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個加征稅和按股分紅的機製。


    對於很多士紳和有錢人卻是非常利好的一件事。


    他們可是能把賬目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想想,全省農民每年白貢獻百分之三給他們鐵路公司,還不用給他們股東身份,不用分紅,這錢相當於就是白拿,到時候再拿出去搞點別的投資,虧了是全省種田佬在扛,賺了則是大股東們分錢,豈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所以四川的鐵路公司一下就從“冷饅頭”變成了“香餑餑”。


    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士紳們借助鐵路公司的資金,去投資其他方麵,導致鐵路最後鋪設的速度極其緩慢,甚至出現了很多鐵路就鋪設一截就停止的情況。


    時間來到了1911年,當時的清政府自然不能放任這種情況繼續下去。


    同時還有洋人勢力的幹預,加上當時《馬關條約》和《辛醜條約》所簽訂中需要給洋人的欠款到期,清政府已經無力償還。


    這樣清政府就開始搞起了騷操作。


    他們先是宣布把鐵路收迴國有,然後所有士紳們投資的錢也不給返還,而是繼續充當國有鐵路公司內的股份。


    同時,又用鐵路,和洋人簽訂新的借款合同。


    根據借款合同,英、美、法、德等帝國主義不但掌握了鐵路權,而且還要以湖南、湖北兩省的鹽稅厘金作為抵押,所以,所謂鐵路“國有”,不但剝奪了華夏人自辦鐵路的主權,而且實際上是把川漢、粵漢鐵路完全拍賣給帝國主義了。


    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開始爆發了。


    廣大人民在兩路籌辦時期內,吃盡了苦頭,當他們看到清政府公然出賣路權,更加憤恨,許多紳商也因鐵路國有損害了他們的利益,非常不滿。


    士紳們在其中大造輿論,說朝廷蠻不講理,明明2000萬兩的股本,朝廷卻隻認800萬兩,這是想把百姓1200萬兩的血汗錢全都吞下去啊!


    他們當然不是為了普通百姓的利益,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隻是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愛國主義成了他們這群無賴最後的避難所。


    ---------


    當時的清政府,在盛宣懷和端方的監督下,想要把鐵路公司的錢挪到清政府。


    這下,就徹底激怒了四川所有的民眾。


    於是就有了保路同誌會。


    又叫保路同誌軍。


    隨著保路同誌軍的起義,清政府震怒,急調端方率鄂軍進川,抗壓起義。


    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很多民眾在起義的恐慌中都不再相信清政府。


    端方就通過各種手段安撫軍隊。


    當時的端方和弟弟端錦到了四川後,就進行口幹舌燥的演說,希望可以盡快平定這場起義和暴亂。


    有的士兵生病了,他們就親自到士兵家裏看望等等。


    端方最後為了安撫軍心,許諾軍隊的軍餉會盡快下發,而且他也已經派人到成都銀行借款了4萬兩軍餉。


    “大哥,我們現在對地方根本就沒有掌控力,這一趟感覺很難平息怒火!”


    “不管怎樣,鐵路公司的那幾百萬兩銀子我們必須要帶迴去!”


    此時,端方和弟弟端錦正坐在營帳裏商討接下來的行動。


    “成都的人還沒迴來?再不迴來我看這些兵就要造反了!”


    端錦剛一說完,就聽到外麵一陣混亂。


    “總督,不好了,下麵人造反了!”


    隻見一個端方的親兵急衝衝的就跑了進來,大聲叫道。


    什麽?


    造反了?


    端方一臉不相信。


    不都說了給他們發軍餉了嗎?


    此時,外麵咋咋唿唿的聲音傳到他的耳朵中。


    “他是騙我們的,都多少天了,說給我們發軍餉,到現在都還沒有發!”


    “活不下去了,兄弟們,反了吧!”


    “朝廷已經不把我們當人了,反了!”


    1911年11月27日,端方兄弟二人被士兵殺死在資州。


    可笑的是,第二天,這批軍餉第二天就送到了。


    這期間,還有一件大事發生。


    那就是當時為了鎮壓四川的保路運動,從湖北征調了不少軍隊過來,直接導致了武昌防守的缺失。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


    再之後,就是大家都了解的曆史了。


    端方死後,其家族迅速敗落。


    1924年,當時的端方家族已經開始靠著出售端方留下來的古董度日了。


    柉禁諸器是在1901年由陝西鳳翔府寶雞縣的一個農民在耕地時挖出來的,


    最後被當時擔任陝西藩台布政使的端方所購買,共計14件。


    到了1924年,端方家族就通過變賣這套青銅器,賣了20萬兩白銀。


    米國商人福開森又轉手賣給了米國大都會博物館,據說是賣了30萬-35萬美元。


    1924年的30萬美元,放到現在估計得翻個好多倍,可見當時的端方收藏這些文物還是有很多價值的。


    2023年,


    米國大都會博物館。


    大家都知道大英博物館收藏了很多華夏的文物,主要還是因為在網絡的傳播下,包括《逃離大英博物館》這種網上爆火的短視頻,都讓大家知道這件事。


    其實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大英博物館收藏的華夏文物隻排到了世界博物館的前三。


    大英博物館一共收藏了2.6萬件華夏的文物。


    而米國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卻是收藏了3.5萬件華夏文物,比大英博物館多了近1萬件,排在第二的是法蘭西的盧浮宮博物館,一共收藏了3萬件來自華夏的文物。


    想想這些數字,真是令人心痛。


    這還不包含其他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所有流失在外的華夏文物加起來,估計幾十上百萬件是有的。


    現在,他們都沒辦法迴家,隻能在異國他鄉承受別人的注目。


    米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


    他們的安保措施,對比大英博物館,那簡直就是超越了無數倍。


    而此時來自華夏的柉禁諸器,正放在比較顯眼的位置,供大家鑒賞呢。


    一群米國人有說有笑的議論著,說這個東西是當初從華夏購買過來的,


    嘴臉中都帶著對華夏的蔑視。


    有的華夏遊客在一旁聽到,想要上前理論,最後還是被同伴拉住了。


    就在很多人參觀的時候,突然,


    大家覺得眼前一花。


    當大家眨眼的瞬間,原本放置柉禁諸器的那個展櫃裏,


    卻變成了一堆塑料質感的酒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互換特產,我收到李白真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短茶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短茶哥並收藏互換特產,我收到李白真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