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你得抑鬱症是因為上天想讓你開悟,問題的背後就是答案,出現問題才能去破解答,案麵對他的挑戰,戰勝他並且拿到背後禮物,就是找到答案。


    抑鬱症到開悟的過程請了解一下吧!我的經曆,我曾經重度抑鬱兩年多,後來沒吃藥,沒做心理治療,完全靠自學、自救走出了抑鬱症,在這個過程中我體驗過無數次開悟的瞬間,毫不誇張地說,我感到自己的大腦升級了,我甚至認為抑鬱症的盡頭就是開悟


    (在這裏,我要給開悟下一個定義,以防你們認為我是神棍在胡言亂語:開悟就是內耗為0。


    如果你認可這個定義,或者想要達到這個境界,那麽可以繼續往下看。)


    比起求助於外界,這無疑是一條效率最高、收獲最大的路,因為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最偉大的提醒者並非他人,而是你內心的聲音。


    我從畫第一個思維導圖到抑鬱徹底痊愈隻用了一周左右,在我把這個方法分享給其他人後,有的人也在一周左右走出了抑鬱情緒,有的人覺得未來康複的道路有了方向,有的人在捋順思維後成功緩解了焦慮


    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科學的、可複製、可持續的方法。


    思維導圖法參考了項目管理的流程,我們可以把抑鬱症當作一個待解決的項目來看:


    1.列出問題→2.分析原因→3.針對原因提出解決方案→4.列出方案的各種可行性與結果→5.執行-反饋-修改-執行→6.總結原理,梳理邏輯


    接下來我把以上流程分為三部分進行說明。


    準備階段(列出問題,追溯根因)


    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做的是:把那些讓你感到痛苦的問題全部列出來,然後試著一層一層地去深挖背後的原因,將內在的情緒變為外化的思維。


    (我習慣先把腦子裏浮現的任何情緒、任何想法都一股腦地寫出來,然後再給它們分類、歸納,整理到思維導圖中,最後抽絲剝繭般地找到每一個類別對應的心理問題根源。)


    我知道,這會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出於自我保護你可能會非常地抗拒,但這個階段將會是你開悟的起點。


    一個開悟者,擁有化解一切苦難的能力,但是在化解苦難之前,他們必須先要洞悉苦難。


    當你把雜亂的情緒變成理性的思維與信息,你的角色將會由“被痛苦奴役的人”,轉變為“主動消滅痛苦的人”,當你完成了這個轉變,當你有了直麵痛苦的勇氣,你會感受到由內而外的力量感,變化已經在發生了。


    如果你知道自己抑鬱症的誘因,直接把它們1、2、3、4地寫下來,然後分別進行自我剖析:


    覺察情緒背後的具體感受→發現自己的潛意識→找出不合理的信念\/思維\/防禦機製...→糾正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抑鬱症的誘因,這裏有幾種辦法教你探索:


    1.練習覺察自己的潛意識,你可以去看一些有關精神分析理論的書籍,我常用的方法有冥想、釋夢、自由聯想寫作


    2.複盤自己的人生,找到發生問題的階段,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工程師思維法”


    人格重塑指南(一):用“工程師思維”解決你的人生課題


    3.如果你暫時想不到具體問題,可以試著去想一下你最近一次負麵情緒由什麽引發,你的感受是怎樣的,在生活中有沒有其他有類似感受的時刻,它們之間有什麽共性;如果你還是沒有什麽想法,可以去搜索其他人抑鬱症的故事,找到有共鳴的地方;如果你實在分析不出來,還可以跳過這個步驟,直接設計方案、去做改變。


    如果你沒有勇氣去麵對,我建議你看《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會告訴你一個非常紮心的真相:你不是擺脫不掉痛苦,而是你需要痛苦。


    事實上,隻要你決定恢複健康,你就能再次好起來。


    當我決定解決問題的那一刻,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我的身體積蓄起了一大股力量,當我分析出我的問題根源時,我的心結打開了,一個小小的開悟就發生了,並且我的軀體症狀全部都不見了。


    執行階段(方案與行動)


    這是思維導圖法最重要的階段,通過這一階段的訓練,可以讓你的思維升級,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你可以思考一下,你為什麽會被抑鬱情緒套牢?因為無論是你的行動策略還是思維策略都無法解決當前的問題,所以你必須要找到一個新的方法來應對,你必須強迫自己升級。


    從心理學角度看,你的一切反應都是固定思維下的條件反射,所以你必須建立起一個更高級的條件反射來取代舊的條件反射。


    1.方案部分


    針對一個問題(不管是現實問題還是心理問題)盡可能地列出你所能想到、查到的所有的解決方案,以及每個方案所有的可能性結果。


    在你思考解決方案的過程中,你不但完成了對未來走向的掌控,更重要的是你打開了更寬闊的視野,思維的局限性開始瓦解。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你不但要列出那些可能成功的結果,也要列出那些可能失敗的結果,對失敗的設想比對成功的設想要重要倍。


    當你設想出失敗的結果,相當於你已經在頭腦裏接受了一次演練,那麽在執行方案時,一旦你的結果超出之前預想的最爛的結果,對於你來說就是賺了!(如果你能發自內心地領悟到這一點,恭喜你,你完成了第一次把死能量變成生能量的轉化)


    萬一這個最差的結果真的出現了怎麽辦?沒關係,別忘了你早就在頭腦裏做好了準備。而且在我的經驗中,這個最壞的結果未必會發生。


    當你把“問題—方案”這部分的思維導圖整理好以後,你會發現你的思緒明了了,一切事情都是可以解決的,那些差點要了你命的問題還沒一張a4紙大,你的核心問題隻有幾條,也就是說,你隻要解決幾個問題就可以和抑鬱症say goodbye了!


    2.行動部分


    我們再來複習一下:


    你行動的目的是什麽???


    是用新的條件反射代替舊的條件反射!!!


    (1)在思維方麵(內在的行):


    舊的條件反射是:給你一個問題a,你隻能想到克服辦法-a


    新的條件反射式:給你一個問題a,你能想到的克服辦法有- a,b,c,d….n


    (在思維轉變的階段,可以去看一些有關思維的書籍,也可以學習一些理性情緒療法的理論)


    (2)在行動方麵(外在的知):


    你要一個一個地去試驗你運用“新思維”列出的方案。


    實在不奏效或者讓你難受的方案,你可以放棄,這說明這個方案不適合你;而對於那些有效果的方案,你要根據反饋去-修改-執行-反饋-修改-執行。


    一個方案失敗不要緊,這隻能說明你排除了一個錯誤答案,離正確方案更近了一步,並且你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你要找的不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而是性價比最高的方案、最適合你的方案!這過程中必須要有所取舍!(比如你要想獲得心靈的自由,就不要在乎別人是否討厭你)


    在行動階段你一定要刻意練習,直至類似的刺激可以成功地激發你的新條件反射,內在的行與外在的知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這就達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


    (在改變行為的階段,可以學習行為療法的理論)


    3.知道問題在哪但不知道怎麽做?


    這通常是大家在列出問題後遇到的第一個障礙。


    很多在問如何去做的人,是在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你問題的答案,或者隻想在他人的引導下找到答案,這種想法就是成長的絆腳石!


    發現什麽問題就去找對應的書看,找對應的經驗貼看,善用手機的搜索功能,總有一些方法適合你。


    人們不能邁出一步就在原地等待,並且每個人找答案的方法並不同,也沒有統一的答案,這要靠自己去試錯。


    下圖是我自己在解決問題時整理出來的思維導圖,給你參考


    整合階段(搭建上帝視角)


    還記得我最開始說過的嗎?開悟就是內耗為0。


    準備階段與執行階段的作用是清除你原有的內耗,整合階段則是讓你練就及時清除內耗的能力,讓你的內心始終保持動態的0內耗。


    這個階段的方法就是:搭建你的上帝視角。


    擁有了上帝視角,就擁有了一眼看穿問題本質的能力,這讓你可以從容應地對各種變化。


    當你修煉到可以洞穿一切事物的本質時,你的思維已經從二維上升到四維,或許到那時你會發現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一階段的關鍵字是:規律與聯係。


    下麵我將運用3個心理學模型,教你如何搭建自己的上帝視角。


    第一步:運用專家型思維,搭建心理問題模型


    原理:


    心理學家發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專家和新手有著截然不同的方式:專家會根據問題的深層結構進行分類,即把解題時運用相同定理的問題歸為一類,形成組塊化的記憶;新手往往會根據問題的表征進行分類,並且頭腦中的信息沒有形成組塊。


    應用:


    我們在用思維導圖法進行分析時,每一個問題導圖的結構都是“情緒-根因-策略”模型,這就相當於搭建了專家式思維的問題組塊。我們要不斷地精簡、完善我們單個的問題組塊,不斷構建不同問題的組塊,形成自己的案例庫,在總結與實踐中完成問題組塊的結構化、條件化、自動化。


    比如,這是你最開始列出來的思維導圖:


    可以通過對底層規律的歸納、提煉,簡化為:


    當我們再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以熟悉的情緒反應為信號,直接調用對應的心理模型的組塊,這樣節省了很多內在操作時間,可以快速地解決問題,減少內耗時長。


    第二步:運用有意義學習的理論,搭建認知係統


    原理:


    學習是新舊知識建立實質性、邏輯關係上的聯係的過程,先求同、後存異,越能分清新舊知識點間的聯係與區別,對知識本質的了解就越透徹,掌握得越牢固,運用得越靈活。


    應用:


    我們要發現各個心理模型之間的聯係與區別,讓每一個模型在你頭腦中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點連成線,線連成網。


    在這一步驟中,聯想和歸納能力十分重要,你不但可以試著發現心理模型之間的聯係,也可以試著去發現心理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聯係,豐富你的認知係統。


    第三步:運用激活擴散模型,搭建認知天網


    原理:


    由於經驗的作用,各種概念組成一個相互聯係的概念網絡,當一個概念被加工時,其意義激活會自動傳遞到相關的概念,使得相關概念的意義也得到激活。


    應用:


    我們可以把用專家思維搭建的“心理模型組塊”與這一理論中的“概念”相對應,當一個情緒觸發了對應組塊時,不但可以迅速調用到解決策略,也可以把相關的組塊層層激活;你不但可以一眼看到本質,還可以在任意兩個問題間找到一條相互聯係的通路。


    這就是你的認知天網,你的上帝視角。


    當你擁有這個能力後,對於同一個心理反應,你可以從精分、人本、認知行為、佛學、道家、心學等各種角度分析原因找到解決方案;對於同一個現象,你可以從心理學、哲學、神經科學、文化、經濟、統計學等多個學科中找到解釋。


    當任何一個問題都不足以構成你的困境,還有什麽能讓你抑鬱的呢?你也沒有理由去害怕新問題的出現,因為通過上麵的訓練,你已經掌握了化解問題的技巧,一把鑰匙在手,就可以打開所有困住你的門。


    這會是你在這場“勇敢者遊戲”中的最大收獲,不怕有問題解決不掉,隻怕沒有問題來挑戰你。


    稍微好的一些是因為我知道我要做什麽!身體充滿滿滿的動力要為之而努力所以好多了找一個自己非常喜歡的事情!善的事情給自己夢做到就好啦!


    感恩世界,感恩有你。我愛我自己!我離我的夢想又進了一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看書學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陪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陪伴並收藏看書學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