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的豪言壯語,雖然給周圍的人帶來了深刻的印象,但他在之後的幾天裏,並沒有什麽明顯的作為。
唯一有所不同的是,送到他這裏來的宋朝紙張比平時多了很多。
然而,蘇緘和呂夏卿都想不明白他要做什麽。
不過,之後傳來的軍情,也讓他們沒那個時間去思考了。
誠如李寧所預料的那樣,以弗所所屬的埃奧尼亞地區,已經有多座城市向亞曆山大投誠。
亞曆山大的民主政治風暴,顯然贏得了這些城市的好感。
於是,他派遣帕爾梅尼奧率領五千步兵和二百名騎兵前往卡裏亞受降。侍從副官利西馬科斯的弟弟的兄弟安提馬科斯,也帶著一支同等規模的軍隊的部隊,前去解救其它受到波斯暴-政統治的埃奧尼亞、伊奧利亞城市。
最終的統計結果是,有24座城市向亞曆山大投降。
亞曆山大和他的手下們,在這些城市推廣了他們的民主政策,並免除波斯暴-政帶來的沉重賦稅,隻需要繳納少數進貢即可。
這樣的優渥條件自然是得民心的。
但有一座城市卻不為所動。
它就是米利都。
米利都並非不想投降。
它的指揮官赫吉斯特拉圖斯早就寫信請降。
但波斯艦隊的接近,改變了這位希臘人的想法。
他開始決心為大流士三世守住米利都。
這惹怒了亞曆山大。
他在修複完成的阿爾忒彌斯神廟舉行獻祭,而後讓全軍上下身著盛裝,在神廟前麵遊行以示敬意,而後浩浩蕩蕩的殺赴米利都。
巧合的是,此時的李寧也在前往米利都的路上。
蘇緘曾經問起他為何前往米利都。
他說:“按照古希臘學者的記載,亞曆山大將會在米利都遇到小小的麻煩。所以我們要去支援一下,聊進盟友的義務。”
一旁的呂夏卿嚇了一跳:“竟然還有記載?怎麽會?”
李寧解釋道:“這是發生在一千三百年前的事情,當然會有記載。”
“那豈不是能料敵先機。”
“沒錯。”李寧笑了笑,“不過,想要搞投機,就得順手幫他一把,防止他翻船、”
這話沒人能聽懂,因為李寧沒說出最關鍵的那句:“也防止他的行為和記載不符。”
沒看過穿越文的蘇緘和呂夏卿,不知道蝴蝶效應的厲害。也不知道曆史投機在絕對實力麵前有多大局限。
他們現在就像初級穿越者一樣,隻看到了料敵先機的巨大好處。
不過,這些好處也的確是相當誘人的。
僅僅是亞曆山大在這裏遇到的困難,就讓他們的這次投機行為顯得十分珍貴。
至於亞曆山大的麻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其一:米利都民心可用。
因為他們並沒受到波斯人的壓迫統治。後者在征服這裏的時候,米利都已經是個商業繁華的城市了。
貪財的波斯人自然想要利用這裏的商業氛圍,因此奉行的是寬鬆政策——不但保留了原來的政府,還給予其大量特權。
自此,他們肯定會擔心亞曆山大的到來,會影響他們的特權。
其二:波斯艦隊擁有四百條船,而且他們的水手大多是善於航海的腓尼基人,戰鬥人員則由希臘雇傭兵構成。戰鬥力非同一般。
而馬其頓是內陸蠻族,向來不善水戰。
從雅典等其他城邦招募的水手,忠誠度又無法保障。
所以,波斯艦隊在水麵上時占據絕對優勢的。
而米利都這座城市,恰恰是座沿海商港。
好在,亞曆山大和李寧都趕在波斯艦隊到達之前,出現在了米利都的外圍。
但兩個人是分開紮營的,李寧隻為亞曆山大送去了一部分給養,外加一封書信。
有趣的是,米利都方麵也為亞曆山大送去了一封書信。而送信的使者更是提出了講和的條件。
“米利都可以作為中立城市,同時向波斯和希臘開房港口和貿易。”
此言激怒了亞曆山大,也讓得知消息的李寧笑得打跌。
消息是阿明塔斯帶過來的。
“我的兄弟,你笑什麽?”他問。
“那幫人是覺得自己奇貨可居嗎?他們也不想想自己算個什麽。在波斯麵前,在希臘麵前,甚至在已經毀滅的底比斯麵前,他們都是屁都不如的地方。”
“呃……底比斯可能還沒法跟它比。”
與阿明塔斯一起趕來的哈帕拉斯輕聲提醒,但李寧渾當沒聽見。
他拿出紙筆,隨手畫了一張草圖,而後指著米利都對麵的拉地島說道:“我們那位新晉的艦隊司令,叫什麽來著,尼阿卡斯對吧,如果能夠盡快地占據這裏,而後用他們的戰艦,擋住米利都海港的狹窄處,便能夠順利地掩護陸軍,不受波斯艦隊威脅的進攻城池。我想,勇猛的方陣步兵,不需要他們支撐太久時間。做多一天也就夠了!”
哈帕拉斯立刻起身,他意識到這是個絕妙的計策。
於是他立刻動身返迴亞曆山大的營帳。
而李寧則悠哉悠哉的坐迴去,問阿明塔斯:“國王是怎麽迴複那位使者的?”
阿明塔斯愣了愣,才想起來剛才說的事情。
“國王說,他來這裏是征服整個亞洲的,而不是半個。”
李寧哈哈大笑,順手補刀:“就算是半個,也不包括它米利都。”
阿明塔斯也爽朗的笑道:“國王跟他們沒那麽大仇恨。”
“那他們最好識趣點兒,免得產生仇恨!”
李寧陰森的語氣,險些把阿明塔斯都嚇到了。
不過阿明塔斯也是久經沙場的,這點氣場元不能動搖心誌。
而且,他此次前來也有別的事情要談。
因此他轉換話題道:“你上次送來的酒,還有嗎?”
哈帕拉斯帶迴去的消息,讓亞曆山大大喜過望。
他忽然覺得李寧這個人或許很重要。
因為他的策略,幾乎和自己的一模一樣。
唯一有所區別的是,亞曆山大更清楚自己的艦隊不是波斯人的對手。所以他們封鎖港口不是為了阻敵增援,而是為了防止城內的敵人逃到海上去。
但這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這樣的副手真的應該隻放在後方嗎?
第二天,亞曆山大親自來到了李寧的大營,並和他講起了之前發生過的故事。
“帕爾梅尼奧說,他看到一隻鷹落在海上,認為那是海戰勝利的吉兆。有許多將領也都認為應該與波斯艦隊打一仗。”
“隻有我的國王陛下不這樣看對吧。”
“那是,我又沒那麽傻。”
亞曆山大笑了起來。
但李寧卻說道:“您是一個心存仁慈和正義的人。如果是個無恥之徒,我會讓雅典的水手們和波斯人拚個魚死網破的。反正又不影響陸地戰爭的結果。”
亞曆山大嚇了一跳:“他們是這個意思嗎?”
“不見得。你就當時我這個卑鄙小人的猜測。”
亞曆山大才不會這樣想,他立刻站起身來要往外走,旋即又站住說:“我後來堅稱,那隻鷹是落在陸地上的。”
“所以陸戰必勝對吧。”
“當然!”
亞曆山大不料會獲得這樣的結果,但他依然相信自己的判斷是對的。
艦隊在戰爭中的作用,確實遠不如陸軍大。
目送這位國王離開之後,蘇緘、呂夏卿和那群刀筆小吏們開始在他背後指指點點。
“這就是先生所說的戰神嗎?”
“看上去也沒什麽了不起啊。”
“你們知道個屁。古來賢君,都是與士兵同甘共苦的。我聽舌人說,他平時吃的很簡單,還不如他的將軍。”
“是嗎?怪不得先生對他如此敬佩,朝廷又對他如此重視。”
“說的是啊,如今是盟友還好,要是哪天翻了臉,諸君,你們是伸脖子挨砍,還是伸手脖子砍人?”
“那還用問?馬國固然厲害,但我皇宋也不是吃幹飯的。”
“拉倒吧,燕雲十六州還在遼人手中呢。”
“咳咳。”李寧實在忍不住了。遼國是他和許多人心中最大的心病。
倘若光幕事件頻發,黨項、吐蕃都可能成為心腹大患,遑論與皇宋實質上南北分治的契丹人。
但這種擔憂是不方便講出口的。
因此,當呂夏卿小心翼翼的看向他時,他立刻擺出一副憋不住笑的模樣,輕快而急促的念叨著兩個字。
“馬國——啊哈哈哈!這個簡稱用得好!”
有年輕人上前問道:“是學生弄錯了嗎?”
“沒有,不算你錯。隻是不嚴謹而已。德意誌、法蘭西、英吉利,還不都照樣用簡稱了。這有什麽錯。隻是‘馬’字開頭的國實在太多了些。”
那書生長出一口氣,像是躲過了什麽大懲罰一般。
李寧微微一笑,看來已經有人重視他知道的東西了。
但他旋即就用飲茶掩飾住了自己的表情,而後低聲道:“宣甫。”
蘇緘應聲:“學生在。”
“替我寫封信給漕司大人。讓他準備船隊,準備來光幕這邊。還是老規矩,用小的。”
“喏!”
呂夏卿好奇地問:“先生為什麽隻用小船?”
有書生輕笑:“這還用問。格河水太淺,用大船豈不擱淺?”
李寧又笑了:“格河?格拉尼卡斯河,哈哈哈,這個簡稱用的也好!”
書生們見他心情好,因此想要多請教幾個問題。
於是又有人問:“小先生,為什麽咱們也要組織船隊了?”
“無他。馬國國王的艦隊要解散了。無數的水手要失去工作。我們剛好……”
“先生還是如此惜才!”
“那是!”
“可是先生。您怎麽知道國王的艦隊要解散了。”
“我知道。”用個小孩子不知從哪裏鑽了出來,懷揣著少年特有的表現欲,說道:“馬王不承認海戰吉兆的存在,他硬說那隻鷹落在了地麵上。所以,他更相信陸軍而不是海軍。”
“沒錯。”李寧應了一聲,而後狠狠的瞪向那個孩子,“怎麽混進來的?”
小孩兒毫不畏懼,自我介紹道:“小子章楶,建州浦城人,家父章訪,為三班奉職,現正在先生軍中。”
李寧強忍住激動,上前細細詢問了一番。卻聽那孩子井井有條的陳述了一番此中周折。
原來,章楶的祖父章訪,在出使遼國的過程中不幸病卒。
循例,大臣病卒都會恩蔭子孫為官,何況還是死在出使遼國的路上。
所謂外交無小事,所以章訪就得了個三班奉職的官身。
不過,他得先迴鄉守三年喪,才能進京上繳家狀,大概就是細數三代祖宗的狀況,而後才能等待差遣。
在原本曆史上,章訪是否得到差遣,並無明確史料記載。但在章楶此次陳述中,他卻因為光幕事件的發生,被直接奪情起用、
奪情,即朝廷因公事不許按禮守喪。一般發生在邊疆守臣身上。當然,有些宰執大臣貪念權柄,也會卑鄙的用這招繼續執政。
但章訪屬於另一情況。那就是因為他的守喪時間接近結束,而其周圍突發大事,朝廷不得已而緊急啟用。
由此,章訪帶著三班奉職的本官官階,到泉州做了個營指揮使。手底下管著五百禁軍,剛好給李寧充當了護衛。
至於他兒子章楶,則是隨父至此,開開眼界。
隻是沒想到,李寧這個後勤大總管,竟然真的衝到最前線來了。
小章楶這才想著要過來聽聽,省的死了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聽他這麽說,李寧對她大加讚賞。稱他是個對自己人生很負責的任務。
周圍的儒生自是一臉不屑,小崽子分明是有些怕死的意思。
但小章楶卻非常高興。
借著這個興奮勁兒,他問李寧:“我說的對不對。”
“對!”
旁邊有書生故意考他:“那隻鷹究竟落到哪裏去了?”
有人跟著起哄道:“是海裏還是陸地呀?”
“是海裏!”小章楶想都不想的作答。
“錯啦。根本沒有那隻鷹!”
門外忽然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繼而走來一個中年人。
隻見他走到李寧麵前,拱手抱拳道:“卑職章訪,見過小先生。”
尾巴們立刻發出一陣輕笑。李寧則是尷尬的笑。
“在下不過是個甲頭,不入流的貨色。可受不起奉職這般禮遇。”
章訪卻笑道:“先生有所不知。格河大戰之後,樞密院諸相公以及龐相公,都為你在筆下那裏請了功。一個官身是跑不了的。隻須先生去一趟京城三班院,繳了家狀,便可以成為正式官身了。”
“哦,原來如此。”
一旁的章楶看到父親來此,並且否定了自己的答案,不由得好奇道:“為什麽說根本沒有那隻鷹啊?”
身後的呂夏卿笑道:“因為他們都是在騙人。隻是騙別人去做的事情不一樣罷了。”
小章楶吃著手指,顯然沒有迴過未來。
李寧倒是低喝一聲:“縉叔,小孩子麵前,不要講這些肮髒心思。”
呂夏卿心裏暗罵:“還真把自己當先生了。”
但口頭上還是唯唯諾諾道:“是,先生!”
唯一有所不同的是,送到他這裏來的宋朝紙張比平時多了很多。
然而,蘇緘和呂夏卿都想不明白他要做什麽。
不過,之後傳來的軍情,也讓他們沒那個時間去思考了。
誠如李寧所預料的那樣,以弗所所屬的埃奧尼亞地區,已經有多座城市向亞曆山大投誠。
亞曆山大的民主政治風暴,顯然贏得了這些城市的好感。
於是,他派遣帕爾梅尼奧率領五千步兵和二百名騎兵前往卡裏亞受降。侍從副官利西馬科斯的弟弟的兄弟安提馬科斯,也帶著一支同等規模的軍隊的部隊,前去解救其它受到波斯暴-政統治的埃奧尼亞、伊奧利亞城市。
最終的統計結果是,有24座城市向亞曆山大投降。
亞曆山大和他的手下們,在這些城市推廣了他們的民主政策,並免除波斯暴-政帶來的沉重賦稅,隻需要繳納少數進貢即可。
這樣的優渥條件自然是得民心的。
但有一座城市卻不為所動。
它就是米利都。
米利都並非不想投降。
它的指揮官赫吉斯特拉圖斯早就寫信請降。
但波斯艦隊的接近,改變了這位希臘人的想法。
他開始決心為大流士三世守住米利都。
這惹怒了亞曆山大。
他在修複完成的阿爾忒彌斯神廟舉行獻祭,而後讓全軍上下身著盛裝,在神廟前麵遊行以示敬意,而後浩浩蕩蕩的殺赴米利都。
巧合的是,此時的李寧也在前往米利都的路上。
蘇緘曾經問起他為何前往米利都。
他說:“按照古希臘學者的記載,亞曆山大將會在米利都遇到小小的麻煩。所以我們要去支援一下,聊進盟友的義務。”
一旁的呂夏卿嚇了一跳:“竟然還有記載?怎麽會?”
李寧解釋道:“這是發生在一千三百年前的事情,當然會有記載。”
“那豈不是能料敵先機。”
“沒錯。”李寧笑了笑,“不過,想要搞投機,就得順手幫他一把,防止他翻船、”
這話沒人能聽懂,因為李寧沒說出最關鍵的那句:“也防止他的行為和記載不符。”
沒看過穿越文的蘇緘和呂夏卿,不知道蝴蝶效應的厲害。也不知道曆史投機在絕對實力麵前有多大局限。
他們現在就像初級穿越者一樣,隻看到了料敵先機的巨大好處。
不過,這些好處也的確是相當誘人的。
僅僅是亞曆山大在這裏遇到的困難,就讓他們的這次投機行為顯得十分珍貴。
至於亞曆山大的麻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其一:米利都民心可用。
因為他們並沒受到波斯人的壓迫統治。後者在征服這裏的時候,米利都已經是個商業繁華的城市了。
貪財的波斯人自然想要利用這裏的商業氛圍,因此奉行的是寬鬆政策——不但保留了原來的政府,還給予其大量特權。
自此,他們肯定會擔心亞曆山大的到來,會影響他們的特權。
其二:波斯艦隊擁有四百條船,而且他們的水手大多是善於航海的腓尼基人,戰鬥人員則由希臘雇傭兵構成。戰鬥力非同一般。
而馬其頓是內陸蠻族,向來不善水戰。
從雅典等其他城邦招募的水手,忠誠度又無法保障。
所以,波斯艦隊在水麵上時占據絕對優勢的。
而米利都這座城市,恰恰是座沿海商港。
好在,亞曆山大和李寧都趕在波斯艦隊到達之前,出現在了米利都的外圍。
但兩個人是分開紮營的,李寧隻為亞曆山大送去了一部分給養,外加一封書信。
有趣的是,米利都方麵也為亞曆山大送去了一封書信。而送信的使者更是提出了講和的條件。
“米利都可以作為中立城市,同時向波斯和希臘開房港口和貿易。”
此言激怒了亞曆山大,也讓得知消息的李寧笑得打跌。
消息是阿明塔斯帶過來的。
“我的兄弟,你笑什麽?”他問。
“那幫人是覺得自己奇貨可居嗎?他們也不想想自己算個什麽。在波斯麵前,在希臘麵前,甚至在已經毀滅的底比斯麵前,他們都是屁都不如的地方。”
“呃……底比斯可能還沒法跟它比。”
與阿明塔斯一起趕來的哈帕拉斯輕聲提醒,但李寧渾當沒聽見。
他拿出紙筆,隨手畫了一張草圖,而後指著米利都對麵的拉地島說道:“我們那位新晉的艦隊司令,叫什麽來著,尼阿卡斯對吧,如果能夠盡快地占據這裏,而後用他們的戰艦,擋住米利都海港的狹窄處,便能夠順利地掩護陸軍,不受波斯艦隊威脅的進攻城池。我想,勇猛的方陣步兵,不需要他們支撐太久時間。做多一天也就夠了!”
哈帕拉斯立刻起身,他意識到這是個絕妙的計策。
於是他立刻動身返迴亞曆山大的營帳。
而李寧則悠哉悠哉的坐迴去,問阿明塔斯:“國王是怎麽迴複那位使者的?”
阿明塔斯愣了愣,才想起來剛才說的事情。
“國王說,他來這裏是征服整個亞洲的,而不是半個。”
李寧哈哈大笑,順手補刀:“就算是半個,也不包括它米利都。”
阿明塔斯也爽朗的笑道:“國王跟他們沒那麽大仇恨。”
“那他們最好識趣點兒,免得產生仇恨!”
李寧陰森的語氣,險些把阿明塔斯都嚇到了。
不過阿明塔斯也是久經沙場的,這點氣場元不能動搖心誌。
而且,他此次前來也有別的事情要談。
因此他轉換話題道:“你上次送來的酒,還有嗎?”
哈帕拉斯帶迴去的消息,讓亞曆山大大喜過望。
他忽然覺得李寧這個人或許很重要。
因為他的策略,幾乎和自己的一模一樣。
唯一有所區別的是,亞曆山大更清楚自己的艦隊不是波斯人的對手。所以他們封鎖港口不是為了阻敵增援,而是為了防止城內的敵人逃到海上去。
但這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這樣的副手真的應該隻放在後方嗎?
第二天,亞曆山大親自來到了李寧的大營,並和他講起了之前發生過的故事。
“帕爾梅尼奧說,他看到一隻鷹落在海上,認為那是海戰勝利的吉兆。有許多將領也都認為應該與波斯艦隊打一仗。”
“隻有我的國王陛下不這樣看對吧。”
“那是,我又沒那麽傻。”
亞曆山大笑了起來。
但李寧卻說道:“您是一個心存仁慈和正義的人。如果是個無恥之徒,我會讓雅典的水手們和波斯人拚個魚死網破的。反正又不影響陸地戰爭的結果。”
亞曆山大嚇了一跳:“他們是這個意思嗎?”
“不見得。你就當時我這個卑鄙小人的猜測。”
亞曆山大才不會這樣想,他立刻站起身來要往外走,旋即又站住說:“我後來堅稱,那隻鷹是落在陸地上的。”
“所以陸戰必勝對吧。”
“當然!”
亞曆山大不料會獲得這樣的結果,但他依然相信自己的判斷是對的。
艦隊在戰爭中的作用,確實遠不如陸軍大。
目送這位國王離開之後,蘇緘、呂夏卿和那群刀筆小吏們開始在他背後指指點點。
“這就是先生所說的戰神嗎?”
“看上去也沒什麽了不起啊。”
“你們知道個屁。古來賢君,都是與士兵同甘共苦的。我聽舌人說,他平時吃的很簡單,還不如他的將軍。”
“是嗎?怪不得先生對他如此敬佩,朝廷又對他如此重視。”
“說的是啊,如今是盟友還好,要是哪天翻了臉,諸君,你們是伸脖子挨砍,還是伸手脖子砍人?”
“那還用問?馬國固然厲害,但我皇宋也不是吃幹飯的。”
“拉倒吧,燕雲十六州還在遼人手中呢。”
“咳咳。”李寧實在忍不住了。遼國是他和許多人心中最大的心病。
倘若光幕事件頻發,黨項、吐蕃都可能成為心腹大患,遑論與皇宋實質上南北分治的契丹人。
但這種擔憂是不方便講出口的。
因此,當呂夏卿小心翼翼的看向他時,他立刻擺出一副憋不住笑的模樣,輕快而急促的念叨著兩個字。
“馬國——啊哈哈哈!這個簡稱用得好!”
有年輕人上前問道:“是學生弄錯了嗎?”
“沒有,不算你錯。隻是不嚴謹而已。德意誌、法蘭西、英吉利,還不都照樣用簡稱了。這有什麽錯。隻是‘馬’字開頭的國實在太多了些。”
那書生長出一口氣,像是躲過了什麽大懲罰一般。
李寧微微一笑,看來已經有人重視他知道的東西了。
但他旋即就用飲茶掩飾住了自己的表情,而後低聲道:“宣甫。”
蘇緘應聲:“學生在。”
“替我寫封信給漕司大人。讓他準備船隊,準備來光幕這邊。還是老規矩,用小的。”
“喏!”
呂夏卿好奇地問:“先生為什麽隻用小船?”
有書生輕笑:“這還用問。格河水太淺,用大船豈不擱淺?”
李寧又笑了:“格河?格拉尼卡斯河,哈哈哈,這個簡稱用的也好!”
書生們見他心情好,因此想要多請教幾個問題。
於是又有人問:“小先生,為什麽咱們也要組織船隊了?”
“無他。馬國國王的艦隊要解散了。無數的水手要失去工作。我們剛好……”
“先生還是如此惜才!”
“那是!”
“可是先生。您怎麽知道國王的艦隊要解散了。”
“我知道。”用個小孩子不知從哪裏鑽了出來,懷揣著少年特有的表現欲,說道:“馬王不承認海戰吉兆的存在,他硬說那隻鷹落在了地麵上。所以,他更相信陸軍而不是海軍。”
“沒錯。”李寧應了一聲,而後狠狠的瞪向那個孩子,“怎麽混進來的?”
小孩兒毫不畏懼,自我介紹道:“小子章楶,建州浦城人,家父章訪,為三班奉職,現正在先生軍中。”
李寧強忍住激動,上前細細詢問了一番。卻聽那孩子井井有條的陳述了一番此中周折。
原來,章楶的祖父章訪,在出使遼國的過程中不幸病卒。
循例,大臣病卒都會恩蔭子孫為官,何況還是死在出使遼國的路上。
所謂外交無小事,所以章訪就得了個三班奉職的官身。
不過,他得先迴鄉守三年喪,才能進京上繳家狀,大概就是細數三代祖宗的狀況,而後才能等待差遣。
在原本曆史上,章訪是否得到差遣,並無明確史料記載。但在章楶此次陳述中,他卻因為光幕事件的發生,被直接奪情起用、
奪情,即朝廷因公事不許按禮守喪。一般發生在邊疆守臣身上。當然,有些宰執大臣貪念權柄,也會卑鄙的用這招繼續執政。
但章訪屬於另一情況。那就是因為他的守喪時間接近結束,而其周圍突發大事,朝廷不得已而緊急啟用。
由此,章訪帶著三班奉職的本官官階,到泉州做了個營指揮使。手底下管著五百禁軍,剛好給李寧充當了護衛。
至於他兒子章楶,則是隨父至此,開開眼界。
隻是沒想到,李寧這個後勤大總管,竟然真的衝到最前線來了。
小章楶這才想著要過來聽聽,省的死了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聽他這麽說,李寧對她大加讚賞。稱他是個對自己人生很負責的任務。
周圍的儒生自是一臉不屑,小崽子分明是有些怕死的意思。
但小章楶卻非常高興。
借著這個興奮勁兒,他問李寧:“我說的對不對。”
“對!”
旁邊有書生故意考他:“那隻鷹究竟落到哪裏去了?”
有人跟著起哄道:“是海裏還是陸地呀?”
“是海裏!”小章楶想都不想的作答。
“錯啦。根本沒有那隻鷹!”
門外忽然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繼而走來一個中年人。
隻見他走到李寧麵前,拱手抱拳道:“卑職章訪,見過小先生。”
尾巴們立刻發出一陣輕笑。李寧則是尷尬的笑。
“在下不過是個甲頭,不入流的貨色。可受不起奉職這般禮遇。”
章訪卻笑道:“先生有所不知。格河大戰之後,樞密院諸相公以及龐相公,都為你在筆下那裏請了功。一個官身是跑不了的。隻須先生去一趟京城三班院,繳了家狀,便可以成為正式官身了。”
“哦,原來如此。”
一旁的章楶看到父親來此,並且否定了自己的答案,不由得好奇道:“為什麽說根本沒有那隻鷹啊?”
身後的呂夏卿笑道:“因為他們都是在騙人。隻是騙別人去做的事情不一樣罷了。”
小章楶吃著手指,顯然沒有迴過未來。
李寧倒是低喝一聲:“縉叔,小孩子麵前,不要講這些肮髒心思。”
呂夏卿心裏暗罵:“還真把自己當先生了。”
但口頭上還是唯唯諾諾道:“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