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城外密密麻麻的都是人的腦袋在晃動,好多人還在交談。俗話說人過一百駕車拄拐,人過一千遮雲蔽天,人過一萬無邊無岸。


    今天京營的下級官兵基本都來了,估計足足有十二萬人以上,甚至可能有十四五萬人。


    楊凡倒是沒有什麽出奇的。這些人都是奔著十斤玉米麵來的。


    京城裏,官員三分之一、軍戶三分之一、小民百姓三分之一。合計百萬人口。這裏邊混的最慘的就是軍戶。


    十斤玉米麵雖然不多,但是白給的啊。熬上玉米麵湖湖,再多放些野菜。也夠一家人吃十天的。


    這種好事還不來,那不是傻了嗎。


    楊凡定睛去看新任的兵部尚書大人。


    隻見,李邦華很消瘦,身高一米七左右。從麵相上看這人顴骨很高。而且鼻梁起節。


    鼻梁起節的人,是相當固執且脾氣大的一個人。麵相中鼻梁是代表一個人的自尊與個性的,所以若是一個人的鼻梁起節,那麽這麵相的人性格屬於鶴立獨行的人。


    這一點,倒是和他的為人挺相似的。他從出仕以來,就沒少幹石破天驚之事。


    他的膽子可比袁崇煥大多了。袁崇煥那是蠻幹,惹出事來自己倒黴。而這位仁兄則是真正的為了做正確的事情敢於粉身碎骨。


    他和袁崇煥的區別就是,袁崇煥有黨爭的牽扯,做事有私心。他則是完全是一片公心。


    一般這種麵相的人,做什麽事都有自己的主意。而且隻要是他們認準了的事,那麽就會做到底。


    即使是錯的,九頭牛也拉不迴,會為了自己的想法死磕到底,像他這種鼻梁起節的人是非常固執之人。


    “楊凡見過李尚書。”這位是上官,兵部一把手。楊凡的最高上級之一。楊凡恭恭敬敬的施禮道。


    老頭今年也五十四了,從年齡上說,楊凡這樣十九歲的小夥子也該給人家一個尊重的態度。況且這人的操守和能力,楊凡也是認可的。


    他給崇禎提出的很多建議,都是非常切合實際的。


    可惜崇禎不能用他。北京城破的時候,他在文天祥的廟裏自殺殉國。


    他一生三任兵部尚書,可謂是一死兩罷官。


    崇禎這個人,怎麽說他呢。


    楊凡認為他最大的問題就是識人不明。用的基本都是奸佞,錯殺的、逼死的、迫害的多數都是有操守、有能力、不謀私的人。


    一個人做錯一件事不難,但要是一直做錯事也不容易。


    明史在今天是互聯網頂流,這個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凝聚了眾多曆史愛好者的關心。


    有些人,從看人、用人的角度上,把崇禎罵為千古一昏君。


    能把所有的忠奸都顛倒過來,也是奇葩,他怎麽做到一輩子,隻選錯的不選對的?


    其實,他還是太年輕了,他的能力駕馭不了這麽負責的局麵。


    看透人,需要的是閱曆和人生經曆,是歲月的磨礪。他這個年紀,要求他看透人,太難為他了。


    他的問題在於困而不學。


    如果他能正視自己,承認自己在看人的方麵過於稚嫩,完全可以把孫承宗等政壇老狐狸留在身邊。幫他掌舵。


    當年漢光武也是少年起兵,麵臨同樣的問題,但是做的比他要好很多。


    “定遠伯不必多禮,今日之事,老夫還要感謝你們這些小輩啊。哈哈哈。今天這一圈跑下來。老夫逐一核點登記,清軍的事情也就算是查清楚了。至於今後如何改革京營,就看陛下的魄力了。”


    “一切全憑大人做主。楊凡隻要最先到達的一萬人就好。”楊凡拱手說道。


    李邦華點點頭,昨天,張世澤來找他,就私下談好了條件。楊凡肯出錢,肯出700噸玉米麵,自然也有他的訴求。


    這一萬人給他,也無所謂,班師迴來,不是還要歸建迴京營嗎。重點是通過這次長跑把京營的底子摸清。


    這時候一個兵部的官員問道:“人來的差不多了,大人,開始嗎。”


    李邦華說道:“開始吧,放炮吧。”


    隨著李邦華一聲令下,永定門城頭一聲炮響。


    十幾萬人在車營騎兵的維持秩序下,分批放跑。每次都是大概五千人左右。主要是防止跑亂了。


    因為這是長跑,早跑晚跑一會,差別不大。


    帝都的城牆周長24公裏,牆基寬24米,牆通高12-14米,全部為板築的夯土包磚牆。牆外還有護城河。寬度大概三十米左右。護城河有的地方離城牆很遠。


    從護城河外邊的路上跑,一圈大概三十公裏。這個距離比現代馬拉鬆的42公裏還要短很多。


    兵部要組織京營長跑的消息一出來,四九城的老少爺們都轟動了。這個年代沒有什麽消遣活動。這個長跑還是第一迴聽說,可是個西洋景。


    此時城牆上都站滿了看熱鬧的民眾。


    帝都的人口雖然多,但是24公裏的城牆上,也足夠他們站著看熱鬧了。


    隨著這一聲炮響。五千、五千的人被放跑。城牆上的人立刻歡唿起來。


    這個年代的人,可不慣於長跑,那是什麽姿勢的都有啊。甚至好多傷殘的老兵都來了。就是為了那十斤玉米麵。


    有些一瘸一拐的,也在跟著往前跑,引起了很多人的哄笑。


    楊凡心裏也歎了口氣,都說大明的將士戰場上不拚命。這些傷殘的老兵都是戰場上傷殘的。


    可是這些帝都的市民還笑話他們,這樣的冷漠和輕視,怎麽能讓他們為了這些人去上陣拚命。


    一跑起來,很快人群自動就分散開來了。長跑是耐力和體力,甚至是意誌力的綜合較量。可不是想當然就可以的。


    馬小屏今年十六歲了,剛剛頂替了退役的父親,進入三千營當兵。


    三千營隻要能補進去,就能領到一份不錯糧餉。偵察兵的待遇一般都比較高。


    他算是幸運的,他父親的老上級體恤他,幫助他疏通了關係,沒花太多錢就補缺了。


    今天,他是第三批放跑的,。本來一直在後麵,他不著急,他當兵前,給紙坊背紙張為生,那東西特別沉重。馬小屏知道,遠路比的是耐力,現在跑在前麵沒用。


    欠一章,明天補上。


    82中文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