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笑道:「你們張家就是沁水縣最大的士紳家族,甚至可以說是澤州府的頂級士紳。你們張家耕讀傳家,世代簪纓,不知道出了多少進士和官員。你家裏就有數萬畝土地。世妹你可願意拿出來分一分。」


    張鳳儀頓時語塞,小臉微紅,輪到自己,就打心眼兒裏不願意了。


    看到楊凡笑著看自己,惱羞成怒,氣唿唿的說道:「楊大哥你家的土地更多,薊州邊上就有五十萬畝水田。還不算遵化的。楊大哥可願意拿出來分一分。」


    張五典對楊凡打趣自己孫女,倒也不以為意。明末心學傳播,社會比較開放和開明。對婦女的約束也相當的寬泛。


    張五典笑道:「定遠伯的田地,都是分給自己家奴耕種的,確實是不收田租的。」


    張鳳儀和霍氏大吃一驚,定遠伯的土地不下數百萬畝。這麽多的土地不收田租,這是多麽大的數字啊。依附楊凡有這麽大的好處,那些人對楊家得有多忠心啊。他們滿世界也找不到比這更好的主家了。


    張鳳儀馬上反應過來,說道:「楊大哥,你是開作坊的,靠的是煉鐵賺錢。自古以來,鹽鐵官府專賣,可見利潤巨大。如今我大明放開煉鐵,你自然是不需要田租的。」


    這時候,廚子把一盤鹽焗雞端了上來。楊凡趕緊招唿大家嚐鮮。


    張五典喝了一杯黃酒,吃了一快子鹽焗雞,滿意的放下快子,說道:「這個鹽焗雞做的真不錯,又鮮又嫩,入口綿軟。」


    霍氏也說道:「味香濃鬱,皮爽肉滑,色澤微黃,皮脆肉嫩,骨肉鮮香,風味誘人確實是一道佳肴。」


    張鳳儀則直接抓起一隻雞腿,啃了起來。


    張五典放下快子,感慨的說道:「士紳即是天下的支柱,也是這天下的大害。說起來真是一言難盡呐。」


    張鳳儀問道:「爺爺,到底什麽是士紳,士紳意味著什麽。」


    生活中的很多名詞我們都自然在用著,但是從來沒有真正的去品味它的定義和內涵。


    張五典說道:「士紳絕對不是地主、官員那麽簡單。」


    「士紳在宗族上,是大姓。在政治上是大官僚。在經濟上是大地主。學術上是大知識分子。在軍事上是大武裝頭目。小青,你看看我張家是不是全部都符合。所以,我張家就是標準的士紳家族。」


    張鳳儀聽得入了神,她從來沒有得到過爺爺這般教誨。顯然這些知識隻能是在家族內部最核心的子弟中傳播的。


    「士紳也有分類,累代富貴上千年,數百年相傳的是世家大族。地方上家族人口眾多,可以控製小門小戶的叫做大姓。文化上,對於某些知識傳承處於壟斷地位的叫望族。」


    張鳳儀忍不住問道:「我張家是士紳家族。那楊大哥是什麽,他顯然不是士紳,但是他又有強大的力量。」


    張五典對孫女的舉一反三非常滿意,隻可惜這個孫女是個女孩,要是男孩該多好。宗族裏這一代的孩子,就屬她最有本事。、


    她要是男孩,自己一定會把學問傾囊相授。可惜,女生外向,早晚都是別人家的。


    張五典說道:「自古以來,皇朝都有兩條腿。一條腿就是門閥、士族、士紳。他們掌握地方經濟,但凸顯文化上的領袖地位。所謂千年文華,詩書傳家。也就是控製百姓的思想。進而控製民間的輿論。家族子弟多以文官出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


    豪強,種類有將門軍頭、豪族、地方惡勢力等。他們占有土地、作坊、財富,但凸顯軍事力量。靠武力恐嚇百姓。他們手裏有私兵,依附的百姓、宗族、奴隸甚多。隨時可以把依附小民轉化成軍事力量。他們的子弟多數以武官出仕。」


    楊凡點了點頭,張五典說的非常清楚。自己本質上就是這玩意兒。說別的沒用,老子有人有槍,不服就幹。這兩種人,一種控製思想,通過思想來影響百姓。而且掌握行政權力。一種靠暴力恐嚇,來硬的。


    在印度,這兩種人就是婆羅門和刹帝利。在西方也換湯不換藥。天主教有教皇,東正教有大牧首,新教有紅衣大主教。教士玩精神控製,而國王、貴族、騎士就是刹帝利,靠暴力威脅。


    兩手都要有,兩手都要硬。


    張五典繼續說道:「如果一個朝廷。兩條腿都健全,就能健步如飛,誰也不是對手。如果一條腿斷了,比如東漢末年和唐末,就是士紳這條腿斷了。結果就是長期的內戰。比如北宋和我大明,就是豪強這條腿斷了。所以,軍事上積貧積弱。如今呐,算是兩條腿都斷了。士紳墮落頹廢,豪強被壓製的苟延殘喘。」


    楊凡說道:「其實還有第三條腿。那就是皇權。皇帝其實是和士紳、豪強共治天下。你看一個凳子,兩條腿立不住,三條腿或者四條腿就很穩定。皇權實際上通過扶持隱藏的兩條腿來製衡外麵我們能看到的兩條腿。」


    張鳳儀越聽越興奮,追問道:「隱藏的兩條腿是什麽。」


    楊凡笑道:「一條腿是宦官,他們本質上是皇帝的秘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另一條腿是外戚,也就是皇帝的母族。這兩種人都戰鬥力非凡。尤其是外戚。」


    張五典也深以為然。君不見九千歲殷鑒不遠嗎。明朝外戚不顯,但漢唐以來外戚掌兵的多出名將。外戚特別能幹。


    「士紳和豪強,他們的子弟入朝為官,就是外朝。以宰相為首。也就是相府。宦官和外戚多供職於宮廷,是為內朝。就是宮中。所以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告戒後主,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內外朝製度是漢武帝創設的,一直傳承至今。」


    「總體說來,內朝決策,外朝執行。就像買賣、作坊、店鋪。都有掌櫃的和東家一樣。為什麽文官曆史上從來鬥不過宦官。漢代有黨錮之禍,隋唐有甘露之變。我大明有劉瑾、王振、魏忠賢之流。你想啊,掌櫃的能鬥得過東家的人嗎。隻有東家,也就是皇帝才能收拾他們。」


    張鳳儀點點頭說道:「我大明雖然取消了宰相,但是,還有內閣。宮中有司禮監批紅,其實和前朝是一樣的。內朝外朝互相製衡。」


    楊凡繼續說道:「其實皇帝就是靠著這四種人統治國家的,你看看朝廷裏的文武官員,追朔到底,是不是都是這四類之一。能把這四種勢力均衡好的就是明君,否則就是昏君。」


    「那皇上是明君還是昏君。」張鳳儀話沒說完,後腦勺又挨了一個大鼻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