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這日頭有些毒了,您不如迴去廂房休息一下。」陳定建議道。
明玨聞言點了點頭,帶著人走了。眾位士子也都各自散了,去知州大人為他們準備的房間休息。
「靈安,你是怎麽迴事兒?」陳定屏退了跟著自己的下人,自己一個人尾隨著洛文熙,好不容易等到他身邊蒼蠅一樣圍著的學子都走光了,才衝上去怒問道。
「哦?秉文,你生氣了?我不是同你說過我今日一定會來的。」洛文熙搖了搖扇子,風流倜儻。
「我今天早上去請你,你分明一副不會來的樣子。我怎麽想到你會來,還有你幹嘛如此搶眼地出現,如今這個時候避都避不過來,你如何還眼巴巴地要出風頭?」陳定氣得鬍子都抖了起來。他本身生的容貌清秀、麵色白淨,如今雖然已是年近而立,卻還是顯得十分年輕。可他偏偏要做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出來,故而特意蓄了鬍子。
「秉文,你真的要在蘄州待上一輩子嗎?」洛文熙目光灼灼地盯著他,「你我都明白,我不是真的要隱居,當年的事情你真的放下了嗎?」
「我……我…我也不知道,這麽多年過去我還是忘不了,可是……」陳定沒有繼續說下去,不過洛文熙知道他擔心的是什麽。
「秉文!」洛文熙收起了玩世不恭之色,湊上前去握住了陳定的手,「我不會叫死去的人白白死去,更不會叫你受過的委屈都白受。如今賊子還在九五大位之上,逆臣都成了國家的『棟樑』,我又怎麽能夠安心隱居呢?」洛文熙溫和的麵容顯現出一絲恨意。
「唉,你時刻關注著太上皇的消息,我早就該知道你不會甘心,其實我又何嚐有一日能夠放下心中的仇恨呢?」陳定嘆了一口氣,迴想起當年席捲整個朝堂的血雨腥風。
當初英帝禦駕親征被俘,寧王趁虛而入即位稱帝。朝裏不是沒有人反對,可是多少忠臣烈士都不過是被網羅罪名、編織罪狀投入詔獄。
當時陳定不過是個剛剛從翰林院進入吏部熱血少年,因為當時還是吏部侍郎的洛文熙對他青眼有加,所以青雲直上做了吏部文選司的侍郎。升得太快就容易招人嫉妒,何況但是少年如初生乳虎,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紀,哪裏知道過剛易折的道理呢?
寧王稱帝後以國庫空虛為藉口拒絕贖迴英帝一事,在朝廷掀起了軒然大波。群情激憤之下,年輕的侍郎又如何能夠袖手旁觀呢?陳定當時不聽洛文熙的勸阻,傻乎乎地跟著一群書呆子禦史、翰林在金鑾殿外跪著。他看一個又一個大臣被拖下去打板子也毫不畏懼,隻覺得自己是魏徵一樣的千古諫臣,可是卻沒有考慮到今上可不是善於納諫的唐太宗。
於是苦苦地在金鑾殿外跪了好幾天,忍飢受渴等來的不是皇上妥協的旨意,而是自己藐視皇權、圖謀不軌的罪狀。風雲就此突變,幾日前還是意氣風發、人人羨慕的吏部侍郎,轉眼間就變成了人人談之色變的詔獄裏的階下囚。
當陳定親自用自己的身體去體驗詔獄裏的酷刑時,才知道了自己當初罵一手提拔自己的洛文熙是小人、貳臣是多麽傻。可是他還是不後悔,大丈夫死當重於泰山,他為宗廟社稷而死,絕不後悔。不過詔獄裏的酷刑很快改變了他的想法,那零碎的折磨、吊著人一口氣就是不讓你死一個痛快的手段讓他從心底裏畏懼。
陳定一向身子骨健壯,如今反倒成了缺點,那些身子骨弱一些的禦史大多幾天前就死去了,唯獨自己還半死不活地受煎熬。好在漸漸地每日裏他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少,時常是半昏迷的狀態。他琢磨著自己很快就要解脫了,可後來再醒來是卻是躺在自己家的大床之上,他的頂頭上司洛文熙就在一邊焦急地守著他。
「我是死了嗎?」陳定一心以為自己已非陽世之人,也不再守著規矩自稱下官了。
「你終於醒了,你沒有死。皇上將你貶為蘄州知州,等你好一些了我陪你去蘄州上任。」洛文熙對著茫然的陳定解釋,眼神中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柔情在閃動。
陳定直覺是洛文熙救了自己,卻也想不明白他到底是怎麽做到的。「為何你要和我一起去?陳定他直覺敏銳,一下子抓住了重點。
「我辭官了,國家至此。我身為臣子食君之祿卻不能為君盡忠,自感有愧。倒不如去蘄州隱居,做一個閑雲野鶴也好。」
後來洛文熙便跟著陳定來到了蘄州,數年過去。陳定成了造福一方、受人愛戴的父母官,洛文熙也成了蘄州士子倍加推崇的隱士高人。可是兩個人都沒有忘記當年朝堂上流了的血,詔獄裏不散的冤魂。
「我方才見肅王,處變不驚、受冒犯而不怒,倒也是個人物。何況你也說他背後一定還有隱藏的勢力,我們何嚐不賭上一迴。」洛文熙麵上是隱隱的期待。
「你是說你要投靠肅王,助他奪迴帝位嗎?」陳定有些吃驚,他雖然日日想著複仇,卻還是不敢貿然付出行動。況且之前洛文熙還同他說僅僅依靠肅王的勢力,成功地機率很小。
「不錯。天下大勢如風雲般變幻莫測,我們反正都已是孑然一身,為何不敢再放手一搏。」
洛文熙躊躇滿誌的話倒是激起了陳定久違的豪情,讓他覺得胸中那股壓抑了許久的不平之氣四處衝撞,簡直要破腹而出。
「好。」陳定看著望著昔日裏自己追隨的上司,原本暮氣沉沉的人重新散發出了年輕的光芒,耀眼、明亮。
</br>
明玨聞言點了點頭,帶著人走了。眾位士子也都各自散了,去知州大人為他們準備的房間休息。
「靈安,你是怎麽迴事兒?」陳定屏退了跟著自己的下人,自己一個人尾隨著洛文熙,好不容易等到他身邊蒼蠅一樣圍著的學子都走光了,才衝上去怒問道。
「哦?秉文,你生氣了?我不是同你說過我今日一定會來的。」洛文熙搖了搖扇子,風流倜儻。
「我今天早上去請你,你分明一副不會來的樣子。我怎麽想到你會來,還有你幹嘛如此搶眼地出現,如今這個時候避都避不過來,你如何還眼巴巴地要出風頭?」陳定氣得鬍子都抖了起來。他本身生的容貌清秀、麵色白淨,如今雖然已是年近而立,卻還是顯得十分年輕。可他偏偏要做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出來,故而特意蓄了鬍子。
「秉文,你真的要在蘄州待上一輩子嗎?」洛文熙目光灼灼地盯著他,「你我都明白,我不是真的要隱居,當年的事情你真的放下了嗎?」
「我……我…我也不知道,這麽多年過去我還是忘不了,可是……」陳定沒有繼續說下去,不過洛文熙知道他擔心的是什麽。
「秉文!」洛文熙收起了玩世不恭之色,湊上前去握住了陳定的手,「我不會叫死去的人白白死去,更不會叫你受過的委屈都白受。如今賊子還在九五大位之上,逆臣都成了國家的『棟樑』,我又怎麽能夠安心隱居呢?」洛文熙溫和的麵容顯現出一絲恨意。
「唉,你時刻關注著太上皇的消息,我早就該知道你不會甘心,其實我又何嚐有一日能夠放下心中的仇恨呢?」陳定嘆了一口氣,迴想起當年席捲整個朝堂的血雨腥風。
當初英帝禦駕親征被俘,寧王趁虛而入即位稱帝。朝裏不是沒有人反對,可是多少忠臣烈士都不過是被網羅罪名、編織罪狀投入詔獄。
當時陳定不過是個剛剛從翰林院進入吏部熱血少年,因為當時還是吏部侍郎的洛文熙對他青眼有加,所以青雲直上做了吏部文選司的侍郎。升得太快就容易招人嫉妒,何況但是少年如初生乳虎,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紀,哪裏知道過剛易折的道理呢?
寧王稱帝後以國庫空虛為藉口拒絕贖迴英帝一事,在朝廷掀起了軒然大波。群情激憤之下,年輕的侍郎又如何能夠袖手旁觀呢?陳定當時不聽洛文熙的勸阻,傻乎乎地跟著一群書呆子禦史、翰林在金鑾殿外跪著。他看一個又一個大臣被拖下去打板子也毫不畏懼,隻覺得自己是魏徵一樣的千古諫臣,可是卻沒有考慮到今上可不是善於納諫的唐太宗。
於是苦苦地在金鑾殿外跪了好幾天,忍飢受渴等來的不是皇上妥協的旨意,而是自己藐視皇權、圖謀不軌的罪狀。風雲就此突變,幾日前還是意氣風發、人人羨慕的吏部侍郎,轉眼間就變成了人人談之色變的詔獄裏的階下囚。
當陳定親自用自己的身體去體驗詔獄裏的酷刑時,才知道了自己當初罵一手提拔自己的洛文熙是小人、貳臣是多麽傻。可是他還是不後悔,大丈夫死當重於泰山,他為宗廟社稷而死,絕不後悔。不過詔獄裏的酷刑很快改變了他的想法,那零碎的折磨、吊著人一口氣就是不讓你死一個痛快的手段讓他從心底裏畏懼。
陳定一向身子骨健壯,如今反倒成了缺點,那些身子骨弱一些的禦史大多幾天前就死去了,唯獨自己還半死不活地受煎熬。好在漸漸地每日裏他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少,時常是半昏迷的狀態。他琢磨著自己很快就要解脫了,可後來再醒來是卻是躺在自己家的大床之上,他的頂頭上司洛文熙就在一邊焦急地守著他。
「我是死了嗎?」陳定一心以為自己已非陽世之人,也不再守著規矩自稱下官了。
「你終於醒了,你沒有死。皇上將你貶為蘄州知州,等你好一些了我陪你去蘄州上任。」洛文熙對著茫然的陳定解釋,眼神中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柔情在閃動。
陳定直覺是洛文熙救了自己,卻也想不明白他到底是怎麽做到的。「為何你要和我一起去?陳定他直覺敏銳,一下子抓住了重點。
「我辭官了,國家至此。我身為臣子食君之祿卻不能為君盡忠,自感有愧。倒不如去蘄州隱居,做一個閑雲野鶴也好。」
後來洛文熙便跟著陳定來到了蘄州,數年過去。陳定成了造福一方、受人愛戴的父母官,洛文熙也成了蘄州士子倍加推崇的隱士高人。可是兩個人都沒有忘記當年朝堂上流了的血,詔獄裏不散的冤魂。
「我方才見肅王,處變不驚、受冒犯而不怒,倒也是個人物。何況你也說他背後一定還有隱藏的勢力,我們何嚐不賭上一迴。」洛文熙麵上是隱隱的期待。
「你是說你要投靠肅王,助他奪迴帝位嗎?」陳定有些吃驚,他雖然日日想著複仇,卻還是不敢貿然付出行動。況且之前洛文熙還同他說僅僅依靠肅王的勢力,成功地機率很小。
「不錯。天下大勢如風雲般變幻莫測,我們反正都已是孑然一身,為何不敢再放手一搏。」
洛文熙躊躇滿誌的話倒是激起了陳定久違的豪情,讓他覺得胸中那股壓抑了許久的不平之氣四處衝撞,簡直要破腹而出。
「好。」陳定看著望著昔日裏自己追隨的上司,原本暮氣沉沉的人重新散發出了年輕的光芒,耀眼、明亮。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