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看著大師。目光灼灼的說道:“其實你們需要的就是一個名分,一個尊貴而有實力的朝廷賜予的名分。如果大明支持你們,比蒙古諸部更有分量。”闌


    大師沉默了一會,說道:“可是你們隻信仰漢傳。當年薛禪汗可是冊封了八思巴大師為國師的,而且三次接受了灌頂儀式。”


    楊凡思考了一下說道:“畢竟情況不同了,當年忽必烈隻是王爺,他需要你們的支持,好奪取帝位。大明皇帝是不會接受灌頂和成為信徒的。不過我可以上書皇帝冊封大師為國師。永鎮雪域高原。可彷照元朝舊事辦理。”


    楊凡的意思表達的非常明確了,就是可以彷照元朝的舊規,來處理大明和雪域高原的關係。除了皇帝不能接受你們的信仰和灌頂儀式。其他的楊凡都可以去爭取。


    因為,以楊凡對崇禎的了解,他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灌頂儀式的。所以這一條也就不用提了。


    在元朝的曆史上,忽必烈曾經先後多次接受八思巴的灌頂儀式,極大地加強了雙方的關係。忽必烈即位後,又尊八思巴為“國師”。


    元朝定都大都後,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在中央設總製院,任命國師八思巴為總製院事。從此巴斯巴開始統領全國宗教事務,並親自管理和統轄吐蕃軍政和民政。


    到了至元二年(1265年),八思巴奉忽必烈之命返迴薩迦,籌備西臧地方政權。闌


    根據他和忽必烈商定的計劃,按照蒙古的萬戶製改組雪域高原的政權組織形式。八思巴清查人口,整頓驛道,把全境劃分了十三個萬戶。


    經過這次改革後,形成了“國師——總製院——宣慰司——萬戶府——千戶府”的治理結構。八思巴的這一係列舉措,在元朝的統治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的正式建立。


    而現在臧巴汗的世俗政權和大師們搞不到一起去,已經鬧到兵戎相見了。如果大師們得到了大明的支持,彷照元朝舊製,無疑是對他們最有利的方案。


    楊凡看的出來,大師動心了。


    “大明可願意出兵相助。”大師目光灼灼的問道。


    你不打掃,屋子裏的灰塵不會自己跑掉。


    說一千道一萬。這一切最終都要落在一場戰爭上。闌


    曆史上任何一個政權,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土都是最近的,上一場戰爭確定下來的。


    楊凡笑眯眯的說道:“當然,我們不僅要把大師扶上馬,還要再送一程。”


    看到楊凡招牌式的笑容,張世澤感到一陣惡寒,雞皮疙瘩都出來了。他太熟悉這個笑容了。每當這個笑容出來時,就意味著有人要倒黴了。


    “我已經為大師您準備了四萬大軍,他們由一名能力很強的將領帶領。他們會護送您返迴紅堡,並在哪裏接受大明皇帝陛下的冊封。之後這些大軍會駐防在青海和前後臧。不過他們主負責維護皇帝對你們的冊封和支持你們,不會幹涉地方事務。除非有外敵入侵。”


    “大師隻要組織當地人,為他們提供補給就好,對了進臧還需要保暖的皮袍和運輸的犛牛。還有青稞和酥油等食物,這些也得大師操心。”


    】


    大師非常高興,有這麽多的軍隊支持自己。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他留在這裏已經看到了,大明的禁軍是如何打敗土默特人和他們的盟友阿拉善人的。這說明這些人比蒙古人更強大。而大明才是最近近三百年來的中原正統。名正言順。闌


    但是,轉念又有些發愁的說道:“我們那裏,地廣人稀,唐朝以後,氣候變冷,高原地區尤其明顯。當年隋唐時期,氣候溫暖。高原草木茂盛,那時候,我們有1000萬人口。可如今,唉,不提也罷。”


    楊凡笑著說道:“我知道你們也就七八十萬人罷了,不過戰爭還沒有結束,九原和臨河還沒有拿下來,土默特人還有些援軍,另外我還沒有去收拾了鄂爾多斯人。您放心,還有很多的惡戰要打,同時朝廷那邊也要討論這件事,這都需要時間。”


    “等一切塵埃落定,這四萬人恐怕會死掉很多,而死人是不需要穿衣服和吃飯的。到時候,您的壓力會小很多的。”楊凡笑眯眯的說道。


    張思澤心說,就知道落到你手裏準沒有好結果,這下子好,這些不安定因素被弄到雪域高原去了。古今他們也就在那裏落地生根了。這輩子也迴不了中原了。


    其實不隻是漢族的興衰,曆史上的統一時期、強盛時期都是氣候溫暖時期,吐蕃在鬆讚幹布迎娶文成公主之後,迅速發展,他們最強盛的時期,他們已經控製了51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人口千萬。


    這也是他們能控製整個西域,攻破長安,和八千萬人口的大唐帝國爭雄的資本。


    南北朝開始,隨著氣候的轉暖,降雨的增加,雪域高原一改荒蕪的地貌。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牛羊漫山遍野。闌


    再這樣的背景下,吐蕃王朝於七世紀初雄起,他們擁有非常高超金屬冶煉技術,能造出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武器和鎧甲。


    吐蕃人在用武力統一了青藏高原諸羌部後,再度展開了近兩個世紀的對外擴張之路。他們先後統治過非本族人口數百萬。


    許多學者認為在七世紀吐蕃王朝統治下的人約有一千萬。


    但是好景不長,唐末氣候再度變冷,開始長達一千年的下跌,進入了長期下降通道。明末達到了最低的程度。是一萬年裏最冷的兩個時期之一。


    高原地區的生存環境,開始急劇惡化。到了八思巴整理人口,分成十三個萬戶時,高原上的本族人口隻剩下了78萬多。其他之前占領的領地和人口全部失去。


    不到一千年人口減少了九百萬,損失了92.2%。更有甚者,英國著名臧學家理查森認為,十三世紀蒙古人統一西藏地區時藏族人口不可能超30萬。這是非常恐怖的。可見在高原這種生態脆弱的地區,氣候變化的影響有多可怕。


    崇禎吊死的那一年,剛好了一萬年裏,氣溫的最低點。第二年開始,氣溫就轉暖了。如果他能再堅持三年,也許明朝就不會亡了。可惜,曆史沒有給他這個機會。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