這事兒,你覺著咱怎麽處理為好?”
“那吳良,固然安排人收買了你家下人,可實際上按照證據上的情況來看,反倒是那鹽商跟那下人來往更加密切啊!”
朱元璋這會兒多少也有些頭疼。
實在是吳良這廝,弄出來的手段太狗了。
因為奏報實際上有好幾封,中間有一份就是蔣璩發來的。
這小子先是烏央烏央一大堆請罪的話,然後就是說了自己調查的結果。
那個李四兒如今已經是一具屍體了。
可留下的各種證據以及在他於胡府之外安置的宅子裏搜查出來的各種書信,均可以證明,就是那鹽商收買的這廝。
甚至,如今已然收監的那鹽商自己都承認,這人就是他收買的,隻不過,他隻是安排人打聽下消息,卻壓根沒有下達過任何有關下毒的任務。
那鹽商簡直比竇娥還冤,他一介鹽商而已,毒殺一位還是藩王兒媳的嫡長公主,他除了惹出一身騷能有什麽好處?
哪怕知道這位嫡長公主如今掌握著精鹽買賣那又如何?
那擺明了就是皇家以及胡家的買賣,哪裏是他這等小小的鹽商能覬覦的?
所以,這老小子哪怕屢屢被上刑,也死活不承認這一條。
然後情報傳到朱元璋這兒,朱元璋也饒頭。
他也不相信是這鹽商幹的,不僅有胡大老爺這兒的消息,更重要的還是他認可鹽商所說的利益。
一介鹽商而已,能塗某的,無非就是利益以及地位了。
可這毒害了安慶,他們能得到什麽?
可偏生,這些東西,都隻是理論上的推測而已,這是沒法拿出來當做證據的。
如果從證據上看,那就是這鹽商一個人所為。
“惟庸,你先別吃了,你趕緊給咱想個主意,這事兒到底怎麽弄?”
“嗯?你說啥?吳良的事兒?”
“對啊!除了他這混賬,咱難道還需要為其他人發愁不成?”
“嗯……你讓我想想!”
胡大老爺叼著沒那麽燙了的糍粑,還真就開始琢磨了起來。
這事兒,還真就得講究一個師出有名。
畢竟,這次要報複的乃是一個勳貴。
這要是對這種人都能不教而誅的話,那老朱家這天下,還真就坐不安穩了!
畢竟,侯爵,那可是國公之下的一等爵!
而這吳良,當初也是一路跟著朱元璋打拚出來的。
如今固然墮落了一點,可人家之前的功績卻是實打實的。
你要是有真憑實據,那你弄死他,那是應該的。
可若是沒有真憑實據,那隻能想辦法從其他方麵想辦法報複,絕對不可能光明正大的下手。
想到這兒,胡大老爺拿下嘴裏叼著的糍粑,慢慢的說道。
“這事兒吧,我琢磨了下,整個過程應該是這樣。”
“首先,李四兒早年間就被吳良那廝收買了,而且這些年的過程當中,人雖然聯係的不多,但卻通過各種手段,徹底把這人攥在手心裏了。”
“被吳良通過各種手段折騰成死士的李四兒,看似在胡府沒人答理,可實際上,卻被吳良巧妙的推到了那鹽商眼中。”
“那鹽商忽然之間得知,有這麽個能輕易在我胡府之中安插個探子的機會,那自然不會放過。”
“於是,這李四兒順理成章的,就成了人鹽商的人了,至少明麵上是如此。”
“可到了關鍵時刻,吳良一聲令下,這死士李四兒直接給安慶來了個下毒,還傻乎乎的被抓住了。”
“這時候,牽出蘿卜帶出泥,這鹽商,作為背後收買李四兒之人,在李四兒已然自殺的情況下,那就趁過來最有嫌疑之人。”
“抄家滅族,成了他必然的下場!”
“可其他鹽商或許能分走原本屬於這位鹽商的鹽引份額,可原本掌握在這位鹽商手裏的承銷、分銷隊伍,卻沒人能接手了。”
“因為對於其他人來說,壓根不知道這些人的存在,就算是眼饞都不知道從哪兒下手。”
“更何況,這背後還有諸多隱藏起來的銀錢之類的玩意兒,這隻有了解最深、算計最多之人才能把握得住!”
“而作為早就跟這鹽商勾結在一起,為其保駕護航順便撈錢的吳良,他無疑就是那個最最了解之人。”
“整件事,其實就是他設局弄出來的。”
“想必,這廝早就開始留心這鹽商家中的人手、班子以及各種手段了。”
“如今吳良把人坑進去了,那剩下這些早就被他盯上的東西,自然就落在了他的手裏。”
“至此,整件事就清楚了,吳良謀劃良久,鹽商同樣不是什麽好人,隻不過咱家是遭了無妄之災,而天家成了被人借刀殺人的刀了。”
朱元璋聽到這兒,默默的點了點頭。
事情呢,就是這麽個事情。
他剛剛想了想也同樣把事情想明白了。
但關鍵就是,順著這個情況一想,卻發現,這裏頭還真就沒什麽好抓證據的地方。
那李四兒如今已經死了,這人證自然就沒了。
之後這物證就更不用說了。
既然從李四兒的外宅當中翻出來的是李四兒跟那鹽商勾結的信件,那就證明,這些東西早就是準備好了的。
那自然就算原本李四兒跟那吳良府上之人有所聯係,這會兒也搜集不到證據了。
至於說那鹽商跟吳良之間勾結的證據,想必就算有都不多。
這種事兒,本就不會落於紙麵,隻講究一個心照不宣而已。
況且,這種事兒,在大明簡直不要太普遍。
這要是拿著‘照應商賈’這麽個罪名問罪的話,別說其他勳貴了,連官員都會蹦起來。
因為‘照應商賈’這事兒,但凡高管勳貴,誰不幹?
就因為大家都幹,那更不能把這條路子給堵死了啊。
想到這兒,朱元璋愈發的頭疼了。
倒是胡大老爺眨巴眨巴眼睛,忽然冒出來個主意。
“這事兒,還真能解決。”
“那吳良不就是玩了點手段導致如今人證物證都不在了麽!”
“那他既然敢欺負等到我胡府上了,那我用同樣的手段還迴去,不過分吧?”
“惟庸,這事兒,你覺著咱怎麽處理為好?”
“那吳良,固然安排人收買了你家下人,可實際上按照證據上的情況來看,反倒是那鹽商跟那下人來往更加密切啊!”
朱元璋這會兒多少也有些頭疼。
實在是吳良這廝,弄出來的手段太狗了。
因為奏報實際上有好幾封,中間有一份就是蔣璩發來的。
這小子先是烏央烏央一大堆請罪的話,然後就是說了自己調查的結果。
那個李四兒如今已經是一具屍體了。
可留下的各種證據以及在他於胡府之外安置的宅子裏搜查出來的各種書信,均可以證明,就是那鹽商收買的這廝。
甚至,如今已然收監的那鹽商自己都承認,這人就是他收買的,隻不過,他隻是安排人打聽下消息,卻壓根沒有下達過任何有關下毒的任務。
那鹽商簡直比竇娥還冤,他一介鹽商而已,毒殺一位還是藩王兒媳的嫡長公主,他除了惹出一身騷能有什麽好處?
哪怕知道這位嫡長公主如今掌握著精鹽買賣那又如何?
那擺明了就是皇家以及胡家的買賣,哪裏是他這等小小的鹽商能覬覦的?
所以,這老小子哪怕屢屢被上刑,也死活不承認這一條。
然後情報傳到朱元璋這兒,朱元璋也饒頭。
他也不相信是這鹽商幹的,不僅有胡大老爺這兒的消息,更重要的還是他認可鹽商所說的利益。
一介鹽商而已,能塗某的,無非就是利益以及地位了。
可這毒害了安慶,他們能得到什麽?
可偏生,這些東西,都隻是理論上的推測而已,這是沒法拿出來當做證據的。
如果從證據上看,那就是這鹽商一個人所為。
“惟庸,你先別吃了,你趕緊給咱想個主意,這事兒到底怎麽弄?”
“嗯?你說啥?吳良的事兒?”
“對啊!除了他這混賬,咱難道還需要為其他人發愁不成?”
“嗯……你讓我想想!”
胡大老爺叼著沒那麽燙了的糍粑,還真就開始琢磨了起來。
這事兒,還真就得講究一個師出有名。
畢竟,這次要報複的乃是一個勳貴。
這要是對這種人都能不教而誅的話,那老朱家這天下,還真就坐不安穩了!
畢竟,侯爵,那可是國公之下的一等爵!
而這吳良,當初也是一路跟著朱元璋打拚出來的。
如今固然墮落了一點,可人家之前的功績卻是實打實的。
你要是有真憑實據,那你弄死他,那是應該的。
可若是沒有真憑實據,那隻能想辦法從其他方麵想辦法報複,絕對不可能光明正大的下手。
想到這兒,胡大老爺拿下嘴裏叼著的糍粑,慢慢的說道。
“這事兒吧,我琢磨了下,整個過程應該是這樣。”
“首先,李四兒早年間就被吳良那廝收買了,而且這些年的過程當中,人雖然聯係的不多,但卻通過各種手段,徹底把這人攥在手心裏了。”
“被吳良通過各種手段折騰成死士的李四兒,看似在胡府沒人答理,可實際上,卻被吳良巧妙的推到了那鹽商眼中。”
“那鹽商忽然之間得知,有這麽個能輕易在我胡府之中安插個探子的機會,那自然不會放過。”
“於是,這李四兒順理成章的,就成了人鹽商的人了,至少明麵上是如此。”
“可到了關鍵時刻,吳良一聲令下,這死士李四兒直接給安慶來了個下毒,還傻乎乎的被抓住了。”
“這時候,牽出蘿卜帶出泥,這鹽商,作為背後收買李四兒之人,在李四兒已然自殺的情況下,那就趁過來最有嫌疑之人。”
“抄家滅族,成了他必然的下場!”
“可其他鹽商或許能分走原本屬於這位鹽商的鹽引份額,可原本掌握在這位鹽商手裏的承銷、分銷隊伍,卻沒人能接手了。”
“因為對於其他人來說,壓根不知道這些人的存在,就算是眼饞都不知道從哪兒下手。”
“更何況,這背後還有諸多隱藏起來的銀錢之類的玩意兒,這隻有了解最深、算計最多之人才能把握得住!”
“而作為早就跟這鹽商勾結在一起,為其保駕護航順便撈錢的吳良,他無疑就是那個最最了解之人。”
“整件事,其實就是他設局弄出來的。”
“想必,這廝早就開始留心這鹽商家中的人手、班子以及各種手段了。”
“如今吳良把人坑進去了,那剩下這些早就被他盯上的東西,自然就落在了他的手裏。”
“至此,整件事就清楚了,吳良謀劃良久,鹽商同樣不是什麽好人,隻不過咱家是遭了無妄之災,而天家成了被人借刀殺人的刀了。”
朱元璋聽到這兒,默默的點了點頭。
事情呢,就是這麽個事情。
他剛剛想了想也同樣把事情想明白了。
但關鍵就是,順著這個情況一想,卻發現,這裏頭還真就沒什麽好抓證據的地方。
那李四兒如今已經死了,這人證自然就沒了。
之後這物證就更不用說了。
既然從李四兒的外宅當中翻出來的是李四兒跟那鹽商勾結的信件,那就證明,這些東西早就是準備好了的。
那自然就算原本李四兒跟那吳良府上之人有所聯係,這會兒也搜集不到證據了。
至於說那鹽商跟吳良之間勾結的證據,想必就算有都不多。
這種事兒,本就不會落於紙麵,隻講究一個心照不宣而已。
況且,這種事兒,在大明簡直不要太普遍。
這要是拿著‘照應商賈’這麽個罪名問罪的話,別說其他勳貴了,連官員都會蹦起來。
因為‘照應商賈’這事兒,但凡高管勳貴,誰不幹?
就因為大家都幹,那更不能把這條路子給堵死了啊。
想到這兒,朱元璋愈發的頭疼了。
倒是胡大老爺眨巴眨巴眼睛,忽然冒出來個主意。
“這事兒,還真能解決。”
“那吳良不就是玩了點手段導致如今人證物證都不在了麽!”
“那他既然敢欺負等到我胡府上了,那我用同樣的手段還迴去,不過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