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迴事,輪機長呢,怎麽停了。”磨桌氣的破口大罵,這個節骨眼船壞了,這真是倒黴到家了。


    “報告,變速箱的齒輪崩了,正在搶修。”陳得利急促的聲音從傳聲筒傳來。


    “有沒有傷到人。”


    “沒有,就是把機艙的外麵鋼板打了一個大洞,有西瓜大小。”


    蒙古人看到船停了,頓時嚎叫著四麵圍了上來。


    “各部門注意了,把所有的門窗都鎖死。第一小旗上到駕駛台來,把手榴彈也搬幾箱上來。”磨桌大吼著下達命令。


    這條船上,分工是十分清晰的。


    船長是陳誌堅。輪機長負責機器,槍炮長負責六門佛郎機炮。帆索長負責桅杆、船帆操縱、桅杆頂部瞭望鬥。航海長負責駕駛和領航、水文、作圖等。二十幾個水手分工明確。


    付老六帶著六個徒弟負責船首的那門紅衣大炮。付老六趴在炮口窗旁邊,看到一群蒙古人,從最近的一個沙洲上,把木排相連,徑直向著船頭這邊延伸過來。


    付老六滿意的說道:“就是他們啦,這群倒黴孩子,自己往炮口上撞。趕緊的,裝一號藥包,一枚實心鉛彈。”


    徒弟們對裝彈是早就練熟了的,每一門炮出廠前,都要進行試射,他們放炮都熟練到閉著眼睛都沒問題。


    雖然是第一次上陣,但是在鐵甲船的保護之下,他們也不害怕。


    徒弟們打開彈藥箱子,把絲綢定裝發射藥包拿來一個塞進炮口,然後放了彈托和一枚球形實心鉛彈。


    彈托主要是軟木製作,彈托發射時被火藥氣體推動會膨脹,可以封閉炮膛防止漏氣,增加彈丸的射程和初速。


    “嗯,好,自己排好隊了,真好。”付老六眯著一隻眼睛,笑著說道。


    看著前麵十幾個木排上呈三路縱隊,擠在一起,跑過來的蒙古人。簡直滿意的不能再滿意了。


    炮座緩緩的轉動,炮口對準了這些蒙古兵。


    “點火!”付老六看時機差不多了,立刻大吼。


    錢曉寧熟練的把燒紅的鋼釺,從炭火爐子裏拔出來,用尖端插進了火門。


    轟!


    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火藥被點燃。彈托和鉛彈衝出炮口。


    以放低的炮口,使用平射的方式開火,一顆三十六磅的實心鉛彈尖嘯著向著一隊衝過來的蒙古兵而去。


    球形實心彈以超過音速的速度,迎麵撞上這些密集隊列衝來的士兵。


    直接把碰到的士兵打成一片血霧,眨眼之間炮彈從頭打到尾,十多個士兵化作漫天飛舞的碎塊消失不見。沒直接打中的士兵也掉進水裏。


    一些殘肢隔了幾秒,才四麵落入水中。


    炮彈在木排上擦了一下,木排頓時四分五裂,化作尖銳的木屑和木片四麵飛散。再次傷害了落水和附近的一些士兵。


    而球形實心彈卻彈跳起來,劃出一道弧線,落在岸上的蒙古兵人群中,再次打出一條血胡同,然後再度跳起。


    付老六睜大雙眼,嘴裏喃喃的數著,“一、二、三、四、五、六,一共跳彈了六次,後麵看不見了。”


    炮彈在蒙古人群中不停的跳起,又落下。


    碰見腿,則腿和身體分離。碰見軀幹,則被打成碎塊。


    隨著多次跳彈,炮彈逐漸速度變慢,不在彈跳,而是沿著地麵滾動。


    一個蒙古人,看到炮彈來到他的腳下,這時候速度已經很慢了。彷佛他用腳一踩就可以把它踩住。


    於是他忍不住,用靴子底踩住了這個大鉛球。


    然而,他的靴子剛一接觸鉛球,一陣劇痛傳來。


    他眼看著自己的靴子、腳,小腿被炮彈攪成一片血霧,支離破碎。他慘叫一聲昏死了過去。


    (球形實心彈彈道末期速度,肉眼可看到急劇減慢,但是動能仍然很大,不可用肢體觸摸。南北戰爭時曾有很多倒黴蛋,用手去觸摸馬上要停止的炮彈,結果胳膊被攪碎。)


    蒙古人傻了,這震耳欲聾的炮響,是多麽的熟悉,大同城牆上,就有這玩意,這是紅衣大炮。


    朵顏和哈喇沁靠近長城,他們見識過紅衣大炮。知道這玩意是啥。


    眼看著一顆炮彈,五十多人就傷亡了,嚇得魂飛魄撒。


    付老六自言自語的說道:“真像老爺說的那樣,跳彈打密集的步兵陣型非常的好用。一炮一個血胡同。”


    冷兵器時代都是步兵密集組陣,軍陣人挨人,肩並肩,後麵幾十排,甚至上百排。


    目的就是把士兵固定在軍陣中,發揮整體戰力,同時防止前麵接敵的士兵逃跑。每個人都被固定在一個戰鬥位置,動彈不得,隻能拚命向前格鬥求生。


    曆史上,這種密集的軍陣,就是被前裝滑膛炮的球形實心彈給打崩的。


    這種球形彈在堅硬的土地上最容易跳彈,給密集的步兵帶來巨大的傷害。所以滑膛槍時代的步兵,被球形彈硬生生逼的,改成了三列橫隊了。


    這樣既可以三段交替射擊,保持活力連續性和密度,同時也盡最大可能降低實心彈的傷害,即使戰線被炮彈擊中,最多也就打死三個士兵了事。


    此時,趁著船不動了,好多蒙古人劃著木排,四麵靠了上來。


    緊接著,兩舷的六門佛郎機炮開火了。


    佛郎機炮裝填的是絲綢定裝霰彈。拿起一個寫著霰彈的子銃,直接塞進炮腹部就行。


    絲綢不便宜,即使最差質量的絲綢也是昂貴的衣料。


    但是楊凡的彈藥,都是用絲綢包裹的。就是因為絲綢可以完全燃燒,基本沒有殘留,不像用紙包裝,打不了太多就得清理炮膛和槍膛。


    麵對小娘皮在成本上提出的疑問,楊凡迴答說,戰場上戰機瞬息萬變,可能決定戰鬥勝負的就在你能否多開一次火。所以,武器的性價比,不是第一要考慮的要素。


    這些霰彈的彈丸都是廢舊的生鏽小滾珠,這些滾珠都是從收廢品站收來的。基本沒什麽成本。要是在大明生產鋼珠,能把楊凡搞破產。


    因為子彈都是鋼珠,因而穿透力極強。


    可以輕易洞穿這個時代的鐵甲。即使是建奴的三重甲胃也擋不住。何況這些隻有皮袍子的牧民征召兵。


    轟!轟!轟!


    船的兩舷頓時被煙霧覆蓋,火光和煙霧從炮口噴出。


    炮口對準了哪個木排,哪個木排上的人就會被一掃而空。


    佛郎機炮射速很高,因為它用的是定裝的子銃,隻要把打完的子銃用提手提下來,換上新的子銃就可以繼續發射。


    佛朗機炮使用預先裝好彈藥的子炮作為發射單位,子炮內的火藥是定量的,不會裝載過量或過少。


    這艘船上每門炮,都會配子炮數十個。其中有多個彈種,既有實心球形彈,也有霰彈。


    發射前可以根據需要選擇。


    當佛朗機炮發射過後,炮手可以在二十秒內取下發射過的子炮,換上新子炮。


    訓練有素的炮手,一分鍾可以發射兩到三次,所以其發射速度遠高於前裝火炮。幾乎可以和火繩槍比肩。


    佛朗機炮的尾部的結構,是敞開式的炮腹,炮膛的前後相聯通。


    空氣流通迅速,所以其散熱很快。


    這使得佛朗機炮持續多次射擊時不用擔心炮管過熱,引起子炮內的火藥自燃。


    同時佛朗機炮的子銃,承擔了火藥爆炸後產生的大部分強壓。所以其炮腹和炮管的壽命很長。而子炮損壞後能很容易更換,不會影響火炮的射擊性能。


    這是一種非常優良的武器,唯一的缺點就是密封不好,漏氣嚴重,導致射程和精度都受到了很大影響。


    其實佛郎機炮才是最適合這種內河航船的武器。


    重量輕,射速高,使用方便。


    內河航船都比較小,一般也沒有太強的裝甲和木板,佛郎機炮威力足夠了。


    用霰彈殺傷人員,用實心彈打船的水線一下,足夠擊毀敵船了。


    周圍的木筏,一個接著一個被打翻在水裏。


    被佛郎機炮霰彈,密集的扇形殺傷麵掃過,沒有人能幸免。盾牌和鐵甲全部沒有任何作用。


    所有的屍體不是支離破碎就是千瘡百孔。周圍的河水都是一片片的浮屍,河麵都被染紅了。


    押花在後麵的高處觀察戰場,他看的目訾欲裂。


    傷亡太大了,剛開戰,一個百人隊就沒了。


    “不要停下,衝上去,他們裝填需要時間。不要給他們裝填的時間。”押花大吼道。


    《我的治愈係遊戲》


    牛角號吹起,本來有些後退的蒙古兵再度鼓起勇氣。


    這些朵顏的戰士,經常和薊鎮的邊軍衝突,對火器也算了解。頓時不顧死傷的在度撐著木筏四麵圍了上來。


    火炮果然沒有再響起來,畢竟就是換子銃也需要時間的。


    然而,射擊口裏邊又傳來了密集的槍聲,兩舷各有兩個小旗的燧發槍開火了。


    這麽近的距離,命中率急劇上升。


    幾乎每一次排槍,都會打倒十幾個人。


    “組織神射手,對著炮窗射,壓製火槍手”押花下達命令。


    兩岸立刻組織了幾十個射凋手。


    放下騎兵角弓,拿起大步弓,用凋翎箭瞄準炮窗,開始射擊。


    嗖!一支重箭唿嘯著飛進了炮窗,把一個水手露出半個的腦袋直接穿透。巨大的動能,把他向後拋飛,直接摔在了甲板上。


    陳曦等人還想搶救,可眼見著就不行了,扭動了幾下就斷氣了。


    所有的炮手,趕緊低頭。


    炮窗本來不算大,也就五十厘米見方,但是在這些射凋手麵前,他們隔著一百多米還是可以給裏邊露出部分身體的水手造成威脅。


    眼見,舷側的炮窗被壓製,蒙古人再度圍了上來。


    磨桌大喊,“扔手榴彈,炸死這些狗日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