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瑟裏斯可真是個好地方啊。”


    光幕內側的汴京城裏,趙禎正端坐在書房之中,表情嚴肅的翻閱著李寧近些天來的信件。


    自從出生以來,李寧一直保持著一個習慣,那就是在每一封信件當中,都介紹他當天所經地方的風土人情。


    趙禎也很樂意跟隨著李寧的步伐,去領略小亞細亞的風光。畢竟老是看他那些枯燥不堪的建議,恐怕每個人都會在時間久了之後覺得膩煩。


    但這一次即便有抑鬱風光的調劑,趙震還是從那些信件當中感覺到了枯燥乏味的行軍過程。


    因為法瑟裏斯這個地名已經連續一個月出現在李寧的信件上了。


    雖然趙禎心裏非常清楚,連續作戰的軍隊必然要找一個地方進行修整,但修整一個月之久,讓那些信奉兵貴神速的宋朝士大夫們,早就想給他安上一個延誤軍機的大帽子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李寧不斷的在信件當中強調,弗裏吉亞這個地方已經毫無疑問地屬於大宋了。


    雖然宋朝的軍隊因為指揮失誤等等原因,在弗裏吉亞吃了一個大敗仗,而且對手是不值一提的當地地主武裝,並且還給他們造成了接近1/3的減員,這可意味著是上萬人的傷亡。對於宋朝的國苦來說,光是這筆撫恤金就是一項巨大的開支。


    而正在開拓業務當中的光幕司,幾乎無法為朝廷分擔這一部分的壓力。所以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中央大佬們去自力更生的應對,然而中央大佬們對這些事情所展現出來的排斥心理,讓趙禎感到無比失望。


    這些人看上去一個個道貌岸然,說起話來好像是宮中起國一般,但是皇帝心裏非常清楚,當他們麵臨考驗的時候,才是暴露出真實麵貌的時候,古人經常把疾風知勁草之類的話語掛在嘴上,顯然是不會毫無無道理的。


    所以,趙禎也已經將自己的信息從朝廷之內的這些大員們轉移到了贏在江湖的李寧身上。


    平心而論,李寧是不應該擔上這份責任的,因為他官職低微,朝廷既然沒有給他相應的憤怒,自然不方便在這方麵麻煩他,更何況官職低微就意味著社會地位太低,威信力也低,就算他能夠想出什麽辦法來執行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多阻礙,這是平白讓他擔上了許多茂名。


    但是趙禎已經想不出更好的人選了,或者說最近這些天裏,他腦海裏當中最值得信賴的人就是遠在福建路甚至說光幕之外的李寧。


    他現在是無比期盼李寧能夠帶給他一個絕佳的消息,然而李寧卻一遍又一遍的接上法瑟裏斯的大小情況。這讓趙禎又如何不覺得反感呢?


    有時候他都在想,李寧可能是因為沒有征求他的意見,就決定了東征指揮者的緣故而和他慪氣。但是東征這個想法最早的時候就是由湯李寧提出來的。同時精兵簡政的策略也是他李寧提出來並付之於實施的。


    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石元孫那個家夥隻帶了3萬人出征。


    這在一些不懂軍事的人看來,尤其是在兵敗之後的討論過程當中,所蹦出來的一群軍事白癡的事業當中,絕對是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既然對手能夠打敗3萬人,那麽當時不聽從李寧的意見,帶上10萬人的話,肯定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但是皇帝知道,如果真的有不一樣的結果的話,那麽也應該是損失10萬的3分之1,3萬人,而不是3萬的1/3,1萬人。


    皇帝不是那麽好糊弄的,但是,皇帝更不是萬能的,所以有的時候他寧願被人糊弄一下,也希望得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可是現在那個為他所信任的臣子似乎在遙遠的江湖之外無法幫助他處理廟堂上的事情。


    因此法瑟裏斯這個地方成為了他最為討厭的名字在地圖上,甚至已經被他用各種顏色的墨汁塗抹了一遍。


    隻可惜這樣的方法並不解恨,如果可以的話,他希望把那個地方從地圖上抹去,永遠也看不見。


    書名院的某些官員們現在也跟他持有著相同的看法,其主要原因是法瑟裏斯距離佩爾格也就是李寧最初所說的目的地實在太近了,這麽近的距離之下反而停止不前不需攻打佩爾格,實在是有傭兵自重的嫌疑。


    但是這樣的話,毫無疑問又出自一個軍事白癡之口,不要輕易,即便是在宋朝的國防部門裏,這樣的軍事白癡也不少見,畢竟他們都是考進士出身,甚至恩蔭出身的文官。


    皇帝有時候真想指他們的鼻尖兒好好教訓他們一頓,也不看看李寧手下才多少人,區區三個指揮一共1500人而已,這樣的人也能夠擁兵自重嗎?就算能,就算後來還造了反他又能打到哪裏呢?首先駐守在光幕附近的那數10萬人就不會讓他越雷池一步。


    是的,為了凸顯對於光幕的重視,在對外宣傳上,大宋朝廷一向強調那附近駐紮了一支數10萬的禁軍力量。


    但其實應該讓人感到搞笑的是,那裏如今已經不到10萬兵力了,由於李寧一直向朝廷強調練兵的重要意義,同時又將太祖時期定力的更戍法拿出來說事,所以那裏的兵力一直在不斷的變化著。


    按照李寧的構想,每一部分軍隊都應該在這裏經曆最基本的戰陣廝殺也好為他們積累一定的戰場經驗,尤其是騎兵,他們原本就缺少馬匹,如今得到了這塊養馬的好地方,自然應該多加練習。


    朝廷的那些軍事白癡們倒是立刻同意了李寧的這個想法,大量的騎兵被塞在船上,從運河和海上通道運到了福建路,當然起碼的時候這些人還不顛簸,坐船之後就慘不忍睹了,甚至在路途上就出現了一定數量的病死,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福建和小亞西亞之後,這個數量和比例迅速的大幅攀升。


    樞密院後來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和惡劣,接二連三的催促李寧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但那個時候的李寧正在哈利卡納蘇斯城下與迪斯沙根本沒有時間為他們著想,等到他緩過勁來的時候,大量的騎兵已經擁入小亞西亞半島,並且很多人都參加了黑海行動,成為了對付西徐亞人的主力。


    那個時候在考慮為他們治病療傷之類的話題已經不切實際了,因為他們已經從當地的經濟部門當中找到了合適的方法,其實就算是讓李寧去想,他也隻能讓光幕司多多準備藥材和購買藥材的其他物資和商品,然後-進行就地的醫治和集中管理。


    同時它還可以加一些21世紀的醫院管理規則交給那些老中醫們,就是不知道對方能不能接受。而且這種行為也麵臨著被抄襲的危險,如果讓周圍的競爭對手們在醫療水平上一下子跨越千年,達的和宋朝人一樣的地步,那麽幾乎帶來的問題可能是意想不到的。


    但現在宋朝的士兵們用自己的堅強打消了他的這種念頭。能自己找到治療的方法,就不必要將性命托付給別人,畢竟就算是朝廷裏那些自吹自擂的千千君子們,也不是每時每刻都把他們的小命掛在心上的。


    至於那位和自己一樣,其實不過是個大頭兵的李寧士兵們,當然也不會苛責他的精彩設計。


    唯一讓人感到不爽的是,希臘網的這些醫生們實在是有些不靠譜。


    所以在當地治療的一些士兵,迫切的希望能夠得到本地醫療的支援。


    但宋朝的醫學水平也沒有高到哪裏去,而且相關的人才也是相對缺乏的,畢竟,往往一個縣城之中隻會有那麽一兩家藥鋪之類的店鋪存在,能夠通過治病救人,讓自己養家糊口的人,大部分都是些不靠譜的油坊樓中。


    而這些油坊郎中即便願意前往這人生地不熟的小亞西亞,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士兵們的信任,相比之下,那些常年待在軍營裏的所謂軍醫,倒是更讓他們感到信任,畢竟跌打損傷之類的疾病早就已經成為那些人如同家常便飯一樣的存在,司空見慣之下自然是各種經驗都已經積累起來,並且能夠在新情況下做出更值得人信任的判斷。


    隻是老中醫們在小亞細亞也麵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本地生產的草藥跟他們熟悉的根本對不上,因此在治病救人上就難免出現一些問題。


    當然這些問題,當地人連麵臨的資格都沒有,他們沒有中醫積累起來的那些豐富經驗,因此在處理傷病的時候,很多都還依靠那些稀裏糊塗的巫師和對神仙鬼怪的祈禱。


    因此宋朝軍隊在當地是具有一定優勢的,雖然這種優勢對於宋朝人來說簡直和烈士沒有什麽區別,但是,當他們和敵人比較的時候,優越感就慢慢的滋生出來了。


    所以士兵們在適應了當地的氣候環境之後,迅速地建立了強大的自信心,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正是這種自信心,讓包括石元孫在內的許多將領產生了一種狂妄自大的傾向,進而導致了後來那一場慘敗。


    更可惜的是,即便樞密院的官員在後來認真的反思那場慘敗的過程,也沒有人注意到士兵心態方麵的這種變化,直到龐籍和李寧的數次繪畫之後,雙方才發現李寧對軍隊的管束要更為嚴格,他甚至不允許士兵們吹噓火藥在工程過程當中的威力。


    從那以後樞密院的官員才意識到,在這光幕之外的戰爭,其實並不像想象的那樣困難,雖然看上去需要動員的人力財力很多,但取得勝利的概率確實如同李寧所預料的那樣。


    不過取勝的概率,實在太過讓人喪失應有的警惕。所以,像李寧那樣帶兵練兵,或許才是個真正正確的選擇。


    因此後來龐太師和李寧之間的交流,更多地圍繞練兵的話題展開,就連與皇帝的通信當中也三番四次地強調這一點,以至於皇帝對此都看膩歪了,畢竟皇帝對練兵方麵的技術考量實在是知之甚少。


    他永遠都不會想到的是,法瑟裏斯這個讓他印象深刻,反感自己的地方,將來會幫助他重新拿起這些重要的信件,從而讓他也慢慢的領略到了練兵的重要意義。


    隻是那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那個時候的皇宋天國已經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需要他這位皇帝親自披荊斬棘,才能夠堪堪穩住江山社稷。


    不過現在考慮這一點實在是太早了,李寧對書蜜院的建議,在龐籍弄懂了其中的關鍵訣竅之後,被更加堅定地貫徹執行了,因此來自不同地方的禁軍士兵開始匯聚在這裏進行操練。


    他每次想出擊攻擊那些地主武裝,聲言要為被地主武裝殺害的同胞報仇,同時他們解放奴隸的手法緊緊的貼合了宋朝現有的法律,並且迅速地贏得了波斯奴隸們的愛戴和感激,有很多波斯奴隸就此加入宋朝軍隊,成為了他們在這裏縱橫馳騁的前衛向導。


    至於宋朝為何會有這樣的法律,主要是因為前一段時間的時候,劉太後垂簾聽政,他以他母性的光輝去思考社會問題,難免就會對奴隸製度產生一定的反感,再加上士大夫們的人文情懷不斷發作,因此醞釀出了一部舉世罕見的天聖令。


    這是一部在天聖年間出版的法令,裏麵最為重要的一條內容,當然這是後世之人的標準,就是解放奴隸。


    宋朝本來就實行著契約奴隸製度,對於奴隸的人身衣服並沒有其他朝代那麽高,因此,他是有實行這種法律的基礎的。


    甚至是有這種社會基礎和人文關懷基礎的,就連士兵們在小亞西亞推廣類似政策的時候,也不會因此而感到迷茫和恐慌——這兩種情感被他們徹徹底底的甩給了當地地主。


    包括弗裏吉亞在內的最多省份的地主們都倉皇的準備聯合到一起,組織起他們的奴隸武裝進行抵抗,然而他們也不想想為他們拚命地正視他們的奴隸,而大宋天國所要解救的也正是這種奴隸。


    有什麽愚蠢的人是在自己的命運即將徹底翻轉的時候,還會依附在原有的愚蠢之途身上的?


    一般來講,如果有這種人的話,那麽他一定麵臨著另外的枷鎖,但既然有另外的枷鎖,那麽他顯然是更願意被打破這種枷鎖的。既然有人願意幫他們打破這種枷鎖,那麽他反抗之決心必然是更加強烈的,這一點在民國那轟轟烈烈的革命曆史上是得到了無數印證的


    因此自從那次慘敗之後,弗裏吉亞和赫勒斯滂的形勢其實早就已經為之而翻轉,但這種翻轉實在是太過驚世駭俗,以至於這兩個地方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恢複原有的社會生產秩序。


    所以那裏才變成了如今需要亞曆山大前去平定的地方,當然亞曆山大就算是去了,也不會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做,要不然,那位實際上是捍衛自己疆土的李寧,恐怕早就已經在法瑟裏斯緊張起來了,然而他卻悠哉悠哉地抹在自己的房子裏,和女奴們過著愉快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亞曆山大收到消息,說那些趕迴去和新婚妻子團聚的年輕士兵們帶著招募而來的嶄新軍團,已經抵達了赫勒滂附近,並且詢問亞曆山大他們應該在哪裏和主力軍團會合。


    壓力山大,當然不會愚蠢的讓他們跑到小亞細亞的南部來,然後再折返迴北部,所以他的命令肯定是前往弗裏吉亞地區會合,然而要前往弗裏吉亞會合的話,那就需要他和李寧盡快的處理掉小亞西亞南部城市的問題。


    這個問題還有哪些需要處理的呢?答案非常簡單明快而讓人喜悅,除了佩爾格已經沒有別的了。


    佩爾格也就是此次李寧,進攻的最終目的一直躲藏在克萊馬克斯的山後,通過法瑟裏斯過去的話,雖然有一條大道,但肯定麵臨著敵人的防禦,畢竟,他們在法瑟裏斯出現的消息,已經傳遍了周圍的許多地區。


    那麽尊敬的亞曆山大又能夠采取怎樣的手段呢?


    當然是,他要從那條並不算高總,但足夠阻擋他們的山脈旁邊穿過,山外的旁邊並不是一條險峻的道路,而是比道路更加險峻的海邊。


    海邊有什麽可稱之為險峻的呢。白色的沙灘上浪花朵朵,最適合李寧帶著他的那些女奴們過去玩耍。


    然而事實的情況卻是這裏的海灘非常狹窄,狹窄的海灘道路其實是需要涉水通過的,而且一旦海水漲潮,那麽這些地方將很快被好幾米深的海水所淹沒。


    如果那個時候有什麽愚蠢的家夥正好在那裏行軍的話,恐怕招來的將會是一場全軍覆沒的滅頂之災。


    但聰明而善於觀察亞曆山大,早就在前些天的時候注意到了這方麵的問題,並通過認真的觀察和記錄,找到了通過這裏的一個更加安全的方法。


    “從這裏下海到達佩爾格不需要太久的時間,而我發現如果北風刮起來的話,海水是會被吹向南邊的,那個時候很像是退潮陸地也會因此而暴露出來,雖然濕漉漉的泥濘不堪,但應該是能夠勉強通過的,所以我想在那個時候率領著軍隊過去如果能夠順利的話,可以成功地偷襲佩爾格。”


    這位英勇的國王在一次秘密的會議上,向他的下屬們做了這樣的介紹。


    有無數的將領開始為這位年輕國王的末世而感到擔憂起來,但有一些人卻拍著自己的胸膛站了出來,願意跟隨國王踏上這條危險的路,而這其中第1個挑出來的就是國王如今最為信任的朋友李寧。


    李寧之所以敢這麽做,不光是因為他對亞曆山大的信任,還因為他狡猾地從曆史記錄當中了解到,亞曆山大的這次偷襲取得了圓滿的勝利,所以他的選擇絕對是安全的。


    而李寧怎樣比他更加大膽,他利用了周圍所有建立對亞曆山大的擔心,要求亞曆山大從大陸上楊公佩爾格,而他隻需要帶領一隻棲息部隊,從他所說的那條沿海道路當中悄悄的摸索過去,然後從背後發起進攻就可以成功地拿下城池。佯攻議無疑會讓很多老派的馬其頓貴族感到安心,因為危險的事情交給盟友去做,而讓自己的過往僅僅承擔輕鬆的佯攻任務,這毫無疑問是符合他們內心認知的。


    但是亞曆山大是不情願的,雖然他的所謂記錄和發現都得益於很多人的幫助,但他也親身勘察過那條其實並不算危險的路,他知道那是一次宣揚自己勇敢的好機會,如果就這樣錯過的話,實在有些可惜。


    可是他最終還是無法抵抗那些老臣們的勸說,無奈地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李寧,李寧則不負眾望地帶領著阿明塔斯和此前就曾經追隨他作戰的索坡利斯,開始準備這場艱苦的戰鬥。


    海水確實如同亞曆山大推測的那樣,在北風唿嘯的時候悄悄退去,但瘋狂吹起來的北風同時也讓小心翼翼的士兵們覺得危險。


    尤其是有一座龐大的山體就在旁邊矗立著,毫無疑問地增加了北風的風速,再加上冰涼刺骨的海水,足夠讓很多戰士們感到不適。


    但這一切都沒能阻止李寧的決心,他就像是劈開水麵的波塞冬一樣。從羅路的土地上迅速的通過。並在當天就出現在了佩爾格防守人群的身後。


    在亞曆山大後來的自傳當中,曾經將這一次原本由他完成的冒險行動,輕描淡寫的稱之為穿越了潘菲利亞階梯,由於當時的語言習慣,他沒有在自傳當中使用第一人稱而使用了第三人稱,這在近代之前都是常識。


    但是,李寧在完成這一壯舉之後,亞曆山大的自傳恐怕也要改變了,雖然他還將使用第三人稱進行描述,但被描述的那個他不再是語言習慣上的實質第一人稱,而是實實在在的第三人稱。


    他叫李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戰世界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著作佐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著作佐郎並收藏宋戰世界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