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臣已經替陛下死過一次了。
拯救關山小隊,她是認真的 作者:顧兮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永安塔下。
遠遠向滿臉不放心的哥哥嫂嫂比了個“沒問題”的手勢,柴明緊緊跟在前方開路的寧遠舟身後,與他一起縮在了不起眼的陰影裏。
“阿明他……”老遠看著幾人的身影,餘清苒有些不忍地歎了口氣,“……何必呢。”
明明已經在楊盈口中得知了梧帝不肯寫下雪冤詔的消息,明明一早就在戰前感受到了他的狂妄自大,卻還是近乎執拗般地想要去見他一麵。
或者說,想要一個答案。
錢昭輕輕迴握住了她的手:“阿明在天道雖然做得很出色,但畢竟隻是比元祿大一歲,很多事情他也不見得能想明白。”
比如梧帝身為一國之君,自小拜入朝中大儒門下,為何在軍國大事上卻要輕信一個不通文墨眼光短淺的太監;
比如天道的兄弟們為國為君慘死沙場,有些人甚至連一個全屍都沒能留下,死後卻不配得到一紙雪冤的詔書;
比如大梧的百姓自失陷後便飽受苛稅徭役之苦,可為君者卻隻顧著讓人救自我於危難,甚至不曾過問哪怕一句話。
一生為之赴湯蹈火肝腦塗地,甚至幾度陷入生死的邊境,換來的卻是信仰大廈的猝然崩塌,是任何人都無法接受的殘忍現實。
“算了,晚上迴去再說,今天值守的不是咱們前幾天看到的那波人,放心上吧。”
心照不宣從“黏黏糊糊小情侶”進入“公事公辦上班組”狀態,身著官服的餘女官與錢都尉一左一右自禮王殿下的馬車後走出,迅速切換了往日裏的工作模式。
“今天天氣不錯,你們說是不是啊朱衣衛?”
“你看你看,他還拔刀?我都還沒拔刀呢!”
“我玩刀的時候你們毛都還沒長齊呢,你說對不對元祿?”
由於十三帶頭嚷嚷,元祿在一旁默契配合表演,錢昭再一臉麵無表情地壓陣,最後配以餘清苒誇張的“別打啦你們不要再打了啦”與杜大人手忙腳亂的“住手,都快住手”,現場氣氛一時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
趁著外圍一片混亂之際,寧遠舟瞅準了時機,抓緊領著身後的柴明潛了進去。
……
“既然走不了,那麽大家要留一起留,要死一起死,如何?
“對,朕就是瘋了,隻要能讓朕活著迴到梧都,朕什麽都能做!”
一眼便看到了楊行遠扭曲到近乎猙獰的神情,寧遠舟臉色一沉,抄起桌上的茶水便向著對方的臉潑了過去:
“既然陛下瘋了,那臣認為有必要讓您清醒清醒。”
“寧,寧遠舟?”楊行遠滿臉不可置信,下意識抬手抹了把滿臉的水漬,“你是怎麽上來的?”
“不然陛下以為我們每天都在四夷館無所事事麽?”寧遠舟反問道,“若非臣等一心想救你出去,今日又何必冒險至此,親自勘察地形?”
應著他欣喜不已的招唿坐在了楊行遠的對麵,寧遠舟眼神平靜,嘴角彎起個淡淡諷意的弧度:
“臣並非什麽忠孝仁義之輩,甚至還因為陛下不願意為天道兄弟們洗清冤屈而懷恨在心,但正因如此,我才不屑於撒謊。
“如今隻需要陛下稍安勿躁,我必定能保您平安下塔。”
“沒問題,沒問題!”楊行遠頓時欣喜若狂,“寧卿,隻要你能保證朕平安下塔,朕可以恕了你方才無禮之罪!”
寧遠舟哂笑,聲若輕煙:“……謝主隆恩。”
“寧卿,其實朕最信任的就是你。”
親自替他重新斟滿了茶水,楊行遠頭也不抬,說出的話卻分明狠狠戳痛著寧遠舟的神經:“朕相信你,絕對不會去偽造一封假的雪冤詔。
“因為朕在出征以前跟大臣們商量好了,隻要出京以後,朕的每一封詔書上都會有朕的秘密花押。”
“否則。”他抬起頭來,大笑出聲,“將視為偽詔,概不奉行啊。”
秘密花押。
偽造的雪冤詔。
“概不奉行”。
胸中怒意如同燃盡遼原的野火般焚燒著理智,寧遠舟壓抑著想要發作的衝動,氣極反笑:
“陛下思慮倒是周到,隻是若能將這份周全放在行軍打仗上,也不至於讓大梧數萬將士做了冤死鬼。”
“你……”
“陛下。”
突然自屏風後緩緩走出的人影打斷了他未來得及開口的話。
筆直地站在他的身前卻並不行禮,柴明神色平靜,隻是那雙與錢昭有幾分相似的眼睛分明已然有些微微泛紅:
“微臣柴明,見過陛下。”
“柴,柴明?!”楊行遠驚得直接站起了身,“你不是……你怎麽……”
“微臣早在陛下被俘的那一戰裏,就應該為保護您而死在了長慶侯的箭下,不可能出現在這裏是麽?”
“……”
楊行遠一時無言。
“先前聽寧頭兒說,殿下前幾日帶了麵歸德原邊的殘旗給陛下,但您似乎從未將它放在過心上。”
自懷中摸出了另一麵已然殘破到看不出原貌的大梧軍旗,柴明彎下腰去,緩緩將它推到了楊行遠麵前:
“殿下帶來的,是秦斌秦大哥身中三十八箭,至死也不曾放下過的那一麵。”
“而這一麵,”寧遠舟輕聲替他接上後半句,“柴明這些日子一直帶在身上,重傷昏迷多日、險些就此殉國也從未遺失過。”
好像突然就明白,為什麽哥哥和嫂嫂在聽說自己想要親自上塔時,為什麽會露出那樣不忍又擔憂的神情了。
他們不是擔心自己問不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也不是擔心陛下會因著被人戳中痛點而向自己發難;
他們所顧慮的,是自己是否能夠接受這樣殘忍又不堪的現實,是自己是否能夠麵對這樣自私又卑劣的君王。
什麽六道輕生死,輪迴守梧魂。
什麽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一切的熱血與忠義,在這樣可笑又荒謬的真相麵前,都不過是僅存在於紙上心裏的頌歌。
是啊,早該看清現實的。
早在聖上不顧勸諫執意貪功冒進、將宦官之言奉為圭臬之時,在他明知天道兄弟都是為他而死、卻將雪冤詔當做是談判的籌碼之時,他便應該看清的。
又有什麽必要冒險這一遭,隻為了親口問他為何要犧牲大梧將士的性命,問他為何不肯還給英雄該有的身後清名。
答案明明一早就已經明了。
大踏步地走到楊盈身邊,柴明一言不發,不再迴頭去看楊行遠那張錯愕又驚悸的臉一眼。
“你難道就不怕朕治你大不敬之罪?”
不知過了多久,後者終於啞著嗓子開口。
“大不敬?死罪?”
不等寧遠舟反擊,原本安靜陪著楊盈的柴明突然猛地迴過頭來,分明為了不被發現而壓低了聲音,眼底卻盡是纏盡絕望的悲涼:
“那又何妨?
“臣已經替陛下死過一次了。”
遠遠向滿臉不放心的哥哥嫂嫂比了個“沒問題”的手勢,柴明緊緊跟在前方開路的寧遠舟身後,與他一起縮在了不起眼的陰影裏。
“阿明他……”老遠看著幾人的身影,餘清苒有些不忍地歎了口氣,“……何必呢。”
明明已經在楊盈口中得知了梧帝不肯寫下雪冤詔的消息,明明一早就在戰前感受到了他的狂妄自大,卻還是近乎執拗般地想要去見他一麵。
或者說,想要一個答案。
錢昭輕輕迴握住了她的手:“阿明在天道雖然做得很出色,但畢竟隻是比元祿大一歲,很多事情他也不見得能想明白。”
比如梧帝身為一國之君,自小拜入朝中大儒門下,為何在軍國大事上卻要輕信一個不通文墨眼光短淺的太監;
比如天道的兄弟們為國為君慘死沙場,有些人甚至連一個全屍都沒能留下,死後卻不配得到一紙雪冤的詔書;
比如大梧的百姓自失陷後便飽受苛稅徭役之苦,可為君者卻隻顧著讓人救自我於危難,甚至不曾過問哪怕一句話。
一生為之赴湯蹈火肝腦塗地,甚至幾度陷入生死的邊境,換來的卻是信仰大廈的猝然崩塌,是任何人都無法接受的殘忍現實。
“算了,晚上迴去再說,今天值守的不是咱們前幾天看到的那波人,放心上吧。”
心照不宣從“黏黏糊糊小情侶”進入“公事公辦上班組”狀態,身著官服的餘女官與錢都尉一左一右自禮王殿下的馬車後走出,迅速切換了往日裏的工作模式。
“今天天氣不錯,你們說是不是啊朱衣衛?”
“你看你看,他還拔刀?我都還沒拔刀呢!”
“我玩刀的時候你們毛都還沒長齊呢,你說對不對元祿?”
由於十三帶頭嚷嚷,元祿在一旁默契配合表演,錢昭再一臉麵無表情地壓陣,最後配以餘清苒誇張的“別打啦你們不要再打了啦”與杜大人手忙腳亂的“住手,都快住手”,現場氣氛一時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
趁著外圍一片混亂之際,寧遠舟瞅準了時機,抓緊領著身後的柴明潛了進去。
……
“既然走不了,那麽大家要留一起留,要死一起死,如何?
“對,朕就是瘋了,隻要能讓朕活著迴到梧都,朕什麽都能做!”
一眼便看到了楊行遠扭曲到近乎猙獰的神情,寧遠舟臉色一沉,抄起桌上的茶水便向著對方的臉潑了過去:
“既然陛下瘋了,那臣認為有必要讓您清醒清醒。”
“寧,寧遠舟?”楊行遠滿臉不可置信,下意識抬手抹了把滿臉的水漬,“你是怎麽上來的?”
“不然陛下以為我們每天都在四夷館無所事事麽?”寧遠舟反問道,“若非臣等一心想救你出去,今日又何必冒險至此,親自勘察地形?”
應著他欣喜不已的招唿坐在了楊行遠的對麵,寧遠舟眼神平靜,嘴角彎起個淡淡諷意的弧度:
“臣並非什麽忠孝仁義之輩,甚至還因為陛下不願意為天道兄弟們洗清冤屈而懷恨在心,但正因如此,我才不屑於撒謊。
“如今隻需要陛下稍安勿躁,我必定能保您平安下塔。”
“沒問題,沒問題!”楊行遠頓時欣喜若狂,“寧卿,隻要你能保證朕平安下塔,朕可以恕了你方才無禮之罪!”
寧遠舟哂笑,聲若輕煙:“……謝主隆恩。”
“寧卿,其實朕最信任的就是你。”
親自替他重新斟滿了茶水,楊行遠頭也不抬,說出的話卻分明狠狠戳痛著寧遠舟的神經:“朕相信你,絕對不會去偽造一封假的雪冤詔。
“因為朕在出征以前跟大臣們商量好了,隻要出京以後,朕的每一封詔書上都會有朕的秘密花押。”
“否則。”他抬起頭來,大笑出聲,“將視為偽詔,概不奉行啊。”
秘密花押。
偽造的雪冤詔。
“概不奉行”。
胸中怒意如同燃盡遼原的野火般焚燒著理智,寧遠舟壓抑著想要發作的衝動,氣極反笑:
“陛下思慮倒是周到,隻是若能將這份周全放在行軍打仗上,也不至於讓大梧數萬將士做了冤死鬼。”
“你……”
“陛下。”
突然自屏風後緩緩走出的人影打斷了他未來得及開口的話。
筆直地站在他的身前卻並不行禮,柴明神色平靜,隻是那雙與錢昭有幾分相似的眼睛分明已然有些微微泛紅:
“微臣柴明,見過陛下。”
“柴,柴明?!”楊行遠驚得直接站起了身,“你不是……你怎麽……”
“微臣早在陛下被俘的那一戰裏,就應該為保護您而死在了長慶侯的箭下,不可能出現在這裏是麽?”
“……”
楊行遠一時無言。
“先前聽寧頭兒說,殿下前幾日帶了麵歸德原邊的殘旗給陛下,但您似乎從未將它放在過心上。”
自懷中摸出了另一麵已然殘破到看不出原貌的大梧軍旗,柴明彎下腰去,緩緩將它推到了楊行遠麵前:
“殿下帶來的,是秦斌秦大哥身中三十八箭,至死也不曾放下過的那一麵。”
“而這一麵,”寧遠舟輕聲替他接上後半句,“柴明這些日子一直帶在身上,重傷昏迷多日、險些就此殉國也從未遺失過。”
好像突然就明白,為什麽哥哥和嫂嫂在聽說自己想要親自上塔時,為什麽會露出那樣不忍又擔憂的神情了。
他們不是擔心自己問不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也不是擔心陛下會因著被人戳中痛點而向自己發難;
他們所顧慮的,是自己是否能夠接受這樣殘忍又不堪的現實,是自己是否能夠麵對這樣自私又卑劣的君王。
什麽六道輕生死,輪迴守梧魂。
什麽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一切的熱血與忠義,在這樣可笑又荒謬的真相麵前,都不過是僅存在於紙上心裏的頌歌。
是啊,早該看清現實的。
早在聖上不顧勸諫執意貪功冒進、將宦官之言奉為圭臬之時,在他明知天道兄弟都是為他而死、卻將雪冤詔當做是談判的籌碼之時,他便應該看清的。
又有什麽必要冒險這一遭,隻為了親口問他為何要犧牲大梧將士的性命,問他為何不肯還給英雄該有的身後清名。
答案明明一早就已經明了。
大踏步地走到楊盈身邊,柴明一言不發,不再迴頭去看楊行遠那張錯愕又驚悸的臉一眼。
“你難道就不怕朕治你大不敬之罪?”
不知過了多久,後者終於啞著嗓子開口。
“大不敬?死罪?”
不等寧遠舟反擊,原本安靜陪著楊盈的柴明突然猛地迴過頭來,分明為了不被發現而壓低了聲音,眼底卻盡是纏盡絕望的悲涼:
“那又何妨?
“臣已經替陛下死過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