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的有道理。


    既然已經決定收學生,那麽自然是多多益善。


    因為他的主張需要更多的人去宣揚。


    尤其是決定要活得像太陽之後,他就明確,必然要找幾顆重量級的行星環繞自己。


    蘇緘雖然隻能算是個矮行星,但也是分量頗重的人物了。


    於是他大手一揮,收下了這幾個年輕人。


    年輕人總是跳脫的,聽聞先生同意,便立刻師兄師弟地叫了起來。


    李寧沒有仔細打聽過這幾個年輕人的名字,要不然他會發現,這其中還是有好幾條大魚的。


    但是他自覺沒有那麽多的功夫,因為亞曆山大下一個要進攻的城市,遠比米利都要麻煩。


    他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以便為之後的謀劃鋪好道路。


    而且針對赫勒斯滂和弗裏吉亞地區的遠征也該開始了。


    這兩個地區位於小亞西亞的東北方向,接近高加索,毗鄰卡帕多西亞,並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


    因此他隨後率軍返迴薩迪斯城,沒有圍觀尼阿卡斯與波斯艦隊的對決。


    但是在六天之後,剛剛踏入薩迪斯城的他,就從托勒密那裏接到了一封來自龐籍的信。


    送信的人因為氣候差異,其實主要是季節不同而病倒,所以這封信隻能由托勒密來轉交。


    看完信之後的李寧大驚失色,甚至忍不住狠狠地看向呂夏卿。


    呂家是福建有名的官宦世家,叔伯兄弟不知有多少在朝中為官,雖然官職都不高,但正因為此,他們有著充分的投機動機。


    之所以說是投機動機,是因為龐籍聲言朝廷已經下令,大規模的疏浚洛陽江河格拉尼卡斯河,以便吃水較深的船隻可以通行。


    這毫無疑問是在為商船和運兵船鋪路。


    而更讓他擔心的是,趙禎的軍事準備似乎太過充足了。


    這位皇帝雖然不是好大喜功的性格,但依然派遣了將近10萬大軍南下,並在前幾天陸續到達了光幕附近。


    10萬張嘴的到來,迅速的拉高了,福建當地的糧食價格常平倉那些發黴的稻米,倒是的確用來發了一筆國難財,隻不過接近六成邁在了皇宋境內。


    福建路不比兩浙江淮——它雖然因為緯度的關係而顯得降水更加充沛,但實際上境內多山,差不多隻有一成的土地適宜耕種,因此本地的糧食出產並不高,故而經常有養不起孩子的父母,狠心將剛出生的嬰兒溺死。


    而糧價的提高則加劇了福建人民的生存窘況。


    於是當兵吃糧的風氣開始在福建蔓延,經略司招募新兵的榜文剛剛推出不久,就有成群結隊的年輕人前來排隊。


    但這種現象發生在十萬大軍到達之後,毫無疑問惡化了福建當地的財政狀況。


    而且這十萬大軍要做什麽?李寧還是能夠猜到的。


    即便他們原本是打著防禦光幕的算盤來的,也會因為光幕裏的戰爭進行的太過順利,而想著把爪子伸進來,撈取一些經營好處,順便刷一下功勞本兒。


    然而李寧的計劃並不需要這十萬張嘴。


    誠如他之前所說的那樣,他需要的是對皇宋帝國有益的資源,而不是去消耗這些資源。


    即便是用消耗去換取收益,也不能一次投入太多的本錢,畢竟光幕兩側的生產力相差1300年,這就意味著穿越過來的皇宋帝國,不管想要做什麽都得從頭做起。


    然而皇帝顯然是扛不住大臣們的攛掇,要不然也不會如此興師動眾。


    在這方麵,李寧還擁有其他的證據,當然這證據也來源於同一封信中,那就是皇帝已經下旨將光幕商行查封,並收歸皇家所有。


    原本參與商行籌建的那些官僚,如果被發現貪汙挪用,那麽他們的本錢會被直接充公,如果沒有此類情況,則會被計息歸還。


    至於新東家的出手,則顯然要比官僚們闊綽,皇帝趙禎從內藏庫當中出資五十萬貫,並迫使三司使從左藏庫當中撥發三十萬貫,外加一些勳舊權貴湊出來的二十萬貫,組成浩浩蕩蕩的百萬大軍,一起交付給了李寧。


    李寧不知道皇帝為何如此信任他,但他不敢打聽,因為更加震撼的消息還在後麵。


    吵得沸沸揚揚的市舶司,最終沒能夠通過崇政殿的大討論。


    原因不是皇宋帝國對光幕事件不夠重視,而是因為他們太過重視了,重視到他們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光幕當中的貿易,與海上市舶有著一定的區別。


    首先市舶司雖然會派人巡防海疆,但主要是打擊走私,真打起仗來,還得當地駐軍出手。


    而光幕隻有幾十丈寬,並不需要太多人巡防,反而容易遭到敵人的重點打擊,因此,他應該當做隘口一樣重點駐防。


    於是就有了十萬大軍的到來。


    可這十萬大軍僅僅是為了防禦來的嗎?


    當然不是!因為光幕還有一個獨有的特點。


    他的另一側似乎是廣袤的陸地,而不是無法生存的莫測海洋。


    作為黃色文明的繼承者,皇宋自然有著對土地的貪婪。


    所以這十萬大軍的重要目的之一,正是像呂夏卿所說的那樣,尋找機會打下一片疆土。


    這種行為是危險的!


    因為對亞洲誌在必得的亞曆山大,肯定無法容忍背後出現另外一群野心家。


    到時候對這裏人生地不熟的皇宋軍隊,就將麵臨著波斯和希臘人的聯手圍毆。


    ——波斯人采取敵對措施的可能甚,至遠遠超過了希臘軍隊,因為他們的領土更加廣袤,必然成為皇宋軍隊的標的。


    這讓李寧感到憂心如焚成然皇宋軍隊不見得在這裏全無勝算,但三國混戰的局麵,對於打客場的皇宋來說十分不利。


    好在皇帝趙禎鬼使神差的為他送上了一記神助攻。


    宋朝人從來不缺少經濟頭腦,就算是市舶司這種海關衙門,也是可以公司合營的。


    因此皇帝趙禎照方抓藥,將光幕商行改為光幕司,並準備派員監管。


    監管皇家或朝廷經營的“企業”,在皇宋並非沒有先例,相反還特別普遍,比如有一個官職叫做監在京宅店務,就是負責管理官方固定資產和貿易往來的。


    而這位即將成為監光慕司的朝臣,正是後來做過監在京宅店務的蘇舜欽。


    而他李寧,則將在因功獲封三班借職之後,以武官身份,權發遣提舉光幕司!


    而光幕司的職權,則全然按照他當初的建議,以及刻在格拉尼卡斯河畔盟碑上的條款,由各相關衙門抽調人手組織執行。


    這意味著,光幕司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充作商隊的護衛。也意味著他可以有自己的學校,培養所需的人才。


    同時他還可以像個商業機構一樣置地買房,然後再像個官僚機構一樣,對某些政策指手畫腳。


    這樣的好事,讓李寧想起了天朝改製為某總公司的可怕存在。


    被授權組建一個這樣的可怕存在,李寧又怎能不感謝皇帝陛下的神助功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戰世界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著作佐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著作佐郎並收藏宋戰世界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