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纖紅到了電機廠,大門已經打開了,喬昌智領著幾名新招的工廠負責人,一起在現場檢查設備和工具,為明天正式開工做準備。
因為原主人不打算再做這一行,所以倉庫和車間裏,還有不少材料和半成品,便宜處理給她了。
“怎麽樣?明天正式開工,有沒有問題?”葉纖紅走過去問。
“問題不大。”趙時琛迴答。“所有機器和設備全部能正常使用,明天工人來了,讓他們先把這些半成品加工完成,等一下餘杭業務談好了,我們確定一下生產計劃,讓采購先買一些急用的材料迴來。”
安排這些工作,對他來說難度不大。
“那我就放心了。”葉纖紅那天隻是簡單看了看,這時跟著他們全部走了一遍,發現除了麵積小了一些,其它一切很完美。
可能這棟廠房,當初就是專門為開電機廠造的,所以各個車間的麵積配置非常合理。
看完這些,她和喬昌智他們一起迴到辦公室,等業務員打電話迴來。
沒過多久,電話就響了。
趙時琛接起電話,問起那邊的工作情況。
聽說已經把合同簽好了,這邊馬上就可以生產了,他鬆了一口氣。
問了排在前麵的訂單,他記下來後,開始安排生產計劃。
他現在是廠長了,所以采購、倉庫、生產全部得管起來。
簡單排好生產計劃後,然後是采購計劃,采購主管會根據他的單子,核對倉庫的庫存後,再確定需要購買的需要。
望著大家各司其職,開始工作了。
葉纖紅和喬昌智離開工廠,迴到公司。
走進辦公室,葉纖紅把這兩天新畫的家紡產品的設計圖,交到設計部那裏,讓他抓緊打樣出來。
謝建奇談了這麽多訂單,光靠上次畫的那些樣品肯定遠遠不夠,需要大量設計新產品。
她這邊提供了大量的設計圖,設計部也會模仿她的思路,設計出類似的款式。
這是以前潮牌工作室時,一直養成的習慣。
————
蘇爸爸迴到公司後,等工人開工後,把剩下的管理人員召集起來,開了個短會。
他以前管理工廠時,就經常這樣把管理人員召集起來,了解各個部門的工作進度和存在的問題,現場協調解決。
這幾天因為身體的原因,沒有精力搞這個,今天就不同了。
等了解清楚困難後,他讓大家迴去繼續工作,然後一個人迴到辦公室,思考解決辦法。
碰到這種情況,第一步當然是先招聘一批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把公司的架構恢複。
大公司之所以叫大公司,並不是人多就行,而是指管理規範,技術雄厚,企業有一定的美譽度。
如果做不到這兩點,很難被人當成大公司,對應聘者也沒有吸引力。
當天中午,蘇家電機廠的招聘信息就出現在電視裏,全虞城人都看到了。
看到蘇家的公司大量招人,大家議論紛紛。
很多人都認為,他們這次注定沒落了,想翻身非常難。
原因很簡單,蘇家的當家人一直生病,已經沒有恢複的可能了,隨時會去見馬克思。
而懂管理的女兒嫁人後,讓出了管理位置,把公司交給了弟弟。
他弟弟是個外行,偏偏眼高手低,愛胡亂折騰,終於把公司搞得一團糟。
如果他聰明一點,多請教請教姐姐,或許還有希望把公司救迴來。
偏偏他的品性也很差,擔心公司被姐姐分走,千萬百計排擠他的人。
這樣一來,等於又增加了內耗,公司不被他敗光,才有鬼呢?
所以看到這則消息,大家都覺得蘇思文又在瞎搞了,沒有多少人去應聘。
蘇爸爸在家裏沒等到幾個求職者,非常著急。去外麵打聽了一下原因後,隻能鬱悶地歎氣。
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最後他離開公司,去拜訪當初創業時,擔任過他的左右手的老部下,想請他們出山,幫自己度過危機。
他今年已經六十了,老部下大多跟他差不多年紀,除了個別人還在別的企業擔任高官之外,大多數已退休在家,頤養天年了。
經過他的一再勸說,至少有一半人願意迴來,幫他頂一段時間。
等新的人手招到了,再離開公司。
蘇爸爸有了他們的承諾,終於鬆了一口氣。
當蘇思詩終於起床,給父親打了電話,確認他恢複了健康時,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詩詩,你好好在小紅家養胎,公司有爸爸在,一定會恢複以前的榮光,甚至做得比以前更好。”蘇爸爸精神十足地說道。
雖然女兒不肯透露,找誰治好了自己的病,但他人老成精,猜測有不方便透露的原因,也就沒有再問。
兒子不爭氣,好在有個乖巧懂事的女兒,他也非常滿足了。
第二天一早,當這些公司元老重新出現在公司時,曾經跟他們一起工作過的老員工們,全部精神一震。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家公司剛創立時,因為人少,大家關係都很好。
特別八十年代,民風淳樸,大家像一家人一樣相處,吃飯時你吃我的,我吃你的,工作時也是相互幫助,一起幹完才下班,相處得特別愉快。
等後來公司大了,管理人員多了,規矩也複雜了,大家就失去了當初那種親如一家的工作氛圍。
現在再一次看到他們,大家最大的感覺,就是懷念以前的日子。
蘇爸爸安排好大家的崗位後,趁機開除了幾個混日子的管理人員,這樣一來,效率反而提高了,公司終於朝著正確的軌道前行了。
接下來他又斷斷續續地麵試了幾個應聘者,挑了幾個合格的留下來。
他相信隻要給自己時間,一切就會步入正軌。
與此同時,葉纖紅的電機廠,今天也正式開工了。
因為員工大部分是以前的老工人,好處是大家都是熟練工,不需要怎麽適應,就能馬上工作。
缺點當然也有,以前管理人員帶給他們的一些不良風氣,肯定會體現出來。
葉纖紅倒不擔心,隻要自己工資開得比同行高,還怕招不到優秀的員工。
隻要殺雞儆猴,開除一兩個,大家就老實了。
至於缺少多少員工,得交給趙時琛去處理了,她不再插手。
因為原主人不打算再做這一行,所以倉庫和車間裏,還有不少材料和半成品,便宜處理給她了。
“怎麽樣?明天正式開工,有沒有問題?”葉纖紅走過去問。
“問題不大。”趙時琛迴答。“所有機器和設備全部能正常使用,明天工人來了,讓他們先把這些半成品加工完成,等一下餘杭業務談好了,我們確定一下生產計劃,讓采購先買一些急用的材料迴來。”
安排這些工作,對他來說難度不大。
“那我就放心了。”葉纖紅那天隻是簡單看了看,這時跟著他們全部走了一遍,發現除了麵積小了一些,其它一切很完美。
可能這棟廠房,當初就是專門為開電機廠造的,所以各個車間的麵積配置非常合理。
看完這些,她和喬昌智他們一起迴到辦公室,等業務員打電話迴來。
沒過多久,電話就響了。
趙時琛接起電話,問起那邊的工作情況。
聽說已經把合同簽好了,這邊馬上就可以生產了,他鬆了一口氣。
問了排在前麵的訂單,他記下來後,開始安排生產計劃。
他現在是廠長了,所以采購、倉庫、生產全部得管起來。
簡單排好生產計劃後,然後是采購計劃,采購主管會根據他的單子,核對倉庫的庫存後,再確定需要購買的需要。
望著大家各司其職,開始工作了。
葉纖紅和喬昌智離開工廠,迴到公司。
走進辦公室,葉纖紅把這兩天新畫的家紡產品的設計圖,交到設計部那裏,讓他抓緊打樣出來。
謝建奇談了這麽多訂單,光靠上次畫的那些樣品肯定遠遠不夠,需要大量設計新產品。
她這邊提供了大量的設計圖,設計部也會模仿她的思路,設計出類似的款式。
這是以前潮牌工作室時,一直養成的習慣。
————
蘇爸爸迴到公司後,等工人開工後,把剩下的管理人員召集起來,開了個短會。
他以前管理工廠時,就經常這樣把管理人員召集起來,了解各個部門的工作進度和存在的問題,現場協調解決。
這幾天因為身體的原因,沒有精力搞這個,今天就不同了。
等了解清楚困難後,他讓大家迴去繼續工作,然後一個人迴到辦公室,思考解決辦法。
碰到這種情況,第一步當然是先招聘一批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把公司的架構恢複。
大公司之所以叫大公司,並不是人多就行,而是指管理規範,技術雄厚,企業有一定的美譽度。
如果做不到這兩點,很難被人當成大公司,對應聘者也沒有吸引力。
當天中午,蘇家電機廠的招聘信息就出現在電視裏,全虞城人都看到了。
看到蘇家的公司大量招人,大家議論紛紛。
很多人都認為,他們這次注定沒落了,想翻身非常難。
原因很簡單,蘇家的當家人一直生病,已經沒有恢複的可能了,隨時會去見馬克思。
而懂管理的女兒嫁人後,讓出了管理位置,把公司交給了弟弟。
他弟弟是個外行,偏偏眼高手低,愛胡亂折騰,終於把公司搞得一團糟。
如果他聰明一點,多請教請教姐姐,或許還有希望把公司救迴來。
偏偏他的品性也很差,擔心公司被姐姐分走,千萬百計排擠他的人。
這樣一來,等於又增加了內耗,公司不被他敗光,才有鬼呢?
所以看到這則消息,大家都覺得蘇思文又在瞎搞了,沒有多少人去應聘。
蘇爸爸在家裏沒等到幾個求職者,非常著急。去外麵打聽了一下原因後,隻能鬱悶地歎氣。
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最後他離開公司,去拜訪當初創業時,擔任過他的左右手的老部下,想請他們出山,幫自己度過危機。
他今年已經六十了,老部下大多跟他差不多年紀,除了個別人還在別的企業擔任高官之外,大多數已退休在家,頤養天年了。
經過他的一再勸說,至少有一半人願意迴來,幫他頂一段時間。
等新的人手招到了,再離開公司。
蘇爸爸有了他們的承諾,終於鬆了一口氣。
當蘇思詩終於起床,給父親打了電話,確認他恢複了健康時,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詩詩,你好好在小紅家養胎,公司有爸爸在,一定會恢複以前的榮光,甚至做得比以前更好。”蘇爸爸精神十足地說道。
雖然女兒不肯透露,找誰治好了自己的病,但他人老成精,猜測有不方便透露的原因,也就沒有再問。
兒子不爭氣,好在有個乖巧懂事的女兒,他也非常滿足了。
第二天一早,當這些公司元老重新出現在公司時,曾經跟他們一起工作過的老員工們,全部精神一震。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家公司剛創立時,因為人少,大家關係都很好。
特別八十年代,民風淳樸,大家像一家人一樣相處,吃飯時你吃我的,我吃你的,工作時也是相互幫助,一起幹完才下班,相處得特別愉快。
等後來公司大了,管理人員多了,規矩也複雜了,大家就失去了當初那種親如一家的工作氛圍。
現在再一次看到他們,大家最大的感覺,就是懷念以前的日子。
蘇爸爸安排好大家的崗位後,趁機開除了幾個混日子的管理人員,這樣一來,效率反而提高了,公司終於朝著正確的軌道前行了。
接下來他又斷斷續續地麵試了幾個應聘者,挑了幾個合格的留下來。
他相信隻要給自己時間,一切就會步入正軌。
與此同時,葉纖紅的電機廠,今天也正式開工了。
因為員工大部分是以前的老工人,好處是大家都是熟練工,不需要怎麽適應,就能馬上工作。
缺點當然也有,以前管理人員帶給他們的一些不良風氣,肯定會體現出來。
葉纖紅倒不擔心,隻要自己工資開得比同行高,還怕招不到優秀的員工。
隻要殺雞儆猴,開除一兩個,大家就老實了。
至於缺少多少員工,得交給趙時琛去處理了,她不再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