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樵從主座上起身。“師父。”他老老實實地行禮,“我猜入靜和坐忘都不太適合我。”
喻餘青斜支側頰,歪在椅背上輕笑起來。隻有他知道能讓王樵老老實實稱一聲師父是有多難。但這一聲笑在旁人耳裏聽來便顯得輕浮了,在沉寂的、像野獸相互打量彼此的怪圈裏,好像隻有一個人不願意配合這折戲,可他偏偏既是主角,也是獵物。
有人陰惻惻開口譏刺道:“喻宗主遊刃有餘啊,是趁著閑情逸緻到這裏遊山玩水來了?以你如今在江湖上的名聲和結怨,這可真令人佩服了。”
喻餘青微笑道:“今日大家是老早便應邀來共襄盛會,卻不是來尋釁滋事的。我知道在座不少人身上有我留的青狐印,也有不少人的親朋故交已經做了我劍下鬼。旁人也許不知,我確定被我殺了的人自己很清楚他們為什麽該死。所謂冤有頭債有主,看在十二家和各位家主的份上,我不在樓裏要你們的性命,髒了這新修的廊柱便是——”
各處登時鼓譟起來,連番喝道:“你說什麽?!”
“你要殺誰?你當這裏是你南派的地盤,任由你要殺便殺嗎?”
“這般魔頭為禍武林,罪孽深重,人人得而誅之,還管什麽武林規矩?”
在座的有不少人與十二家各家世代交好,其中寧海一字劍門老教頭房賁光與王謁海是至交,此時擰眉湊近,向王鏗道:“若是論冤有頭債有主,當初就是這位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姓喻的,趁著十二家守靈的時機毫無道理地殺了數十人,據說其中包括當時的族主王謁海王老爺子。鏗世侄,那可是你父親啊!傳言當真嗎?”
王鏗從鼻孔裏哼出一聲,故作神秘卻也沒有抑住聲音:“是或不是,如今分說還有什麽意思?我們敢拿南派教宗如何?更何況,眼下這位大人物可得罪不得。他可是我們現在族中主君生死相托的兄弟……或者什麽別的營生,講出來要汙了各位的耳朵。但我們有什麽辦法?十二樓被焚,祖先教訓基業隻他一人得授,更何況如今之際……我們還指望著這位鳳文傳人替我們光宗耀祖呢。”
有人狠狠捶了一下桌子,轟然作響,“老子管你們是什麽前仇舊怨,”發話的是蘇北拳師“鎮山虎”穆一彪,“大家混江湖飯吃,誰手上沒幾個仇家、幾條人命?值得在這裏像娘們一樣喳喳嘰嘰,沒個要緊。我可沒空聽你們扯皮,我是特地來見識那神乎其神的鳳文的,據說還有龍圖、龜數並稱武學三絕,十二家藏著掖著多少年——”
“是啊!給我們開開眼!”
群豪一併聲地喝喊道:“是啊!是啊!”
王樵聳了聳肩,向身畔的薄暮津看了一眼。他不擅長應付這樣的場麵。薄暮津無奈地白他一眼站起身來,他在江湖上聲望頗高,怕是十二家裏名聲最好的一個了。他示意周遭安靜,這才朗聲開口道:“今日得蒙武林中同道賞臉降臨,十二家至感榮幸。與會豪傑太多,諸般供應恐有不足,招待若有簡慢之處,還望各位勿怪。”他內力充沛,多年苦修心無旁騖,自然精純無比,一時周遭近千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一百年前,十二家於此建十二樓。落成之日也如今日這般,廣發江湖帖,力邀豪傑前來登樓集會,意圖救百姓於水火之中,才導致了其後綿延十載的‘黷武’——大肆搜殺武林人士、焚燒武學典籍、不允許自立門派,不允許開設武館,隻有皇帝欽許的門派才準予收徒,所有門徒必須登衙造冊……無數江湖豪俠與武林名門就此消亡。此為武林之大恥,以至於百年間幾乎少有人再提此事。”
群豪頓手錘桌,厲聲喝道:“百年已經過去了!”
“現在非同往日!誰還怕他們不成!”
“不許我們建門派,不許我我們傳武功,我們不是還在這裏嗎!”
“就算再來一次,也還是這樣!哪個龜孫敢縮頭,便不是我江湖兒女,對不起祖宗們當年掙下我們的命來!”
隻聽奪地一聲,一柄斬馬刀頓在廳正中比武場當中,刀身顫動,甕鳴不絕,都知是上等的兵刃;刀柄上金絲大環,巍然有威。有人認出了那刀頭銘文,叫道:“這是劈山金刀!”
北派的大當家禤百齡長身而起,道:“正是,這是家師祖學傳下來的金刀,百年前堰天災之時,武林人士是齊聚於十二樓,當時領頭的是當時江東名俠應慶國,便手持這金刀,在疊代紛擾之際唿籲江湖俠士‘寧劈山鑿道,勿獨善其身’,因此這柄刀被稱之為‘劈山金刀’。應大俠是其後黷武災禍中第一個被明正典刑的武家,如今隻有這柄金刀存世,提醒我們不僅要承其遺誌,更要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禤百齡又稱‘禤大算盤’,算盤駁得自然響,更要緊的是他不做蝕本生意,這話中自是有話的了。但他為人本正親和,智謀過人,多少好手也願意聽他吩咐,當下都叫道:“大當家的,你盡管發話。我們都是粗人,做事從來隻憑一心,不顧後果,沒保準就被誰算計了,還要有人拿主意定才是。”
禤百齡也不顧喧賓奪主,北派勢大,他也確對十二家勢在必得,因此不疾不徐地道:“百年之前,正是囿於門戶之見,武林門派各自為戰,不肯相互馳援;更兼當時叛黨使計,將一些高門大派敕封欽定,挑撥離間。大家如同一盤散沙,不通聲氣,無人領導,這才導致武派零落,江湖流離。既然如今各位再度同聚一堂,以武會友,意欲既往聖之絕學,開百年之盛會,便不能再重蹈覆轍。否則,大家為了武林絕學爭搶不休,拚得你死我活,誰來秉公執斷?邪教魔頭殺人無數,挾教派以報私仇,誰來主持公道? 再遇到如堰天災、黷武這等大事時,我們如何結做一塊鐵板,聽誰發號施令,為誰馬首是瞻?”
</br>
喻餘青斜支側頰,歪在椅背上輕笑起來。隻有他知道能讓王樵老老實實稱一聲師父是有多難。但這一聲笑在旁人耳裏聽來便顯得輕浮了,在沉寂的、像野獸相互打量彼此的怪圈裏,好像隻有一個人不願意配合這折戲,可他偏偏既是主角,也是獵物。
有人陰惻惻開口譏刺道:“喻宗主遊刃有餘啊,是趁著閑情逸緻到這裏遊山玩水來了?以你如今在江湖上的名聲和結怨,這可真令人佩服了。”
喻餘青微笑道:“今日大家是老早便應邀來共襄盛會,卻不是來尋釁滋事的。我知道在座不少人身上有我留的青狐印,也有不少人的親朋故交已經做了我劍下鬼。旁人也許不知,我確定被我殺了的人自己很清楚他們為什麽該死。所謂冤有頭債有主,看在十二家和各位家主的份上,我不在樓裏要你們的性命,髒了這新修的廊柱便是——”
各處登時鼓譟起來,連番喝道:“你說什麽?!”
“你要殺誰?你當這裏是你南派的地盤,任由你要殺便殺嗎?”
“這般魔頭為禍武林,罪孽深重,人人得而誅之,還管什麽武林規矩?”
在座的有不少人與十二家各家世代交好,其中寧海一字劍門老教頭房賁光與王謁海是至交,此時擰眉湊近,向王鏗道:“若是論冤有頭債有主,當初就是這位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姓喻的,趁著十二家守靈的時機毫無道理地殺了數十人,據說其中包括當時的族主王謁海王老爺子。鏗世侄,那可是你父親啊!傳言當真嗎?”
王鏗從鼻孔裏哼出一聲,故作神秘卻也沒有抑住聲音:“是或不是,如今分說還有什麽意思?我們敢拿南派教宗如何?更何況,眼下這位大人物可得罪不得。他可是我們現在族中主君生死相托的兄弟……或者什麽別的營生,講出來要汙了各位的耳朵。但我們有什麽辦法?十二樓被焚,祖先教訓基業隻他一人得授,更何況如今之際……我們還指望著這位鳳文傳人替我們光宗耀祖呢。”
有人狠狠捶了一下桌子,轟然作響,“老子管你們是什麽前仇舊怨,”發話的是蘇北拳師“鎮山虎”穆一彪,“大家混江湖飯吃,誰手上沒幾個仇家、幾條人命?值得在這裏像娘們一樣喳喳嘰嘰,沒個要緊。我可沒空聽你們扯皮,我是特地來見識那神乎其神的鳳文的,據說還有龍圖、龜數並稱武學三絕,十二家藏著掖著多少年——”
“是啊!給我們開開眼!”
群豪一併聲地喝喊道:“是啊!是啊!”
王樵聳了聳肩,向身畔的薄暮津看了一眼。他不擅長應付這樣的場麵。薄暮津無奈地白他一眼站起身來,他在江湖上聲望頗高,怕是十二家裏名聲最好的一個了。他示意周遭安靜,這才朗聲開口道:“今日得蒙武林中同道賞臉降臨,十二家至感榮幸。與會豪傑太多,諸般供應恐有不足,招待若有簡慢之處,還望各位勿怪。”他內力充沛,多年苦修心無旁騖,自然精純無比,一時周遭近千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一百年前,十二家於此建十二樓。落成之日也如今日這般,廣發江湖帖,力邀豪傑前來登樓集會,意圖救百姓於水火之中,才導致了其後綿延十載的‘黷武’——大肆搜殺武林人士、焚燒武學典籍、不允許自立門派,不允許開設武館,隻有皇帝欽許的門派才準予收徒,所有門徒必須登衙造冊……無數江湖豪俠與武林名門就此消亡。此為武林之大恥,以至於百年間幾乎少有人再提此事。”
群豪頓手錘桌,厲聲喝道:“百年已經過去了!”
“現在非同往日!誰還怕他們不成!”
“不許我們建門派,不許我我們傳武功,我們不是還在這裏嗎!”
“就算再來一次,也還是這樣!哪個龜孫敢縮頭,便不是我江湖兒女,對不起祖宗們當年掙下我們的命來!”
隻聽奪地一聲,一柄斬馬刀頓在廳正中比武場當中,刀身顫動,甕鳴不絕,都知是上等的兵刃;刀柄上金絲大環,巍然有威。有人認出了那刀頭銘文,叫道:“這是劈山金刀!”
北派的大當家禤百齡長身而起,道:“正是,這是家師祖學傳下來的金刀,百年前堰天災之時,武林人士是齊聚於十二樓,當時領頭的是當時江東名俠應慶國,便手持這金刀,在疊代紛擾之際唿籲江湖俠士‘寧劈山鑿道,勿獨善其身’,因此這柄刀被稱之為‘劈山金刀’。應大俠是其後黷武災禍中第一個被明正典刑的武家,如今隻有這柄金刀存世,提醒我們不僅要承其遺誌,更要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禤百齡又稱‘禤大算盤’,算盤駁得自然響,更要緊的是他不做蝕本生意,這話中自是有話的了。但他為人本正親和,智謀過人,多少好手也願意聽他吩咐,當下都叫道:“大當家的,你盡管發話。我們都是粗人,做事從來隻憑一心,不顧後果,沒保準就被誰算計了,還要有人拿主意定才是。”
禤百齡也不顧喧賓奪主,北派勢大,他也確對十二家勢在必得,因此不疾不徐地道:“百年之前,正是囿於門戶之見,武林門派各自為戰,不肯相互馳援;更兼當時叛黨使計,將一些高門大派敕封欽定,挑撥離間。大家如同一盤散沙,不通聲氣,無人領導,這才導致武派零落,江湖流離。既然如今各位再度同聚一堂,以武會友,意欲既往聖之絕學,開百年之盛會,便不能再重蹈覆轍。否則,大家為了武林絕學爭搶不休,拚得你死我活,誰來秉公執斷?邪教魔頭殺人無數,挾教派以報私仇,誰來主持公道? 再遇到如堰天災、黷武這等大事時,我們如何結做一塊鐵板,聽誰發號施令,為誰馬首是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