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就要到來。


    長安再次變得人潮洶湧起來。


    過去的一年依舊是一個豐收年。


    朝廷的賦稅依舊是十年前的標準。


    臨近年底,被百姓放在供桌上的李二畫像前的香火突然就鼎盛起來。


    好皇帝,希望多活幾年。


    今年朝廷要打仗,糧食的價格漲了一些。


    百姓到手的錢就比以往多了一些。


    真要細細地算下來其實和往年差不多。


    糧食漲價了,其餘的也都跟著漲價的。


    隻不過這個過程太悄然無息。


    好多人都沒注意到。


    長安城的豬肉賣的是一年比一年好。


    長安百姓也越來越能接受豬肉。


    也是這近兩年,豬肉才算是徹底的走進了千家萬戶。


    不過長安的豬都不大,一隻百十來斤。


    主要是吃不到好的,一年到頭吃的都是百姓采的野菜,了不起撒一把鹽。


    如今這股風正快速的朝著四周蔓延,


    聽來京述職的馮智戴說在遙遠的廣州那邊,已經有人在開始養豬了。


    專門騸豬的手藝人很受禮遇。


    長安的年味很足,尤其是東西兩市。


    走進去,肉腥味撲麵而來。


    一年到頭,也就這幾日。


    也就這幾日鮮肉生意賣的最火了。


    自己可以吃的差一點,庇佑了自己又平平安安一年的老祖宗得聞到肉味。


    西域龜茲的血腥味也很足。


    隨著城門關閉,商道斷絕,龜茲城在不知不覺中就成了孤城。


    城裏有人不安分,想要搞事情。


    這種情況下就必須用鮮血讓某些人安靜下來。


    李厥的親衛殺了很多人。


    他們固執的認為,這些不安分都是衝著中山王殿下來的。


    如果不是這些人還有用,他們甚至想屠城。


    因為,他們覺得看誰都不像好人。


    裴行儉和李厥等人越來越忙碌。


    他們輪流帶著人去城外三十裏地挖壕溝,挖陷馬坑。


    要為接下來的大戰準備。


    在龜茲城裏,陸拾玖、戚禾等人開始動員各族的牧民了。


    要麽跟著大家一起守城。


    要麽現在你就出城。


    如今這外麵冰天雪地,沒有部族一起,一個人出城天黑後必死。


    那些餓極了的野狼可不會害怕你一個人。


    守城可活。


    出城必死。


    在生死的決策下,大家都很聰明。


    如今城外挖壕溝的速度很快。


    龜茲三十裏外的四周幾乎全是各種大小不一,深淺不一的陷馬坑。


    城外拳頭大小的石頭全部撿了迴來。


    堆積在城裏這一堆,那一堆。


    像墳頭,又像是一個個大小不一的京觀。


    龜茲城裏有炸藥,有數萬斤火油。


    外有陷馬坑阻擋騎兵的第一波衝鋒。


    隻要扛下來第一波,破城就需要拿人命來填了。


    這是跟高句麗人學的。


    當時高句麗用的就是這一招。


    白岩城之戰逼得李二都親自出來背土壘高台鼓舞士氣。


    可見這一招得多招人恨。


    在寒風肆虐的西域,顏白帶著三千人走進了茫茫雪原。


    顏白不喜歡被動守城,也不敢把整個西域賭上。


    顏白要去找一個誰也想不到的地方。


    以奇兵對西突厥的牙帳進行突襲斬首。


    不能讓突厥大軍和大食人匯聚在一起。


    這一招是跟李靖學的。


    打東突厥的時候李靖就是用的這一招。


    打吐穀渾的時候李靖用的也是這一招。


    這一招好用,但也危險。


    如果被圍住,沒有後勤,沒有中軍在後麵接濟。


    拚不過除了死就沒有第二條可以走了。


    這是搏命的打法。


    拚的就是誰更狠,誰更加不要命。


    而且,這一招對斥候的要求非常高。


    斥候得帶好路,帶最簡單最直接的路。


    不能拖。


    三千人,外加三千匹戰馬,拖一日就是扛不住。


    糧食是個大問題。


    一旦身上攜帶的糧草吃完,還沒找到西突厥,那就是敗了。


    數百裏荒無人煙,沒有吃的就是死。


    顏白在荒原裏朝著西突厥的牙帳雙河開始斬首行動。


    而身在後方位於青海的席君買已經和吐蕃打了起來。


    一直屯兵在積石山一帶的吐蕃人扛不住了。


    他們認為在寒冷的冬季就該是他們的天下。


    他們認為在寒冷的冬季率先出擊優勢是最大的。


    於是,十八大部族,一萬五千人的部族聯軍在吐穀渾慕容氏的帶領下踩著大雪率先發動了襲擊。


    名曰:光複故地,奪迴龍城。


    程懷默也來到了西域,在席君買帳前當岷州總管。


    他負責一路人馬,防止吐蕃從岷州一帶分兵進入大唐。


    程懷默手持著馬槊站在高塔上。


    望著從四麵八方衝來的部族人深深吸了一口氣。


    手中令旗揮舞。


    按捺不住的騎兵猛的衝出。


    短短的十日不到,這樣的戰鬥已經是第四次了。


    喊殺聲衝天而起。


    騎兵才一露頭對麵的箭矢就如暴雨般傾瀉而下。


    隨著“舉盾”的怒吼聲響徹全場。


    箭矢射在盾牌上叮叮當當的清脆聲不絕於耳。


    在密集的箭雨下死傷避免不了。


    程懷默眼睜睜的看自己這邊有人不斷從馬背上栽了下來,摔在地上。


    手中令旗再次揮舞。


    輔兵抬著架子就衝了出來。


    衝到傷員裏麵,把傷員往架子上一放,然後就開始往迴跑。


    片刻之後倒地的傷員就被全部運走。


    箭雨過後,兩兵相接,廝殺才正式開始。


    徐永良揮出手中的橫刀,衝上前去就砍倒一人,溫熱的鮮血噴了他一臉。


    怒吼了一聲再次衝殺到了最前麵。


    作為書院畢業的學子,現在在他們的身上根本就看不出來一點讀書人的樣子。


    從遼東到西域,這些年他和劉遠開等人一直待在邊關。


    如果不是看到兩人能寫一手簪花小楷。


    誰也不會相信這兩人竟然是讀書人。


    讀書人不會是這個蠻橫的樣子。


    一輪衝殺,騎兵穿陣而過。


    亂糟糟的各部族聯軍被切割成了兩部分。


    剛才還大喊大叫的他們也瞬間沒有了囂張的氣焰。


    在他們身後遠處的一處山坡,論欽陵輕輕歎了口氣。


    都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了。


    大唐人還是沒舍得用火藥。


    難道非要等到自己吐蕃大軍來,他們才舍得用麽?


    “收兵吧!”


    “將主,要不要再戰一會兒,多殺幾個唐人也是好的!”


    論欽陵搖搖頭:


    “算了,如今各部已經有了分離之心。


    眼下的戰況已經是兵敗如山倒,拖的時間越久,死的人越多,他們分離之心也會越迫切。”


    “是!”


    退兵的號角聲響起,各部聯軍毫無章法地往後潰散。


    徐永良帶著自己的小隊拚命的斬殺著潰逃的散兵,不斷的獲取著軍功。


    直到自己精疲力竭,再也沒力氣追下去。


    徐永良翻身下馬,信手拖出一個沒有腦袋的屍體當作枕頭直挺挺的躺在地上。


    在懷裏摸索了半天,抓出一把炒麵。


    抓一把雪,混著炒麵吃下,幹巴巴的粉末就不會那麽粘嗓子。


    也不會死死地粘在嘴巴的上顎上需要用手去摳。


    炒麵已經吃不出什麽味道了。


    徐永良還是逼著自己吃下去。


    不吃飽,鬼知道這些殺不完的逆賊會不會又來。


    聽著鳴金收兵聲,徐永良吐出一口長長的白氣後爬起身。


    牽著馬開始朝軍營走去,滿地的屍體,唾手可得的軍功。


    他都懶得多看一眼。


    他已經六品了,再想往上升就必須斬將。


    這些耳朵用處已經不大。


    後麵的軍功考核是整體,光是殺人已經不行了。


    ~~~~~~


    泉州的劉仁軌搓著手。


    雖然已經度過了一個冬季但他還是不習慣泉州的天氣。


    穿棉服熱,不穿又有點涼。


    最讓劉仁軌接受不了的是,泉州百姓最愛穿木屐。


    一年四季都如此,走在青石路上噠噠噠的一直響。


    他不喜歡,他覺得太硬了。


    由遠及近的噠噠噠聲又響了起來。


    聲音停止,尉遲寶琳毛茸茸的大腦袋伸了進來,憨憨一笑:


    “先生安好!”


    劉仁軌歎了口氣:


    “見你喜滋滋的樣子,定是有好事,說吧,何事!”


    尉遲寶琳鑽進屋子,從懷裏掏出密折,大聲道:


    “大唐皇帝令,刺史劉仁軌接旨!”


    劉仁軌慌忙站起身。


    尉遲寶琳繼續念道:


    “昔漢以關中之事,專仗蕭何,今者托公,亦猶於古。


    今百濟聯合高句麗,倭奴反唐,意圖不軌......


    朕命你為熊津大總管,渡黃海,援蘇定方,滅百濟!”


    劉仁軌接過旨意,疑惑的看著尉遲寶琳道:


    “那你呢?”


    “先生帳下副總管!”


    “何日出發?”


    “後日是個好日子!”


    劉仁軌深吸一口氣,想到臨行前陛下的安排,沉聲道:


    “好,傳令大軍,準備棉服。


    所有五牙戰船底倉開始裝準備好的軍糧,後日一大早我們就出發。”


    軍令下達,泉州碼頭密密麻麻的全是白帆。


    小船往返碼頭和大船之間,一袋袋的糧食被運裝到軍艦之中。


    劉仁軌在泉州的這兩年,足足囤積了夠七萬人吃一個月的軍糧。


    林間秀帶著族人拜祭了宗祠。


    這是泉州府兵。


    也是泉州府兵成立以來第一次正式的出戰迎敵。


    林間秀作為帶隊之人,成為他們的校尉。


    “祖宗保佑,保佑我林家子孫,保佑我泉州兒郎,保佑我大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喜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的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的薇並收藏喜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