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有些意外,今天不但見到了宋應星兄弟,居然又碰到兩個名人,徐光啟是明末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任,對西方的科學有深入研究,孫元化也是個技術型的官員,修造了很多先進的火器。


    可惜這貨識人不明,導致登州兵變,他的部下帶著火器和鑄造火器的技術投敵,反而便宜了滿清。


    滿清崇禎二年大舉攻入關內,占領遵化、永平等四城,擄掠了數萬礦工和鐵匠,極大的增強了金屬冶煉能力。


    此戰之後,沈陽渾河沿岸,煉鐵高爐和打鐵的鋪子,連綿百裏。日夜不息的打造兵器鎧甲。清軍如虎添翼。從此在裝備上碾壓明軍。


    而登州兵變,把最先進的火器部隊和研發人員,生產人員打包一起送給滿清。滿清有獲得了攻破堅城的能力。


    從此滿清野戰馬步無敵、攻城無堅不摧、武器鎧甲充足精銳,最終坐了天下。


    徐光啟開口繼續說道:“老夫授命於工部,準備製造一批重炮,目前正在籌備,你這新錢所用的銅精純無比,正是鑄炮最佳的材料。小哥可否告知,此錢的來處。”


    徐光啟一看就知道這是私人鑄錢,此事有些搞笑,皇帝年號雖然登基時就定下來了,但是新皇帝才登基不到一個月,今年還是天啟七年,崇禎元年要從明年元旦開始,整年計算。哪有這麽快就出新朝的鑄錢的。


    楊凡到現在還不知道現在還是天啟七年,以為皇帝登基了,就馬上改元呢。他不知道這樣一年裏有兩個年號,會造成極大的混亂。以後曆史書怎麽紀年。


    宋應星也點點頭說道:“楊廠主,我兄弟這次會試不第,確實也想先謀一份差事,留在北方,等待下一次會試。”


    “不過,徐先生對我兄弟有提攜之恩,現在徐先生授命鑄造保衛京師的大炮,人手、匠師、材料全部都不足,來找我兄弟幫忙,我兄弟也隻能幫助徐先生先完成這件事,然後再為個人打算。”


    宋卦師也跟著說道:“是的,朝廷這邊軍務緊急,給的時間很緊,可能北邊有變,今天我沒有出攤,就是陪徐先生和幾位去考察遵化的十餘家大型鐵廠,看看鑄造能力。”


    楊凡對鑄造大炮的事,不是很上心,這些離自己太遠,但對怎麽留下宋氏兄弟這兩個人才倒是很上心。自己今後要經營好鐵廠和其他事業正需要這樣的工業通才。


    “幾位考察的怎麽樣。”楊凡沒有迴答徐光啟的問題,銅的來源,還是不說的好。


    “唉!現在正是訂貨的旺季,各大鐵廠都不願承接,鑄炮損耗巨大,而且這次要造的不是佛朗機炮,而是紅衣大炮,還需要先研究,逐步實驗,占人占地方。談的不是很好。”徐光啟見楊凡對銅的來源避而不談,也知趣的沒有在繼續追問。


    畢竟這是人家的商業秘密,誰願意把進貨渠道拿出來共享呢。


    “火炮一般不是工部負責製造嗎,怎麽放到外邊來了。”楊凡有點奇怪,曆來軍工產品都是官府自己督造,既為了保密,也是防止遺失。


    “工部造火器要是能用,老夫何苦跑幾百裏到遵化來呢。”徐光啟也是苦笑。


    到了天啟末年,工部已經爛透了。


    一套盔甲,工部造11兩,而邊鎮自己的兵工廠造,隻要3.7兩。而且質量更好。


    工部主要供應京營,京營十幾萬人也不打仗,不上戰場怎麽檢驗武器,全靠臆想設計,搞得武器根本不適合戰場使用,人體功效極差,而且質量還不好。炸膛率一半以上。


    究其原因,主要是婆婆太多,都指望在這裏生財,上到妃子娘娘,下到太監,還有文官層層盤剝,而價格又不能無限上漲,隻能擠占製造的經費。不克扣工錢和材料費怎麽能交差。


    材料不行自然質量好不了,克扣工錢,還指望人家工人給你好好做嗎。


    楊凡思量著,自己的鐵廠人和煉鐵爐都是有,現在的問題是開工不足,三座高爐也一時不可能都利用起來。


    如果能把他們忽悠到自己的廠子裏搞研發,說不定能留下宋氏兄弟,就算留不下,通過這次合作鍛煉一下自己廠子的技術力量也不錯啊。


    “朝廷給鐵廠出多少銀子”這才是楊凡關心的,看看有多大的賺頭。


    “如果楊兄弟的廠子符合要求,可以撥款200兩一年,租用一座高爐和幾間廠房,如果提供人力的話,按照一人三錢銀子一個月付給。其他用料楊兄弟負責供應的話,按市價付錢。”


    “研發成功後,看朝廷的意思,如果允許在外邊鑄造,朝廷采購,而你們能夠承接鑄炮也可以在你們這裏采購。價格嗎,三千斤炮估計六百到七百兩銀子”徐光啟說道。


    其實朝廷撥款是一千兩銀子,為什麽實際采購少了三四成,這個就大家都明白了。


    楊凡看著宋應星道:“估計要搞多久能實驗成功。”


    “一到兩年吧,火器不像其他,需要反複試射,不停改進。”


    楊凡想這樣正好,有一兩年時間,我這邊的學徒估計對整個流程都熟悉無比了,這買賣劃算。


    徐光啟把研發放在外邊,意思是想繞過工部的作坊,是不想受幹擾,安心研發。同時把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一旦朝廷要開工造炮,則可以迅速投產。


    “鄙人有一座有三個高爐的鐵廠,可以考慮租給諸位一座,不知意下如何。”楊凡說道。“人工我這裏有四十幾個匠師,可以分一半給你們使用,至於物料我這裏也可以提供,不管你們是造鐵炮還是銅炮都可以提供物料,按市價付錢就行,不過我不要銀子,我要等價的黃金。”


    徐光啟沒想到,楊凡這裏居然有現成的鐵廠可用。同時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非常意外,連聲稱好。


    眾人決定一會就到楊凡的廠子看看。


    楊凡接著說道:“我這次來是想聘請一位書院山長,兩位位教師,外加兩位幼師,最好能找到幾位女先生,畢竟給女子授課還是女先生方便些。不要求水平高,能教授識字就行。”


    宋卦師非常心動,這給的薪水可比自己算卦來的多多了。連忙自薦道:“兄弟不才,也是秀才出身,想來教授一些學生識字還是能勝任的,兄弟的渾家是先師之女,也是熟讀四書五經的,做個女先生綽綽有餘,兄弟有兩個女兒,長女十七,次女十五都是讀書識字的,做個幼稚園的幼師也是能勝任的,不知道楊東主覺得如何。”


    楊凡心說這宋卦師倒是挺會抓住機會的。把自己一家都安排好了,這一個月下來就是兩千文純銅錢,相當於四兩銀子。同時管吃管住,還省了租賃房屋的錢和吃飯的錢。


    楊凡點點頭說道:“可以試用一個月試試。”


    楊凡向宋應升說道:“令弟要研發火炮,一時半會也不會離開遵化,先生可願意出任我興禾書院的山長一職”


    宋應升沉吟了一下說道:“如果舍弟,留在貴廠,我可以做這個山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