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天開始,陸陸續續的有騎兵越過努魯爾虎山,從哈拉沁草原,進入遼西走廊。隨著京營潰兵的陸續到來,戰場的消息也傳到了遼西走廊。


    遼東目前就剩下渤海和努魯爾虎山之間的狹長一小溜地盤。這裏地處山海之間。從山海關出關,按著這條狹長的走廊,一直到錦州,一共185公裏。


    在這條關寧錦防線上,有十五萬以上的正規軍,還有數量不詳的團練民兵武裝。覺華島還駐紮著渤海三大艦隊之一的龍湖水師(另外兩支艦隊是山東的登萊水師和東江鎮駐紮旅順和皮島的東江水師)


    袁崇煥這些年,壓力非常大。


    當初他硬著頭皮,為了給東林扶他上位一個交代,大吹法螺,跟皇帝保證五年複遼。結果,皇帝太年輕,一下子激動的不得了。要什麽給什麽,搞得袁崇煥沒法後續轉圜,已經騎虎難下了。


    現在時間過半,按說也要任務過半。


    可是直到現在,寸土未複。


    要是在原來的曆史上還好,可是現在有楊凡對比著,讓他如坐針氈,日夜不安。


    人家定遠侯,直接把漠南滅了,把漠西蒙古重創,西北基本平定了。皇帝雖然花了四百萬軍費,但楊凡直接用繳獲的十萬匹戰馬,填上了三百萬的軍費。迴頭算賬,等於花了一百萬就把漠南給解決了。


    這可真是太劃算了。


    而且,聽說楊凡和張世澤這兩個,把漠南蒙古的牛羊戰馬全給拍賣了。不僅把京營和參戰的幾個邊鎮的曆年拖欠的軍餉給補上了。撤軍時,還給京營發了大筆的遣散銀子。


    他倆拿了多少就不知道了。


    而且,據他的情報人員打探,楊凡有重開絲綢之路的意思。


    現在他搞得那個什麽鐵路,什麽火車,可是通到臨河了,聽說還要修到伊犁去。如果西域這條商路打通了,可是黃金萬兩啊。


    但是,他眼饞也沒用。


    他在薊遼督師,不是在西北督師。


    那裏現在是楊凡的地盤。雖然東林害怕楊凡插手遼東的貿易,硬生生的從漠南挖走了東半部分,成立了熱河行省,但是,他們對西北還是無能為力。


    袁崇煥其實一直密切的關注著建奴的動向。三總兵大軍崩潰的時候,他在第二天就得到了消息。因為有很多潰兵逃到他這邊來了。


    當他知道建奴集合蒙古人轉而去了薊鎮邊外的時候,他的心都提了起來。雖然兵部把熱河的十五萬大軍也劃歸在他的管理之下,但是三總兵並不是事事都請示他的。


    他在寧遠,距離赤峰很遠,通信也不方便。


    但是,既然他接受了這個轄區,就有責任。


    這個時候,既然對麵的清軍已經主力轉移了,去了赤峰方向。他按說要對自己轄區被攻擊,做出應對。


    可選擇的方案有兩個,一個是出兵錦州,從小淩河河穀向西北挺進朝陽,然後直奔赤峰。關寧軍至少可以出兵八萬到十萬人。其中有一萬關寧鐵騎。


    袁崇煥這兩年向皇帝報告,申請建立一支騎兵,用於五年複遼。騎兵數量為八萬匹馬。朝廷是撥給了這筆錢的。可是,這件事沒有落實。


    本來馬匹要向蘇不地購買一些,後來漠南完蛋了,袁崇煥又上書改為向林丹汗購買。然後就是各種價格、品質等問題扯皮。到現在,一匹馬也沒有買。


    林丹哈也被搞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袁督師這是要玩哪樣。


    為了這件事,還有禦史彈劾過他。直接質問,養騎兵的錢比養步兵多16倍。現在既然馬匹沒有落實,軍餉是怎麽支出的,按照騎兵,還是按照步兵。


    結果袁崇煥根本沒法迴答。還是錢龍錫動用自己在朝廷的人馬,把這


    件事壓了下去。


    楊凡給崇禎帶迴來十萬匹好戰馬,袁崇煥又動了心思,試圖用這十萬匹馬武裝關寧軍。結果被皇帝罵了一頓。


    買馬的錢已經撥款了,你怎麽還有臉再找朕要戰馬,要不你把撥款還給朕,朕給你戰馬。


    大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的,錢一出戶部,就漂沒了三成。袁督師和將門還要再拿兩成。剩下的才會真正到地頭兒。你讓他拿什麽退款。


    結果到現在,關寧軍到底什麽情況呢。


    這個時候,關寧軍馬匹嚴重不足,騎兵估計也就一萬五千人,就到了極限了。


    查核關寧兵馬工科給事中馬思理上言:全遼在長山和大淩河戰役前「馬騾向報一萬五千二百匹」。由關內三鎮調動參加長山大淩河戰役的部隊,另有「馬騾牛三千一百有奇」。


    數據清清楚楚。連同關內的增援部隊,加在一起也隻有匹馬騾。這就是袁崇煥留下的真實馬騾家底。


    袁崇煥此前報告的8萬匹馬完全是子虛烏有。


    但步兵是非常充足的。袁崇煥要是想要支援三總兵,至少可以抽出七萬步兵,一萬騎兵。


    但是,他從頭到尾,做壁上觀,一兵一卒都沒有派出。


    等到三總兵敗退,崇禎禦駕親征之後,袁崇煥再次麵臨著是否配合京營,從建奴的側翼攻擊的選項。可他再一次作壁上觀,按兵不動。


    除此之外,他還有第三個選擇,那就是揮軍北上,直接進攻沈陽和遼陽,攻擊建奴統治的核心地區。圍魏救趙也是一條良策。攻其所必救,調動清朝大軍返迴,也會有效果。


    可是他繼續按兵不動。朝廷裏的明眼人和各方勢力都不是傻子,所有人都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盯著他,看他的動向,揣摩他的心思。


    可是,大家都失望了,他居然什麽都沒有做,就是幹看著。


    要知道熱、薊、遼、津、魯、登、東江全是他的轄區,他作為戰區總司令,居然在整個過程中完全不作為。這讓人費解。


    在原本的曆史上,他不知道是情報能力不行,還是什麽別的原因,也是毫無作為。直到皇太極突破長城。他才急了,心急火燎的派趙率教帶著四千騎兵奔襲三屯營,結果全軍覆沒。


    然後,他帶著九千多關寧鐵騎來救駕。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可見,關寧軍就是這點騎兵,當時情況緊急,能趕到的隻有騎兵,他都派出來了。步兵速度不行,趕到京城得十天。要是開拔銀子發的不痛快,半個月可能都到不了。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