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殿。
前殿。
太子發表意見,皇帝詢問,丞相附和。
三省六部的官吏,便都明白了怎麽迴事。
這個時候,誰敢唱反調?
戶部尚書上官磐石率先開口,附和道:“微臣同意。”
工部尚書閆開成,兵部尚書高永昌幾人,紛紛附和。
“臣附議。”
“微臣附議。”
......
這其中,沒有吏部官吏。
因為吏部尚書一直是魏無忌兼任。
所以今日這事,本就沒有什麽懸念。
不過,葉瀾天還是想聽聽葉洵的意見。
說不定葉洵有什麽突發奇想,就能讓朝廷少走很多彎路。
這個時代的科舉內容還是可以的。
科舉考試的內容有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等。
考試內容以務策、帖經、雜文為主。
根據不同的科目,來選拔不同的人才。
要比八股取士強太多了,八股文的唯一用途就是考科舉,此外再無實用價值。
八股文沒有詩,詞,賦,策,論等文體的那種酣暢淋漓,有的隻是晦澀枯燥。
說句不好聽的,八股文風就是囉裏吧嗦,空洞無聊無實質的東西,跟政治才能扯不上關係。
甚至即使在經典之內,還有許多禁忌。
就連《孟子》中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都要予以剔除。
真乃是,聰明巧智之士,窮老盡氣,消磨於無用之事。
眾人紛紛表態。
葉瀾天點了點頭,沉吟道:“既然如此,科舉之事便定下了,科舉時間和方式,你有什麽提議嗎?”
反正今日就是定下科舉。
正好葉洵在這,葉瀾天便打算就此將此事敲定,敲死,明年就開始實行。
眼瞅著大夏地盤越來越大,多了達蘭紮德草原和河西走廊,今後要治理的地方很多。
官吏,尤其是地方中下層官吏的缺口很大。
如今大夏四海升平,為百姓謀福利,吃飽喝足已八九不離十,仕途之路,也該開放了。
葉洵想了想,沉吟道:“科舉分為四次場,兩年一個輪迴。”
“第一年春三月,舉辦院試,由各城主持,讀書人均可參加,中者為秀才,第一名為案首。”
“第一年秋八月,舉辦鄉試,由州府主持,中秀才者可參加,中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第二年春三月,舉辦會試,由禮部主持,中舉人者可參加,中者為貢士,第二名為會元。”
“第二年春四月,舉辦殿試,由父皇主持,中貢士者可參加,中者為進士,第一,二,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
“至於考試科目和選拔人數,就由諸位大人去商議吧。”
“秀才,舉人,貢士和進士怎麽安排官職,也由諸位大人商議。”
其實葉洵是想一年來他一場。
但條件不允許。
這個時代交通是非常大的難題,比如雲南考生,在雲南城參加完鄉試後,再來京城參加會試,慢一點的都得明年才能到。
所以這個時間間隔必須拉長,得給考生們足夠的入京時間。
不過葉洵這套體係是沒有問題的,已經最簡潔,最公平公正的方案了。
葉洵隻把控大局,至於具體方案,還是要給三省六部一些發揮的機會。
聽著葉洵的方案。
葉瀾天,魏無忌和一眾大臣不由一驚。
他們估計太子爺心中早已有了成熟穩定的想法,不然怎麽會將流程搞的如此順暢絲滑。
看來太子爺雖然不處理政務,但對大夏各項政務都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
葉瀾天看著葉洵,問道:“你小子對科舉竟有如此深刻的探究?朕還真沒看出來。”
葉洵淡然一笑,端起杯盞喝了一口,“父皇,您沒看出來的事多了。”
“科舉乃是大夏今後仕途發展之根本,兒臣自然馬虎不得。”
“諸位大人還有其他問題嗎?”
聽聞此話,眾人麵麵相覷。
禮部尚書高天正站起身來,揖禮道:“殿下,微臣還有一事。”
葉洵壓了壓手,“高大人不必拘禮,坐下說即可。”
高天正嘴角一抽:殺人誅心啊,您讓我一禮部尚書不必拘禮?這不是打我臉嗎?
不過他拿葉洵是最沒有辦法的。
太子爺如日中天,誰的話也不會聽,尤其是禮法。
高天正恢複了下心神,沉吟道:“殿下,那國子監和弘文館的監生們呢?”
“是不是允許他們直接參加鄉試,不用院試?”
葉洵毫不猶豫的搖頭道:“沒有這個可能,本宮不管以前如何,今後想要為官,沒有任何人可以逃離這四場考試之外。”
“對了,高大人倒是提醒了本宮。”
“國子監和弘文館的監生們,誰若是連院試都不過,那就將他們請迴家,不要浪費國家的教育資源。”
“本宮不管他是王爺的兒子也好,尚書的公子也罷,享受這麽好的教育資源,若是連院試都過不去,還浪費時間幹嘛呢?”
現如今,葉洵是不怕王子皇孫和王權貴胄鬧事的。
他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
他們願意幹就幹,不願意幹就滾蛋。
當然,葉洵的手腕是有目共睹的,別說五望,就連晉皇都被太子爺給搞,了他們還有什麽敢囂張的。
一眾大臣更是臉色一沉。
這可倒好,好處沒撈著,還得將各自家的傻兒子給接迴來。
葉瀾天大手一揮,麵噙喜色。
“好,非常好。”
“若是諸位愛卿沒有意見,那就按太子爺說的意思辦。”
“各地學院也開了一段時間,官吏選拔也停了一段時間,明年正好開始科舉製度的恢複。”
“高天正。”
高天正忙揖禮道:“陛下,微臣在。”
葉瀾天沉吟道:“昭告天下,恢複科舉製,讓天下有識之士,明年準備參加科舉。”
“另外讓各州城準備好,院試和鄉試之時,禮部,吏部和禦史台,三方聯合官吏到各州城參加出題和監考。”
“一定要嚴禁徇私舞弊的發生,一定要做到公平,公平,再公平。”
高天正應聲,“卑職謹記。”
剩下的事就是細節。
葉洵自然沒有興趣,便準備離去。
工部尚書閆開成突然叫住葉洵,“太子爺,微臣有一事相求。”
葉洵一愣,問道:“閆大人有何事,但說無妨。”
閆開成忙道:“這段日子工部很忙,但......但圖紙繪製出現了難題,效率極低,不知殿下可否能幫微臣出了主意。”
前殿。
太子發表意見,皇帝詢問,丞相附和。
三省六部的官吏,便都明白了怎麽迴事。
這個時候,誰敢唱反調?
戶部尚書上官磐石率先開口,附和道:“微臣同意。”
工部尚書閆開成,兵部尚書高永昌幾人,紛紛附和。
“臣附議。”
“微臣附議。”
......
這其中,沒有吏部官吏。
因為吏部尚書一直是魏無忌兼任。
所以今日這事,本就沒有什麽懸念。
不過,葉瀾天還是想聽聽葉洵的意見。
說不定葉洵有什麽突發奇想,就能讓朝廷少走很多彎路。
這個時代的科舉內容還是可以的。
科舉考試的內容有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等。
考試內容以務策、帖經、雜文為主。
根據不同的科目,來選拔不同的人才。
要比八股取士強太多了,八股文的唯一用途就是考科舉,此外再無實用價值。
八股文沒有詩,詞,賦,策,論等文體的那種酣暢淋漓,有的隻是晦澀枯燥。
說句不好聽的,八股文風就是囉裏吧嗦,空洞無聊無實質的東西,跟政治才能扯不上關係。
甚至即使在經典之內,還有許多禁忌。
就連《孟子》中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都要予以剔除。
真乃是,聰明巧智之士,窮老盡氣,消磨於無用之事。
眾人紛紛表態。
葉瀾天點了點頭,沉吟道:“既然如此,科舉之事便定下了,科舉時間和方式,你有什麽提議嗎?”
反正今日就是定下科舉。
正好葉洵在這,葉瀾天便打算就此將此事敲定,敲死,明年就開始實行。
眼瞅著大夏地盤越來越大,多了達蘭紮德草原和河西走廊,今後要治理的地方很多。
官吏,尤其是地方中下層官吏的缺口很大。
如今大夏四海升平,為百姓謀福利,吃飽喝足已八九不離十,仕途之路,也該開放了。
葉洵想了想,沉吟道:“科舉分為四次場,兩年一個輪迴。”
“第一年春三月,舉辦院試,由各城主持,讀書人均可參加,中者為秀才,第一名為案首。”
“第一年秋八月,舉辦鄉試,由州府主持,中秀才者可參加,中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第二年春三月,舉辦會試,由禮部主持,中舉人者可參加,中者為貢士,第二名為會元。”
“第二年春四月,舉辦殿試,由父皇主持,中貢士者可參加,中者為進士,第一,二,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
“至於考試科目和選拔人數,就由諸位大人去商議吧。”
“秀才,舉人,貢士和進士怎麽安排官職,也由諸位大人商議。”
其實葉洵是想一年來他一場。
但條件不允許。
這個時代交通是非常大的難題,比如雲南考生,在雲南城參加完鄉試後,再來京城參加會試,慢一點的都得明年才能到。
所以這個時間間隔必須拉長,得給考生們足夠的入京時間。
不過葉洵這套體係是沒有問題的,已經最簡潔,最公平公正的方案了。
葉洵隻把控大局,至於具體方案,還是要給三省六部一些發揮的機會。
聽著葉洵的方案。
葉瀾天,魏無忌和一眾大臣不由一驚。
他們估計太子爺心中早已有了成熟穩定的想法,不然怎麽會將流程搞的如此順暢絲滑。
看來太子爺雖然不處理政務,但對大夏各項政務都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
葉瀾天看著葉洵,問道:“你小子對科舉竟有如此深刻的探究?朕還真沒看出來。”
葉洵淡然一笑,端起杯盞喝了一口,“父皇,您沒看出來的事多了。”
“科舉乃是大夏今後仕途發展之根本,兒臣自然馬虎不得。”
“諸位大人還有其他問題嗎?”
聽聞此話,眾人麵麵相覷。
禮部尚書高天正站起身來,揖禮道:“殿下,微臣還有一事。”
葉洵壓了壓手,“高大人不必拘禮,坐下說即可。”
高天正嘴角一抽:殺人誅心啊,您讓我一禮部尚書不必拘禮?這不是打我臉嗎?
不過他拿葉洵是最沒有辦法的。
太子爺如日中天,誰的話也不會聽,尤其是禮法。
高天正恢複了下心神,沉吟道:“殿下,那國子監和弘文館的監生們呢?”
“是不是允許他們直接參加鄉試,不用院試?”
葉洵毫不猶豫的搖頭道:“沒有這個可能,本宮不管以前如何,今後想要為官,沒有任何人可以逃離這四場考試之外。”
“對了,高大人倒是提醒了本宮。”
“國子監和弘文館的監生們,誰若是連院試都不過,那就將他們請迴家,不要浪費國家的教育資源。”
“本宮不管他是王爺的兒子也好,尚書的公子也罷,享受這麽好的教育資源,若是連院試都過不去,還浪費時間幹嘛呢?”
現如今,葉洵是不怕王子皇孫和王權貴胄鬧事的。
他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
他們願意幹就幹,不願意幹就滾蛋。
當然,葉洵的手腕是有目共睹的,別說五望,就連晉皇都被太子爺給搞,了他們還有什麽敢囂張的。
一眾大臣更是臉色一沉。
這可倒好,好處沒撈著,還得將各自家的傻兒子給接迴來。
葉瀾天大手一揮,麵噙喜色。
“好,非常好。”
“若是諸位愛卿沒有意見,那就按太子爺說的意思辦。”
“各地學院也開了一段時間,官吏選拔也停了一段時間,明年正好開始科舉製度的恢複。”
“高天正。”
高天正忙揖禮道:“陛下,微臣在。”
葉瀾天沉吟道:“昭告天下,恢複科舉製,讓天下有識之士,明年準備參加科舉。”
“另外讓各州城準備好,院試和鄉試之時,禮部,吏部和禦史台,三方聯合官吏到各州城參加出題和監考。”
“一定要嚴禁徇私舞弊的發生,一定要做到公平,公平,再公平。”
高天正應聲,“卑職謹記。”
剩下的事就是細節。
葉洵自然沒有興趣,便準備離去。
工部尚書閆開成突然叫住葉洵,“太子爺,微臣有一事相求。”
葉洵一愣,問道:“閆大人有何事,但說無妨。”
閆開成忙道:“這段日子工部很忙,但......但圖紙繪製出現了難題,效率極低,不知殿下可否能幫微臣出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