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遇吉覺得沒必要這樣傻站著挨打,不管射不射穿,對士氣都沒有好處,索性直接吹號前進。


    李永芳看到對方,在自己一方重型步弓的射擊下,隻是短暫的有些慌亂後,就恢複了鎮靜。


    十分吃驚,而且自己這邊的弓箭沒起到什麽作用。


    他有些慌了。


    他們的甲胃和對方差的遠,格鬥起來必然要吃虧的。


    而且,對麵的那些民兵,一個個的看著身體都很魁梧,也很強壯。體力上也很好。


    這兩年雖然饑荒嚴重,但是楊凡的家奴和個戶,都分配了水澆地,旱澇保收,還有優良的種子。人人都能吃飽。


    商店裏,還有冷凍的肥豬肉賣。有足夠的糧食,還有肥豬肉,熱量攝入遠超這個時代的任何人。蔬菜種子也大量傳送過來,甚至還有地膜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營養攝入均衡。


    八旗漢軍畢竟都是些投降的明朝官兵,雖然遼東本地漢人比關內漢人強壯。


    但是,這三年的饑荒,他們待遇肯定不如建奴,吃不好,都很消瘦。漢兵還有很多特有的腐敗和糟朽的陋習,戰鬥力不如建奴。


    後世,八旗的腐朽,就是從漢軍旗開始的。他們把大明的那些陋習都帶來了。


    康熙和雍正都曾經憤怒的斥責,漢軍旗的好逸惡勞和油滑鑽營、貪汙腐化,殘害良民,盤剝地方、投機取巧,把蒙古八旗和滿洲八旗都帶壞了。


    他們的戰鬥意誌也是遠遠不如建奴的。


    李永芳看到,民兵們刷的一下,把瑞士長戟放平了。一丈長的長戟端平了,全體向前齊步走,對箭雨不管不顧,齊刷刷的走來。


    每一步抬起和落下,都是整齊劃一,腳步聲震動著大地。腳步聲就像鼓點在敲擊著大地一樣。


    一萬多人的統一步伐,連大地都在輕微的震顫。


    嗚!漢軍旗這邊也立刻吹響了號角。


    漢軍旗排在前麵的是,三千重甲步兵,他們也立刻端起了手中的武器,向前走來。


    隨著兩邊隊伍的接近,漢軍旗的後隊停止了弓箭拋射。


    畢竟大弓重箭之下,他們自己的重甲步兵穿的布麵甲,後背可是擋不住的。容易把自己人射死。


    楊凡此時,已經開始披掛上馬了。


    畢竟,一會要是和正藍旗打起來,他要親自帶隊衝鋒陷陣的。小娘皮和林月如也是一身鎧甲上馬,在一左一右,保護楊凡。


    楊凡和小娘皮、林月如三人以及五百親兵騎兵,都是內穿防彈衣,外穿鋁合金鎧甲。騎在高大雄壯的頓河馬上。馬匹都披著防刺布料的馬衣,頭部還有鋼甲馬麵。


    親兵都是精選的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強壯士兵,這一隊人,看著非常的有氣勢。


    楊凡一直不了解,建奴的重甲步兵的裝備情況。這次還是第一次在戰場觀摩。


    八旗步兵的裝備,成型於十五年前。


    天命八年(1623)年努爾哈赤改革編製。確定武器裝備和班組戰法。他規定:


    著每牛錄遣甲兵百人,以十人為白巴牙喇,攜炮二門,槍三枝。


    再將九十甲兵分之。


    其四十甲兵為紅巴牙喇、攜炮十門、槍二十枝,又十人,攜盾車二輛、水壺二個。


    黑營五十人,攜炮十門、槍二十枝,又二十人攜盾車二輛、梯一架、鑿子二把、锛子二把、釣鉤二個、鐮刀二把、斧二把、席四領、叉二把、連夾棍一根、水壺二個及一月用之木炭、綿甲十五副。


    每一甲喇攜大炮二門。


    可見,建奴可從來都不是純粹的冷兵器軍隊,他們從一開始就大量裝備火器。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一個牛錄300人,其中選出100人。再從這100個人裏麵選十個白巴牙喇,帶兩門炮,三支火槍,剩下90個人,其中有40個人為紅巴牙喇,有炮十門,火槍20支,外加兩門盾車。也就是說,一個牛錄擁有12門火炮,20餘隻火槍,輕火器的裝備率10%不到。


    這是八旗步兵的水平。那麽建奴的漢兵裝備那些武器呢。


    汗諭曰:“著漢官管四千人者,以二百人充兵,其一百兵,配以大炮十門,長銃有八十隻,另一百兵,聽爾調遣。”


    努爾哈赤規定,管理漢人百姓四千人的漢人官員,要從他的屬民裏選出200人來當兵。


    其中的100個士兵裝備火器,單獨為一隊,兵配大炮十門,長銃有80隻。零一百人裝備冷兵器廝殺。


    從文中分析,這種所謂的長銃因該是一種單兵火器,是一種火門槍。


    之後不久,汗降書曰:“著各旗之三遊擊,由一遊擊在旗備辦大炮。一炮配馬二匹,委人管理。其餘人中,選可佩弓之壯者,令其佩弓。其不能佩弓之人,悉令執三孔炮及銃槍。”


    這段話就把建奴的建軍原則說的非常清楚了。身強力壯的,能格鬥,善於使用弓箭的,就編為冷兵器的部隊,用於衝鋒陷陣。


    至於那些身體羸弱的,格鬥能力不足的士兵,就裝備火器。


    漢軍的身體素質明顯不如八旗,所以,八旗火器裝備率不到百分之十,但是漢軍有一半都裝備火器。


    楊凡一直很迷惑,建奴的火器和炮到底是啥玩意兒啊。


    這一迴全看清楚了。長銃就是神槍。所謂的三孔炮,就是三眼火銃。火槍全是火門槍。


    那炮和大炮是神馬玩意兒呢。


    楊凡騎在馬上,利於營地的最高處,用望遠鏡看的一清二楚。


    李永芳等人,騎馬立在大軍中部的一個小土丘上,居中指揮。


    漢軍旗第一方陣是三千人的重甲步兵方陣。這部分是馬上就要和民兵交戰的。


    三千重甲步兵,後麵是三千人的手持三眼銃、神槍等火門槍的火器部隊。楊凡從望遠鏡裏看的很清楚,這些火器分明就是大明邊軍的製式裝備。應該是這些人投降建奴帶過去的,或者建奴在曆次戰鬥重繳獲的。


    再往後,是一個品字形的三塊軍陣,每一個軍陣,都是三千人組成的。這些隊伍都是裝備冷兵器的。武器比較亂,有長矛、有長杆大刀、還有三股叉子(明軍也大量裝備,用於步兵分隊防禦時格擋對方武器。)、裝備最多的是長刀。這種刀有一米三四的長度。雙手使用。腰刀,就是電視和電影裏常見的那種清刀。


    這三個品字形的軍陣前,都有列著火炮。


    看到這些火炮,楊帆的眼睛眯了起來。


    為您提供大神漫卷詩書萬點花的明末鋼鐵大亨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511、最強重步兵的對決二免費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