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物資還是很快的,興禾超市在南城就有倉庫。畢竟畢竟北城的房租很高,而南城有大量的荒地,楊凡隨便租下幾百畝地,做好地麵硬化,用木柱和瓦愣鋼做房頂就可以很短時間內搭建起大量的倉庫。


    載重七噸的大篷車四輪重型馬車,拉著用木箱裝著,內部用油紙包裹的掛麵,向南苑運送過來。


    這些掛麵都是一公斤一筒的,都是現代生產的最便宜的掛麵。雖然麵粉等級不高,但是絕對是純麵粉做的,沒有參雜任何雜糧。


    楊凡不缺挽馬,但他比較低調,在京城不想顯擺。


    大明缺馬,公私用馬都不足。所以大篷車都是用壯牛拉的。速度很慢,畢竟牛的力氣大,但是走路速度不如馬匹。


    九頭壯牛分前後三排,拉動沉重的大篷車行進。這主要是考慮到進出城門的方便,太寬了不好出入城門。


    守城的小旗,看著四輛牛車拉的大篷車出永定門。連忙指揮士兵們,讓其他進出城的人和車轎讓路。讓興禾超市的車先走。


    他的薪水時發時不發的,家裏也全靠興禾超市提供的糧食過日子呢。


    自從興禾超市允許在京的軍戶辦理糧本兒之後,軍戶們高興壞了。這樣的大災之年,有廉價的糧食,就是救了一家人的命。


    當然,有人開心,就有人不開心。好多文官都很不滿意。


    因為糧價雖然漲上去了。但是好多小民百姓根本不去他們的糧店買糧食。隻有那些沒有京畿戶貼的外來人口才會去糧店買糧食。


    現在,興禾超市開始給軍戶辦理糧本兒了,更是減少了他們的客戶。這京城裏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去買廉價糧食了。


    他們把糧價漲上天,也沒有什麽卵用,因為有價無市。沒有多少人來買。


    發給軍隊的錢糧,他們和五軍都督府的勳貴們,合夥截留一半。


    文官們三成,勳貴們兩成。其他經手的軍官們也不能少,他們就往裏摻沙子,繼續貪墨一些。


    他們貪墨的糧食,就會出現在他們的親戚開的糧食店裏。然後高價出售。


    當然,必須高價出售。畢竟現在是荒年,糧食都漲上天了,怎麽可以便宜賣。


    糧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一百個人,就需要一百份口糧。


    少一份,價格就不是上漲那麽簡單。不是上漲百分之一,而是百分至一百,甚至幾百的漲價。


    道理很簡單,因為沒有人願意成為,被餓死的那一個。


    人們會在恐慌之中競相抬價,糧價就會立即瘋漲。


    正是因為有這種非理性的瘋漲,才會有暴利。經營糧食生意,靠的就是等這種非常規的機會,大發橫財。


    這樣層層貪墨下,還剩下的三成多。


    雖然到了軍營,但那點糧食是絕對不夠吃的。


    當兵如果得到的糧食不足以維持生命,他們是會反抗的。


    畢竟軍隊是暴力機關,是武裝集團,是持有武器的人組成的。而且這些人的職業就是殺人。


    大明的文官們做事,還算拉完屎肯擦屁股。


    因為不這樣做,他們就會吃不了兜著走。


    鬧到這個程度,就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了。他們隻想發財,可不想送命。


    文官們就把倉庫裏,墊底的陳糧和各家糧店黴變的陳糧加進去。湊夠五成的數量,勉強讓當兵的喝粥吊命,而不至於餓死。


    因為文官們有兩千多年的統治經驗。


    他們清楚,你可以做的很過分,多過分都沒有關係。但是,要給下麵的人留一條路走。不要讓下麵的人絕望。


    現在這樣的大災年,當兵的有一口吃的,就很容易滿足。


    沒看到城外到處都是路倒兒嗎。他們能維持活著,就不會鬧事。


    否則,當兵的被逼急了,大家一拍兩散。不和你玩你們規定的這一套了。麻煩就大了。


    沒見黃巢就是這樣被逼反的嗎。


    當初要是考官控製一下自己的貪婪。


    少收一份禮,少走一個後門,錄取他呢。是不是就沒有這個災星了。


    人家可是正經考上的,被硬生生弄下去了。


    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文官們不斷的調整著自己的策略,目的就是不擇手段的穩固自己的統治,同時無限擴大自己的利益。


    每一次玩砸了,就吸取教訓,重新開張。


    他們發明出了很多種看來可改變階層和出身的機會。


    但實際上,全是一些希望都很渺茫的製度設計。能通過這些方式向上層階級流動的人數非常少。


    其真實目的,就是用科舉給你一個希望,來麻痹人心,削弱反抗的意識。他們最成功的製度設計就是八股。


    儒家和大明文官所有的製度設計的核心思想,就是讓人泯滅血性,讓人麻木,失去反抗的意識。


    表麵上,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科舉實現階層跨越。但事實上讀書很費錢的。一個地區的教育水平是和發展程度正相關的。


    幾百年後也是一樣的。發達地區的教育水平自然會好很多。比考試,邊遠窮困地區是比不過發達地區的。說到底,教育資源也用金錢堆砌出來的。


    大明富裕家庭能獲得的教育資源,也是普通百姓所望塵莫及的。書香門第和種田扒糞的教育出來的孩子能一樣嗎。


    科舉最操蛋的一點就是,這種製度給人一種維護了社會公平,促進了階層流動的錯覺。


    反正機會給你了,你考不上就是你自己不夠努力。你競爭不過別人,是你自己不行。怨不得朝廷和皇帝。


    是你腦子不夠聰明。這是父母給的,是命。是命就得認。


    在大明,一切成功的製度設計,都是把社會不公平的原因最後歸結到受害者身上,並且讓整個社會和受害者接受這種邏輯。


    況且,就算不看這些,科舉也是一個笑話。


    唐代每三十年,需要入仕的人數是一萬九千人。科舉入仕的隻有三千一百人。占16%。


    非科舉入仕的占86%。這些人主要是世家大族、官員推薦、皇帝恩蔭。


    如果把吏這個階層算進去,科舉入仕的隻占1%。


    宋代是大家公認的,對讀書人最友好的時代。考科舉入仕的人數,不計算吏的情況下,也隻占26.1%。其他全是恩蔭出身。


    不要小看吏員這個階層。


    在地方上縣令以下的縣丞(副縣長)、主薄(財政局長、稅務局長、)縣尉(警察局長)、典史(刑警隊長兼典獄長)、縣衙門六科房等。都是有實權的部門。他們也是正經的古代公務人員。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州縣的科、房具體數字都是六個。比照中央吏、戶、禮、兵、刑、工的名目設立。


    但也不絕對,有些州縣的科房設置就不一定是六個,還有其他的科房。


    比如直隸景縣,除了六房以外,還有糧房、鹽房、庫房、招房、柬房以及承發、戶總、科稅、河道等十房。加在一起,共有16房。


    這些龐大的吏員群體是真正管理著百姓的人群。他們都不是科舉出身。


    在大明朝,這個空前擴大了科舉的朝代。即使是最上層的七卿,對二百七十六年的總數統計,非科舉出身的也占了57.6%。科舉出身的一半都不到。


    清朝也沒好到那裏去,有學者統計過,通過科舉向上流動的讀書人,隻占官員總數3--4%。其他的入仕官員,最多的是恩蔭,其次是朝廷賣官鬻爵。


    出了永定門,道路變得非常的差。兩道深深的車轍足有半米深。有的地方還有積水。散發著惡臭的氣味。蒼蠅嗡嗡的飛。


    十幾個騎馬的家丁,帶著武器護衛在兩旁。


    柱子坐在馭手旁邊,大篷車趕車的位置可以橫著坐三個人。


    “這條破路早該修修了。這麽顛簸下去,掛麵豈不是都要散花了。”


    趕車的車夫是興禾超市的貨運隊的副隊長張勝武,他說道:“沒辦法啊,老爺的命令來的急,讓立刻把庫存的掛麵都運過去。隻能這樣了。要不慢點走,能好不少不是。”


    柱子說道:“老爺找我,不知道有什麽事情。”


    張勝武說道:“到了不就知道了。想那麽多幹什麽,費腦子。”


    柱子羨慕的說道:“是啊,老張你過的真是好日子。收入高,還不操心。兒女成雙,老婆孩子熱炕頭。我要是什麽時候能像你一樣就知足了。”


    張振武笑道:“我是沒有什麽出息才這樣的,你小小年紀就得到老爺看重,自然前途不可限量,和我比什麽。


    82中文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