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議對完遼東之事後,崇禎皇帝又突然談論起當前的流賊之事。


    在前些時日,河南巡撫李仙風上奏稱,河南府地界已然出現了幾十股勢力不小的流賊。


    當中,擁眾上萬的流賊有五六股之多,而擁眾數千的流賊更是有十幾股之多。


    這些流賊四處流竄,走到哪裏吃到哪裏,將河南府禍害的一片狼藉。


    不過,由於這些流賊並不主動攻擊城池,也不主動與官軍交戰,從而使得官軍剿滅困難。


    於是,李仙風奏請朝廷,希望派出兵馬圍剿流賊。


    可李仙風不知道的是,這些出現在河南府的流賊,其實是李自成故意散出去的。


    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圍攻洛陽城做準備。


    而崇禎皇帝對此也是絲毫不知道。


    “丁啟睿率軍剿賊數月有餘,卻是沒有半點成效,反而使得流賊再度有勢起的苗頭。”


    “朕思量許久,決定在河南再度編練數萬新軍,以應對當前勢起的流賊。”


    “諸位愛卿,你們覺得如何?”


    再度編練數萬新軍,這是崇禎皇帝考慮了許久之後,才做下的決定。


    因為崇禎皇帝明白,若是單依靠左良玉與賀人龍之流,亦或者依靠當地的駐軍與衛所軍,怕是永遠也剿滅不了流賊。


    所以,崇禎皇帝還是決定再度編練數萬新軍。


    而且,這數萬新軍必須要掌握在朝廷的手中,由朝廷供應糧餉,安排將領。


    聽得皇上又要編練新軍,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就是戶部尚書李侍問。


    “皇上,編練新軍應對流賊,這當然是一件好事。可是,這糧餉又該從何而來啊?”


    李侍問苦著一張臉色,臉上滿是愁容。


    自李侍問擔任戶部尚書沒有幾天時間,便深刻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重,明白戶部的攤子有多爛。


    此時的他,早已沒有了升官的歡喜,早已沒有了入閣的歡喜,有的隻是那一臉的愁色。


    “皇上也知曉,當下的戶部庫房早已是空空如也,大明各處又多是災害肆虐,流民遍地都是。一些貧困州縣,甚至是連糧稅都收不上來,還有各地駐軍,也是欠餉數月甚至一年之久。”


    “若是再嚴加苛稅,恐有逼民從賊的危險啊!”


    “所以,微臣以為,當前編練新軍之事,應稍緩再議,日後再徐徐圖之。”


    聽得李侍問的反對之話,崇禎皇帝緊皺眉頭,臉色有些不大好看。


    “李愛卿,朕不管錢糧短缺之事,這編練新軍必須要進行下去。否則的話,流賊還如何剿滅,如何還百姓一個太平!”


    李侍問也是耿直脾氣,當即反駁道:“皇上,戶部絲毫錢糧也沒有了,這叫微臣如何辦是好。若是皇上一意孤行、逼迫甚緊的話,那微臣隻得自請辭官了。”


    這時,陳新甲突然跳了出來,解圍道:“皇上,雖然當前的北地災害不斷,流民遍地,但江南諸省卻仍是十分富庶。”


    “臣建議,這編練新軍的糧餉,當可從江南諸省之中征稅所得。”


    此話一出,當即引得一眾閣臣與伯侯麵色微變,紛紛用敵視的目光望向陳新甲。


    其中,周延儒、鄭三俊、傅淑訓幾人皆是江南湖廣之人,且又是東林黨一員。


    若是任由朝廷在江南諸省加征賦稅,那他們幾人的官位也就做到頭了。


    然而,陳新甲似乎絲毫沒有在意一眾閣臣與伯侯的目光,仍是繼續道:“皇上,江南諸省商貿發達,為商者甚多,且家中皆富庶有餘。所以,臣還建議,當適當的提高商稅,以此增加朝廷的稅收。”


    “不可!萬萬不可!”


    “皇上,萬萬不可提高商稅啊!”吏部尚書鄭三俊急忙跳出來反對道。


    “太祖立國之時,便定下了三十取一的商稅。神宗時期更是有過規定,鋪行下三免征稅契,買價不及四十兩者一概免稅,買價四十兩以上者,每兩止稅銀一分五厘。”


    “若是貿然的提高商稅,不僅有違祖製,而且還會與民爭利,加重百姓們的負擔啊!”


    “皇上,萬萬不可聽信陳新甲所言。此法簡直是與民爭利,豈不聞神宗朝時的商稅之禍乎?”傅淑訓也急忙站出來反對道。


    隨後,又有魏藻德、劉澤深、洪承疇等人站出來反對。


    見得陳新甲似乎惹了眾怒,原本還有些意動的崇禎皇帝,也隻好壓下了心中的想法。


    “好了!諸位愛卿莫要再爭議了,商稅之事暫且作罷。”


    崇禎皇帝擺了擺手,製止了眾官員的爭議,並安撫了眾官員們。


    隨後,崇禎皇帝再次問道:“諸位愛卿,難道除了加征賦稅之外,就沒有其他的辦法嗎?”


    “迴稟皇上,微臣倒是有一良策。”


    見場麵醞釀的差不多了,周延儒這才站出來迴答。


    “哦?周愛卿有何良策?”崇禎皇帝欣喜的看向周延儒。


    周延儒躬身作揖,應答道:“迴稟皇上,臣之良策,還是受了永昌侯的屯田啟發。”


    “臣有十二條屯田之策,以供皇上定奪。”


    “一為官屯。官府之土地,招募軍民商賈種植,待收成之時,雙方平分收獲。”


    “二為民屯。凡荒蕪閑置土地,百姓們可自由開荒種植,官府發放永業帖。”


    “三為商屯。給地於商賈之人,官府每年按畝收取糧稅或折色本銀。”


    “四為軍屯。駐軍戰時為兵,閑時為農,半耕半軍,無需耗費朝廷糧餉。”


    “五為罪廢開屯。將觸犯大明律法之徒利用起來,使其開荒耕種,所得糧食皆為官府。”


    “六為陸屯。則不毛之地,種以桑榆,所得其獲,皆歸百姓。”


    “七為......”


    “......”


    周延儒洋洋灑灑說出了十二條屯田之策,聽得崇禎皇帝連連點頭,雙眼放光。


    “好!好!周愛卿此屯田十二條,當真是利國利民、國之大計啊!”


    “若是這屯田十二條頒布下去,那必然能解當下的朝廷財政困難,編練新軍也是有望啊!”


    看的崇禎皇帝如此誇讚周延儒,一旁的陳新甲不由得心中嫉妒,臉色難看。


    這該死的周延儒,竟然提出如此屯田良策,頓時解了朝廷的財政問題。


    不過,以周延儒的眼界與腦子,絕對想不出這等良策。


    劉博源!


    定是那劉博源所為的!


    該死!


    周延儒該死!


    劉博源也更該死!


    陳新甲心中暗恨不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明末的邊軍小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牛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牛俊並收藏奮鬥在明末的邊軍小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