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日升起,山霧消散而去,林鳥清啼。
流浪道士靜坐於高台之上,細瞧著,身後的山林卻是枯焦之色,顯然還是在北陰山的那處高台上。他微闔雙目,似是在等待著什麽。
許久,耳邊傳來窸窣的動靜,流浪道士睜開了平靜的雙眸,望向了躺在前方的男子。
“……你是何人?”
麵色蒼白的男子緩緩睜開眼,對上天際,晨日的光令他微微眯起眼,隻覺有些刺目。隻適應了半會兒,這才滿是疑惑地坐起身,目光掠過四周,驚覺這裏仍是他所熟悉的地方。故而捏了捏手心,那實實在在的觸感令他有幾分恍惚。
稍稍定了心神,這才注意到一旁的流浪道士,凝著眉問了出聲。
“我自是你的有緣人。”流浪道士微微一笑,隻說起了這故弄玄虛的話。
“呲。”男子仍不住呲笑一聲,壓下心中的不滿。他低頭看了看身上,卻發現身上的箭矢不翼而飛,又抬手摸了摸,便連傷口亦不見了。不由地又皺起眉來,心中暗道奇怪,眸中的困惑更深了。
“那我……是死了,還是活著?”
流浪道士甩了甩拂塵,站起身來,隻神色悲憫道:“你的確死了,卻也還活著。”
“這是何意?”
“世上已無連江此人,作為前朝皇孫之子,你自然是死了。前塵事已了,恩怨已消,你卻命不該絕,自是應當活著。”
男子怔了怔,似是還未消解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亦或者說,他從未想過,他的人生還能有第二種選擇。
“你可想好,你今後要以何種身份立於塵世,又想過怎樣的人生?”
這問題顯然令男子陷入了沉思之中,他苦笑著,過往的人生他總歸是身不由己,唯有仇恨相伴。而今要他為自己而活,他終歸是不知所措了。他從未離開過北陰山及華州一帶,對於世間一切也隻有淺薄的認識,如此想來,到底不明白天下到底有多廣闊。
許久,他突然想到了慧心,在那些時日的交談之中,他明白了慧心的追求,又似乎窺見了另一種可能。
曾幾何時,在他未曾知曉自己真實身份之時,又何嚐不曾做過遨遊天下、仗劍江湖的美夢呢?
望著天際自由翱翔的蒼鷹,他沉寂空蕩的心驀地一動。
前塵已去,重獲新生。而今雖身在塵世,而魂歸世外,已非局中人,更非執棋者,便可當那個遊離於世間的觀棋之人了。
“我想,我應當去看看這世間模樣,活個自由肆意的人生。”男子站起身來,隻覺渾身輕鬆暢快,而後真摯地同流浪道士行了一禮,“李歸離在此謝過仙師相救,感激不盡。”
“哈哈哈……不必謝我,一切都是世間造化罷了!”說罷,流浪道士又舉起拂塵,往他身上一點,隻瞧得眼前青煙一閃,流浪道士不知所蹤。
男子往身上看了看,隻瞧得身上變了衣衫,暗暗驚奇。
最後掃視四周,神色有些複雜地望著眼前這片熟悉又陌生的焦土,毫不留戀地走下山去。路過溪流,他洗了把臉,望見倒影中那張陌生而年輕的麵孔,他粲然一笑,分外明亮。
自此,連江此人命喪於官兵的箭下,此後再無前朝遺民作亂。
而於這世間,便多了一個名為李歸離的遊俠。
這一切,除了那位流浪道士之外,無人得知。便如慧心,亦以為連江赴向了那個必死的結局,從而悵惘不已。不單單是因為連江的結局而失神,亦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為身不由己的自己而悵然。
同樣在連江身上看到影子的,不單單是慧心,還有趙舒玉。
趙舒玉並非對身不由己有所感觸,隻是頭一迴對自己的特殊身份有了些許真切的認知。她不知道未來是否會有同連江一般的境地,但可以知曉的是,依照她的性子,她或許會同他奔赴相似的結局。
身份越高,責任越大,不諳世事的她頭一迴有了這般感想。而想起那些義無反顧同連江走上複仇之路的山寨遺民,她似乎也意識到了身後的千萬子民。
他們似乎同她毫無關係,可命運卻又同她息息相關。
而她亦十分清楚,她終歸不願步那同連江一般的後塵。若真有那一日,想來亦是血流成河,白骨成山罷。
二人隻消沉了兩日,並未在此事上過多耗費心神。
慧心與趙舒玉在陽州縣內尋了間客棧住下,將自己從頭到尾洗了個幹淨,一邊恢複體力養養身子,一邊四處走走,便這麽在城中逗留了三四日。
然華州剿匪的逸聞剛過去,慧心卻又從他人的交談中得知了兗州大旱的消息。
兗州向來富饒,物阜民豐,而今聽到這般傳聞,隻覺得有些不可置信。隻聽得兗州已有半年滴雨未下,作物枯死大半,今已入夏,仍未見一場雨,想來待到秋收時節,怕是要顆粒無收。若當真是如此,數月後的兗州民眾將要麵對一場浩劫。
迴客棧的路上,慧心隻有些心不在焉,低頭沉思著,心事重重。他難免牽係兗州百姓的境況,想要親自去瞧一瞧,一如當初孤身前往蒼州一般。
一路都吃著零嘴的趙舒玉,察覺到慧心麵有憂色的模樣,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慧心哥哥……你怎麽了?總感覺你一副有心事的模樣,在想什麽?”
“沒什麽。”慧心這才迴過神來,“隻是有些累了。”
“……好罷。”趙舒玉又有些狐疑的瞧了瞧,卻也沒瞧出個所以然來,便也作罷,重新將心思放在了手中還有小半的那包零嘴來。
然趙舒玉的出聲,到底令慧心又思考起了原先的計劃。
本想借助商隊途徑京州之時,借機讓那兩名暗衛將她帶迴去,然自被擄掠至山寨之時起,自是與那二人失去了聯係。而今雖已成功逃脫,那二人便也失去了蹤跡。
可轉念一想,那兩名暗衛定也能在官兵上山剿匪那日時趁亂逃出。而身為暗衛,自也有江湖中探聽消息的渠道,故而尋到他與趙舒玉的所在,便隻有時間問題。隻是他與趙舒玉在陽州縣已駐足多日,總該離開此處了。
按理而言,他一個出家人與年輕姑娘相伴而行,日日在城中晃悠,想來是很引人注目才是。
趙舒玉自是不知曉他心中的這些打算,隻還抱著去揚州的念頭。歇了這幾日,她已有些迫不及待想要上路,奈何慧心卻是沒有想要出發的跡象,她不免催促起來。
“慧心哥哥,不是要去揚州麽,咱們何時出發呀?”
“不急,再過兩日罷。”慧心淡淡解釋道,“此去難免舟車勞頓,你我雖歇了幾日,可仍有些體虛,不好再受累。待再養足些精神些再出發罷,也好過途中再經受這些苦累。”
“這倒也是。”趙舒玉點了點頭,認同道。
流浪道士靜坐於高台之上,細瞧著,身後的山林卻是枯焦之色,顯然還是在北陰山的那處高台上。他微闔雙目,似是在等待著什麽。
許久,耳邊傳來窸窣的動靜,流浪道士睜開了平靜的雙眸,望向了躺在前方的男子。
“……你是何人?”
麵色蒼白的男子緩緩睜開眼,對上天際,晨日的光令他微微眯起眼,隻覺有些刺目。隻適應了半會兒,這才滿是疑惑地坐起身,目光掠過四周,驚覺這裏仍是他所熟悉的地方。故而捏了捏手心,那實實在在的觸感令他有幾分恍惚。
稍稍定了心神,這才注意到一旁的流浪道士,凝著眉問了出聲。
“我自是你的有緣人。”流浪道士微微一笑,隻說起了這故弄玄虛的話。
“呲。”男子仍不住呲笑一聲,壓下心中的不滿。他低頭看了看身上,卻發現身上的箭矢不翼而飛,又抬手摸了摸,便連傷口亦不見了。不由地又皺起眉來,心中暗道奇怪,眸中的困惑更深了。
“那我……是死了,還是活著?”
流浪道士甩了甩拂塵,站起身來,隻神色悲憫道:“你的確死了,卻也還活著。”
“這是何意?”
“世上已無連江此人,作為前朝皇孫之子,你自然是死了。前塵事已了,恩怨已消,你卻命不該絕,自是應當活著。”
男子怔了怔,似是還未消解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亦或者說,他從未想過,他的人生還能有第二種選擇。
“你可想好,你今後要以何種身份立於塵世,又想過怎樣的人生?”
這問題顯然令男子陷入了沉思之中,他苦笑著,過往的人生他總歸是身不由己,唯有仇恨相伴。而今要他為自己而活,他終歸是不知所措了。他從未離開過北陰山及華州一帶,對於世間一切也隻有淺薄的認識,如此想來,到底不明白天下到底有多廣闊。
許久,他突然想到了慧心,在那些時日的交談之中,他明白了慧心的追求,又似乎窺見了另一種可能。
曾幾何時,在他未曾知曉自己真實身份之時,又何嚐不曾做過遨遊天下、仗劍江湖的美夢呢?
望著天際自由翱翔的蒼鷹,他沉寂空蕩的心驀地一動。
前塵已去,重獲新生。而今雖身在塵世,而魂歸世外,已非局中人,更非執棋者,便可當那個遊離於世間的觀棋之人了。
“我想,我應當去看看這世間模樣,活個自由肆意的人生。”男子站起身來,隻覺渾身輕鬆暢快,而後真摯地同流浪道士行了一禮,“李歸離在此謝過仙師相救,感激不盡。”
“哈哈哈……不必謝我,一切都是世間造化罷了!”說罷,流浪道士又舉起拂塵,往他身上一點,隻瞧得眼前青煙一閃,流浪道士不知所蹤。
男子往身上看了看,隻瞧得身上變了衣衫,暗暗驚奇。
最後掃視四周,神色有些複雜地望著眼前這片熟悉又陌生的焦土,毫不留戀地走下山去。路過溪流,他洗了把臉,望見倒影中那張陌生而年輕的麵孔,他粲然一笑,分外明亮。
自此,連江此人命喪於官兵的箭下,此後再無前朝遺民作亂。
而於這世間,便多了一個名為李歸離的遊俠。
這一切,除了那位流浪道士之外,無人得知。便如慧心,亦以為連江赴向了那個必死的結局,從而悵惘不已。不單單是因為連江的結局而失神,亦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為身不由己的自己而悵然。
同樣在連江身上看到影子的,不單單是慧心,還有趙舒玉。
趙舒玉並非對身不由己有所感觸,隻是頭一迴對自己的特殊身份有了些許真切的認知。她不知道未來是否會有同連江一般的境地,但可以知曉的是,依照她的性子,她或許會同他奔赴相似的結局。
身份越高,責任越大,不諳世事的她頭一迴有了這般感想。而想起那些義無反顧同連江走上複仇之路的山寨遺民,她似乎也意識到了身後的千萬子民。
他們似乎同她毫無關係,可命運卻又同她息息相關。
而她亦十分清楚,她終歸不願步那同連江一般的後塵。若真有那一日,想來亦是血流成河,白骨成山罷。
二人隻消沉了兩日,並未在此事上過多耗費心神。
慧心與趙舒玉在陽州縣內尋了間客棧住下,將自己從頭到尾洗了個幹淨,一邊恢複體力養養身子,一邊四處走走,便這麽在城中逗留了三四日。
然華州剿匪的逸聞剛過去,慧心卻又從他人的交談中得知了兗州大旱的消息。
兗州向來富饒,物阜民豐,而今聽到這般傳聞,隻覺得有些不可置信。隻聽得兗州已有半年滴雨未下,作物枯死大半,今已入夏,仍未見一場雨,想來待到秋收時節,怕是要顆粒無收。若當真是如此,數月後的兗州民眾將要麵對一場浩劫。
迴客棧的路上,慧心隻有些心不在焉,低頭沉思著,心事重重。他難免牽係兗州百姓的境況,想要親自去瞧一瞧,一如當初孤身前往蒼州一般。
一路都吃著零嘴的趙舒玉,察覺到慧心麵有憂色的模樣,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慧心哥哥……你怎麽了?總感覺你一副有心事的模樣,在想什麽?”
“沒什麽。”慧心這才迴過神來,“隻是有些累了。”
“……好罷。”趙舒玉又有些狐疑的瞧了瞧,卻也沒瞧出個所以然來,便也作罷,重新將心思放在了手中還有小半的那包零嘴來。
然趙舒玉的出聲,到底令慧心又思考起了原先的計劃。
本想借助商隊途徑京州之時,借機讓那兩名暗衛將她帶迴去,然自被擄掠至山寨之時起,自是與那二人失去了聯係。而今雖已成功逃脫,那二人便也失去了蹤跡。
可轉念一想,那兩名暗衛定也能在官兵上山剿匪那日時趁亂逃出。而身為暗衛,自也有江湖中探聽消息的渠道,故而尋到他與趙舒玉的所在,便隻有時間問題。隻是他與趙舒玉在陽州縣已駐足多日,總該離開此處了。
按理而言,他一個出家人與年輕姑娘相伴而行,日日在城中晃悠,想來是很引人注目才是。
趙舒玉自是不知曉他心中的這些打算,隻還抱著去揚州的念頭。歇了這幾日,她已有些迫不及待想要上路,奈何慧心卻是沒有想要出發的跡象,她不免催促起來。
“慧心哥哥,不是要去揚州麽,咱們何時出發呀?”
“不急,再過兩日罷。”慧心淡淡解釋道,“此去難免舟車勞頓,你我雖歇了幾日,可仍有些體虛,不好再受累。待再養足些精神些再出發罷,也好過途中再經受這些苦累。”
“這倒也是。”趙舒玉點了點頭,認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