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本想裝一把的,可是,沒幾下就忘了怎麽裝了。


    他還是送小娘皮和林月如時,按照說明書安裝過呢,都過去一年多了,早忘了。


    想了一會,又繼續裝。總算是把弓身裝好了。然後楊凡就打算掛上弓弦。可是張夫人、張小姐、黃浩急忙驚唿一聲。黃浩更是把楊凡的胳膊按住,說道:「這些粗活老爺您就讓小的來吧。」


    說著趕緊把滑輪弓搶過來。開始熟練的掛上弓弦。


    剛才楊凡掛弓弦的手法是錯的。把周圍的幾個人嚇了一跳。如果掛弓弦沒掛住,會出大事的。


    俗話說,翻弓打死牛。掛弦脫落導致弓臂反彈,抽在人身上,能把人胸骨都打斷。


    這時候,周圍的人都看出來了,楊凡根本就不會用弓。


    張鳳儀更是憋著笑,在暗處對著楊凡用手指刮臉頰,示意楊大哥丟丟丟。好丟人。霍氏眼睛餘光看到,氣的踩了她一腳。


    楊凡有些尷尬,訕訕的笑道:「讓諸位見笑了,這個好久不碰這東西,忘了。」


    黃浩對滑輪弓還是非常熟悉的。講武堂有專門的課程,講怎麽分解組合。楊凡的人都是速成出來的,基本都靠著先進技術作弊。要不然,短短的幾個月怎麽可能練出射擊技術來。


    他們不是用現代輸送來的帶瞄準鏡的複合材料弩機。就是使用滑輪弓這些作弊手段。


    黃浩熟練的裝好一把,仔細檢查了幾遍,確認沒有問題後,交給楊凡。


    「老爺,這把裝好了。」


    楊凡拿起精美帥氣的,充滿現代風格,設計的十分炫酷的滑輪弓。拜了個姿勢,優美的拉開弓弦。感覺了一下久違的射箭體驗。


    碰的一聲,楊凡放開拉弦,弓身一陣劇烈的顫動。


    看的周圍的人,心裏一顫,都暗中責備楊凡敗家。


    弓箭最忌諱空放。太傷弓臂了。要是這把弓是張鳳儀的,她非急眼了不可。一個射箭高手無疑是最愛護自己的弓的,平時保養的跟自己的眼珠子似的。絕對不許有一點點損傷。


    楊帆滿意的點點頭,說道:「沒有問題。張夫人您試試這把滑輪弓,看看趁手不。」


    楊凡說著把弓箭遞給霍氏,又遞過去一個箭袋,裏麵有一百支箭失。


    霍氏非常輕鬆的就把弓拉滿了。她驚訝的咦了一聲。她能感覺到弓臂積蓄的巨大的力量。但是弓弦真的很輕鬆就拉滿了。


    弓箭這種東西,蓄力全靠弓臂。弓臂必須是有彈性能蓄力的材料製作。弓弦則不能有任何彈力。這把弓的弓臂是金屬和部分複合材料、碳纖維做的。讓霍氏看的不明覺厲。


    沒想到鋼製的弓臂居然可以蓄力,這種軟鋼一定非常昂貴吧。


    「夫人可以放一箭試試。」楊凡笑著說道。


    嗖!霍氏一鬆手,一支箭失猛地射了出去。弓臂一陣劇烈的形變。但是,神奇的是,這種劇烈的震顫似乎可以上下抵消,中間部分穩穩的握在手裏。根本不影響繼續射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


    這兩把弓就送給夫人了。」楊凡看到張夫人和張小姐愛不釋手的樣子,就笑著說道。


    滑輪弓在他這裏真不算什麽好東西。自己現在都可以生產了。就是機械滑輪組省力結構,沒什難的。現在下麵的農村民兵人手一把。不過都是軟鋼做的,最大十五個力的。


    這兩把是現代傳送過來的。用的材料很好。楊凡的衛隊有一定數量的攜帶。畢竟這東西沒有聲音。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比火銃好用。


    盡管很喜歡,但霍氏還是推辭道:「這麽貴重的禮物,妾身不能收。定遠伯太客氣了。」


    楊凡擺擺手笑道:「這東西我這裏很多,這不算什麽貴重的禮物。我的衛隊幾乎人手一把。夫人就放心收下吧。大明現在是多事之秋。盜匪橫行,土寇遍地。有幾件防身的利器,說不定旦夕之間就用的著。」


    看到楊凡這麽說,霍氏隻好收下了。張鳳儀更是,歡唿雀躍,牢牢地抓住滑輪弓不放,似乎怕被她娘親收走。


    經過準噶爾人這麽一鬧,大家也沒有睡意,於是拿來幾張交椅。坐在平台上,喝茶聊天。


    一個時辰後,天快亮了。已經能看到東方的啟明星升起。


    這時候,一座夯土的城池出現在了眼前。臨河城到了。


    這座城池是漢代修建的。但曆代直到元代都有修補。所以,盡管風化的厲害,有些殘破,但是主體結構非常完整。


    蒙古人被打迴草原後,實力大減,各部落沒有了維修的能力。所以城牆上全是荒草,還有部分坍塌的缺口。


    這時候,已經有些天亮了,不再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狀態。天上的烏雲也散了,今天是一個好天氣。


    楊凡在站平台上居高臨下,仔細觀察著這座最後一座需要攻打的城池。


    古城平麵近似呈方形,北牆外側邊長約956米,東牆外側邊長約1097米,南牆外側邊長約957米,西牆外側邊長約1109米,古城四角有角台牆外有馬麵,有三座甕城和城門。


    因為風化,城牆現存高度最高可達9米。東牆、南牆西牆各有四座馬麵和一個甕城,設施之間的牆體長度平均為140米。


    東牆馬麵高約6米,寬約10米,東甕城寬約50米,高約8米。


    南牆馬麵高約6米,寬約7米,南城寬約60米,高約9米。


    西牆破壞嚴重,大部分牆體、馬麵和甕城已坍塌為緩坡。打撒黃台吉在這裏坍塌的缺口,用石塊和黏土重新進行了砌築和填補。


    北牆無甕城,共有五座馬麵,但已經坍塌,從堆積物形狀判斷馬麵寬平均10米,馬麵之間牆體長度平均為130米。


    這裏用的木材做的頂部削成尖頭的木牆。看著跟帝國時代裏的木牆差不多。


    西、南、東牆各設城門一座,北牆沒有城門,這樣的布局可能與古城的地理位置有關。古城在山間盆地之中黃河幹流和支流兩河之間的位置建城,並在布局上不設北城門,以防止主要來源於北方的敵人,有利於古城的防守。


    畢竟這裏是漢代修築的底子。直到明朝初年才被放棄。洪武年間還做個大規模整修。雖然這兩百年損壞嚴重,但是規模仍然很大,足足有四平方公裏。


    周圍地勢平坦,靠近水源,有助於農業和牧業。


    難怪打撒黃台吉會撤退到這裏,真是一塊好地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