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同僧官談生意
我在古代考科舉金榜題名了 作者:暄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三人說得差不多的時候,發船的時間將近。
趙巧月送幾人登船後才帶著夏娘去找宋彥林。
宋彥林此時在同僧官說著剪紙畫製作過程。
僧官聽得認真,還拿著宋彥林遞給他的剪刀和紙試了試。
趙巧月母女到來的時候僧官已經剪出一朵扁平的花。
紙花的周邊凹凸不平,完全沒有美感可言。
僧官看著就不是很滿意,放下手中的剪刀和紙,發覺有人靠近以為是客人。
他主動讓道,想著待客人買畫後他再同眼前的小販談談。
趙巧月注意到這個細節,笑著問道:
“這位老爺可有喜歡的畫?
若是不喜歡,可以定製,你說,我來剪。”
僧官轉頭看向趙巧月道:
“這是施主所做?”
見趙巧月點點頭,僧官又道:
“施主可否能為去靜和寺看看,為那裏剪幾幅畫。”
趙巧月想著夏娘還要去那裏上香還願,她同僧官道:
“可以,我明兒就同我母親去上香,我們是去還願的,想著在那裏住上幾日,叨擾老爺了。”
僧官擺擺手表示不打擾,又與趙巧月商定好見麵時間以及剪紙畫的價錢後他就離開了。
大榮朝皇帝信奉佛教,上行下效緣故,全國上下佛教盛行,現在佛教幾乎都成了國教。
相繼就有了僧官這個官職。
他們負責管理寺廟和僧尼事務的職官,皆由僧人擔任。
剛才那人在介紹他自己的時候趙巧月便知道他就是一僧官。
同時,她心中也有了打算,那就是靠著這次去寺廟剪紙,打出剪紙畫的名氣。
那她就不用再出來擺攤,也會有一筆不菲收入。
這些銀子一直儲存著,到明年求學的時候她應該能在應天書院附近買一“學區房”。
有了這個打算,趙巧月就直接讓宋彥林收攤,帶夏娘去城裏逛街了。
母女兩對金銀首飾和胭脂水粉不是很感興趣,也可能是用不上的緣故。
夏娘在賣布的鋪子為趙巧月挑選了一塊布做衣服,又買了幾雙鞋底也是打算給趙巧月做鞋子的。
趙巧月見狀,她就給夏娘選了一身衣服。
夏娘想要實用和符合規矩的,她推掉了華美衣服,選擇一身簡樸的棉布衣裳。
趙巧月聽了夏娘的解釋,知道規矩如此,她無法強求,同意夏娘的選擇。
母女兩買過衣服,夏娘提議道:
“你去書館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書,買幾本迴去吧!”
趙巧月如今在學習四書五經的時候也有看雜書,比如棋譜、地域誌、民俗等。
因為四書五經是朝廷規定的科舉書,它們是她應付考試的。
可為官就不是四書五經行得通的。
想要了解這個世界就必須多看這個世界的書籍。
這是她能了解這個世界的最有用的途經。
趙巧月覺得夏娘的提議不錯,她附和道:
“娘,你也去挑選幾本話本子吧,無聊了,也能解悶,或是給家裏的丫頭小子們看著識字也是可以的。”
感興趣的看書識字,總比看那些難懂難解的四書五經學習更容易。
且家裏的丫頭小子們也不能科舉,四書五經學不學都沒啥關係。
趙巧月的提議,夏娘不太讚同。
誰家的姑娘都不會提議自家下人看話本子。
而且話本子還是規矩人家的禁書,出都不能出現在家裏,更別說看了。
想著,夏娘就將這個知識點普及給趙巧月,免得她以後被人指指點點笑話。
趙巧月咂舌,好奇問道:
“那閨閣女子們都能幹些什麽?”
夏娘道:
“大多數時間在學女紅,琴棋書畫,偶爾應約出門參加宴會,琴棋書畫就成為她們像眾人展示自己才華的本事。”
趙巧月設想一下自己過著這樣的生活,她估計得瘋掉!
還好還好她生活在鄉下!
趙巧月想罷,迴應夏娘的提點道:
“我現在算是知道了你的用心良苦。
娘,以後我不會這麽說了。”
說著,母女兩來到了書館。
正要往書館裏走,他們就遇到王雙雙和一個陌生的男子。
趙巧月頓時想到柳秀才說的話。
瞬間她也就猜測到王雙雙身邊的男子是誰。
趙巧月麵不改色麵向王雙雙,正琢磨著這會子王雙雙會是否願意表明他們相互認識的。
夏娘不知情,她認識王雙雙,也記得他們之前一起去臨安縣的事情,她上前道:
“王姑娘你也來買書?是為了院試嗎?”
趙巧月聞言就看到王雙雙臉上閃過的尷尬。
很快就被她巧妙化解,她換上笑臉同夏娘打招唿:
“是啊,嬸子,我已經買好了,我還有事就不打擾你們了。”
夏娘見王雙雙同身邊的男子離開,張嘴想說的話就沒有說出口便作罷,待人走遠,她才對趙巧月道:
“王姑娘,這個樣子我怎麽覺得她不想見到我們呢?”
趙巧月道:
“娘,你可真是火眼金金。
不過這都不是咱們的事,咱們還是趕緊進去買書吧!”
夏娘點點頭,確實不關他們的事,放下此事,兩人去買了幾本時下流行的複習書。
趙巧月本來還想買幾本雜書。
夏娘沒有同意,說什麽都要她考完院試再來買。
趙巧月不想同夏娘爭執,傷了和氣,很乖巧地同意夏娘的說法。
買過書交給趕著馬車的宋彥林,她們又去買了明兒上香所需的香就迴家了。
翌日,趙巧月將宋彥林丟在了家裏管事,她帶著宋嬌和夏娘一起去了靜和寺。
宋嬌因為她哥哥總是跟著姑娘出門辦事,這次被丟下,很是得瑟,一路上趕著馬車都哼著輕快的民謠。
馬車裏的趙巧月嘴角抽抽,不知用什麽詞來形容此時的宋嬌。
趙巧月就懶得搭理她,拿著書看。
順便,她也拿了她製作的漿糊和紙張給夏娘折疊粘貼學做立體的假花。
不過她沒有讓夏娘使用剪刀等鋒利工具,恐馬車行駛帶來的不安全因素讓她受傷。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靜和寺廟。
靜和寺與靜安寺不同,不在山上而是在山腳,馬車可以直達它的門口。
除皇室和官員以及他們的家眷享受特權外,這要是能得到僧官應允,他們能坐著馬車長驅直入。
趙巧月送幾人登船後才帶著夏娘去找宋彥林。
宋彥林此時在同僧官說著剪紙畫製作過程。
僧官聽得認真,還拿著宋彥林遞給他的剪刀和紙試了試。
趙巧月母女到來的時候僧官已經剪出一朵扁平的花。
紙花的周邊凹凸不平,完全沒有美感可言。
僧官看著就不是很滿意,放下手中的剪刀和紙,發覺有人靠近以為是客人。
他主動讓道,想著待客人買畫後他再同眼前的小販談談。
趙巧月注意到這個細節,笑著問道:
“這位老爺可有喜歡的畫?
若是不喜歡,可以定製,你說,我來剪。”
僧官轉頭看向趙巧月道:
“這是施主所做?”
見趙巧月點點頭,僧官又道:
“施主可否能為去靜和寺看看,為那裏剪幾幅畫。”
趙巧月想著夏娘還要去那裏上香還願,她同僧官道:
“可以,我明兒就同我母親去上香,我們是去還願的,想著在那裏住上幾日,叨擾老爺了。”
僧官擺擺手表示不打擾,又與趙巧月商定好見麵時間以及剪紙畫的價錢後他就離開了。
大榮朝皇帝信奉佛教,上行下效緣故,全國上下佛教盛行,現在佛教幾乎都成了國教。
相繼就有了僧官這個官職。
他們負責管理寺廟和僧尼事務的職官,皆由僧人擔任。
剛才那人在介紹他自己的時候趙巧月便知道他就是一僧官。
同時,她心中也有了打算,那就是靠著這次去寺廟剪紙,打出剪紙畫的名氣。
那她就不用再出來擺攤,也會有一筆不菲收入。
這些銀子一直儲存著,到明年求學的時候她應該能在應天書院附近買一“學區房”。
有了這個打算,趙巧月就直接讓宋彥林收攤,帶夏娘去城裏逛街了。
母女兩對金銀首飾和胭脂水粉不是很感興趣,也可能是用不上的緣故。
夏娘在賣布的鋪子為趙巧月挑選了一塊布做衣服,又買了幾雙鞋底也是打算給趙巧月做鞋子的。
趙巧月見狀,她就給夏娘選了一身衣服。
夏娘想要實用和符合規矩的,她推掉了華美衣服,選擇一身簡樸的棉布衣裳。
趙巧月聽了夏娘的解釋,知道規矩如此,她無法強求,同意夏娘的選擇。
母女兩買過衣服,夏娘提議道:
“你去書館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書,買幾本迴去吧!”
趙巧月如今在學習四書五經的時候也有看雜書,比如棋譜、地域誌、民俗等。
因為四書五經是朝廷規定的科舉書,它們是她應付考試的。
可為官就不是四書五經行得通的。
想要了解這個世界就必須多看這個世界的書籍。
這是她能了解這個世界的最有用的途經。
趙巧月覺得夏娘的提議不錯,她附和道:
“娘,你也去挑選幾本話本子吧,無聊了,也能解悶,或是給家裏的丫頭小子們看著識字也是可以的。”
感興趣的看書識字,總比看那些難懂難解的四書五經學習更容易。
且家裏的丫頭小子們也不能科舉,四書五經學不學都沒啥關係。
趙巧月的提議,夏娘不太讚同。
誰家的姑娘都不會提議自家下人看話本子。
而且話本子還是規矩人家的禁書,出都不能出現在家裏,更別說看了。
想著,夏娘就將這個知識點普及給趙巧月,免得她以後被人指指點點笑話。
趙巧月咂舌,好奇問道:
“那閨閣女子們都能幹些什麽?”
夏娘道:
“大多數時間在學女紅,琴棋書畫,偶爾應約出門參加宴會,琴棋書畫就成為她們像眾人展示自己才華的本事。”
趙巧月設想一下自己過著這樣的生活,她估計得瘋掉!
還好還好她生活在鄉下!
趙巧月想罷,迴應夏娘的提點道:
“我現在算是知道了你的用心良苦。
娘,以後我不會這麽說了。”
說著,母女兩來到了書館。
正要往書館裏走,他們就遇到王雙雙和一個陌生的男子。
趙巧月頓時想到柳秀才說的話。
瞬間她也就猜測到王雙雙身邊的男子是誰。
趙巧月麵不改色麵向王雙雙,正琢磨著這會子王雙雙會是否願意表明他們相互認識的。
夏娘不知情,她認識王雙雙,也記得他們之前一起去臨安縣的事情,她上前道:
“王姑娘你也來買書?是為了院試嗎?”
趙巧月聞言就看到王雙雙臉上閃過的尷尬。
很快就被她巧妙化解,她換上笑臉同夏娘打招唿:
“是啊,嬸子,我已經買好了,我還有事就不打擾你們了。”
夏娘見王雙雙同身邊的男子離開,張嘴想說的話就沒有說出口便作罷,待人走遠,她才對趙巧月道:
“王姑娘,這個樣子我怎麽覺得她不想見到我們呢?”
趙巧月道:
“娘,你可真是火眼金金。
不過這都不是咱們的事,咱們還是趕緊進去買書吧!”
夏娘點點頭,確實不關他們的事,放下此事,兩人去買了幾本時下流行的複習書。
趙巧月本來還想買幾本雜書。
夏娘沒有同意,說什麽都要她考完院試再來買。
趙巧月不想同夏娘爭執,傷了和氣,很乖巧地同意夏娘的說法。
買過書交給趕著馬車的宋彥林,她們又去買了明兒上香所需的香就迴家了。
翌日,趙巧月將宋彥林丟在了家裏管事,她帶著宋嬌和夏娘一起去了靜和寺。
宋嬌因為她哥哥總是跟著姑娘出門辦事,這次被丟下,很是得瑟,一路上趕著馬車都哼著輕快的民謠。
馬車裏的趙巧月嘴角抽抽,不知用什麽詞來形容此時的宋嬌。
趙巧月就懶得搭理她,拿著書看。
順便,她也拿了她製作的漿糊和紙張給夏娘折疊粘貼學做立體的假花。
不過她沒有讓夏娘使用剪刀等鋒利工具,恐馬車行駛帶來的不安全因素讓她受傷。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靜和寺廟。
靜和寺與靜安寺不同,不在山上而是在山腳,馬車可以直達它的門口。
除皇室和官員以及他們的家眷享受特權外,這要是能得到僧官應允,他們能坐著馬車長驅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