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再次外放上任
我在古代考科舉金榜題名了 作者:暄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巧月也盡可能將能給的解答都告訴柳孟春。
中午留了兩人在家裏用飯。
夏娘知道兩人都是趙巧月曾經的同窗,非常熱情招待她們,一點都不拿自己的身份說事。
兩人得到趙家母女的用心招待,都賓至如歸離開趙家。
兩人在街上要分開之時王姑娘,也就是現在的王雪,王大人對柳孟春道:
“你要離開翰林院?”
翰林院裏現在就有兩個姑娘,一個是她,另一個就是柳孟春。
王雪不怎麽想離開,哪裏有她喜歡的人。
柳孟春與王雪不同。
王雪以後可以靠著家裏人前途無量,她什麽都沒有,一切都需要靠自己謀劃。
柳孟春道:
“嗯,我想離開。”
倘若在官場上非要找一個人追隨依附,她想要選趙巧月。
在應天書院讀書的時候趙巧月就會在不傷害她自尊心中幫助她解決家中生計問題。
今兒已經走到高位的趙巧月再次在迴答她問題的時候幫了她一把。
柳孟春接受了趙巧月釋放的善意,打心底也想要追隨趙巧月。
王雪委婉道:
“在翰林院不好嗎?大家都很照顧我們,這樣離開真的好嗎?”
柳孟春張了張嘴想說這些人給予的幫助全都是給她王雪的,與她柳孟春還真沒有什麽好。
同樣的官位,同樣的職責,但凡輕鬆的差事都是王雪的,沉重難幹髒活累活都是她的。
柳孟春心裏不是沒有怨言,隻是她將現實看得太明白。
生怨氣也是無法解決現實的問題,還不如不要太為難自己,與現實較勁。
柳孟春道:
“大家確實很照顧我們,但人各有誌,王大人,以後就算咱們各奔東西,我不會忘記曾經咱們一起讀書,又共事的情分。”
說完,柳孟春就同王雪告辭,去往她租賃的小院子。
如今小院子裏住著她的祖母、父親、繼母和小弟,至於柳孟夏已經嫁人,嫁給一個商戶老爺為繼室,留在了應天府那邊,沒有跟隨而來。
他們一家並沒有因為她沒有多大出息而埋怨她,讓他們過著拮據的日子,大家還如同以前那般一起付出努力過日子。
柳孟春卻想要給他們過上好日子,有奴仆伺候,不想要再自己動手洗衣做飯,幹活養家的日子。
每每想到自己已經走上仕途,卻還不能給家裏人享福的日子,她就覺得自己很沒有用,也怨恨自己。
柳孟春急於改變自己,如今遇到趙巧月,她迴家琢磨了一個晚上,第二日又去拜訪了趙巧月。
這次是她一個人,選在下衙的時候,趙巧月見了柳孟春。
因為對於柳孟春如今的處境,她有派人打聽過。
算是了解的。
柳孟春有野心,也有上進心,也會審時度勢。
趙巧月願意在能力範圍之內伸以援助之手,她知道這份幫助以後定會有不小的迴報。
因此,趙巧月讓人帶著柳孟春去了後院,同夏娘一起用過晚飯,她才帶著柳孟春去書房談事。
柳孟春已經做了決定,沒有墨跡,直接起身向趙巧月拱手作揖道:
“趙大人,下官想要外放,不知您這裏可有什麽法子嗎?”
趙巧月問:
“你確定你想好了?
這外放沒準你會一輩子都迴不來京都,你真確定要離開?”
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而是有太多這樣的事情。
就她先前外放的地方衢州省就有好幾位縣令在縣令的位置輪崗了七八次都有,有人說甚至到致仕都還是縣令。
趙巧月提醒著,柳孟春坦然道:
“即便如此,這也比在翰林院當一輩子的編修好。”
修撰著改了又改的書籍,枯燥乏味,還沒有什麽用途。
去外邊外放至少她可以闖一闖,做一番功績。
趙巧月見柳孟春是真想好了,她說:
“我知道了,待會我會給你一封推薦信,你迴去寫上一份折子呈遞給你的上司,再由你上司呈遞到吏部,你就會去往北方某個地方當縣令。”
柳孟春拜謝趙巧月,接過趙巧月當場寫的推薦信,她真心道謝就不再打擾趙巧月,便告辭離開了趙家。
趙巧月則去了後院陪夏娘說說話,畢竟明日她就要離開了。
翌日一早,趙巧月同夏娘用過早飯,就到了要出發的時辰。
跪拜夏娘後她將春暉留在了京都,帶著春晞和春菊等人坐著馬車啟程前往她要上任的順天府,成為總督,管轄著北方地域。
對於北方這塊地域,熟讀大榮地域的趙巧月並不陌生。
隻是要管轄好這個地方,趙巧月發現就有些困難了。
一來有外敵入侵;
二來這邊的百姓們同南方的百姓有很大的不同,民風彪悍,信奉強者,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是土匪橫行,治安混亂;
三來水利不便,天氣不好,莊稼不易存活,百姓們生活苦。
要解決這些問題,那麽北方也會是一個居住好地方。
趙巧月自從接了聖旨成為一品總督就在思考這麽個問題—如何政治清明,百姓們安居樂業。
突然,馬車停了下來,趙巧月聽到外邊嘈雜聲外,還聽到有熟人說話聲,她掀起簾子看去。
是宋嬌和宋彥林兄妹來了。
兩人向趙巧月行禮問安,寒暄一番,宋嬌就將宋母給準備的東西給送上:
“姑娘,這一次我不能陪你前行,你出門在外,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趙巧月示意春菊接過包袱,看向宋嬌道:
“好,嬌嬌,京都不必別的地方,讓人生活得輕鬆,你們要是遇到什麽困難可以去府裏找我母親。”
宋嬌應了好,又道了謝,就隨著宋彥林站到了路邊,“姑娘您慢走,一路平安。”
趙巧月點點頭,放下車簾子,隨後馬車就啟程了。
她不知的是右前方的茶樓二樓靠窗位置坐著兩人也是來目送她離開的。
蕭王問道:
“你真不下去?”
莫安歌放下茶盞,目光追隨著往城外去的馬車道:
“不去了,她現在已經不是初入官場之人,比我預期的還要會照顧自己,我對她從前沒有什麽可利用的,現在也沒有,還是不見的為好。”
其實,這次趙巧月從外地迴來述職,他們每次都有機會交談的,可她都主動避開了。
很明顯表達了她的態度,他也該認清了,也該識趣了。
蕭王道:
“你這是決定認命了?”
莫安歌幾不可見地點點頭,他是要妥協給現實了,畢竟家族的興盛責任壓在他的身上,他不再是少年,做不到年輕氣盛,也做不到恣意妄為。
蕭王這邊同莫安歌談著近日朝堂的形勢,也談著趙巧月的任命對朝堂局勢的影響。
而趙巧月這邊的馬車如同當年外放那般停靠在城外的亭子附近。
上次離開在此見的是蕭王和莫安歌,這次見的是莫文曜和莫老太太兩人。
她真沒有想到他們祖孫會親自來送她。
趙巧月下了馬車,快步走進涼亭,免去莫老太太這位老人家還要親自上前迎接她:
“老夫人你們怎麽來了?”
莫老太太已經從閨女來信知曉他們兩家恐怕沒有緣分了。
可沒有緣分,多日相處生出的情分是在的,莫老太太之前同孫子離開就得到趙巧月和她母親的送別,這次她自是要來的。
莫老太太道:
“你是個大忙人,你迴來都不去看看我這個老太太就要走了。
我老太太想見見你,隻好來這裏了。”
聽著這孩子氣的話,不帶任何目的,趙巧月聽得舒心,也聽得高興,她笑著道:
“這事是我的錯,下次我迴來一定會親自上門拜訪老夫人。”
莫老太太這才滿意,還不忘叮囑趙巧月不要忘記她這份承諾,到時候欺騙她這個老太太。
趙巧月再三承諾一定不會忘記,莫老太太才放過她,迴了馬車,將時間留給了趙巧月和莫文曜。
莫文曜如今在翰林院任職,不久前剛升官成了皇帝身邊的侍講,每日可以接近皇上,可以說是皇上身邊的紅人也不為過。
莫文曜現在算得上是京都姑娘們想要嫁之人,趙巧月知道這事後才避免著去莫家。
畢竟莫文曜的莫與莫安歌的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京都權貴對他的關注自是不會少。
趙巧月道:
“多謝你今日同老夫人一起來送我。”
與此同時,莫文曜道:
“你是不想成婚還是真想找一個心悅之人?”
兩人皆是一愣,趙巧月率先迴神道:
“京都好姑娘很多,你好好選吧!”
莫文曜瞬間明白了趙巧月的選擇,他道:
“我知道了,這一路上不怎麽平坦,不過我還是希望你一路順風,前途似錦。”
趙巧月笑了笑說:
“會的,時間不早了,我該走了。”
說完,趙巧月轉身往她的馬車走去。
人生匆匆,人來人往,很多人都會是過客,也會有談得來的朋友,她覺得這樣就很好,沒必要再進一步。
莫文曜目送趙巧月離開,馬車隊伍消失得無影無蹤後他才迴了自家馬車。
莫老太太急忙問:
“你說了嗎?”
莫文曜道:
“說了,不過你家孫子被拒絕了。
祖母,我的婚事該提上日程,不過王家不能考慮。”
莫老太太問:
“為什麽?”
那王雪對她家孫子挺不錯的。
她也是個為人善良、有見識的才女,
雖然官位不及趙巧月,可她其他方麵還真不輸趙巧月。
為何不成?
莫老太太很疑惑。
中午留了兩人在家裏用飯。
夏娘知道兩人都是趙巧月曾經的同窗,非常熱情招待她們,一點都不拿自己的身份說事。
兩人得到趙家母女的用心招待,都賓至如歸離開趙家。
兩人在街上要分開之時王姑娘,也就是現在的王雪,王大人對柳孟春道:
“你要離開翰林院?”
翰林院裏現在就有兩個姑娘,一個是她,另一個就是柳孟春。
王雪不怎麽想離開,哪裏有她喜歡的人。
柳孟春與王雪不同。
王雪以後可以靠著家裏人前途無量,她什麽都沒有,一切都需要靠自己謀劃。
柳孟春道:
“嗯,我想離開。”
倘若在官場上非要找一個人追隨依附,她想要選趙巧月。
在應天書院讀書的時候趙巧月就會在不傷害她自尊心中幫助她解決家中生計問題。
今兒已經走到高位的趙巧月再次在迴答她問題的時候幫了她一把。
柳孟春接受了趙巧月釋放的善意,打心底也想要追隨趙巧月。
王雪委婉道:
“在翰林院不好嗎?大家都很照顧我們,這樣離開真的好嗎?”
柳孟春張了張嘴想說這些人給予的幫助全都是給她王雪的,與她柳孟春還真沒有什麽好。
同樣的官位,同樣的職責,但凡輕鬆的差事都是王雪的,沉重難幹髒活累活都是她的。
柳孟春心裏不是沒有怨言,隻是她將現實看得太明白。
生怨氣也是無法解決現實的問題,還不如不要太為難自己,與現實較勁。
柳孟春道:
“大家確實很照顧我們,但人各有誌,王大人,以後就算咱們各奔東西,我不會忘記曾經咱們一起讀書,又共事的情分。”
說完,柳孟春就同王雪告辭,去往她租賃的小院子。
如今小院子裏住著她的祖母、父親、繼母和小弟,至於柳孟夏已經嫁人,嫁給一個商戶老爺為繼室,留在了應天府那邊,沒有跟隨而來。
他們一家並沒有因為她沒有多大出息而埋怨她,讓他們過著拮據的日子,大家還如同以前那般一起付出努力過日子。
柳孟春卻想要給他們過上好日子,有奴仆伺候,不想要再自己動手洗衣做飯,幹活養家的日子。
每每想到自己已經走上仕途,卻還不能給家裏人享福的日子,她就覺得自己很沒有用,也怨恨自己。
柳孟春急於改變自己,如今遇到趙巧月,她迴家琢磨了一個晚上,第二日又去拜訪了趙巧月。
這次是她一個人,選在下衙的時候,趙巧月見了柳孟春。
因為對於柳孟春如今的處境,她有派人打聽過。
算是了解的。
柳孟春有野心,也有上進心,也會審時度勢。
趙巧月願意在能力範圍之內伸以援助之手,她知道這份幫助以後定會有不小的迴報。
因此,趙巧月讓人帶著柳孟春去了後院,同夏娘一起用過晚飯,她才帶著柳孟春去書房談事。
柳孟春已經做了決定,沒有墨跡,直接起身向趙巧月拱手作揖道:
“趙大人,下官想要外放,不知您這裏可有什麽法子嗎?”
趙巧月問:
“你確定你想好了?
這外放沒準你會一輩子都迴不來京都,你真確定要離開?”
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而是有太多這樣的事情。
就她先前外放的地方衢州省就有好幾位縣令在縣令的位置輪崗了七八次都有,有人說甚至到致仕都還是縣令。
趙巧月提醒著,柳孟春坦然道:
“即便如此,這也比在翰林院當一輩子的編修好。”
修撰著改了又改的書籍,枯燥乏味,還沒有什麽用途。
去外邊外放至少她可以闖一闖,做一番功績。
趙巧月見柳孟春是真想好了,她說:
“我知道了,待會我會給你一封推薦信,你迴去寫上一份折子呈遞給你的上司,再由你上司呈遞到吏部,你就會去往北方某個地方當縣令。”
柳孟春拜謝趙巧月,接過趙巧月當場寫的推薦信,她真心道謝就不再打擾趙巧月,便告辭離開了趙家。
趙巧月則去了後院陪夏娘說說話,畢竟明日她就要離開了。
翌日一早,趙巧月同夏娘用過早飯,就到了要出發的時辰。
跪拜夏娘後她將春暉留在了京都,帶著春晞和春菊等人坐著馬車啟程前往她要上任的順天府,成為總督,管轄著北方地域。
對於北方這塊地域,熟讀大榮地域的趙巧月並不陌生。
隻是要管轄好這個地方,趙巧月發現就有些困難了。
一來有外敵入侵;
二來這邊的百姓們同南方的百姓有很大的不同,民風彪悍,信奉強者,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是土匪橫行,治安混亂;
三來水利不便,天氣不好,莊稼不易存活,百姓們生活苦。
要解決這些問題,那麽北方也會是一個居住好地方。
趙巧月自從接了聖旨成為一品總督就在思考這麽個問題—如何政治清明,百姓們安居樂業。
突然,馬車停了下來,趙巧月聽到外邊嘈雜聲外,還聽到有熟人說話聲,她掀起簾子看去。
是宋嬌和宋彥林兄妹來了。
兩人向趙巧月行禮問安,寒暄一番,宋嬌就將宋母給準備的東西給送上:
“姑娘,這一次我不能陪你前行,你出門在外,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趙巧月示意春菊接過包袱,看向宋嬌道:
“好,嬌嬌,京都不必別的地方,讓人生活得輕鬆,你們要是遇到什麽困難可以去府裏找我母親。”
宋嬌應了好,又道了謝,就隨著宋彥林站到了路邊,“姑娘您慢走,一路平安。”
趙巧月點點頭,放下車簾子,隨後馬車就啟程了。
她不知的是右前方的茶樓二樓靠窗位置坐著兩人也是來目送她離開的。
蕭王問道:
“你真不下去?”
莫安歌放下茶盞,目光追隨著往城外去的馬車道:
“不去了,她現在已經不是初入官場之人,比我預期的還要會照顧自己,我對她從前沒有什麽可利用的,現在也沒有,還是不見的為好。”
其實,這次趙巧月從外地迴來述職,他們每次都有機會交談的,可她都主動避開了。
很明顯表達了她的態度,他也該認清了,也該識趣了。
蕭王道:
“你這是決定認命了?”
莫安歌幾不可見地點點頭,他是要妥協給現實了,畢竟家族的興盛責任壓在他的身上,他不再是少年,做不到年輕氣盛,也做不到恣意妄為。
蕭王這邊同莫安歌談著近日朝堂的形勢,也談著趙巧月的任命對朝堂局勢的影響。
而趙巧月這邊的馬車如同當年外放那般停靠在城外的亭子附近。
上次離開在此見的是蕭王和莫安歌,這次見的是莫文曜和莫老太太兩人。
她真沒有想到他們祖孫會親自來送她。
趙巧月下了馬車,快步走進涼亭,免去莫老太太這位老人家還要親自上前迎接她:
“老夫人你們怎麽來了?”
莫老太太已經從閨女來信知曉他們兩家恐怕沒有緣分了。
可沒有緣分,多日相處生出的情分是在的,莫老太太之前同孫子離開就得到趙巧月和她母親的送別,這次她自是要來的。
莫老太太道:
“你是個大忙人,你迴來都不去看看我這個老太太就要走了。
我老太太想見見你,隻好來這裏了。”
聽著這孩子氣的話,不帶任何目的,趙巧月聽得舒心,也聽得高興,她笑著道:
“這事是我的錯,下次我迴來一定會親自上門拜訪老夫人。”
莫老太太這才滿意,還不忘叮囑趙巧月不要忘記她這份承諾,到時候欺騙她這個老太太。
趙巧月再三承諾一定不會忘記,莫老太太才放過她,迴了馬車,將時間留給了趙巧月和莫文曜。
莫文曜如今在翰林院任職,不久前剛升官成了皇帝身邊的侍講,每日可以接近皇上,可以說是皇上身邊的紅人也不為過。
莫文曜現在算得上是京都姑娘們想要嫁之人,趙巧月知道這事後才避免著去莫家。
畢竟莫文曜的莫與莫安歌的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京都權貴對他的關注自是不會少。
趙巧月道:
“多謝你今日同老夫人一起來送我。”
與此同時,莫文曜道:
“你是不想成婚還是真想找一個心悅之人?”
兩人皆是一愣,趙巧月率先迴神道:
“京都好姑娘很多,你好好選吧!”
莫文曜瞬間明白了趙巧月的選擇,他道:
“我知道了,這一路上不怎麽平坦,不過我還是希望你一路順風,前途似錦。”
趙巧月笑了笑說:
“會的,時間不早了,我該走了。”
說完,趙巧月轉身往她的馬車走去。
人生匆匆,人來人往,很多人都會是過客,也會有談得來的朋友,她覺得這樣就很好,沒必要再進一步。
莫文曜目送趙巧月離開,馬車隊伍消失得無影無蹤後他才迴了自家馬車。
莫老太太急忙問:
“你說了嗎?”
莫文曜道:
“說了,不過你家孫子被拒絕了。
祖母,我的婚事該提上日程,不過王家不能考慮。”
莫老太太問:
“為什麽?”
那王雪對她家孫子挺不錯的。
她也是個為人善良、有見識的才女,
雖然官位不及趙巧月,可她其他方麵還真不輸趙巧月。
為何不成?
莫老太太很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