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川家在發生戰爭的時候,也總說:“那個,讓三河人去吧!”一直把竹千代的家臣們遣作戰爭的先發部隊。因此打仗的時候,死的、傷的,大部分總是竹千代的家臣。今川的家臣們卻撅著屁股,站在高處看撕殺。
可即使這樣,竹千代的家臣們也沒有反抗或是背叛今川家。倚靠強國正是弱國的可哀之處,聽了今川家的話,無論如何也要服服貼貼低頭,“是,是,明白了。”這樣說著並不折不扣地幹。可是在內心想著:“臭狗屎,給我記著,這隻是到竹千代殿下長大成人之前在那天來臨之前的磨難罷了。”咬緊牙關默默忍受下去。就這樣,自律自重,相互鼓勵,他們愈發地緊密團結在一起。
那麽作為人質身在駿府的竹千代,過著怎樣的生活呢?駿府,就是現在的靜岡市,竹千代在這裏,從七歲到十九歲,整整度過了十二年的時光。他所居住的地方,據說離現在的靜岡火車站很近。在那兒,竹千代和同去的七八十個家臣一起同住,其中的幾人,更成了他的玩友。
駿府邊流淌著一條名叫安倍川的河流。五月五日這一天,附近的孩子們分成兩組,隔著河展開扔石子兒大戰。竹千代正是剛到駿府不久,他在家臣們的簇擁之下,遠觀這一混戰。
以安倍川為界,一方是三百人左右的孩子們,另一方隻有其一半,約一百四五十人。雙方哇哇吶喊,互擲石子。竹千代凝神看了一會兒,向著側旁的家臣們說:“你們認為哪邊會勝?”家臣們用“那還用說”似的神情迴答:“這個嘛,肯定是人多的那方勝羅!”
竹千代搖搖頭:“不,我認為人數少的一方一定會贏。”家臣們嘴上不說,心中想道:“哪會有這樣的事,人數少的那一組隻有人數多的那一組的一半人,不輸才怪!”他們一邊這樣想,一邊繼續觀戰。這時人數多的那一組卻漸漸形勢不妙,接二連三地有人逃走,到頭來終於一鬧而散。見此情景,勝利的那一方孩子都舉著手高興地喊著:“噢,噢,我們贏了!我們贏了!”家臣們雖感到不可思議,可事實畢竟擺在眼前。為什麽能知道人多的那一方會敗呢?家臣們向竹千代請教。
竹千代微笑著說:“看那場扔石子大戰的時候,我發現人數少的那一方,人人團結一心,拚命地扔石子。可另一方,卻仗著人多,不把對手當迴事,根本沒有團結起來,所以我認為人少的那一組一定勝利!”
家臣們高興地看著竹千代可愛的小臉蛋,不由心想:“真是好聰明的孩子啊!長大後一定會成為一員了不起的大將。”
一年元旦,竹千代到今川的宅第去致賀新年。那天,今川義元的麵前並列坐著一大串相當於他的家臣們的大、小名,眾人都正襟危坐。這時竹千代突然起了便意,於是立刻站了起來,走到廊簷下,解下褲子向著庭院沙沙地小便,然後又若無其事地迴到席上坐下,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旁邊的大小名們都吃了一驚,在那麽多正襟危坐,形容威武的武將麵前無所顧忌地小便,真是個大膽的孩子。
“那孩子到底是誰?”大小名們竊竊私語地向旁邊的人打聽。其中有認識竹千代的人說:“那是三河清康的孫子。”
“原來如此,是清康的孫子啊!”聽的人於是恍然大悟似地點頭道。
鬆平清康是廣忠的父親,也就是竹千代的爺爺,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將,竹千代被認為同他的爺爺十分相似。清康作為勇將的名號,甚至在駿河國也非常響亮,所以從竹千代的大膽無畏這一點來看,到底是清康的孫子,令人敬佩不已。
竹千代很尊敬他的爺爺,後來元康這個名字就是從“清康”中取了一個字。
竹千代非常喜歡鷹狩,所謂鷹狩,就是帶著馴好的鷹去山野,驚起鶴和鷺鷥或其他之類的鳥,放飛獵鷹去捉,鷹捉住了獵物,就會飛迴飼主(專職養鷹的人)的手上。那是當時的一項體育運動。
因為鷹狩,竹千代在駿府附近的山野四處奔波,也許就在那時,鍛鍊出了強壯的身體吧!弓術也是在那個時候學會的。
鳥居元忠比竹千代大三歲,是竹千代從岡崎帶來的家臣。一天竹千代對元忠說:“你把伯勞象鷹那樣訓練一下。”可元忠的做法不對,伯勞鳥飛跑了,竹千代心中不快,他突然站起道:“這個笨蛋”說著,從走廊邊上把元忠一把推了下去。元忠的父親名叫鳥居伊賀守,是從廣忠時代起的重臣。盡管元忠是他的兒子,可竹千代一點沒有顧慮這些。伊賀守看到了,佩服地說:“哎呀呀,真是前途有望的年輕殿下啊!”
可竹千代並不僅僅是頑皮而已,他在學問方麵也是全神貫注地學習。有位相當於今川義元叔父身份的人,名叫雪齋,是位僧人,是駿府附近臨濟寺的住持。雪齋雖是位僧人,但深通軍略,上曉天文,下知地理。義元經常和雪齋商談要事,今川的軍勢之所以如此強,據說也是由於義元借用了雪齋智謀的緣故。就是這個雪齋非常喜愛竹千代,甚至手把手地教他寫字。即使是頑皮到了極點的竹千代,但對雪齋卻從來恭恭敬敬。
直到今天,靜岡市北麵還有一座名叫臨濟寺的古寺。在這座寺裏,據說還有著竹千代跟從雪齋手把手學習的房間,裏麵還存放著竹千代用過的硯台、墨盒等物。
成人
弘治二年(1555年)三月,竹千代十四歲。按過去武家的習慣,男孩子到了十四、五歲,就要穿上成人的衣裳,剃去額發。這被稱之為元服,名字也要改掉舊名,重起新名。竹千代取了義元的一字,起名為元信,從這以後,改名為鬆平元信。
一日,元信來到義元麵前懇求道:“托您的福,如今我已元服,想迴一次故鄉給祖先和父親掃墓,想得到您的允許。”義元沒有拒絕,答允了他。
元信懷著激動的心情,出了駿府。從六歲離開故國,如今已是第十年了,思念和喜悅之情無以言喻。他看到了即使是在夢裏也忘不了的岡崎城,山河都是昔日的模樣,更令人感動的是,家臣們都到邊境來迎接他。
“您迴來啦!您真是長大了。”
“真令俺們想念啊!已經是一表人才了。”
家臣們眾口紛紜,高興之極。大家眼中都流著淚。沒有了老主君的他們,見了已長成一表人才的年輕主君,喜悅四溢。
元信沒有進城的本丸(主君所住的地方),而是進了二之丸(隱居的主君父親或長男的居處),這樣做是為了表示對今川家的謙讓之禮。
守衛岡崎的城代家老鳥居忠吉是元信祖父清康時代以來的重臣,已經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見到元信,滿麵的皺紋都笑了起來:“唷,您迴來啦!長得真象您父親啊!老頭子我可真高興。對了,我有想給殿下看的東西,請讓我給您帶路。”說著,他站了起來。他把元信帶到城中一個秘密所在。“請您過目。”忠吉打開門,隻見裏麵堆滿了銅錢。
“從今以後,殿下可以用這來召集大量的優秀武士,這對於您以後重振家業可是必需之物。為了這個,我老頭子,瞞著今川家,每年偷攢下年貢藏了起來。”元信一看,地上果然堆著成串成串的銅錢。
</br>
可即使這樣,竹千代的家臣們也沒有反抗或是背叛今川家。倚靠強國正是弱國的可哀之處,聽了今川家的話,無論如何也要服服貼貼低頭,“是,是,明白了。”這樣說著並不折不扣地幹。可是在內心想著:“臭狗屎,給我記著,這隻是到竹千代殿下長大成人之前在那天來臨之前的磨難罷了。”咬緊牙關默默忍受下去。就這樣,自律自重,相互鼓勵,他們愈發地緊密團結在一起。
那麽作為人質身在駿府的竹千代,過著怎樣的生活呢?駿府,就是現在的靜岡市,竹千代在這裏,從七歲到十九歲,整整度過了十二年的時光。他所居住的地方,據說離現在的靜岡火車站很近。在那兒,竹千代和同去的七八十個家臣一起同住,其中的幾人,更成了他的玩友。
駿府邊流淌著一條名叫安倍川的河流。五月五日這一天,附近的孩子們分成兩組,隔著河展開扔石子兒大戰。竹千代正是剛到駿府不久,他在家臣們的簇擁之下,遠觀這一混戰。
以安倍川為界,一方是三百人左右的孩子們,另一方隻有其一半,約一百四五十人。雙方哇哇吶喊,互擲石子。竹千代凝神看了一會兒,向著側旁的家臣們說:“你們認為哪邊會勝?”家臣們用“那還用說”似的神情迴答:“這個嘛,肯定是人多的那方勝羅!”
竹千代搖搖頭:“不,我認為人數少的一方一定會贏。”家臣們嘴上不說,心中想道:“哪會有這樣的事,人數少的那一組隻有人數多的那一組的一半人,不輸才怪!”他們一邊這樣想,一邊繼續觀戰。這時人數多的那一組卻漸漸形勢不妙,接二連三地有人逃走,到頭來終於一鬧而散。見此情景,勝利的那一方孩子都舉著手高興地喊著:“噢,噢,我們贏了!我們贏了!”家臣們雖感到不可思議,可事實畢竟擺在眼前。為什麽能知道人多的那一方會敗呢?家臣們向竹千代請教。
竹千代微笑著說:“看那場扔石子大戰的時候,我發現人數少的那一方,人人團結一心,拚命地扔石子。可另一方,卻仗著人多,不把對手當迴事,根本沒有團結起來,所以我認為人少的那一組一定勝利!”
家臣們高興地看著竹千代可愛的小臉蛋,不由心想:“真是好聰明的孩子啊!長大後一定會成為一員了不起的大將。”
一年元旦,竹千代到今川的宅第去致賀新年。那天,今川義元的麵前並列坐著一大串相當於他的家臣們的大、小名,眾人都正襟危坐。這時竹千代突然起了便意,於是立刻站了起來,走到廊簷下,解下褲子向著庭院沙沙地小便,然後又若無其事地迴到席上坐下,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旁邊的大小名們都吃了一驚,在那麽多正襟危坐,形容威武的武將麵前無所顧忌地小便,真是個大膽的孩子。
“那孩子到底是誰?”大小名們竊竊私語地向旁邊的人打聽。其中有認識竹千代的人說:“那是三河清康的孫子。”
“原來如此,是清康的孫子啊!”聽的人於是恍然大悟似地點頭道。
鬆平清康是廣忠的父親,也就是竹千代的爺爺,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將,竹千代被認為同他的爺爺十分相似。清康作為勇將的名號,甚至在駿河國也非常響亮,所以從竹千代的大膽無畏這一點來看,到底是清康的孫子,令人敬佩不已。
竹千代很尊敬他的爺爺,後來元康這個名字就是從“清康”中取了一個字。
竹千代非常喜歡鷹狩,所謂鷹狩,就是帶著馴好的鷹去山野,驚起鶴和鷺鷥或其他之類的鳥,放飛獵鷹去捉,鷹捉住了獵物,就會飛迴飼主(專職養鷹的人)的手上。那是當時的一項體育運動。
因為鷹狩,竹千代在駿府附近的山野四處奔波,也許就在那時,鍛鍊出了強壯的身體吧!弓術也是在那個時候學會的。
鳥居元忠比竹千代大三歲,是竹千代從岡崎帶來的家臣。一天竹千代對元忠說:“你把伯勞象鷹那樣訓練一下。”可元忠的做法不對,伯勞鳥飛跑了,竹千代心中不快,他突然站起道:“這個笨蛋”說著,從走廊邊上把元忠一把推了下去。元忠的父親名叫鳥居伊賀守,是從廣忠時代起的重臣。盡管元忠是他的兒子,可竹千代一點沒有顧慮這些。伊賀守看到了,佩服地說:“哎呀呀,真是前途有望的年輕殿下啊!”
可竹千代並不僅僅是頑皮而已,他在學問方麵也是全神貫注地學習。有位相當於今川義元叔父身份的人,名叫雪齋,是位僧人,是駿府附近臨濟寺的住持。雪齋雖是位僧人,但深通軍略,上曉天文,下知地理。義元經常和雪齋商談要事,今川的軍勢之所以如此強,據說也是由於義元借用了雪齋智謀的緣故。就是這個雪齋非常喜愛竹千代,甚至手把手地教他寫字。即使是頑皮到了極點的竹千代,但對雪齋卻從來恭恭敬敬。
直到今天,靜岡市北麵還有一座名叫臨濟寺的古寺。在這座寺裏,據說還有著竹千代跟從雪齋手把手學習的房間,裏麵還存放著竹千代用過的硯台、墨盒等物。
成人
弘治二年(1555年)三月,竹千代十四歲。按過去武家的習慣,男孩子到了十四、五歲,就要穿上成人的衣裳,剃去額發。這被稱之為元服,名字也要改掉舊名,重起新名。竹千代取了義元的一字,起名為元信,從這以後,改名為鬆平元信。
一日,元信來到義元麵前懇求道:“托您的福,如今我已元服,想迴一次故鄉給祖先和父親掃墓,想得到您的允許。”義元沒有拒絕,答允了他。
元信懷著激動的心情,出了駿府。從六歲離開故國,如今已是第十年了,思念和喜悅之情無以言喻。他看到了即使是在夢裏也忘不了的岡崎城,山河都是昔日的模樣,更令人感動的是,家臣們都到邊境來迎接他。
“您迴來啦!您真是長大了。”
“真令俺們想念啊!已經是一表人才了。”
家臣們眾口紛紜,高興之極。大家眼中都流著淚。沒有了老主君的他們,見了已長成一表人才的年輕主君,喜悅四溢。
元信沒有進城的本丸(主君所住的地方),而是進了二之丸(隱居的主君父親或長男的居處),這樣做是為了表示對今川家的謙讓之禮。
守衛岡崎的城代家老鳥居忠吉是元信祖父清康時代以來的重臣,已經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見到元信,滿麵的皺紋都笑了起來:“唷,您迴來啦!長得真象您父親啊!老頭子我可真高興。對了,我有想給殿下看的東西,請讓我給您帶路。”說著,他站了起來。他把元信帶到城中一個秘密所在。“請您過目。”忠吉打開門,隻見裏麵堆滿了銅錢。
“從今以後,殿下可以用這來召集大量的優秀武士,這對於您以後重振家業可是必需之物。為了這個,我老頭子,瞞著今川家,每年偷攢下年貢藏了起來。”元信一看,地上果然堆著成串成串的銅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