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秉忠人生中第一次獲得了獨立帶兵的機會。心裏非常激動。


    他在中間的隊伍裏,手按刀柄。手心裏都是汗水。


    前麵都是先鋒。他在中部指揮。一切順利,兩個蒙古千夫長是真的投降。他們交接了


    他去京營前,崇禎親自在武英殿召見了他。皇帝親切的和他敘話。曆數蔣家家史。把蔣秉忠感動的熱淚盈眶,當時就指天發誓,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蔣家人,是真正的草根出身,定西侯的第一代是蔣貴,此人的人生極為傳奇。拿到後世,編劇都不敢這麽編。有時候現實永遠比劇本還離奇。


    他最初家裏窮的,饑一頓飽一頓的。後來跑到燕山衛當兵,才算吃上了飽飯。他沒趕上太祖起兵,也沒趕上成祖靖難的早期容易裏立功的時候。


    他在成祖靖難中期加入,算是有所小成,仗著自己雄偉多力,善騎射,積功至昌國衛指揮同知。畢竟靖難早期,燕王部下死傷慘重,其實隻要能活下來,多少都能混個官坐。要是有戰功,升職還是很快的。


    永樂朝,他從士兵起家,混了個衛指揮同知,和楊凡一樣在衛裏,沒啥實權。畢竟在那個時代,掌握實權的職位都是需要有背景的。


    到了宣宗朝,機會來了。朱瞻基南征交趾、北伐蒙古,他積功升為指揮僉事,掌彭城衛事。這次不一樣了,隻要明朝的官職帶著掌某某事,都是實權官員。


    三十多歲去四川鎮壓藏人諸部叛亂。他在四川和雲南對西藏和康藏、鬆藩的長期戰爭中,屢立奇功,逐步升遷。先後升任左右參將,再進北直隸都指揮同知,鎮守密雲。宣德七年候,再討伐鬆藩,升副總兵,總兵。佩平蠻將軍印,代政鎮守。


    蔣貴,正統三年(1438)封定西伯。正統七年(1442),進封「定西侯」,予世襲。正統十四年(1449)卒。追封涇國公,諡「武勇」。


    這人完全是在和平年代,靠著自己的真本事,一路硬生生殺上來的。因為他深知階層躍升的不易,所以對子孫的教育和培養非常嚴格。他的後代在大明的勳貴裏,是極少數沒有紈絝子弟的家族。


    他家的曆代侯爺,多次掛平蠻將軍、平胡將軍、征羌將軍大印,和楊凡的征西將軍一樣,都是特殊等級的將軍。


    第三代蔣琬修築北京外城。


    第四代蔣驥掌管京營,配合於謙,把京營改組為十二團營。


    其他幾代,多次任職提督京營絨政,即京營總指揮官。是掌握京營實權的幾個家族之一。


    很明顯,崇禎這是想在楊凡把京營練出來後,重新啟用定西侯一脈執掌提督京營絨政一職。


    楊凡早就知道,自己就是個幹活的,染指京營別做夢了,洗洗睡吧。


    交接了城門後,十九個百人隊在試百戶的帶領下,手持這兩天在望樓上測繪的城內地圖,迅速分散開來。向著各處挺進。


    蔣秉忠則帶領京衛武學營的一千五人作為中軍策應。畢竟這些都是軍官種子,不能真的投入一線戰鬥。


    兩個千夫長交出城門後,立刻帶著自己的人馬出城去見楊凡。


    很快城裏的蒙古人就發現明軍進來了。他們沒看到明軍從城牆上翻進來,立刻明白了,是有人打開了南門。他們咒罵著敖登和布裏奇這兩個叛徒,一邊趕緊派人去給尹比利大人和奧格爾大人報信。


    這兩天明軍不在狀態的打打停停,也麻痹了他們。沒想到自己一方有內鬼,而明軍也來真的了。


    此時,他們紛紛拔出彎


    刀,和衝進來的明軍戰在一起。


    此時,每隔百人隊立刻變換隊形。前麵第一排是刀盾手,第二排是長槍手。第三排是鋼弩手。每個小旗為一個獨立的作戰單位。


    三個刀盾手在前組成三角隊形,四個長槍手在後。分別從盾牌間隙和盾牌兩側刺殺。小旗在中間指揮,他身後兩個鋼弩手負責射擊。


    按照明軍編製,一個百戶一百一十二人。下設兩個總旗。每隔總旗下設五個小旗。


    此時,每五個小旗組成一個五邊形的組合陣攻擊前進。而百戶帶著下屬在後麵指揮,後麵是第二個總旗斷後。


    這樣十九路進攻之下,城內的街道基本都被堵死了。


    蒙古人裝備的隻有彎刀和弓箭。另外有的人有釘頭錘和狼牙棒、骨朵等打砸兵器。他們都是散兵作戰。全憑個人勇武。


    這時候,他們看著這些烏龜陣,一時間有些不知道從哪裏下手了。


    大明盾牌這些蒙古人都熟悉,畢竟邊境上總是在衝突。像是手牌、挨牌、燕尾牌、藤牌、無敵神牌。統統都見過,也知道怎麽對付。不過這次這些人的盾牌居然是包鋼板的。


    蒙古人都驚呆了。鋼鐵多重啊,怎麽揮舞的起來呢。要知道盾刀兵是不著甲的。就是因為重量的原因,著甲後,可就揮舞不動盾牌了。盾牌和鎧甲都是屬於防護作用的,所以,隻能二選一。


    可這些盾牌明顯很輕。明軍用著並不費力。


    這些都是1.5的迴火硬化的鋼板衝壓出來的。一次成型。很薄但是足夠防禦這個時代的弓弩和冷兵器了。十米外擋住三眼銃也是沒問題的,但要是重型火繩槍那就沒戲了。這東西可不是盾車。


    這個盾牌六十公分寬一米三高是向前起愣的半弧形盾牌。還有支架可以支在地上,節省體力。


    蒙古彎刀砍上去,和砍中板甲一樣,被圓弧的表麵彈開。而盾牌的腰線部位有一個十厘米直徑的半圓形內凹。蒙古人砍殺時,經常會從三個盾牌的中間突然刺出兩隻長槍來。


    每一次長槍都快如閃電般的刺來。令人目不暇接。隻要自己稍一分心,立刻就會被毒蛇出洞一般的長槍刺倒。


    這種盾牌的高度和寬度完全把後麵的人掩護起來了。蒙古射箭是射不到後麵的人的。


    剛一接戰,立刻就被明軍壓住了。不斷開始後退。


    街道的正麵三個小旗,就像三尖兩刃刀一樣堵住了整個街道的橫截麵。呐喊著穩步前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