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了,坐了一整夜的莊行,望著屋頂漏下的陽光,陽光中塵糜浮動。
他站起身,準備去下一個地方。
離開之前,他打算把那本日記帶走。
雖然他讀過了,但就當留個念想吧。
如此想著,他拉開櫃子,找到了那本泛黃的日記。
紙頁有些受潮了,他重新把火塘點燃,打算把日記烤幹一些,祛除那上麵的黴味。
順帶把那兩條草魚烤了,昨晚他沒胃口吃東西,現在也沒什麽胃口,但總不能不吃飯,要想走的遠一些,那就要注意吃飯和休息。
他兩劍下去將草魚開膛破肚,刮去鱗片,去屋子外麵削了兩根木條,用木條從魚口那裏一直串到魚尾,插在火塘旁炙烤。
調味料隻有少許的鹽巴,是那天遇見的村民送給他的粗石鹽。
坐下來,借著烤魚的功夫,他將線裝書翻開,好讓它受熱均勻。
無人陪伴他,他便一個人翻閱日記,將粘連的每一頁揭開。
翻到最後,他愣了一下。
那裏有他以前沒讀過的文字,是他沒見過的內容:
“那年我應皇帝征兆,以能驅使異獸之法,得到寶船之位,天下之廣,我以為海之彼岸更有許多未曾見過的妖獸,便欣然前往,哪知一去歸來,已垂垂老矣,天下也改朝換代。”
“天下已改,寶船也人心不聚,我無意與他們相交,獨自離開。”
“我無親無故,便想起了那年買來的山魈,迴到此地來。”
“已過六十餘年,沒想到它還在這木屋中,沒有迴到族群中去。”
“它相守於此地,似還識得我,見了我手舞足蹈。”
“說來怪哉,竟在一山魈身上,得了親切之情。”
“也罷,懶得再去別處了。”
寫下來的,隻有這麽一點簡短的話。
他立刻反應過來,這是後來才補上的內容。
是當年的那個人迴來了...
難道...老山魈還沒死麽?
那他們去了何處?
【懶得再去別處了】
難不成,他們還在這山頭?
莊行抬起頭,朝屋外看過去。
這山上還有別人麽?
他希望有,他此刻太希望見到一個活人,見到一個可以交流的人。
而且,從文字來看,那是從寶船迴來的前輩。
寶船跨越了東海,那大雁精也跨越了東海飛去了玄清觀,這中間,說不定有某種轉機。
那位前輩或許...見多識廣,能為他解惑。
莊行合上了書頁,連火塘旁的烤魚都顧不上,走出木屋,穿過了秋日的荒林。
他順著水源走,河流旁有人的概率更大。
走了一段路,他忽然看到了一塊石碑,停住了腳步。
那碑上沒刻有字,但是刻了圖畫。
那是一隻山魈,一隻手中握劍的山魈。
碑前插著一把鏽劍,這劍莊行認得的,本是老山魈手中的劍。
生來無名無姓,死時便也不取名諱,為它刻個畫像,好過一個從沒用過的名字。
他頓時明白了,這是老山魈的碑。
莊行默默地站在碑前,拜了一拜。
他接著往前去,碑既然在此,那立碑之人,也該在附近才對。
果不其然,走了一遭,當真在水源旁見了一屋舍。
比起那破屋卻是好上了許多,還多了籬笆,圍了個院子。
院子裏倒也幹淨,有個人手握掃帚,在掃落葉。
秋天的葉子,一天不掃,就會落得到處都是。
那是個白發蒼蒼的老人,雖然老了,但並無垂暮之氣,看起來十分硬朗,氣息也沉穩十足。
莊行上前去,正欲報上名來,老人卻先抬起頭,和他打了招唿。
“你迴來作甚?”
這老人的話裏好像認得莊行,而莊行馬上也意識到,這老人是與誰相識,類似的事情第一次遇見會覺得茫然,第二次意外,第三次,第四次,就會習慣,並且懂得如何應對了。
“老先生該是認錯了人。”莊行拱手,“雖然看起來像,但我並非是老先生認識的那人。”
“認錯了?”老人皺眉放下掃帚,走上前來,仔細看,“還真是,氣息與他相差如此之大,你是從何處來的?”
“從另一方天地來的。”莊行說。
“何為另一方天地?”
“另一方天地,大虞尚未亡也。”
老人摸摸胡須,作思慮之色。
“數月前,也有一畢方飛至我院子裏來,還帶著當年在寶船上寄的信,那信該是六十年前寫的,那畢方,也是我六十年前養過的畢方,若你那方天地,大虞未亡...”
莊行聽此話大喜:“老先生可知那畢方去了何處?”
他一聽就明白了,那畢方,就該是當年給皇帝送信的異鳥,可能就是老人將異鳥送了迴去。
老人卻搖了搖頭:“我無心再養它,自是放它迴歸山野了,至於它去了何處,不知曉。”
莊行心急:“還往老先生幫幫小輩,小輩誤入此地已有多日,我聽得人說過,那畢方是迴去了的,便是老先生與小輩說說那畢方飛去了何方也好啊。”
老人看了他一眼:“也罷,你且進來吧,我燒壺茶水。”
二人坐在桌前,老人燒了一壺熱茶。
“晚輩莊行,不知老先生名號?”莊行說。
“你來此莫非是問我姓名不成。”老人說,“你我不過萍水相逢,無需再問了,且將你身上的事情說來便是,還有那畢方,你聽得那畢方如何了,也說給我聽聽。”
“那晚輩就說了。”
莊行便將那異鳥送信的事情,還有他來到此地之事,一一說明。
老人不語,一邊聽他講,一邊飲茶。
“天下還有如此奇事。”老人驚歎道。
“還請老先生助我。”莊行拱手道。
“我如何幫你?我不過一個將死的老頭,你若問我天下妖獸幾何,我還能答上幾句,要問我如何送你迴去,老頭我愛莫能助。”老人搖頭。
莊行咬牙,從懷裏拿出日記:“我在那舊屋裏尋到了這書,知道老先生是坐過寶船之人,這天下,沒幾個人比老先生更見多識廣了。”
老人依然搖頭:“你身上之事,太過離奇,我也是聞所未聞,何來助你呢?”
“不過,你還是替我解了我的困惑,這方圓百裏除了我這處以外,都不見得有人煙,你若累了,我屋裏也有一處偏房,可供你暫歇幾晚,管你幾頓粥飯。”
“...”莊行沉默了。
到頭來,似乎也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他還是沒有馬上就離開,好歹老人見過那畢方鳥,稍微有一點牽連和眉頭,去了別處,隻怕更會眼前抓黑。
他留了下來,夜裏幫老人燒柴打水,多多打聽。
“我聽聞那人已銷聲匿跡十幾年,老先生是何時見過他的?”
“也就是數月之間吧,剛好比那畢方飛來的日子,更早一點。”
“老先生可知他去了何處?”
“不知道,那人不過在我這裏待了半日,聽得我說我去過那寶船之上,在此與我喝了半日的茶水而已。”
...
三日過去。
莊行能打聽的都向老人打聽了一遍,他將這些理在心中。
三日,他都不曾入睡,不是睡不著,隻是感覺到脈絡逐漸清晰,那些朦朧的,不可捉摸的,讓他困惑的,好像慢慢變得清明起來。
異鳥,畫壁,大夢...
他心裏出現一個假設,以這個假設為前提,似乎就能解釋一切怪事的源頭。
第四日的早晨,盤坐在床榻上冥想了一夜的莊行,睜開了眼。
“若真是如此...”
他歎了一口氣,拿起了身旁的佩劍,去與老先生告別。
“這就走了麽?”
“多謝老先生照料晚輩,晚輩這便告辭了,這一去,大概不會再迴來與老先生相見了。”
“是麽。”老人點頭,從懷裏取出一物,“我是個怪人,自小不喜歡與人群相交,多年都是一人獨處,隻是偶爾有鳥獸為伴,你那方天地,那山魈尚有壽數,如果你能迴去,就將此物交給它吧,這天下,大抵也隻有它會等我多年了。”
“晚輩知道了。”
莊行將那物件收下,並非什麽特別之物,是一塊石頭。
石頭上刻了一個身著袍衫的男人,男人眉目之間與老人很是相像,如果他年輕幾十歲,大抵就長這個模樣。
看起來,倒與那山魈石碑,有異曲同工之處。
莊行將石頭放在腰間的囊袋裏,最後一供手,離開了此地。
他的背影消失在荒林之中,老人覺得比起他來時的慌措,走時,他的腳步就要有力許多了。
他站起身,準備去下一個地方。
離開之前,他打算把那本日記帶走。
雖然他讀過了,但就當留個念想吧。
如此想著,他拉開櫃子,找到了那本泛黃的日記。
紙頁有些受潮了,他重新把火塘點燃,打算把日記烤幹一些,祛除那上麵的黴味。
順帶把那兩條草魚烤了,昨晚他沒胃口吃東西,現在也沒什麽胃口,但總不能不吃飯,要想走的遠一些,那就要注意吃飯和休息。
他兩劍下去將草魚開膛破肚,刮去鱗片,去屋子外麵削了兩根木條,用木條從魚口那裏一直串到魚尾,插在火塘旁炙烤。
調味料隻有少許的鹽巴,是那天遇見的村民送給他的粗石鹽。
坐下來,借著烤魚的功夫,他將線裝書翻開,好讓它受熱均勻。
無人陪伴他,他便一個人翻閱日記,將粘連的每一頁揭開。
翻到最後,他愣了一下。
那裏有他以前沒讀過的文字,是他沒見過的內容:
“那年我應皇帝征兆,以能驅使異獸之法,得到寶船之位,天下之廣,我以為海之彼岸更有許多未曾見過的妖獸,便欣然前往,哪知一去歸來,已垂垂老矣,天下也改朝換代。”
“天下已改,寶船也人心不聚,我無意與他們相交,獨自離開。”
“我無親無故,便想起了那年買來的山魈,迴到此地來。”
“已過六十餘年,沒想到它還在這木屋中,沒有迴到族群中去。”
“它相守於此地,似還識得我,見了我手舞足蹈。”
“說來怪哉,竟在一山魈身上,得了親切之情。”
“也罷,懶得再去別處了。”
寫下來的,隻有這麽一點簡短的話。
他立刻反應過來,這是後來才補上的內容。
是當年的那個人迴來了...
難道...老山魈還沒死麽?
那他們去了何處?
【懶得再去別處了】
難不成,他們還在這山頭?
莊行抬起頭,朝屋外看過去。
這山上還有別人麽?
他希望有,他此刻太希望見到一個活人,見到一個可以交流的人。
而且,從文字來看,那是從寶船迴來的前輩。
寶船跨越了東海,那大雁精也跨越了東海飛去了玄清觀,這中間,說不定有某種轉機。
那位前輩或許...見多識廣,能為他解惑。
莊行合上了書頁,連火塘旁的烤魚都顧不上,走出木屋,穿過了秋日的荒林。
他順著水源走,河流旁有人的概率更大。
走了一段路,他忽然看到了一塊石碑,停住了腳步。
那碑上沒刻有字,但是刻了圖畫。
那是一隻山魈,一隻手中握劍的山魈。
碑前插著一把鏽劍,這劍莊行認得的,本是老山魈手中的劍。
生來無名無姓,死時便也不取名諱,為它刻個畫像,好過一個從沒用過的名字。
他頓時明白了,這是老山魈的碑。
莊行默默地站在碑前,拜了一拜。
他接著往前去,碑既然在此,那立碑之人,也該在附近才對。
果不其然,走了一遭,當真在水源旁見了一屋舍。
比起那破屋卻是好上了許多,還多了籬笆,圍了個院子。
院子裏倒也幹淨,有個人手握掃帚,在掃落葉。
秋天的葉子,一天不掃,就會落得到處都是。
那是個白發蒼蒼的老人,雖然老了,但並無垂暮之氣,看起來十分硬朗,氣息也沉穩十足。
莊行上前去,正欲報上名來,老人卻先抬起頭,和他打了招唿。
“你迴來作甚?”
這老人的話裏好像認得莊行,而莊行馬上也意識到,這老人是與誰相識,類似的事情第一次遇見會覺得茫然,第二次意外,第三次,第四次,就會習慣,並且懂得如何應對了。
“老先生該是認錯了人。”莊行拱手,“雖然看起來像,但我並非是老先生認識的那人。”
“認錯了?”老人皺眉放下掃帚,走上前來,仔細看,“還真是,氣息與他相差如此之大,你是從何處來的?”
“從另一方天地來的。”莊行說。
“何為另一方天地?”
“另一方天地,大虞尚未亡也。”
老人摸摸胡須,作思慮之色。
“數月前,也有一畢方飛至我院子裏來,還帶著當年在寶船上寄的信,那信該是六十年前寫的,那畢方,也是我六十年前養過的畢方,若你那方天地,大虞未亡...”
莊行聽此話大喜:“老先生可知那畢方去了何處?”
他一聽就明白了,那畢方,就該是當年給皇帝送信的異鳥,可能就是老人將異鳥送了迴去。
老人卻搖了搖頭:“我無心再養它,自是放它迴歸山野了,至於它去了何處,不知曉。”
莊行心急:“還往老先生幫幫小輩,小輩誤入此地已有多日,我聽得人說過,那畢方是迴去了的,便是老先生與小輩說說那畢方飛去了何方也好啊。”
老人看了他一眼:“也罷,你且進來吧,我燒壺茶水。”
二人坐在桌前,老人燒了一壺熱茶。
“晚輩莊行,不知老先生名號?”莊行說。
“你來此莫非是問我姓名不成。”老人說,“你我不過萍水相逢,無需再問了,且將你身上的事情說來便是,還有那畢方,你聽得那畢方如何了,也說給我聽聽。”
“那晚輩就說了。”
莊行便將那異鳥送信的事情,還有他來到此地之事,一一說明。
老人不語,一邊聽他講,一邊飲茶。
“天下還有如此奇事。”老人驚歎道。
“還請老先生助我。”莊行拱手道。
“我如何幫你?我不過一個將死的老頭,你若問我天下妖獸幾何,我還能答上幾句,要問我如何送你迴去,老頭我愛莫能助。”老人搖頭。
莊行咬牙,從懷裏拿出日記:“我在那舊屋裏尋到了這書,知道老先生是坐過寶船之人,這天下,沒幾個人比老先生更見多識廣了。”
老人依然搖頭:“你身上之事,太過離奇,我也是聞所未聞,何來助你呢?”
“不過,你還是替我解了我的困惑,這方圓百裏除了我這處以外,都不見得有人煙,你若累了,我屋裏也有一處偏房,可供你暫歇幾晚,管你幾頓粥飯。”
“...”莊行沉默了。
到頭來,似乎也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他還是沒有馬上就離開,好歹老人見過那畢方鳥,稍微有一點牽連和眉頭,去了別處,隻怕更會眼前抓黑。
他留了下來,夜裏幫老人燒柴打水,多多打聽。
“我聽聞那人已銷聲匿跡十幾年,老先生是何時見過他的?”
“也就是數月之間吧,剛好比那畢方飛來的日子,更早一點。”
“老先生可知他去了何處?”
“不知道,那人不過在我這裏待了半日,聽得我說我去過那寶船之上,在此與我喝了半日的茶水而已。”
...
三日過去。
莊行能打聽的都向老人打聽了一遍,他將這些理在心中。
三日,他都不曾入睡,不是睡不著,隻是感覺到脈絡逐漸清晰,那些朦朧的,不可捉摸的,讓他困惑的,好像慢慢變得清明起來。
異鳥,畫壁,大夢...
他心裏出現一個假設,以這個假設為前提,似乎就能解釋一切怪事的源頭。
第四日的早晨,盤坐在床榻上冥想了一夜的莊行,睜開了眼。
“若真是如此...”
他歎了一口氣,拿起了身旁的佩劍,去與老先生告別。
“這就走了麽?”
“多謝老先生照料晚輩,晚輩這便告辭了,這一去,大概不會再迴來與老先生相見了。”
“是麽。”老人點頭,從懷裏取出一物,“我是個怪人,自小不喜歡與人群相交,多年都是一人獨處,隻是偶爾有鳥獸為伴,你那方天地,那山魈尚有壽數,如果你能迴去,就將此物交給它吧,這天下,大抵也隻有它會等我多年了。”
“晚輩知道了。”
莊行將那物件收下,並非什麽特別之物,是一塊石頭。
石頭上刻了一個身著袍衫的男人,男人眉目之間與老人很是相像,如果他年輕幾十歲,大抵就長這個模樣。
看起來,倒與那山魈石碑,有異曲同工之處。
莊行將石頭放在腰間的囊袋裏,最後一供手,離開了此地。
他的背影消失在荒林之中,老人覺得比起他來時的慌措,走時,他的腳步就要有力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