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機的射速一向不高。一分鍾弓手可以射十五六支箭。一個箭囊三十支箭,兩分鍾就可以射完。而弩可不行,這東西一般都是用腳踏上弦的。靠的是腰力。沒有一把子力氣可玩不轉。


    俗話說,胳膊擰不過大腿。遊牧民族的胳膊力氣再大,也大不過農耕民族的大腿。因為大腿承重,幹農活,背東西,彎腰收割,鋤地。全靠腰力和腿力。所以蹶張弩一出來,就把遊牧民族弓箭的優勢抵消掉了。


    遊牧民族自小騎馬,需要用雙腿夾住馬身,不然就會掉下來。年深日久,兩腿就會生根。而且騎馬其實是虛坐,尤其是高速度奔馳的時候,騎手前弓著身體,雙腳站在馬鐙上。屁股其實是不挨著馬鞍的。


    這其實就是馬步的由來。他們從小騎馬,雙腿自然生根。格鬥時,農耕民族很難推倒他們。他們的下盤很穩定。


    大家都知道,練武第一個基礎就是蹲馬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隻有農耕民族才需要蹲馬步。這就是模彷遊牧民族騎馬。遊牧民族是不需要蹲馬步的,早就在日常生活中練出來了。


    但是,弩一出世,衝擊最大的對象就是弓手和騎射手。


    一個優秀的弓手需要十幾年的培養,花費無數資源。一個優秀的格鬥武士同樣如此。但是,一把弩,就是八歲兒童也能瞄準,扣動扳機,把弓手和武士射死。


    戰爭的成本空前的降低了。


    弩的弓力普遍比弓大的多。畢竟是用腰腿上弦的。還特別適合端著瞄準,尋找最佳的射擊時機。


    弩還有瞄準裝置,拋物線射擊時還有標尺,也就是望山。這玩意兒帶著刻度的。射程上,不論是直射還是拋射,都大大領先於弓。


    唯一的缺點就是射速太慢,一分鍾兩發。而弓手可以達到十五六發。


    所以,農耕民族對付遊牧民族時,如果使用弩。就隻有兩種辦法,一個時成規模的使用。瞬間的集火打擊,把敵人射的崩潰。


    第二就是利用陣法,三段,甚至四段、五段輪換射擊。例如李陵四千精兵深入匈奴,對抗單於十萬騎兵。就是靠著陣法加勁弩,殺傷了一萬多人。


    而現在,楊凡用現代的先進技術加持下,在機匣中裝上助力滑輪組。拉機柄拉一下就上弦了。速度比弓還快,射速能達到一分鍾二十發。


    而且拉力很小,根本不累。不像弓手。射完一箭囊箭,胳膊都抬不起來了。


    這時候,弓手就是廢人。既不能射擊,也不能格鬥。需要退下去休息。


    此時,第二輪弩箭飛來,發揮了更大的穿透力。因為距離更近了。蒙古人的騎兵在高速衝鋒。


    又是一輪人仰馬翻,這一次二十幾個人落馬。


    阿魯不花心裏在滴血,這個百人隊時他的心血結晶。他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選擇出好苗子,再加以嚴酷的訓練。此時,他們毫無意義的就被這些可惡的漢人射死了。


    這一次他也不在迴到馬背上了,他知道。既然兩輪射擊間隔這麽短,說不定第三輪也很快到來。


    果然,一切如他所願。第三輪射擊如期而至。這一次再有二十多人被射倒。


    阿魯不花幾乎氣的吐血。


    三輪弩箭過後,他的人馬還剩下三十七八個還在馬背上了。


    好在,他們已經衝到了對方的三十米距離上。他立刻迴到了馬背上。高唿:“阿拉善的勇士們,拿起你們的馬刀,劈死這些卑鄙的漢人。”


    而此時,三輪射擊後,趙永棠一聲令下,斥候們展開對衝。三個小旗齊刷刷的端起了三眼銃。


    然後,被火折子點燃的陰險劈裏啪啦的燃燒著,瞬間三眼銃就發出了轟鳴。


    三十個人,九十管火門槍。在極短的時間內射出。此時,雙方已經接近到了十五六米的距離上。


    這個距離上火門槍的威力和準確性發揮到了最大。


    密集的槍彈,再次把十幾個人打下了馬。


    緊接著,雙方騎兵終於衝撞到了一起。馬頸相交,兵刃加身,互相砍殺起來。蒙古人則舉起了彎刀。斥候們則掄起了打空了的三眼銃。狠狠的砸向敵人。


    楊凡就沒給他們裝備馬刀。讓這些菜鳥去和蒙古人玩刀子,那就等於去送人頭。雖然說月棍年刀一輩子槍。但是刀法還是要看時間積累和格鬥經驗的。這些楊凡都沒有辦法短期教給他們。


    這些農民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幹農活,就和蒙古人騎馬射箭一樣。他們最熟悉的武器就是打麥的連枷,或者打砸用的工具。這些不用學習和訓練。上手就能用。他們熟練的令人發指。


    這些斥候,射擊裝備弩機。近戰裝備多管火器三眼銃。格鬥裝備連枷。


    連枷還是破盾牌和重甲的克星。簡直不要太好用。


    這個時候,電石火光之間。雙方衝撞到一起,是沒有時間換連枷的。這個時候,快速的反應比選擇更重要。斥候們掄起三眼銃當作重兵器就對著迎麵而來,舉著彎刀,猙獰吼叫著的阿拉善騎兵砸去。


    楊凡在訓練他們時,根本不給教授防護的招式。全是同歸於盡的打法。盡管這樣非常的缺德和殘忍。但是,要知道,楊凡沒有那個時間去提高他們的格鬥水平。他們和蒙古人格鬥,十死無生。這樣死了毫無意義。


    隻有殺傷了敵人的犧牲才有意義。所以,楊凡隻能讓他們拚命。


    否則,稍一猶豫,自己的士兵就被蒙古人砍了。隻有同歸於盡的打法才是消費比最高的。如果蒙古人害怕了,隻要躲閃,主動權就到了自己一方的手裏。況且,騎兵對衝,交手的機會,雙方就快速的擦肩而過了。


    平時訓練時,就是機械性的要求速度和力量,準確性。讓他們在訓練中麻木,形成肌肉記憶。這個時候,根本就不過腦子,自然而然的就對著對方的要害猛砸過去。


    至於蒙古人砍過來的彎刀,那就用棉大衣和三十層密集縫製的絲綢鎧甲去硬抗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