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作的人嗎”楊凡問道。


    木作是造船廠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部門,比漆作、銅鐵作、帆索作、撚作等龐大太多。


    絕大多數木材都是他們處理的。


    然後船工們再組裝上去。


    “老朽唐大膽,添做木作總匠頭”一個身材高大的老人上前一步抱拳說話。楊凡看去,老人紅臉膛,一頭白發,身體強健高大,足有五尺七寸,聲若洪鍾。


    “唐師傅,咱們廠現在造船是用搭接法還是用縫接法”楊凡問道。


    沒想到楊凡問了這麽專業的一個問題,唐大膽明顯愣了一下。


    趕緊恭敬的迴答道:“東主,現在大型的船舶一般都用縫接法,如果是小型船舶則用搭接法。咱們廠很久沒有造大型的船舶了,現在造小漁船都是用搭接法來造,這樣造成本更低。”


    “縫接法工藝還在嗎,沒有失傳吧”楊凡將來是要造大船的,他對這個技術比較關心。


    “東主放心,這些技術都在,隻要有訂單,隨時可以造大船。”


    造船從工序上來說,一般先要鋪設龍骨,完成龍骨鋪設後,開始從龍骨向兩側安裝船肋,多用天然彎曲的粗木材方柱。


    船肋做好後,還要在兩邊船肋的中間、上方安裝連接的橫梁。


    形成一個連接在龍骨上的半圓形結構。


    從船頭到船尾,依次就是大大小小的這種半圓形結構。橫梁上鋪設甲板,從最上麵到最下麵分別是第一層甲板、第二層甲板以此類推。


    而半圓形結構內部用船板上下完全封閉,就是水密隔倉。從船頭到船尾,依次是第一倉、第二倉、以此類推。


    而船肋的外側則要從船頭向船尾方向,縱向貼上船壁板。這些壁板就是我們從外邊看到的船殼。


    搭接法和縫接法就是貼船板的兩種方式。


    所謂搭接法就是就要在外邊安裝船板時,上邊的船板壓著下邊的船板安裝,就像我們房子頂上瓦片安裝一樣,上邊瓦片搭在下邊瓦片上。


    這樣做的好處是安裝簡單,用釘子釘上就行。造船速度很快。船板間的縫隙非常小,甚至可以做到沒有縫隙。後期防滲水工序簡單,成本低。


    但是搭接法有個問題,就是隻能搭接一層船板,不能多層船板同時采用搭接的方式。


    如果造小船,貼一層船板沒有問題,便宜,輕便,省下來的重量可以增加載重。


    但是大型船舶的船板也是受力部件,尤其是在遠洋船舶上,為了堅固,需要采取多層船板內外交錯排列,這樣根本沒法搭接,就必須使用縫接法,也就是上下船板之間是平行對接的,這樣就會有縫隙。


    每安裝一層船板後就要需要撚作的人,把撚料填進縫隙來防水。


    木製船的船板間都有縫兒,基於熱脹冷縮的原理,經過一冬的冷縮,縫兒會更為明顯。所以開春時是添加撚料的最佳時間,天熱後,船板膨脹,會把縫隙壓縮的更緊,達到最好的防止滲水效果。


    舊船一般都會在開春時維修,刮船底的藤壺、換腐壞糟朽的船板和構件,還有就是重新填撚料。


    新船也會選擇在這個季節填撚料,這時效果最好。


    因此,無論新船、舊船,下水之前都得把這些縫隙堵嚴,稱為撚船。撚船用的是石灰和桐油混合而成的膩子,用鐵錘和鑿子一點點的把撚料鑿進縫隙。這是一個真正的技術活,沒過多年的經驗和老師傅手把手教授,根本幹不了。


    普通船舶,一兩年不撚,船就會漏水。所以木船的維護費用是很高的。


    “撚作的人在嗎”楊凡問道,既然縫接法沒有問題,那就要了解一下,船廠撚作的水平。


    漏水的船可不敢下水。


    “老朽陳老鼠是撚作大匠師,幹這行有四十年了,東主放心,老朽這手藝在這北塘口敢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這匠師一臉自傲的說道。


    這些匠人都沒有什麽文化,民間給孩子起個賤名好養活,貓阿狗啊的遍地都是,這位叫老鼠也沒什麽稀奇的。


    “陳師傅可是有什麽絕活,說來聽聽”楊凡知道,敢這樣自傲的人,一般都會有點真本事。


    “東家,一般的撚作用的配方就是石灰加桐油,秘方就在比例上,可老朽有更好的祖傳方子。”陳老鼠摸著山羊胡須說道。


    “你的方子,效果如何”楊凡對什麽方子不感興趣,隻對效果感興趣。


    畢竟他要造遠洋船,海上一走幾年,要是半道漏水了,茫茫大海,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可就把一船人坑死了。


    “一般的方子,每年都要修一次船,拉進幹船塢,重新對漏水的地方重新撚船。好點的方子兩年修一次。最好的方子一般也就四年左右也得重新撚船。”


    陳老鼠說道這裏,有些自得的抖抖袖子,好整以暇的接著說道:“老朽的祖傳方子,裏邊加入了一種特殊製備的麻,能吃油而且拉力好,加入膩子中可以多年不爛。”


    “老先生的技術可以保證多少年不用撚船。”楊凡問道。


    “老朽帶著兒孫撚的船,可以十五年滴水不漏”


    “什麽!”楊凡直接站了起來,大吃一驚,一臉的不敢置信。“你是怎麽做到的。”


    “說出來也簡單,就是將麻絲鉸碎成不到四分之一寸的長度,混合石灰和桐油形成麻板,用木楔子先把板縫撐大,再填充麻板。”


    “填充時,也有絕活,必須一鑿緊跟一鑿,一鑿緊壓一鑿,否則鑿進縫隙的麻絲會薄厚不一,下水就有滲漏的可能。”


    楊凡明白別看人家說的簡單,這是人家的祖傳絕活,告訴你原理你也弄不明白。


    這是什麽麻,怎麽炮製,怎麽選料,還有具體的工序,以及怎麽填料,都是非常複雜的學問,是一代代人心血的積累。


    楊凡看看其他人,其他人都是點頭讚歎,看來這陳老鼠的手藝真是了不得。沒想到這裏居然還要這麽厲害的老師傅,要不是因為他是本地人,家屬都在這裏,不願意去南方,那個福建老板估計一定會帶走他的。


    這可真是撿到寶了。


    密封防水是造船真正的技術壁壘,這種人才打著燈籠都沒地方找去。


    這幾千兩銀子花的太值了,且不說那個船塢,就是這老先生一家人,要價八千兩銀子,楊凡也會毫不猶豫的買下來。


    “老先生有這個絕活,工錢目前是多少”楊凡問道,


    “唉,船廠這個樣子,大掌櫃照顧我,一個月有一兩半銀子。其他兄弟都拿的這樣少,再多我也沒臉要。”


    “從現在開始,每月漲到五兩銀子,每造好一條船,額外給十兩銀子的獎金。”


    周圍一片吸氣聲,大明的工匠待遇實在是太低了。一年六十兩就已經讓這些人羨慕的不行了。周圍一片竊竊私語聲。六十兩啊,陳老鼠雖然一家二十多口人,但一個月有一兩銀子也足夠全家吃上飽飯了。


    楊凡看看大家的落魄樣子,心裏也有些不忍,真正的技術工人必須要給體麵的生活,解除一切後顧之憂,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才能有更多的發明創造。


    他是真正的想把這個船廠搞成這個世界技術最高的船廠,所以一定要給最好的待遇,不僅要培養人才,還要留得住人才。


    “今後所有人的待遇,除了基本的工錢外,還要加上職稱、崗位、工作量、船廠的總體效益、技術發明等幾部分補貼和獎金。福利上,每人按照職級月發大米五十斤到一百斤不等,用於養家。另外一人每年發四套衣服鞋襪。設立食堂,上工時三餐免費。子弟全部免費到興禾書院讀書。”


    楊凡話音剛落,匠師們頓時興奮起來,看來新東主不僅給大家漲工錢,還有有新設的補貼和獎金。福利還這麽好。都高興地和要過年一樣。


    沒想到好消息還沒有完,楊凡繼續說道:“廠裏會新建磚瓦房做宿舍,所有成家的匠師和船工都可以申請住房,免收租金。廠裏聘請郎中駐廠,看病吃藥全部免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