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升等楊府的家臣,站在新城的箭樓上,看著遠處。


    崇禎的大軍正在逶迤通過楊凡的領地。宋應升已經通過行政處下達了命令。全體人員都退入城堡。不得驚擾聖駕。


    崇禎路過新城,並沒有想進入看看。大軍趕路要緊。


    他看著楊凡修築的十五米高牆,忍不住笑了。因為,那就是一堵牆,而不是城牆。和地主大院的高牆沒有任何區別。倒是城門和箭樓搞得不錯。


    這些高牆每隔五十米有個小型的箭樓。看著防禦性倒也不錯。他也知道楊凡的心理,不修牆感覺不安全。現在大明的士紳、豪強,哪一家不修城堡。山西的最多。


    楊凡又擔心搞得太正式,被人舉報。所以,就搞成了這樣一個不倫不類的玩意兒。不過崇禎看看這個下麵寬,上麵隻有一個不到一尺漫圓形牆頭,真是扒不住,也站不住。


    這倒也符合楊凡那廝蔫壞的特點,這要是冒著箭樓的炮火弓箭爬上去,結果上麵隻有一尺寬的漫圓形,滑不留手,站不住,也扒不住,還不得摔下來。這麽高摔下來,還不骨斷筋折。


    這城連城壕都沒有,禦史想找麻煩都找不到。這就是一個超級高的地主大院。


    不過一過薊運河,就到了楊家的地盤。這裏和之前走過的地方不一樣。


    從京城一出來,就看到大量拋荒的土地,和衣衫襤褸的農民。可是到了楊家的地盤上,一個人也看不到,但土地都是全部開發的狀態,沒有荒地。田地裏的冬小麥都已經種下了。


    而且,這裏有著完備的公路係統,三十米寬的水泥路,平坦如砥。中間是快車路。外麵是輔路。遇到溝渠,還有橋梁。崇禎看的咋舌不已。定遠侯這是真的舍得在自己的地麵上花錢啊。


    為了走路舒服,就這般奢侈的花錢,看的他生起氣來。朝廷現在多缺銀子啊,有這錢,拿來給他,不是好鋼用到刀刃上嗎。


    直到離開定遠伯的土地,到了遵化城,他才問王承恩,「定遠侯的土地為什麽都能種植。朕沒看到一塊地拋荒。」


    「奴婢聽說是定遠伯給每個農戶都打了壓水井,就把這些地打造成了麥稻兩熟的好地。還有海外運來的鳥糞做肥料。所以,就沒有土地拋荒。」


    崇禎聞言漠然,這是沒法複製的,現在誰也不願意在土地上投入太多。都是混日子。農業生產怎麽好的了。


    此時,京營的隊伍裏,人心惶惶。都在交頭接耳,試圖找些毛病,想些辦法,群起鬧事。他們都不想去打仗。


    當初京營迴來的四萬人裏走了兩萬多,剩下不到兩萬人,這些人被孫承宗提拔做了小旗和總旗官。算是把這些人安撫住了。讓他們繼續帶兵,按照楊凡的規矩訓練。


    可是,後進來這些人都是有門路的,因為京營待遇高才來的。京營這一次的擴大。因為待遇高。真正合格的兵源不一定能進來。


    可是有門路,有背景的人,奔著待遇和編製,紛紛扒門盜洞的往裏湧。這些人很多身體素質和年齡都不符合要求。甚至有些四十歲的人,通過行賄也進來了。


    現在京營士兵一年有十五兩銀子可拿。花費三十兩送禮,進去就是子子孫孫的鐵飯碗。真是太有誘惑力了。


    他們走到南苑就感覺累了,幸好在南苑軍營宿營了。這幾天的行軍已經很多人叫苦連天了。


    他們穿著二十斤的對襟直身棉甲,帶著八瓣兒鐵盔,拿著長矛,背著弓箭,掛著腰刀。還背著幹糧包袱,係著水葫蘆。足足有四十斤的負重。


    他們裏花錢進來的,就是想著養老和父子相傳鐵飯碗的。可不是來受罪的。他們根本不想去打仗。戰場多危險啊,至少花的錢還沒有賺迴來呢。


    這個年代,長城附


    近非常的冷,甚至能到零下二十度。大冬天的睡野地,寒風唿嘯,風刮在臉上,刀割一樣疼。因為沒有手套,手指凍的彎曲不能握拳。根本拉不開弓,也握不住刀槍。


    食物也很差,幹糧袋裏的餅子,都是麩皮和穀糠加上倉庫底子發黴的糧食做的。摻了很多陳年大豆粉。尤其是戶部和工部,從楊凡的後勤那裏學會了加工食品。他們驚喜的發現,加工食品更好貪墨和克扣。


    他們把通州大倉裏的腐變的艙底糧食,先用水淘洗,然後大鍋炒幹,再磨成粉末。加入掩蓋氣味的中藥。做出來的「壓縮餅幹」一點也看不出黴變。可這玩意而能好吃嗎,辣嗓子不說,吃完還容易拉肚子。


    尤其是京營沒走的老兵,他們吃過定遠伯的軍糧。那個多好吃啊。裏麵除了高粱米麵,還有茶葉粉、紅糖、甚至後期到了草原還有奶粉加入。


    那才叫壓縮餅幹呢,吃一塊頂一天的飽兒。


    現在這玩意是給人吃的嗎,硬的能把牙齒硌下來。還一嘴的苦味。


    軍營裏的熱水也不提供了,聽說是參將們集體把廚具和炊事車賣給京城的各大酒樓了。這些不鏽鋼的廚具,超級受廚子們的歡迎。非常好清潔。汽油爐子噴火也猛,炒菜太給力了。


    定遠侯的領地,他們還不敢造次,他們知道定遠候的家丁非常厲害,要是鬧事鬧大了,皇帝調來興禾團練來鎮壓他們,他們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直到進了遵化城。這眼看著就要出大安口了。他們都慌了。


    大安口距離遵化城才二十裏,明早出發,中午就出關了,隻要一出關,就說什麽都晚了。到時候關門緊閉,誰也別想逃迴來。


    他們可不想去和建奴拚命。他們隻是想找個養老的地方。順便給子孫找個終身飯票。


    車營沒有進城,而是駐紮在薊鎮的治所三屯營。這五萬大軍的總兵是周遇吉。


    他們車多、炮多、牲畜多。城裏校場放不下。當初留下的老兵還剩一萬多人,有一萬人都在這裏。這裏可以說是京營戰鬥力最強的一部分。


    皇帝進駐了順天巡撫衙門。三屯營的薊遼總督劉策、遵化的順天巡撫王元雅,都來行在見皇帝。因為交接的關係前任薊遼總督俞安性也在遵化。


    二人在大街上,看到京營的士兵三五成群,都在竊竊私語。還鬼鬼祟祟的指指點點,不知道在幹什麽。


    不過這些人的不懷好意的眼神,看的二人後背發麻。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