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嫗被陶笉然突如其來的親和嚇得“啊”了一聲,原本蹲的就不穩的身子直接一屁股坐到地上。


    陶笉然沒想到自己竟然也有能嚇到人的一天,頓時哭笑不得。而那個捕快是個會來事兒的,連忙上前扶起老嫗,在老嫗耳邊大聲吼道:“阿婆!大人想要買你的菜!你開個價錢!”


    老嫗迷茫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伸出一根手指,口齒不清道:“一為起。”


    捕快知道陶笉然聽不懂,連忙翻譯道:“大人,她說一文錢。”


    “這麽便宜?”陶笉然有些訝異,掏出自己的小錢袋,伸手進去掏了半天,實則是讓係統給他兌換了零錢,才掏出兩個銅板,遞給老嫗:“阿婆,再加一文買你的籃子吧,我沒帶籃子出來裝。”


    老嫗不知道聽懂沒有,連忙擺擺手,隻收了一文錢。好在還有個捕快,給老嫗解釋了一通,再加上陶笉然硬塞,她這才收起兩文錢離開了。


    那捕快是個機靈的,揣摩了一下陶笉然的心理,連忙開口介紹道:“大人,那阿婆就住在南街。不過家裏隻有她一個人了。平時種些菜維持生計,運氣好的時候,遇到心善的大戶人家出來採買的人,也會花一文錢買她的菜全部迴去。”


    “孤寡老人嗎?”陶笉然嘟囔了一聲,轉頭看到捕快一臉討好的神情,心中哂笑。他雖然不喜歡諂媚小人,但是對於想要往上升而又沒什麽壞心人的討好,倒是不反感。


    這捕快剛才讓老嫗離開的時候,並沒有兇神惡煞地驅趕,還跟老嫗很熟悉的模樣,陶笉然就知道這人心腸不壞,或許可以一用。於是轉而問道:“像阿婆那人的老人,嶽州府裏多麽?”


    “迴大人,不算多,大約隻有三四個。畢竟前些年頭不太好,有不少沒人贍養的老人都陸陸續續去了。”前些年怎麽不好,捕快不說,陶笉然也能知道。


    官僚腐敗,世家欺壓,普通百姓生存空間本就小了,更何況是這些孤寡老人。


    第117章 177


    陶笉然問了捕快的名字, 才讓捕快離開繼續幹活。


    這捕快知道自己入了貴人的眼, 也十分知進退地沒有繼續糾纏, 幹脆地離開了。


    捕快離開後, 陶笉然看著那破爛得好像隨時能散架的籃子, 還有籃子裏的蔫黃蔫黃的蔬菜,有些不知道怎麽處理。最後隻能讓影衛帶迴廚房, 讓廚娘自己決定了,隻要不浪費,做什麽都可以。


    經曆老嫗一事,陶笉然也沒了逛街的心情,迴到書房後苦思冥想了半響, 終於做了決定:他要辦福利院!


    自從鏡子在京城打開了名聲之後,寧安總算不再缺銀。但是想要造反, 顯然光有銀子是不夠的,最重要的還是民心!


    如今寧安憑著圖書館和行知學院, 在文人之中的聲望已經不低。但瑞朝的文人數量畢竟還是少數,普通百姓的力量也不容小覷!


    當然, 這福利院製度什麽的肯定不能跟後世的一模一樣, 名字陶笉然也琢磨著改了一下,叫做福善堂。


    瑞朝的人均年齡大約是五十歲左右, 福善堂準備收留45歲以上沒有人贍養的老人。


    如果是身體健康的老人, 還能安排一些簡單的活計給他們,也算是福善堂的一項收入。而那些已經完全喪失行動能力的老人,養著也就提供一下一日三餐, 並不會費很多的銀子,反而能博得個好名聲,可以說是一本萬利的買賣了,


    而且福善堂屆時肯定要招收護工,到時候婦女們又多了一個工作選擇,相信通過這些潛移默化的改變,會慢慢提高瑞朝女性的地位。


    陶笉然這個提案,很快就得到了王府幕僚的一致好評。散會之前,翁元基看了坐在戚博翰身邊的陶笉然一眼,心中不知是個什麽情緒。


    兩年前,戚博翰把陶笉然帶迴來的時候,雖然大家沒在明麵上說過陶笉然什麽,但私底下並不看好他。一個鄉下來的小秀才,即使腦袋比較靈光,但是性格實在是太過軟糯,站在殺伐果斷的戚博翰身邊,顯得十分格格不入。


    這兩年來,幕僚們的偶在私底下悄悄相看著,想要給戚博翰物色個有能力輔佐戚博翰管理後宅事物的世家女為妻,也讓王爺感受一下端莊的世家女的魅力,從而放棄陶笉然。


    但僅僅兩年的時間,當初那個小秀才,已經快速成長到了如今的地步。少了幾分婦人之仁,卻多了心懷天下的仁者之心。


    這份福善堂的提案,初心很明顯是為了那些孤寡老人。但陶笉然的計劃卻不再是任性地想幫就幫,他會考慮這麽做,能帶來什麽樣的利益,又如何才能將這利益最大化。


    這都是上位者所必備的素養。心懷天下,同時又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從而良性循環。


    能給王爺打理後宅又有什麽大不了的?這世上恐怕再難以尋找到另一個像陶笉然這樣,能對戚博翰的事業有這麽大幫助的人。在成就大業之前,沒必要為了世俗的眼光,逼走這麽一個厲害的左膀右臂。待到戚博翰登基之後,再另做打算也不遲。


    翁元基心中思量百轉千迴,實際上也不過是短短幾秒鍾的時間。散會後,王府的幕僚習慣性聚集在一起,商量一下接下來的工作,當翁元基提出那個計劃暫停的時候,不少人都表現出了強烈的質疑。


    王君浩身為一個年紀不大卻思想特別頑固的老古董,第一個反對:“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一個男王妃?將來是不是要做有史以來第一個男皇後!”


    翁元基老神在在,並不受王君浩身上的煞氣影響,隻輕飄飄道:“王爺至今仍未給他任何名分,又何來的男王妃?若是現在逼走他,莫說男皇後,將來能否事成也說不定。”


    “翁兄所言有理。”新任的嶽州主簿道,“王爺不是還讓侍妾給自己生了一雙兒女?我倒覺得王爺對陶笉然的感情未必有那麽深,我們如不再觀察一段時間。”


    王君浩聞言,眉頭緊皺,但是態度倒沒先前這麽強硬了。他是頑固不錯,但又不是個傻的。陶笉然為戚博翰做這麽多事情,但至今沒個名分,這其中深意就很值得人揣摩了。


    在場都是政界的老油條,聽翁元基這麽一分析,很快都各自得出戚博翰是在利用陶笉然的結論。雖然這麽一想,戚博翰的手段不算光彩,但總比堂堂君王,獨寵一個男人來得讓人能接受地多。


    幕僚們的討論瞞不過有暗衛這一作弊利器的戚博翰,對於他們已經開到天際的腦洞,戚博翰哭笑不得。不過目前來說,讓他們繼續這麽誤會著也是件好事。畢竟現在他的班底人還是少了些,等將來他培養了更多全身心支持他的人,這幾個人就算再頑固,也掀不起風浪。


    倒是被瞞在鼓裏的陶笉然,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福善堂的建設之中,完全沒注意到王府內的氣氛有了一些些變化。


    之前用來當臨時小學的三個院子,一號院子現在被用來當做中學學校,二號院子安置了趙家女,三號院子雖然不大,但用來當福善堂的臨時居住地也是綽綽有餘。


    經過前些年腐敗的官場壓迫,寧安能活到現在的孤寡老人確實不多,加起來也不過一百來個,全部都是身子骨健朗的,暫時倒是沒有需要特別照顧的,這麽多人住在一起,還可以互相搭把手,並不需要花費多少錢請護工。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煬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煬師並收藏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