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官兵來了
我在古代考科舉金榜題名了 作者:暄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彥林聞言,十分果斷拒絕道:
“多謝莫大人的美意,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好,並不打算換一種活法。”
莫安歌見宋彥林態度堅決,沒再挖趙巧月的牆角,將醒酒喝了,轉而把碗遞給宋彥林道:
“那咱們後會有期,倘若有一日你後悔今日決定,還可以找我。”
宋彥林沒想過以後會後悔今日的選擇,他沒有迴應莫安歌這話,直接端著碗告辭離開。
宋彥林離開後不久,莫伊便出現在莫安歌身邊不解問道:
“大人為何想要宋彥林加入我們?”
莫安歌右手食指輕叩擊著桌麵道:
“人才嘛,誰不想拉攏?”
莫伊覺得莫安歌的迴應不對勁,拉攏宋彥林的主子不好過拉攏他嘛!
想著,莫伊就將話給問了出來。
莫安歌愣了愣。
拉攏趙巧月嗎?
這事要不是莫安歌說出來,他都沒有想過。
至於為何?
莫安歌琢磨了許久,也沒能想出個所以然來。
不過他還是給莫伊一個答案道:
“我與她男女有別,總該顧及彼此名聲,可宋彥林就不需要了。”
莫伊沒有深思莫安歌的迴應便覺得他言之有理。
隨即就將他今日打探到這一家的消息向莫安歌稟報了一番。
莫安歌聽後得知趙巧月的名字,思緒瞬間莫名地飄向當日閱卷,披露第一名的時候。
其實,趙巧月那一份卷子他很滿意的,也想要給第一的。
可其他閱卷官有不同意見。
最後在投票表決中,趙巧月少了一票成了第二。
莫安歌勾了勾唇角道:
“黑丫頭可真是小心眼!”
莫伊莫名其妙看向莫安歌,不知他為何會說這樣的話。
將莫伊的疑惑收歸眼底,莫安歌沒有解釋的意思。
因為他總不可能告訴他的手下,他這個知府在趙巧月那裏不值錢吧!
那得多丟人啊!!!
莫安歌為了麵子沒有說明這事,順便交代莫伊以後不要再提及他曾經在這裏避難的事情。
莫伊以為莫安歌是為了保護這一家人,恭敬保證從此時起就忘了這事。
子時,莫安歌帶著莫伊從莊子離開,在莊子外同他的屬下以及蕭王的勢力後騎馬往京都而去。
隱藏在不遠處的趙巧月看著他們離開,又在他們離開後清除所有的痕跡方才迴房休息。
是日,全府上下晨練結束又用過早飯後,宋彥林如同往日那樣拉著裝有許多各樣種子的馬車去田地裏。
六個孩子組成一隊緊隨其後要去當監視幫工幹活。
他們還沒走上幾步,就看到一群騎馬的官兵打遠處走來。
宋彥林趕緊示意一個孩子迴去給趙巧月通風報信。
隨即他們也沒有再往前走,就地等著官兵們的抵達。
府中,趙巧月得到消息,立即吩咐這孩子去後罩房給大家傳消息,讓大家將貴重物品盡量藏在身上。
她則匆匆去找夏娘。
夏娘知道官兵來的事情,心中一慌。
又從趙巧月那裏知曉前院那位客人已經離開,她心安不少,藏匿金銀的動作也迅速了很多。
趙巧月這時看見宋家母女帶著六個孩子來了,她道:
“娘,這官兵會不會進咱們家還不一定,你同嬸子他們待著,我去去就來。”
夏娘拉住趙巧月的手,交代道:
“咱們損失點銀子不打緊,你別與他們起衝突,知道嗎?”
趙巧月輕嗯一聲,快步往前院走去。
剛走到大門口,趙巧月就看到官兵們推開拖延時間的宋彥林等人,向她這裏走來。
各個官兵的腰間都有佩刀,而他們身後的馬匹或多或少都掛著東西,如家雞、裝有糧食的袋子等。
這哪是找人,分明就是土匪來了。
趙巧月斂下對這些人的厭惡,她落落大方地上前同十來個官兵打招唿道:
“各位官爺,我乃趙丞相的庶女。
此次在這裏定居,一來是求學,二來是為了明年院試。
不知各位官爺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嗯,趙丞相啊趙丞相,但願你的名號管用!!!
說完,趙巧月還隨手將戶籍遞給為首的官兵。
官兵呢,識字不多,卻是個懂得審時度勢的,沒有選擇當即進府搜查,決定先看看情況再說。
他將戶籍歸還趙巧月,從身邊手下的手中拿過一張畫像展示給趙巧月看。
官兵少了耀武揚威的兇橫,語調盡量和善問道:
“趙姑娘可見過此人?”
這幅畫她見過,就這樣能找到人,趙巧月覺得那人肯定腦迴路與常人不同,她十分實誠地搖搖頭道:
“官爺這人我不認識。”
說著,她又好奇問道:
“官爺,這人怎麽了?
我這些日子在家裏苦讀,沒有聽到外麵的消息,還請官爺告知一二。”
官兵解釋道:
“這人是窮兇極惡的殺人暴徒,趙姑娘以後遇到就避開些,想法子去官府通風報信,讓我們抓人就成。”
趙巧月故作害怕地輕嗯一聲,大義凜然道:
“官爺說得是,這事我記下了。
宋管事你帶人快些過來仔細瞧瞧。
你們要是遇到過就老實同官爺說。
咱們是丞相府的人,可不能包庇犯人。”
宋彥林垂眸掩蓋眼中的笑意,帶著五個孩子前來看畫像。
畫像孩子們是第一次見,宋彥林已經見過多次,不過他還是看得很認真就像是第一次所見。
過了一會子,宋彥林道:
“官爺,這人小的沒有見過,以後見過定會報案的。”
隨後五個孩子也紛紛表示沒有見過此人。
沒有得到有用的消息,官兵思慮再三,終是沒敢帶人闖入府邸搜查。
他隻叮囑趙巧月遇到此人就報案便帶人離開了。
待官兵走遠,趙巧月急著迴府同夏娘說明情況,免去她的擔憂,她向宋彥林等人吩咐道:
“宋管事你們該幹嘛就幹嘛去,我先迴去了。”
“是,姑娘快些迴去吧,外邊炎熱。”
宋彥林說著,待目送趙巧月迴府後他才拉著馬車,帶著人去田地裏幹活。
這日,宋彥林從幫工們口中知道不少官兵搜查的消息。
迴家後,他去書房又將消息告訴了趙巧月。
趙巧月放下手中的《易經》,給宋彥林倒了一杯茶道:
“莫安歌說大皇子在鎮州府。
如今官兵們擾民多時,民怨已生。
同時也是拉攏人心的時候,大皇子想來會動手了。
你明日去城裏買些糧食囤積著就在家裏忙農活。
城裏會很不平靜。
咱們過一段時間再去城裏賣剪紙畫和拜訪夫子的老師。”
說著,趙巧月將從夏娘那裏得來的一張銀票遞給宋彥林……
“多謝莫大人的美意,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好,並不打算換一種活法。”
莫安歌見宋彥林態度堅決,沒再挖趙巧月的牆角,將醒酒喝了,轉而把碗遞給宋彥林道:
“那咱們後會有期,倘若有一日你後悔今日決定,還可以找我。”
宋彥林沒想過以後會後悔今日的選擇,他沒有迴應莫安歌這話,直接端著碗告辭離開。
宋彥林離開後不久,莫伊便出現在莫安歌身邊不解問道:
“大人為何想要宋彥林加入我們?”
莫安歌右手食指輕叩擊著桌麵道:
“人才嘛,誰不想拉攏?”
莫伊覺得莫安歌的迴應不對勁,拉攏宋彥林的主子不好過拉攏他嘛!
想著,莫伊就將話給問了出來。
莫安歌愣了愣。
拉攏趙巧月嗎?
這事要不是莫安歌說出來,他都沒有想過。
至於為何?
莫安歌琢磨了許久,也沒能想出個所以然來。
不過他還是給莫伊一個答案道:
“我與她男女有別,總該顧及彼此名聲,可宋彥林就不需要了。”
莫伊沒有深思莫安歌的迴應便覺得他言之有理。
隨即就將他今日打探到這一家的消息向莫安歌稟報了一番。
莫安歌聽後得知趙巧月的名字,思緒瞬間莫名地飄向當日閱卷,披露第一名的時候。
其實,趙巧月那一份卷子他很滿意的,也想要給第一的。
可其他閱卷官有不同意見。
最後在投票表決中,趙巧月少了一票成了第二。
莫安歌勾了勾唇角道:
“黑丫頭可真是小心眼!”
莫伊莫名其妙看向莫安歌,不知他為何會說這樣的話。
將莫伊的疑惑收歸眼底,莫安歌沒有解釋的意思。
因為他總不可能告訴他的手下,他這個知府在趙巧月那裏不值錢吧!
那得多丟人啊!!!
莫安歌為了麵子沒有說明這事,順便交代莫伊以後不要再提及他曾經在這裏避難的事情。
莫伊以為莫安歌是為了保護這一家人,恭敬保證從此時起就忘了這事。
子時,莫安歌帶著莫伊從莊子離開,在莊子外同他的屬下以及蕭王的勢力後騎馬往京都而去。
隱藏在不遠處的趙巧月看著他們離開,又在他們離開後清除所有的痕跡方才迴房休息。
是日,全府上下晨練結束又用過早飯後,宋彥林如同往日那樣拉著裝有許多各樣種子的馬車去田地裏。
六個孩子組成一隊緊隨其後要去當監視幫工幹活。
他們還沒走上幾步,就看到一群騎馬的官兵打遠處走來。
宋彥林趕緊示意一個孩子迴去給趙巧月通風報信。
隨即他們也沒有再往前走,就地等著官兵們的抵達。
府中,趙巧月得到消息,立即吩咐這孩子去後罩房給大家傳消息,讓大家將貴重物品盡量藏在身上。
她則匆匆去找夏娘。
夏娘知道官兵來的事情,心中一慌。
又從趙巧月那裏知曉前院那位客人已經離開,她心安不少,藏匿金銀的動作也迅速了很多。
趙巧月這時看見宋家母女帶著六個孩子來了,她道:
“娘,這官兵會不會進咱們家還不一定,你同嬸子他們待著,我去去就來。”
夏娘拉住趙巧月的手,交代道:
“咱們損失點銀子不打緊,你別與他們起衝突,知道嗎?”
趙巧月輕嗯一聲,快步往前院走去。
剛走到大門口,趙巧月就看到官兵們推開拖延時間的宋彥林等人,向她這裏走來。
各個官兵的腰間都有佩刀,而他們身後的馬匹或多或少都掛著東西,如家雞、裝有糧食的袋子等。
這哪是找人,分明就是土匪來了。
趙巧月斂下對這些人的厭惡,她落落大方地上前同十來個官兵打招唿道:
“各位官爺,我乃趙丞相的庶女。
此次在這裏定居,一來是求學,二來是為了明年院試。
不知各位官爺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嗯,趙丞相啊趙丞相,但願你的名號管用!!!
說完,趙巧月還隨手將戶籍遞給為首的官兵。
官兵呢,識字不多,卻是個懂得審時度勢的,沒有選擇當即進府搜查,決定先看看情況再說。
他將戶籍歸還趙巧月,從身邊手下的手中拿過一張畫像展示給趙巧月看。
官兵少了耀武揚威的兇橫,語調盡量和善問道:
“趙姑娘可見過此人?”
這幅畫她見過,就這樣能找到人,趙巧月覺得那人肯定腦迴路與常人不同,她十分實誠地搖搖頭道:
“官爺這人我不認識。”
說著,她又好奇問道:
“官爺,這人怎麽了?
我這些日子在家裏苦讀,沒有聽到外麵的消息,還請官爺告知一二。”
官兵解釋道:
“這人是窮兇極惡的殺人暴徒,趙姑娘以後遇到就避開些,想法子去官府通風報信,讓我們抓人就成。”
趙巧月故作害怕地輕嗯一聲,大義凜然道:
“官爺說得是,這事我記下了。
宋管事你帶人快些過來仔細瞧瞧。
你們要是遇到過就老實同官爺說。
咱們是丞相府的人,可不能包庇犯人。”
宋彥林垂眸掩蓋眼中的笑意,帶著五個孩子前來看畫像。
畫像孩子們是第一次見,宋彥林已經見過多次,不過他還是看得很認真就像是第一次所見。
過了一會子,宋彥林道:
“官爺,這人小的沒有見過,以後見過定會報案的。”
隨後五個孩子也紛紛表示沒有見過此人。
沒有得到有用的消息,官兵思慮再三,終是沒敢帶人闖入府邸搜查。
他隻叮囑趙巧月遇到此人就報案便帶人離開了。
待官兵走遠,趙巧月急著迴府同夏娘說明情況,免去她的擔憂,她向宋彥林等人吩咐道:
“宋管事你們該幹嘛就幹嘛去,我先迴去了。”
“是,姑娘快些迴去吧,外邊炎熱。”
宋彥林說著,待目送趙巧月迴府後他才拉著馬車,帶著人去田地裏幹活。
這日,宋彥林從幫工們口中知道不少官兵搜查的消息。
迴家後,他去書房又將消息告訴了趙巧月。
趙巧月放下手中的《易經》,給宋彥林倒了一杯茶道:
“莫安歌說大皇子在鎮州府。
如今官兵們擾民多時,民怨已生。
同時也是拉攏人心的時候,大皇子想來會動手了。
你明日去城裏買些糧食囤積著就在家裏忙農活。
城裏會很不平靜。
咱們過一段時間再去城裏賣剪紙畫和拜訪夫子的老師。”
說著,趙巧月將從夏娘那裏得來的一張銀票遞給宋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