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明軍擺出了一個奇怪的陣勢。從前到後,全是小而密集的無數楔形陣。


    最小單元,時小旗組成。每個小旗陣都是十個人組成。三塊盾牌呈品字形立於前方。


    盾牌後是三名手持苗刀的刀盾兵。三塊盾牌的間隙是兩名嚴陣以待的長槍兵。


    盾牌兩側各有一名長槍兵躲在後麵。最後是持著三眼銃的總旗和兩名鋼弩手。


    五個小旗的小陣按照五邊形,組成一個總旗陣。每個小旗盾牌都在五邊形的一個角上。


    整個總旗隊四麵防守沒有死角。三眼銃五個,鋼弩十架,長槍二十支,都被保護在內部。


    兩個總旗陣,一前一後布置,最後是百戶所指揮部的十二個人。明軍一個百戶總員額,正好就是一百一十二人。


    這樣,一個營的正麵就是五個百戶前後陣。一個團就是六個營級陣列。


    六個營級陣列並排布置。楊凡所在的中軍指揮三個團,也就是十八個營級陣列。


    這個時代的步兵軍陣都是線性排列的密集軍陣,因為如果陣不夠厚,是不能抵抗騎兵突擊的。


    華夏古代冷兵器時代,陣法的用處在於使得不同的兵種、部隊之間可以得到充分的配合、支援。


    因為,火力互相覆蓋,長短兵疊用,可以使敵人在攻擊的時候,在無死角的軍陣前,付出更大的代價。


    華夏曆史上最為注重軍陣威力的時代是宋代。之所以宋朝這般空前的發展軍陣,就是因為宋代缺乏戰馬。


    如果想讓步兵對抗騎兵,唯一的辦法就需要嚴整的軍陣。而在這方麵,北宋無疑是成功的。


    在有名將的前提下,如狄青等。北宋的以步治騎,取得了很大成功。北宋還曾收複青海,打敗遊牧民族。


    北方騎兵對陣宋軍,在曆史經驗下,也有陣列不戰的說法。也就是說麵對布好軍陣的宋軍,是不願意去衝陣的,這樣要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所以騎兵在進攻步兵的時候,能否勝利的關鍵點,就在於不給對方布陣的機會。


    在步兵行軍中擊潰他們,付出的代價最小。一旦他們結陣,就變得非常棘手。


    密密麻麻的長槍,會讓戰馬裹足不前。這個時候,隻能想辦法,先用突擊部隊,把他們衝散。


    在密集的陣型中突破,切割開對方的陣型,使得陣型散亂,然後再進行主攻。


    這個時代的步兵一旦被突擊,打亂了陣型,就會發生大問題。一般要想突破重步兵的軍陣,騎兵最好是具裝重甲騎兵。


    也就是人和馬都是具裝鎧甲的。就像曆史上金兀術的六千鐵浮圖騎兵。


    這樣才能對抗,密集的長矛陣列。但是,蒙古人都是輕甲的,這些人都是牧民征召兵,就是一身的皮袍子,隻有十夫長才有皮甲,百夫長才有鎖子甲。


    要到千夫長以及更高的軍官、貴族才有紮甲。而楊凡敢這樣子布陣,是因為,他使用了新城兵工廠生產的,引進了現代理念的輪式防彈盾牌理念,自己造的輪式盾牌。


    這種盾牌是三毫米的鋼板鉚接而成。除了正麵,還有兩個向後傾斜的側翼麵。


    中間有觀察縫,可以用來觀察敵情,也可以用來做射孔,射擊三眼銃和鋼弩、鳥槍、燧發槍等。


    這種盾牌防護麵積大,有駐鋤,放下後根本不怕騎兵衝撞。盾牌下麵有三個輪子,分別在正中間和兩側後掠翼側板的末端。


    進攻時,士兵可以推著前進。防守時可以把駐鋤插在土裏,牢牢的固定在地麵上。


    兩個百戶隻見的空間足足有五六米寬。這是留給敵人的騎兵衝進來的通道。


    在兩個盾牌之間,有三股帶刺的八號線鐵絲絞成的絆馬索。絆馬索離地隻有一尺多高,在草原的草裏根本看不見。


    工兵在第一列軍陣的後部出口處,打樁埋設了好多腳手架鋼管。這些鋼管在土裏有兩米深,土上麵有四米高。


    這些鋼管因為豎著像電線杆一樣埋的深,所以非常的牢固。在騎兵脖子的高度上,拉了細鋼絲。


    因為細小,騎兵在馬上,根本看不見。這些布置都是用來殺傷一衝而過的騎兵的。


    “諸位,你們看,這個奇怪的軍陣後麵,明軍豎起了好多的管子,看著像是鋼鐵鑄造的。如果我們打敗他們,這些鋼鐵就都是我們的了。”兀魯台吉興奮的說道。


    草原上缺鐵,要不然,鐵鍋也不會成為黃金家族的姓氏了。雖然不知道明軍弄這些鐵柱子有什麽用,但是,這可是實實在在的鋼鐵啊。


    這次可賺大發了。打撒點了點頭,說道:“這一次,我們一定要消滅這些狂妄的漢人。他們給草原帶來了,我們幾百年來獲得的總數加一起還多的鋼鐵。這是長生天的卷顧,我們不拿過來,長生天都會生氣的。”


    “諸位台吉,進攻開始吧,我在城樓裏備酒,等待著你們的凱旋。”打撒說道。


    “長生天保佑,我們把這場勝利作為恭賀濟農的禮物。”諸位台吉撫胸說道。


    “去吧,三萬勇士對一萬八千步兵,我等著你們勝利的消息。”楊凡帶著三千六百人的家丁團矗立在兩派軍陣的後麵。


    再後麵是橋頭堡的鋼板城牆工事。這一次,是對京營整頓和訓練之後,一次檢驗,一次考試。


    他們早晚要放單飛。要獨立麵對敵人。楊凡往西看去,張世澤帶著一千多家丁也在後麵壓陣,他負責左翼。


    蔣秉忠帶著五百家丁騎兵再東側壓陣。他負責右翼。顯然,蔣家的實力和英國公府沒法比,他家隻給了他五百家丁騎兵。


    遠處煙塵滾滾,大批的蒙古騎兵開始加速向著這邊衝來。楊凡用望遠鏡看了一下,一共十二支騎兵,橫著拉開一條橫向隊列平推過來。


    楊凡知道,土默特一共十二個有獨立地盤的台吉,這也就是所謂的土默特十二部了。


    楊凡忍不住撇嘴,都是敗軍之將。都是去年在多倫殲滅過一次的老相識了。


    敗軍之將,安敢言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