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射箭姿勢很醜,要彎腰撅屁股!但是在戰場上卻非常實用。明清之際,戰場上無數次實戰表明,清弓的威力極大。


    能麵對早期火器而不落下風,在數十米的距離上能跟火繩槍打的有來有迴。


    被稱為


    “古代版的反器材步槍”。這也是他們堅持騎射的原因。因為清弓的普遍特點就是體型大、磅數高、威力大、射擊穩。


    他們把弓梢改的這麽大,蓄力增強了,箭矢的動能增大了,穿甲能力強大了。


    但是必然會在其他方麵付出代價。絕大多數清弓都屬於大拉距弓,長度驚人,弓手射箭時,上半身前傾,能夠給大拉距讓位,便於拉滿弓。


    清弓中除了一些不常見的特殊型號外,絕大多數的清弓都有著長大的弓身,是反曲筋角弓的大家族中的異類,是體型尺寸最大的一號,遠超其他各種反曲弓。


    並且如果是騎馬的時候使用清弓,如果不向一側探身,而選擇垂直持弓向前方射箭,那麽下部的弓梢就會直接戳在馬背上。


    弓力大了,原來的結構就不行了。為了增強使用這種大威力弓的安全性和實用性,將弓上的環形弦墊改為了固定式的凹槽狀弦墊。


    這種弦墊更高更大,弦墊上還裝有皮革,以緩衝弓弦撒放時的巨大力量,減少對弓體本身造成的衝擊。


    還能夠很好的防止


    “翻弓”。翻弓就是拉滿弓弦時,弓弦沒掛住,脫落了,弓臂反彈迴去。


    翻弓打死牛,非常可怕。弓臂要是拍臉上就毀容了。用弓的時候,一定要檢查弓弦是否妥當的呆弦槽裏,兩端的弓稍是否正常,有沒有不在一條直線上,一旦發現這些問題,一定要及時下弦。


    清弓這種有高弦墊保護的弓箭相對安全。清弓的超級高弦墊,能夠有效的緩衝弓弦撒放時,對弓體本身造成的衝擊。


    這種經女真人改造後的大梢弓,便成了清朝八旗兵的製式弓形——清弓。


    在之後的三百年裏,淘汰了中原內地原本流行的無弦墊長梢弓、開元弓、小梢弓等各種弓形。


    因為弓力太大,隻能用重箭。因為隻有重量大的箭,才能消耗完弓體的蓄力。


    否則,剩餘的力會作用在弓體上,造成損壞。而重箭不可能拋射,隻有輕箭才能拋射,所以,清弓是一種近射程、高速度、大動能的穿甲神器。


    弓越輕,就越難操控,因為持弓的手容易被箭矢地加速力量所擾動,造成動作微微變形,然後嚴重影響到射準。


    而弓越重,就越好操作,這樣即使勾弦的手指犯了一些小錯誤,也很難影響到持弓的手,不容易將微小的錯誤放大的影響射準的程度。


    所以大弓重矢的清弓很準。但射速很慢。箭的大和重,到了什麽樣的程度呢。


    遠遠超過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箭矢。幾乎和短矛一樣,長度一米二甚至更高,粗度達到尾指的程度。


    不僅僅箭大和重、長。箭簇更是嚇人,和大明的箭簇比,非常的


    “寬闊”。除了少數幾種破甲箭製成針狀、四棱錐、三棱錐狀外,八旗的箭矢的箭簇都極其寬大,像一把鏟子一樣。


    在麵對穿紮甲的敵人時。清弓殺傷力巨大,能夠給敵人身上造成巨大傷口,在戰鬥時,甚至出現過一箭鏟掉敵人手臂或脖子的情況。


    就算沒有射斷目標的軀幹,射中肢體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口,讓其快速失血而死。


    箭矢長大的劣勢就是,讓清軍弓箭手們無法攜帶太多的箭矢。攜帶更少的箭,就更加需要精準射擊。


    著反而逼著他們提高射擊技術,從而獲得更高的精度。八旗的神箭手多,都是戰場上箭矢攜帶量少逼出來的。


    有什麽武器就打什麽樣的仗,戰術都是根據武器的性能設計出來的。現代戰爭也是一樣。


    他們被逼著壯大膽子,衝到距離敵人二三十步,甚至五步的距離才開始張弓搭箭。


    以精準射擊直接射向敵人盔甲不能保護到的地方。如麵部、腋下等部位。


    將對手一舉斃命,這種技法被稱為


    “五步射麵”。近距離情況下,這麽大的箭簇,這麽大的動能,不論射中哪裏,都會要命的。


    即使沒有射中敵人的重要內髒部位,敵人的傷兵也很有可能在戰場上,由於得不到有效救治,而很快死於傷口大出血。


    而能玩這麽大拉力的弓,需要的是超強的膂力。努爾哈赤24歲起兵,到53歲反明。


    在三十年的統一女真戰爭中,早期建州人用的步弓也就是八力和十力。


    和蒙古、大明的步弓沒有區別。但是殘酷的戰爭,失敗者意味著死亡,妻女歸勝利者所有,子孫為奴。


    逼著他們必須壓榨自身的潛力。從此,建奴的弓手水平不斷提高。直到持虎力弓者兩三萬人之眾。


    白擺牙喇兵普遍能開17力弓的駭人程度。周遇吉看到楊凡親自帶騎兵出來,去迎戰莽古爾泰的正藍旗騎兵,深深的為他捏一把汗。


    能拉動硬弓的臂膀,掄起長刀和重兵器,也同樣駭人。他現在能做的,就是盡快擊潰正藍旗的重步兵,然後去支援楊凡。


    他雖然是皇帝摻沙子進來的軍官,他的後台是兵部的張鳳冀。但是,楊凡的作為他都看在眼裏,楊凡是他在大明從來沒有見過的好官員。


    他第一次發現,居然有人把做官視為為百姓服務的職業,而不是斂財的工具。


    楊凡執法嚴峻,但是卻公平無比。每一個士卒官吏,隻要你有能力,就能獲得和能力相符合的職務和報酬。


    這在大明,這幾乎就是不可想象的。而楊凡敢於和建奴硬碰硬,更是讓他心折。


    因為每一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遼東長大的他深深的知道,建奴的可怕。


    “吹號!督促二團和三團,盡快擊潰當麵之敵,然後合圍。包圍殲滅一團纏鬥之敵。”周遇吉下令道。


    他知道,這四千步甲,沒有那麽容易吃掉。這是建奴,不是漢軍旗。但是,他不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他先把他們就纏住。利用靈活多變的楔形陣,困住他們。漢軍旗剩下的殘兵,絕對不是二、三團的對手。


    現在自己的正確選擇就是,盡快擊潰他們。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包圍住正藍旗的重步兵。


    一萬一千人,加上榴彈兵,足夠消滅他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