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一層,蘇鶴還真想錯了。南掌王雖然確實還著人盯著他,但身體每況愈下,早已分不出心神來管照蘇鶴的動靜,這些暗探雖還在監察,但蘇鶴動向,早已不向南掌王報備。蘇鶴雖在深宮,但還是相當本分,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他都不知道,所以自然也不明白這一層幹係。
蘇鶴跟著引路人順著城牆根兒往外走,這是個小門,連偏門都算不得,來往的都是些出宮採買的雜役,彼此都還能打個招唿認個臉兒。蘇鶴是個生臉兒,來往的雜役都想多嘴來問,卻讓這引路的三言兩語給唬住了,蘇鶴聽不懂南掌話,不明所以,隻聽得這人口中提了“輔政太子”這詞。
待出了小門,那引路的拜別了蘇鶴,匆匆走了。
闊兒曾今交代過,王城之中最大的一座廟是王室供奉香火的廟宇,出臘節後,那寺廟中便晨奉鍾暮擊鼓,宮門在擊鼓之時便會封閉,他須在暮鼓前來著宮門前等候,到時會有人接他。
闊兒迴頭望了望偌大的宮城,從此間看去,隻能瞧見高高的宮牆後頭的層層飛簷。這清寂的宮殿,他竟然真的在裏頭呆了月餘,且多數時候,是在等。
既然他說他出宮是為了素齋,那麽素齋,無論如何,得去吃一迴。南掌國自王室到平民皆信奉佛教,據說每家每戶男子幼年時都會去寺廟剃度出家學習佛法,有的到了十幾歲便還俗,有一心向佛的便在廟中修行終生。若是家中當真出了一位佛法高深的大師,更是光耀門楣。因了這習俗,南掌國內大小城池大多以一座寺廟為中心,城中主街不論南北東西,總歸是要通往寺廟之中的。
南掌王城雖以王宮為中心,但主街聯通王宮與寺廟,收拾得敞亮的,也隻有主街之外南北東西的那麽四五條街,出了這範圍,格局便亂了許多。
若在以前,他來了南掌王城,定然是在這範圍之外落腳,省得驚了不該驚的人,眼下,他無論如何,也不敢踏出這幾條街。
蘇鶴順著王城主街往前走,主街收拾得有三丈寬,中間留著兩丈跑馬拉車,兩邊剩下的地方,便供人行走,主街兩遍,便是鋪子,偶爾有鋪子在外頭擺個窄桌籃子的,招徠客人。蘇鶴言語不通,饒是見了自個兒有興趣的東西也沒法買著,便隻走走停停四處看看。
有個鋪子,看樣子是賣緞子絲綢的,但那鋪子門口卻擺了一筐雪花梨,那梨兒看著還水潤得緊,像是沒摘下來多久。那梨攤兒前頭作者個小夥兒正在跟客人費著口舌,但說了半晌,客人還是搖頭走了。
也是,趙州雪花梨,當初他快馬加鞭以臘封冰鎮才帶來了一顆,那這雪花梨,怕也是廢了不少心力,自然價格不菲。
蘇鶴摸了摸懷裏僅有的銀錢,想著待吃了齋飯,就來問問價,若是能買著那是再好不過,哪怕一個也好。
順著主街繼續往前,不多久便到寺廟之前,布施素齋的棚前竟還排著好長的隊。蘇鶴從善如流,也跟著站在了隊伍裏頭。南掌多數人以領此齋為領佛庇佑,若遇上一次,便攜老挈幼前來領齋,哪怕隻領個果子,也定是全家分食,共受佛禮。
待輪到蘇鶴時,布施棚中所剩不多,他隻領了一塊點心,半塊鮮果。點心算不得好吃,勝在香脆,果子勝在甜美。蘇鶴學著周圍人的模樣,拜了拜,又念叨了幾句,這才吃了。
若是能有下迴,他得早點兒來候著,好歹能多領些,吃個半飽也是好的。
蘇鶴揣著這念頭,溜溜達達地轉迴了那賣雪花梨的攤兒。那夥計見了他,扯起南掌話說了一通,蘇鶴說:“這個怎麽賣?”
夥計一愣,“兄弟中原來的?”竟然是一腔圓潤的官話。
“是。”
那夥計聽了大喜,頓時開了話匣子,“是中原人那就肯定識貨!知道這雪花梨兒來得多不容易。咱們鋪子是賣綢緞的,偏生掌櫃夫人好這口兒雪花梨,到時候了就饞得不行,咱們掌櫃的想了好久才想出來的法子,您猜怎麽著?”
蘇鶴見那夥計很是希望他問怎麽著,於是便配合地問了一句:“怎麽?”
“咱掌櫃的,去趙州的地界,問人買一棵果子將熟不熟的果樹,連帶著包根的土一塊挖出來,拿麻繩將那土連著根緊緊綁了,又著宣紙布絹將樹上的果子一一包裹好了,一路好生養著直到此處,那果子到了此處剛好熟透,摘下來還跟新鮮的一樣!可惜咱夫人也吃不了那麽些,這才擺出來的賣的。這果子,二兩銀子一顆,真的也就是保本兒的買賣。”
這法子,怕是上官瀾想出來的。蘇鶴不動聲色地瞥了那夥計一眼,將懷裏的銀錢全都掏出來給了那夥計,“你看能買幾個?”
“這些錢,到了中原也就五兩銀子,看在您也是中原人的份兒上,咱做個賠本兒生意,給您挑三個個大汁兒甜的。”夥計麻利兒地挑出三個水靈靈的梨子給仔細包上,怕梨兒被曬壞了還特意著芭蕉葉裹了好幾層,這才送到蘇鶴手上。
五兩銀子三個,比當年他做的買賣上道多了。蘇鶴抱著那三顆裹得嚴嚴實實的梨兒,往宮城那邊兒走。步調比來時輕快許多。
待到了宮門前,蘇鶴才想起,闊兒隻說天黑之前會有人接他,但那人究竟幾時來接,他不清楚,隻能在宮門外頭等著,可杵在宮門外頭又怕人生疑,隻得去了個稍遠些又有陰涼的地方候著。可是宮門裏頭來來往往的人,沒一個是他的熟臉兒,也沒有一個,是為他而來。蘇鶴等到下午太陽偏西,也不見有人來,他也不敢走遠,生怕錯過了來接他入宮的人。
</br>
蘇鶴跟著引路人順著城牆根兒往外走,這是個小門,連偏門都算不得,來往的都是些出宮採買的雜役,彼此都還能打個招唿認個臉兒。蘇鶴是個生臉兒,來往的雜役都想多嘴來問,卻讓這引路的三言兩語給唬住了,蘇鶴聽不懂南掌話,不明所以,隻聽得這人口中提了“輔政太子”這詞。
待出了小門,那引路的拜別了蘇鶴,匆匆走了。
闊兒曾今交代過,王城之中最大的一座廟是王室供奉香火的廟宇,出臘節後,那寺廟中便晨奉鍾暮擊鼓,宮門在擊鼓之時便會封閉,他須在暮鼓前來著宮門前等候,到時會有人接他。
闊兒迴頭望了望偌大的宮城,從此間看去,隻能瞧見高高的宮牆後頭的層層飛簷。這清寂的宮殿,他竟然真的在裏頭呆了月餘,且多數時候,是在等。
既然他說他出宮是為了素齋,那麽素齋,無論如何,得去吃一迴。南掌國自王室到平民皆信奉佛教,據說每家每戶男子幼年時都會去寺廟剃度出家學習佛法,有的到了十幾歲便還俗,有一心向佛的便在廟中修行終生。若是家中當真出了一位佛法高深的大師,更是光耀門楣。因了這習俗,南掌國內大小城池大多以一座寺廟為中心,城中主街不論南北東西,總歸是要通往寺廟之中的。
南掌王城雖以王宮為中心,但主街聯通王宮與寺廟,收拾得敞亮的,也隻有主街之外南北東西的那麽四五條街,出了這範圍,格局便亂了許多。
若在以前,他來了南掌王城,定然是在這範圍之外落腳,省得驚了不該驚的人,眼下,他無論如何,也不敢踏出這幾條街。
蘇鶴順著王城主街往前走,主街收拾得有三丈寬,中間留著兩丈跑馬拉車,兩邊剩下的地方,便供人行走,主街兩遍,便是鋪子,偶爾有鋪子在外頭擺個窄桌籃子的,招徠客人。蘇鶴言語不通,饒是見了自個兒有興趣的東西也沒法買著,便隻走走停停四處看看。
有個鋪子,看樣子是賣緞子絲綢的,但那鋪子門口卻擺了一筐雪花梨,那梨兒看著還水潤得緊,像是沒摘下來多久。那梨攤兒前頭作者個小夥兒正在跟客人費著口舌,但說了半晌,客人還是搖頭走了。
也是,趙州雪花梨,當初他快馬加鞭以臘封冰鎮才帶來了一顆,那這雪花梨,怕也是廢了不少心力,自然價格不菲。
蘇鶴摸了摸懷裏僅有的銀錢,想著待吃了齋飯,就來問問價,若是能買著那是再好不過,哪怕一個也好。
順著主街繼續往前,不多久便到寺廟之前,布施素齋的棚前竟還排著好長的隊。蘇鶴從善如流,也跟著站在了隊伍裏頭。南掌多數人以領此齋為領佛庇佑,若遇上一次,便攜老挈幼前來領齋,哪怕隻領個果子,也定是全家分食,共受佛禮。
待輪到蘇鶴時,布施棚中所剩不多,他隻領了一塊點心,半塊鮮果。點心算不得好吃,勝在香脆,果子勝在甜美。蘇鶴學著周圍人的模樣,拜了拜,又念叨了幾句,這才吃了。
若是能有下迴,他得早點兒來候著,好歹能多領些,吃個半飽也是好的。
蘇鶴揣著這念頭,溜溜達達地轉迴了那賣雪花梨的攤兒。那夥計見了他,扯起南掌話說了一通,蘇鶴說:“這個怎麽賣?”
夥計一愣,“兄弟中原來的?”竟然是一腔圓潤的官話。
“是。”
那夥計聽了大喜,頓時開了話匣子,“是中原人那就肯定識貨!知道這雪花梨兒來得多不容易。咱們鋪子是賣綢緞的,偏生掌櫃夫人好這口兒雪花梨,到時候了就饞得不行,咱們掌櫃的想了好久才想出來的法子,您猜怎麽著?”
蘇鶴見那夥計很是希望他問怎麽著,於是便配合地問了一句:“怎麽?”
“咱掌櫃的,去趙州的地界,問人買一棵果子將熟不熟的果樹,連帶著包根的土一塊挖出來,拿麻繩將那土連著根緊緊綁了,又著宣紙布絹將樹上的果子一一包裹好了,一路好生養著直到此處,那果子到了此處剛好熟透,摘下來還跟新鮮的一樣!可惜咱夫人也吃不了那麽些,這才擺出來的賣的。這果子,二兩銀子一顆,真的也就是保本兒的買賣。”
這法子,怕是上官瀾想出來的。蘇鶴不動聲色地瞥了那夥計一眼,將懷裏的銀錢全都掏出來給了那夥計,“你看能買幾個?”
“這些錢,到了中原也就五兩銀子,看在您也是中原人的份兒上,咱做個賠本兒生意,給您挑三個個大汁兒甜的。”夥計麻利兒地挑出三個水靈靈的梨子給仔細包上,怕梨兒被曬壞了還特意著芭蕉葉裹了好幾層,這才送到蘇鶴手上。
五兩銀子三個,比當年他做的買賣上道多了。蘇鶴抱著那三顆裹得嚴嚴實實的梨兒,往宮城那邊兒走。步調比來時輕快許多。
待到了宮門前,蘇鶴才想起,闊兒隻說天黑之前會有人接他,但那人究竟幾時來接,他不清楚,隻能在宮門外頭等著,可杵在宮門外頭又怕人生疑,隻得去了個稍遠些又有陰涼的地方候著。可是宮門裏頭來來往往的人,沒一個是他的熟臉兒,也沒有一個,是為他而來。蘇鶴等到下午太陽偏西,也不見有人來,他也不敢走遠,生怕錯過了來接他入宮的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