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嗒”,氈帳外果然有蹄聲迅疾,聽聲音方才還在十幾丈之外,這句話的尾音尚未全落就已到了帳前。馬上人滾鞍下馬,快步進帳向坐在帳正中的蹋頓和樓班單腿跪下,用烏丸話說了幾句,烏丸各單於名王頓時臉上都寫出不可置信。袁家兄弟聽了通事轉達後,也麵露驚異,轉頭,看向正站起身來,邊詢問來人邊向身後部屬吩咐著什麽的蹋頓那裏。與他身後侍立的幾個烏丸勇士相比,蹋頓並不高大,容貌也平平無奇,隻有臉上一個鷹鉤鼻子略顯陰騭。他吩咐部屬已畢,轉向眾人。一開口,聲音也不甚大,帳中卻忽然鴉雀無聲。隻聽他用有點生澀的漢語說:“不妨,同去一觀,已探得清楚,那處並無伏兵。”說著,便穿了手邊皮鎧,拿起佩刀逕自出帳。帳中其他人聞言也都紛紛起身,披掛上兜鍪鎧甲等,略召集幾隊部屬隨從,便出帳各自上馬疾馳而去。不多時刻,眾人便到了一處山邊。山上雖是林木繁茂,此時卻因為沒有一絲風,全無平時的木葉沙沙,靜得出奇,令飛奔而來的這些蹄聲顯得分外響亮。此地與曹軍駐地相去不過二三十裏,本是北上行軍必經之路,如今因為連月陰雨,已暫時被雨水和山上流下的泥沙朽木掩沒,無法通行。山側水邊,一塊木牌端正立在那裏,牌上四行十六個大字:***********************************方今暑夏 道路不通 且俟秋冬 乃復進軍***********************************那字跡墨色猶新,一筆一劃清晰工整。看上去,蠶頭是無懈可擊的圓融,燕尾微提得卻如一抹挑釁笑意。馬蹄輕踏,靜水頓現微瀾。木牌在水中的倒影本是安穩肅立,此時也跟著晃出幾分波磔律動疑幻疑真。眾人讀著牌上的字,一時麵麵相覷,然後竊竊私語聲漸起。袁尚看著眾人,忍不住發出一聲不滿的冷笑:“木上這些話,顯是疑兵之計!老賊用兵素不厭詐,若當真退軍,豈有如此明言之理?若以此木牌所言為是,豈非誤把曹阿瞞作了宋襄公?”
蹋頓說起漢話雖然口音略澀,但頗為流利,遣詞甚至時常不失雅馴,顯是對漢家文化所知甚稔。袁尚的話,他聽得明白,此時正在馬上凝神注目那塊木牌,嘴唇微動,似是準備要開口說什麽。
但蹋頓身邊的右北平單於烏延漢文造詣卻與他差了很遠,剛才辨認木表上文字都是一字一讀半蒙半猜。聽到袁尚所言,他似懂非懂生硬的矯著舌插嘴說:“曹軍,上前不得,退兵,正好!此時,小馬多;熱,濕,軟弓,不好。秋冬,小馬長大,硬弓,射人有力,好!” 聽到他這話,烏丸人眾裏麵嗡然出聲,聲音中多有贊同之意。先前氈帳中提醒眾人探馬來報的那個烏丸武士這時卻臉現深思:“隻怕,仍,應,小心……”
烏延忍不住出言相譏:“蘇仆延,汝,可是被,嚇怕?” 這指的自然是當年蘇仆延被牽招嚇住之事,他身後自己的部屬轟然大笑。遼東和右北平烏丸雖都推蹋頓為主,但兩郡之間卻是素來互不心服,烏延此話一出,蘇仆延的遼東烏丸人眾個個怒形於色,要不是看蹋頓在場,隻怕當場就要發作開打。蘇仆延身材高大,衣飾鎧甲華麗非凡,但露在外麵的手臂等處已有贅肉,顯出幾分耽於逸樂之態。他這兩年來本就因為在郡中威信下降而惱火,聞聽此言頓時大怒,漢話也不說了,用烏丸話竹筒倒豆子般劈劈啪啪跟烏延你一言我一語爭執起來,一時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所以,並無人發現,聽著那些話,蘇仆延身後一個精壯烏丸勇士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易被人察覺的複雜神色。
蹋頓看到雙方劍拔弩張,皺眉喝道:“都住口!蘇仆延,汝方才言,願率人眾追襲曹軍,掠其輜重?”“正是!”蘇仆延怒意未消,挺胸凸肚,手按鑲了許多金珠寶石的佩刀迴答。
袁尚聽蘇仆延如此說,臉上先是一喜,接著卻現出一點疑惑之色,剛要說些什麽,身邊卻已有人開口。“且慢!” 袁熙剛才一直未曾發話,此時麵色凝重,邊思索邊說,“若此為曹瞞所設疑兵,自然不可妄動。若當真撤兵,亦不可輕易追擊——兵法有雲,歸師莫遏。”烏丸習俗本是以母家、妻家為尊,雖然與漢人也已交往多年,但此風俗並未全改。許是因此,蹋頓對袁家兄弟態度也一直相當尊重客氣。聽了袁熙的話,他麵露贊同沉吟了一下,看看蘇仆延等人,又看看木牌之後,轉身吩咐手下部屬:“多派候騎,細細打探!得到翔實軍情,再作打算!”雖是炎夏午後,卻並無灼人陽光,陰霾空氣間隻有壓抑到幾乎令人無法唿吸的悶熱,蟬鳴都顯得有氣無力。幾騎烏丸斥候正在山間小路上細細搜尋。忽然,正遠望東邊山穀的其中一騎似是看到了什麽,出聲相喚同伴,幾人都麵色警覺,一起眺望一陣低語幾句,然後急急縱馬而去。
另一處山間,長長隊列如蛇行,悄然卻迅速。蛇首雖在路上也會時時稍停,但轉眼也便將那些亂石草木壓在身下繼續逶迤而去。“人銜枚,馬摘鈴,偃矛戟,結旗幡,鼓角不得作!”每隔一段便有傳令兵騎了馬踏在路邊,向軍中將佐發令,低聲卻斬截。空氣是窒悶到有如凝固,被前行的軍隊劃開,又不留痕跡無聲閉合。 暗雲比早上愈發深濃低垂,從後麵望去,那大片鉛色雲塊幾乎就壓在前方遠處人的頭頂。過不多時,卻微風漸起,轉眼間已變成大風,捲起地上碎葉雜草抽打在人身上。天色更暗如墨染,忽有劍光電閃劃破那墨色帷幕,頓時裏麵的水不由分說傾瀉而下,與仿佛戰鼓隱隱的雷聲一起滾落人間。於是豆大雨點被山風卷挾,急管繁弦錚鏦鏗鏘砸上軍士鐵甲,如千萬琵琶弦上一起輪指彈撥,聲裂金石,隱含殺伐之意,端是令人色變的天地之威。雨雖威勢懾人,但也並未持續許久,轉過幾個山坳便漸見稀疏。依然似琵琶弦音,但已移宮換羽,調轉清商。應是砂石間雕車裏淚濕春風,素手彈看飛鴻。大軍隊列中一匹拳毛健馬上,也有人轉身抬頭,遠望背後空山蒼濃青翠新洗,飛鳥投林。
</br>
蹋頓說起漢話雖然口音略澀,但頗為流利,遣詞甚至時常不失雅馴,顯是對漢家文化所知甚稔。袁尚的話,他聽得明白,此時正在馬上凝神注目那塊木牌,嘴唇微動,似是準備要開口說什麽。
但蹋頓身邊的右北平單於烏延漢文造詣卻與他差了很遠,剛才辨認木表上文字都是一字一讀半蒙半猜。聽到袁尚所言,他似懂非懂生硬的矯著舌插嘴說:“曹軍,上前不得,退兵,正好!此時,小馬多;熱,濕,軟弓,不好。秋冬,小馬長大,硬弓,射人有力,好!” 聽到他這話,烏丸人眾裏麵嗡然出聲,聲音中多有贊同之意。先前氈帳中提醒眾人探馬來報的那個烏丸武士這時卻臉現深思:“隻怕,仍,應,小心……”
烏延忍不住出言相譏:“蘇仆延,汝,可是被,嚇怕?” 這指的自然是當年蘇仆延被牽招嚇住之事,他身後自己的部屬轟然大笑。遼東和右北平烏丸雖都推蹋頓為主,但兩郡之間卻是素來互不心服,烏延此話一出,蘇仆延的遼東烏丸人眾個個怒形於色,要不是看蹋頓在場,隻怕當場就要發作開打。蘇仆延身材高大,衣飾鎧甲華麗非凡,但露在外麵的手臂等處已有贅肉,顯出幾分耽於逸樂之態。他這兩年來本就因為在郡中威信下降而惱火,聞聽此言頓時大怒,漢話也不說了,用烏丸話竹筒倒豆子般劈劈啪啪跟烏延你一言我一語爭執起來,一時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所以,並無人發現,聽著那些話,蘇仆延身後一個精壯烏丸勇士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易被人察覺的複雜神色。
蹋頓看到雙方劍拔弩張,皺眉喝道:“都住口!蘇仆延,汝方才言,願率人眾追襲曹軍,掠其輜重?”“正是!”蘇仆延怒意未消,挺胸凸肚,手按鑲了許多金珠寶石的佩刀迴答。
袁尚聽蘇仆延如此說,臉上先是一喜,接著卻現出一點疑惑之色,剛要說些什麽,身邊卻已有人開口。“且慢!” 袁熙剛才一直未曾發話,此時麵色凝重,邊思索邊說,“若此為曹瞞所設疑兵,自然不可妄動。若當真撤兵,亦不可輕易追擊——兵法有雲,歸師莫遏。”烏丸習俗本是以母家、妻家為尊,雖然與漢人也已交往多年,但此風俗並未全改。許是因此,蹋頓對袁家兄弟態度也一直相當尊重客氣。聽了袁熙的話,他麵露贊同沉吟了一下,看看蘇仆延等人,又看看木牌之後,轉身吩咐手下部屬:“多派候騎,細細打探!得到翔實軍情,再作打算!”雖是炎夏午後,卻並無灼人陽光,陰霾空氣間隻有壓抑到幾乎令人無法唿吸的悶熱,蟬鳴都顯得有氣無力。幾騎烏丸斥候正在山間小路上細細搜尋。忽然,正遠望東邊山穀的其中一騎似是看到了什麽,出聲相喚同伴,幾人都麵色警覺,一起眺望一陣低語幾句,然後急急縱馬而去。
另一處山間,長長隊列如蛇行,悄然卻迅速。蛇首雖在路上也會時時稍停,但轉眼也便將那些亂石草木壓在身下繼續逶迤而去。“人銜枚,馬摘鈴,偃矛戟,結旗幡,鼓角不得作!”每隔一段便有傳令兵騎了馬踏在路邊,向軍中將佐發令,低聲卻斬截。空氣是窒悶到有如凝固,被前行的軍隊劃開,又不留痕跡無聲閉合。 暗雲比早上愈發深濃低垂,從後麵望去,那大片鉛色雲塊幾乎就壓在前方遠處人的頭頂。過不多時,卻微風漸起,轉眼間已變成大風,捲起地上碎葉雜草抽打在人身上。天色更暗如墨染,忽有劍光電閃劃破那墨色帷幕,頓時裏麵的水不由分說傾瀉而下,與仿佛戰鼓隱隱的雷聲一起滾落人間。於是豆大雨點被山風卷挾,急管繁弦錚鏦鏗鏘砸上軍士鐵甲,如千萬琵琶弦上一起輪指彈撥,聲裂金石,隱含殺伐之意,端是令人色變的天地之威。雨雖威勢懾人,但也並未持續許久,轉過幾個山坳便漸見稀疏。依然似琵琶弦音,但已移宮換羽,調轉清商。應是砂石間雕車裏淚濕春風,素手彈看飛鴻。大軍隊列中一匹拳毛健馬上,也有人轉身抬頭,遠望背後空山蒼濃青翠新洗,飛鳥投林。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