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
“太子殿下······”終於,一陣虛弱的聲音在弘冀的身後響起,顧視之,但見兩個士兵抬著擔架,柴克宏將軍臥其上,身負重傷,泛著銀光的鐵衣上滿是斑駁的血跡,說話的聲音有些斷續:“唐軍大敗吳越······斬首萬級,俘獲吳越將領十餘人······”
“好!”李弘冀拍了拍柴克宏肩上的鎧甲:“來人啊!將這些俘虜推至轅門下斬首示眾,以報柴將軍之仇!”
“太子殿下萬萬不可!殺降虜有損信譽,且日後換俘······咳咳······”柴克宏的聲音有些急促,還帶著幾聲輕咳。
“周攻我唐,吳越亦趁火打劫,前再戰福州,斬我軍數萬級。今敗之,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慰軍心,不殺不足以顯我大唐神威!”弘冀望向城門外護城河中漂浮的屍首,從齒縫間擠出了一個字:“斬!”
金陵城
一個垂髫小兒正蹲在草叢中看著一隻身首異處的蟲子,它的觸角依舊在動,下身仰臥於地,不斷地翻轉著。
“鎰兒,鎰兒。”重光從遠處走來,看見地上的蟲子便將小孩子抱了起來,輕輕地拍了他屁股兩下嗔怪道:“不許殺生。”
這孩子是重光的八弟——李從鎰,今年四歲。重光非常喜歡他,每次迴金陵都會將他帶著身邊一起玩。
“六哥,我沒有殺它,它還活著。”小孩子伸出手指著地上翻動的蟲子用稚嫩的童聲說道。
“但很快就會死了。”重光看著地上的蟲子,目光中透著悲憫:“身首異處,它活不了多久。以後不要這樣了。”
“嗯。”小孩子低下頭,似乎知道自己錯了,但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那為什麽人的腦袋一掉馬上就會死呢?”
“也不會,但能活著的時候很短。”重光頓時感到頸部一陣冰涼,據說人身首分離後,頭部的意識還能維持幾十秒。
與此同時,常州轅門下。
王青和十餘名將領被士兵押送至此,身上的戰衣掩蓋不住闌幹的傷痕的斑駁的血跡,痛似一把沒有厚度的刀,深深地插入了骨骼間的縫隙,遊走於他全身的經絡間。
風吹動了城門上的旌旗,王青主動出列上前一步,被綁縛的雙手背在身後,背脊挺得筆直,陽光當頭而照,在他周身形成了一道金黃色的光暈,給人一種不容侵犯的威嚴,一時間竟無人敢上前迫之下跪。
“請執行公務。”他仰起頭,大義凜然地俯視著周圍的士兵和劊子手,繼而閉上雙目,引頸受戮。
若非在戰前承諾過母親,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自行結束生命,他恐怕在被俘的那一刻就自行了斷了。
劊子手得了命令,舉起巨斧向他走來,他聽見了劊子手的腳步聲。
那一刻,他想到了自己和生死之交趙匡義的約定。
“子青,他日戰場上見!”趙匡義舉杯喚著他的字。
“廷宜,我等你!”他亦喚起了趙匡義的字,舉杯迴敬。
廷宜,我失約了······
一陣劇痛從頸部傳入了他的腦神經,他仿佛聽見了母親在佛堂轉動念珠的聲音。
意識殘留的最後一刻,他聽見了頭與地麵碰撞的聲音,他感到血從他磕破的額角中流出,最後的疼痛逐漸消逝······
李弘冀斬殺俘虜,李璟雖有不悅,但畢竟打了勝仗,還是論功行賞。為了南唐的聲譽,李璟花重金贖迴了南唐戰俘,並將吳越戰俘的貼身衣物送還吳越。
王青的發小兼表親趙匡義請求由自己親手將王青的遺物交給其家屬,得到了周朝和吳越的允許。
趙匡義永遠不會忘記王青那坐在門前石階上遠望的母親。
那是一位年過半百的老婦人,她一身常服,手中撥動著念珠,如霜的白發並未梳理成髻,隻用一根木簪鬆鬆地綰著。一看見趙匡義便扶著拐杖站了起來,緊緊地握著他的手,一遍遍地說:“他們騙人,青兒不會有事······”仿佛在哀求他告訴自己:“子青不會有事。”
他多麽想說:“子青沒有事。”,可他說不出來,隻能靜默地站著。
老婦人猶如一張被挖去了骨頭的皮囊一般癱軟在地上,趙匡義將子青生前佩戴的子辰佩放到了她的跟前。
她捧起了玉佩,將它摟入懷中,輕輕地撫摸著,嘴唇一翕一合,仔細聽來,她竟然在哼唱著一首搖籃曲:“兔兒跳,馬兒跑,寶兒莫哭娘來抱······”
他與子青是表親,小時候經常一起玩。他記得子青幼時非常怕疼,無論是磕著還是碰著都會哇哇大哭,母親總是抱著他哼唱這首搖籃曲。
長刀或巨斧橫過頸部的時候一定很疼吧。
趙匡義的眼神愈來愈冷,嘴唇愈抿愈硬,拳頭愈握愈緊,久未修剪的指甲深深地嵌入肉裏,淺紅的血溢了出來,染紅了白中透粉的指甲。
第12章 七
李弘冀打了勝仗,被調迴了京城。在朝堂例行封賞後,他召集手下部將在太子府中召開慶功宴。
那一日,重光正在書房中作畫,聽聞此訊便匆匆趕來赴宴。本來他在不久前就該迴到他隱居的山林,隻是幾天前發現娥皇懷孕了,便和她留在了金陵城中養胎。
太子府中細細的柳絲從高高的院牆上垂下,薄薄的柳葉上還沾著未幹的雨水,像一頭剛剛洗過的長發雜亂無章地披散在院牆上。
“有勞通傳一下。”重光下了馬車對太子府門前的侍衛說道,他似乎來得有點晚。
太子府內
華燈的光照亮了桌上的玉盤珍羞,慶祝將士們凱旋的鼓角聲在鳴響。
“來!幹!將士們!”李弘冀斟了一杯酒,舉杯與部將們相敬。
李景遂默默地坐在宴會一隅,吃著盤中之物。太子打了勝仗,名動朝野,他身為晉王,出於禮節,還是前來赴宴。觥籌交錯間,他聽見了侍衛的聲音。
“太子殿下,鄭王求見。”
“哦?他來了?”李弘冀飲下了手中的一杯酒,燈光照在了他額前零散的碎發上,在他頰上投下來一片陰影:“我不見他。”
他知道,拒見親弟會給自己留下不好的名聲,亦會讓父皇更加厭惡他,但,沒有什麽比此刻來得更痛快了。
不知為何,李弘冀從小就不喜歡這個六弟,或許是因為他什麽都不做,僅一目重瞳的帝王之相就奪走了屬於自己的矚目與青睞。
太子府外
風吹起了貼在牆上的柳條,露出了被打濕的牆麵,柳葉上的雨珠被風吹起,同那無垠的柳絮一併隨風而去。
重光立在石階下看著風中飄飛的柳絮,風侵入了他薄薄的衣袂,細細的水珠點點滴滴地飄灑在他的臉上。
</br>
“太子殿下······”終於,一陣虛弱的聲音在弘冀的身後響起,顧視之,但見兩個士兵抬著擔架,柴克宏將軍臥其上,身負重傷,泛著銀光的鐵衣上滿是斑駁的血跡,說話的聲音有些斷續:“唐軍大敗吳越······斬首萬級,俘獲吳越將領十餘人······”
“好!”李弘冀拍了拍柴克宏肩上的鎧甲:“來人啊!將這些俘虜推至轅門下斬首示眾,以報柴將軍之仇!”
“太子殿下萬萬不可!殺降虜有損信譽,且日後換俘······咳咳······”柴克宏的聲音有些急促,還帶著幾聲輕咳。
“周攻我唐,吳越亦趁火打劫,前再戰福州,斬我軍數萬級。今敗之,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慰軍心,不殺不足以顯我大唐神威!”弘冀望向城門外護城河中漂浮的屍首,從齒縫間擠出了一個字:“斬!”
金陵城
一個垂髫小兒正蹲在草叢中看著一隻身首異處的蟲子,它的觸角依舊在動,下身仰臥於地,不斷地翻轉著。
“鎰兒,鎰兒。”重光從遠處走來,看見地上的蟲子便將小孩子抱了起來,輕輕地拍了他屁股兩下嗔怪道:“不許殺生。”
這孩子是重光的八弟——李從鎰,今年四歲。重光非常喜歡他,每次迴金陵都會將他帶著身邊一起玩。
“六哥,我沒有殺它,它還活著。”小孩子伸出手指著地上翻動的蟲子用稚嫩的童聲說道。
“但很快就會死了。”重光看著地上的蟲子,目光中透著悲憫:“身首異處,它活不了多久。以後不要這樣了。”
“嗯。”小孩子低下頭,似乎知道自己錯了,但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那為什麽人的腦袋一掉馬上就會死呢?”
“也不會,但能活著的時候很短。”重光頓時感到頸部一陣冰涼,據說人身首分離後,頭部的意識還能維持幾十秒。
與此同時,常州轅門下。
王青和十餘名將領被士兵押送至此,身上的戰衣掩蓋不住闌幹的傷痕的斑駁的血跡,痛似一把沒有厚度的刀,深深地插入了骨骼間的縫隙,遊走於他全身的經絡間。
風吹動了城門上的旌旗,王青主動出列上前一步,被綁縛的雙手背在身後,背脊挺得筆直,陽光當頭而照,在他周身形成了一道金黃色的光暈,給人一種不容侵犯的威嚴,一時間竟無人敢上前迫之下跪。
“請執行公務。”他仰起頭,大義凜然地俯視著周圍的士兵和劊子手,繼而閉上雙目,引頸受戮。
若非在戰前承諾過母親,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自行結束生命,他恐怕在被俘的那一刻就自行了斷了。
劊子手得了命令,舉起巨斧向他走來,他聽見了劊子手的腳步聲。
那一刻,他想到了自己和生死之交趙匡義的約定。
“子青,他日戰場上見!”趙匡義舉杯喚著他的字。
“廷宜,我等你!”他亦喚起了趙匡義的字,舉杯迴敬。
廷宜,我失約了······
一陣劇痛從頸部傳入了他的腦神經,他仿佛聽見了母親在佛堂轉動念珠的聲音。
意識殘留的最後一刻,他聽見了頭與地麵碰撞的聲音,他感到血從他磕破的額角中流出,最後的疼痛逐漸消逝······
李弘冀斬殺俘虜,李璟雖有不悅,但畢竟打了勝仗,還是論功行賞。為了南唐的聲譽,李璟花重金贖迴了南唐戰俘,並將吳越戰俘的貼身衣物送還吳越。
王青的發小兼表親趙匡義請求由自己親手將王青的遺物交給其家屬,得到了周朝和吳越的允許。
趙匡義永遠不會忘記王青那坐在門前石階上遠望的母親。
那是一位年過半百的老婦人,她一身常服,手中撥動著念珠,如霜的白發並未梳理成髻,隻用一根木簪鬆鬆地綰著。一看見趙匡義便扶著拐杖站了起來,緊緊地握著他的手,一遍遍地說:“他們騙人,青兒不會有事······”仿佛在哀求他告訴自己:“子青不會有事。”
他多麽想說:“子青沒有事。”,可他說不出來,隻能靜默地站著。
老婦人猶如一張被挖去了骨頭的皮囊一般癱軟在地上,趙匡義將子青生前佩戴的子辰佩放到了她的跟前。
她捧起了玉佩,將它摟入懷中,輕輕地撫摸著,嘴唇一翕一合,仔細聽來,她竟然在哼唱著一首搖籃曲:“兔兒跳,馬兒跑,寶兒莫哭娘來抱······”
他與子青是表親,小時候經常一起玩。他記得子青幼時非常怕疼,無論是磕著還是碰著都會哇哇大哭,母親總是抱著他哼唱這首搖籃曲。
長刀或巨斧橫過頸部的時候一定很疼吧。
趙匡義的眼神愈來愈冷,嘴唇愈抿愈硬,拳頭愈握愈緊,久未修剪的指甲深深地嵌入肉裏,淺紅的血溢了出來,染紅了白中透粉的指甲。
第12章 七
李弘冀打了勝仗,被調迴了京城。在朝堂例行封賞後,他召集手下部將在太子府中召開慶功宴。
那一日,重光正在書房中作畫,聽聞此訊便匆匆趕來赴宴。本來他在不久前就該迴到他隱居的山林,隻是幾天前發現娥皇懷孕了,便和她留在了金陵城中養胎。
太子府中細細的柳絲從高高的院牆上垂下,薄薄的柳葉上還沾著未幹的雨水,像一頭剛剛洗過的長發雜亂無章地披散在院牆上。
“有勞通傳一下。”重光下了馬車對太子府門前的侍衛說道,他似乎來得有點晚。
太子府內
華燈的光照亮了桌上的玉盤珍羞,慶祝將士們凱旋的鼓角聲在鳴響。
“來!幹!將士們!”李弘冀斟了一杯酒,舉杯與部將們相敬。
李景遂默默地坐在宴會一隅,吃著盤中之物。太子打了勝仗,名動朝野,他身為晉王,出於禮節,還是前來赴宴。觥籌交錯間,他聽見了侍衛的聲音。
“太子殿下,鄭王求見。”
“哦?他來了?”李弘冀飲下了手中的一杯酒,燈光照在了他額前零散的碎發上,在他頰上投下來一片陰影:“我不見他。”
他知道,拒見親弟會給自己留下不好的名聲,亦會讓父皇更加厭惡他,但,沒有什麽比此刻來得更痛快了。
不知為何,李弘冀從小就不喜歡這個六弟,或許是因為他什麽都不做,僅一目重瞳的帝王之相就奪走了屬於自己的矚目與青睞。
太子府外
風吹起了貼在牆上的柳條,露出了被打濕的牆麵,柳葉上的雨珠被風吹起,同那無垠的柳絮一併隨風而去。
重光立在石階下看著風中飄飛的柳絮,風侵入了他薄薄的衣袂,細細的水珠點點滴滴地飄灑在他的臉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