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下一頁]
許打不許罵
“不過,老祖宗也留下了恩典。宮裏許打不許罵。‘都是隨龍過來的,罵誰也不合適’。這是老祖宗的話。再說,宮裏頭忌諱多,罵人就可能帶出不受聽的話來,掌事兒的聽見也決不答應(宮裏管當差叫上事兒〔應作事兒上的〕,管帶班的叫掌事兒的)。”她絮絮地談著,聲調又恢複原來平平淡淡的了。“就因為不許罵,所以隻能用打來出氣了。我們頭上的暴栗子(疙瘩),是經常不斷的。先打後說話,這已經形成了規矩。說我們是打出來的,一點也不過分。”
[上一頁][下一頁]
不許打臉
“宮女一般是不許打臉的。大概因為臉是女人的本錢,女人一生榮華富貴多半在臉上。掌嘴是太監常見的事,可在宮女就不許,除非做出下賤的事來。老太後讓隆裕主子打珍小主嘴巴,那是給珍小主最大的羞辱,連下等奴才都不如(宮裏稱皇後叫主子,稱妃子叫小主)。宮女對宮女誰也不許打臉,掌事兒的知道了,對總管太監一說,就免不了挨訓斥。每個宮裏都有一個執家法的老太監,也允許宮女去訴苦。不過誰也不去惹事。”俗話說,‘打人不打臉’,宮裏嚴格遵守這條規則。
[上一頁][下一頁]
睡臥姿勢
秋天的黃昏,太陽雖然落下去了,可距掌燈前還有很長的時間,旗人管這段時間叫“有後蹬兒”。我們就在這“有後蹬兒”的閑空裏,把炕桌擺在屋門口,沏上一壺茶,弄幾條矮凳兒,我和街坊們一圍,聊起閑天來。“宮裏最大的困難有三件”,很難得她慡慡快快地說幾句話。我們靜靜地聽著,等她說下去。“第一是睡覺。宮裏有個特別嚴的規矩,宮女睡覺不許仰麵朝天,必須側著身子、拳著腿。”她由矮板凳上站起,走到木板床前給我們作了表演。側臥著身子,兩腿蜷伏著,一隻手側放在身上,另一隻手平伸著。我不禁低聲地問:“為什麽要這樣睡呢?”一般在她閑談中,我們是很少插言的,不知哪一句話不順她的心,她就會冷冷地不再說下去了。她說:“宮廷裏的人都信神,傳說各殿都有殿神,一到夜裏全出來到各殿察看,保護著太後、皇上和各主子們。宮女睡覺不能沒人樣子。大八字一躺,多難看呀!衝撞了殿神可得罪不小。另外,小姐妹們還有個私人忌諱,睡覺不許托腮,說這是哭相,永遠也走不了時運。”蚊子在角落裏暗暗地飛來飛去,她和善地用芭蕉葉先給大家,然後再給她自己。這是旗下人的禮貌。她繼續地說:“白天的差事還好伺候,一到夜晚,提心弔膽,我不知因為睡覺挨過多少次打,直到現在還是側著身子睡,就是那時候打出來的。”她的話又漸漸低沉下去了。
[上一頁][下一頁]
不能吃飽,怕出虛恭
她斜坐在門旁,眼睛茫然地看著遠方,說一句想一句,像在沉思似的。“第二樣和第三樣的困難,是吃飯和出虛恭。伺候老太後可真不容易,從頭到腳,一根頭發絲也不許亂,要幹淨、整潔、利落。身上不許帶邪味更不許有髒味兒。我們多少年沒吃過魚,怕身上帶腥氣味。如果在上頭當差,身上突然冒出髒味兒來,那叫‘大不敬’,丟了差事是一定的,可能姑姑和掌事兒的也得受連累。惟一的辦法是嚴格控製飲食,每頓飯隻許吃八成飽,姑姑用眼角一瞟,馬上就得把飯碗放下。輪到夜間上夜,雖然夜裏有頓點心(宮裏叫加餐),可誰也不敢吃,由晚上直餓到天亮。我們到什麽月有什麽月的份例。例如:一到夏天,由夏至到處暑,每人每天賞一個西瓜,可是宮女忌生冷,誰也不敢多吃,站在下房的石頭台階上,高高地扔下,把西瓜摔得粉碎,讓小姐妹們哈哈一笑。我們在儲秀宮裏伺候老太後叫當上差,可別人受不到的罪,我們都得受,誰能想到在皇宮裏當差,五六年幾乎沒吃過一頓飽飯,試想我們是十二三歲的孩子呀!怕出虛恭,丟了差事,惹了麻煩,在小姐妹群裏抬不起頭來。迴想起來,這是什麽滋味!就連主子、小主、格格(宮廷管公主叫格格),到上頭(見太後)去前,也要淨一淨身子,免得失敬。”
[上一頁][下一頁]
四季的飲食
“我們在宮裏吃飯是有嚴格季節性的。”這是新的話題,使她很有興致地對我說起來。“就拿大年初一說吧。頭天晚上是三十,我們叫辭歲。這一天在宮裏是例外的一天,可以晚睡,一到11點交子時前,我們要給老太後磕頭辭歲,嘴裏念道著‘老太後吉祥、老太後萬事如意’等。初一,一定給我們吃春盤,普通叫春餅,一桌放一個大盒子,所以也叫盒子菜,有圓的也有方的,裏頭放12個,或16個或18個琺瑯盒子,盒子裏放著切好了的細絲醬菜、薰菜,如青醬肉、五香小肚、薰肚、薰雞絲等等。宮裏有的是東西,吃雞吃鴨已經算粗吃了。這時我們每天吃飯時都有鍋子,用它代替大砂鍋,因為值班差事不自由,不能同時到齊吃,有個鍋子,還可以都吃著熱菜。吃完春盤,愛吃湯的去到鍋子裏舀,愛喝粥的,有兩三樣粥。”她一口氣說了許多話,我隻能做幫工的差事,替她添煤,往水壺內續水,節省點時間,讓她多fèng點衣服。
“一到五月初一,就有各種餡、各種形式——方的、尖的、抓髻式——的粽子。八月節有各種月餅,重陽節有花糕。從十月十五起每頓飯添鍋子,有什錦鍋、涮羊肉,東北的習慣愛將酸菜、血腸、白肉、白片雞、切肚混在一起,我們吃這種鍋子的時候多。也有時吃山雞鍋子,反正一年裏我們有三個整月吃鍋子。正月十六日撤鍋子換砂鍋。到了清明節,就有豌豆黃、芸豆糕、艾窩窩等;到立夏,就有綠豆粥、小豆粥;到夏至,就要吃水晶肉、水晶雞、水晶肚之類的。暑天,也給涼碗子吃,像甜瓜果藕、蓮子洋粉攥絲、杏仁豆腐等,經常吃的是荷葉粥,都是冰鎮的。瓜果梨桃按季節按月有份例。清廷吃東西講究分寸,不當令不吃。”她迴憶起當年的生活來,不時地流露出哀傷的語氣。現在她窮得一無所有,哀傷是自然的了。
[上一頁][下一頁]
衣服、打扮
初冬的下晚,有些涼了。住宿舍的學生吃完晚飯的時間比較早,這時間到她家裏,她正在忙碌著。為了用水方便,在她屋門後有個矮胖的水缸,預備早晨不開屋門時,留著洗涮用。往缸裏提水,是吃力的活,我就經常地幫提幾桶水,她千恩萬謝地說:“讓您受累了。”時間長了,像家裏人相處一樣,談起話來也就不太拘束了。宮廷的生活養成她不愛說話的習慣。除去禮貌上的寒暄以外,決不東扯西扯的。我隻能找那不大相關的話問:“宮廷裏都穿什麽呀?”她搔了搔頭皮,沉思一會兒說:“清宮裏有個好傳統,當宮女的要樸素,說話行動都不許輕浮。要求有宮廷氣派,像寶石玉器一樣,由裏往外透出潤澤來,不能像玻璃球一樣,表麵光滑刺眼。所以我們宮女不許描眉畫鬢,也不穿大紅大綠。一年四季由宮裏賞給衣裳。春天到二月,由太監領著人在體和殿外邊,東廊子的屋子裏量衣服尺寸,由頭上到腳下,包括鞋襪在內。這是準備夏天穿用的。以後都是上季量下季的。因為年歲小,長得快必須一個季度量一次。每次賞給我們是四套,由底衣、襯衣、外衣、背心,算一套。衣料是春綢、寧綢的多,夏天也有紡綢的。除去萬壽月(舊曆十月初十是老太後生日,宮中稱十月叫萬壽月)能穿紅的、擦胭脂、抹紅嘴唇以外,我們一年差不多穿兩色衣裳,春夏是綠色,淡綠、深綠、老綠可以隨便,但不能出大格;秋冬是紫褐色的,惟一能爭奇鬥勝的,是袖口、領口、褲腳、鞋幫的子和繡花,但也是以雅淡為主,不能過分。平常是烏油油的大辮子,辮根紮二寸長的紅絨繩,辮梢用桃紅色的子係起來,留有一寸長的辮穗,用梳子梳勻,蓬鬆著,鬢邊戴一朵剪絨的紅絨花,腳下白綾子襪子,青鞋上繡著滿幫的淺碎花,透著喜興,看著利索、慡眼。清宮200多年,宮女很少出過醜事,這也是製度嚴的關係。”
</br>
許打不許罵
“不過,老祖宗也留下了恩典。宮裏許打不許罵。‘都是隨龍過來的,罵誰也不合適’。這是老祖宗的話。再說,宮裏頭忌諱多,罵人就可能帶出不受聽的話來,掌事兒的聽見也決不答應(宮裏管當差叫上事兒〔應作事兒上的〕,管帶班的叫掌事兒的)。”她絮絮地談著,聲調又恢複原來平平淡淡的了。“就因為不許罵,所以隻能用打來出氣了。我們頭上的暴栗子(疙瘩),是經常不斷的。先打後說話,這已經形成了規矩。說我們是打出來的,一點也不過分。”
[上一頁][下一頁]
不許打臉
“宮女一般是不許打臉的。大概因為臉是女人的本錢,女人一生榮華富貴多半在臉上。掌嘴是太監常見的事,可在宮女就不許,除非做出下賤的事來。老太後讓隆裕主子打珍小主嘴巴,那是給珍小主最大的羞辱,連下等奴才都不如(宮裏稱皇後叫主子,稱妃子叫小主)。宮女對宮女誰也不許打臉,掌事兒的知道了,對總管太監一說,就免不了挨訓斥。每個宮裏都有一個執家法的老太監,也允許宮女去訴苦。不過誰也不去惹事。”俗話說,‘打人不打臉’,宮裏嚴格遵守這條規則。
[上一頁][下一頁]
睡臥姿勢
秋天的黃昏,太陽雖然落下去了,可距掌燈前還有很長的時間,旗人管這段時間叫“有後蹬兒”。我們就在這“有後蹬兒”的閑空裏,把炕桌擺在屋門口,沏上一壺茶,弄幾條矮凳兒,我和街坊們一圍,聊起閑天來。“宮裏最大的困難有三件”,很難得她慡慡快快地說幾句話。我們靜靜地聽著,等她說下去。“第一是睡覺。宮裏有個特別嚴的規矩,宮女睡覺不許仰麵朝天,必須側著身子、拳著腿。”她由矮板凳上站起,走到木板床前給我們作了表演。側臥著身子,兩腿蜷伏著,一隻手側放在身上,另一隻手平伸著。我不禁低聲地問:“為什麽要這樣睡呢?”一般在她閑談中,我們是很少插言的,不知哪一句話不順她的心,她就會冷冷地不再說下去了。她說:“宮廷裏的人都信神,傳說各殿都有殿神,一到夜裏全出來到各殿察看,保護著太後、皇上和各主子們。宮女睡覺不能沒人樣子。大八字一躺,多難看呀!衝撞了殿神可得罪不小。另外,小姐妹們還有個私人忌諱,睡覺不許托腮,說這是哭相,永遠也走不了時運。”蚊子在角落裏暗暗地飛來飛去,她和善地用芭蕉葉先給大家,然後再給她自己。這是旗下人的禮貌。她繼續地說:“白天的差事還好伺候,一到夜晚,提心弔膽,我不知因為睡覺挨過多少次打,直到現在還是側著身子睡,就是那時候打出來的。”她的話又漸漸低沉下去了。
[上一頁][下一頁]
不能吃飽,怕出虛恭
她斜坐在門旁,眼睛茫然地看著遠方,說一句想一句,像在沉思似的。“第二樣和第三樣的困難,是吃飯和出虛恭。伺候老太後可真不容易,從頭到腳,一根頭發絲也不許亂,要幹淨、整潔、利落。身上不許帶邪味更不許有髒味兒。我們多少年沒吃過魚,怕身上帶腥氣味。如果在上頭當差,身上突然冒出髒味兒來,那叫‘大不敬’,丟了差事是一定的,可能姑姑和掌事兒的也得受連累。惟一的辦法是嚴格控製飲食,每頓飯隻許吃八成飽,姑姑用眼角一瞟,馬上就得把飯碗放下。輪到夜間上夜,雖然夜裏有頓點心(宮裏叫加餐),可誰也不敢吃,由晚上直餓到天亮。我們到什麽月有什麽月的份例。例如:一到夏天,由夏至到處暑,每人每天賞一個西瓜,可是宮女忌生冷,誰也不敢多吃,站在下房的石頭台階上,高高地扔下,把西瓜摔得粉碎,讓小姐妹們哈哈一笑。我們在儲秀宮裏伺候老太後叫當上差,可別人受不到的罪,我們都得受,誰能想到在皇宮裏當差,五六年幾乎沒吃過一頓飽飯,試想我們是十二三歲的孩子呀!怕出虛恭,丟了差事,惹了麻煩,在小姐妹群裏抬不起頭來。迴想起來,這是什麽滋味!就連主子、小主、格格(宮廷管公主叫格格),到上頭(見太後)去前,也要淨一淨身子,免得失敬。”
[上一頁][下一頁]
四季的飲食
“我們在宮裏吃飯是有嚴格季節性的。”這是新的話題,使她很有興致地對我說起來。“就拿大年初一說吧。頭天晚上是三十,我們叫辭歲。這一天在宮裏是例外的一天,可以晚睡,一到11點交子時前,我們要給老太後磕頭辭歲,嘴裏念道著‘老太後吉祥、老太後萬事如意’等。初一,一定給我們吃春盤,普通叫春餅,一桌放一個大盒子,所以也叫盒子菜,有圓的也有方的,裏頭放12個,或16個或18個琺瑯盒子,盒子裏放著切好了的細絲醬菜、薰菜,如青醬肉、五香小肚、薰肚、薰雞絲等等。宮裏有的是東西,吃雞吃鴨已經算粗吃了。這時我們每天吃飯時都有鍋子,用它代替大砂鍋,因為值班差事不自由,不能同時到齊吃,有個鍋子,還可以都吃著熱菜。吃完春盤,愛吃湯的去到鍋子裏舀,愛喝粥的,有兩三樣粥。”她一口氣說了許多話,我隻能做幫工的差事,替她添煤,往水壺內續水,節省點時間,讓她多fèng點衣服。
“一到五月初一,就有各種餡、各種形式——方的、尖的、抓髻式——的粽子。八月節有各種月餅,重陽節有花糕。從十月十五起每頓飯添鍋子,有什錦鍋、涮羊肉,東北的習慣愛將酸菜、血腸、白肉、白片雞、切肚混在一起,我們吃這種鍋子的時候多。也有時吃山雞鍋子,反正一年裏我們有三個整月吃鍋子。正月十六日撤鍋子換砂鍋。到了清明節,就有豌豆黃、芸豆糕、艾窩窩等;到立夏,就有綠豆粥、小豆粥;到夏至,就要吃水晶肉、水晶雞、水晶肚之類的。暑天,也給涼碗子吃,像甜瓜果藕、蓮子洋粉攥絲、杏仁豆腐等,經常吃的是荷葉粥,都是冰鎮的。瓜果梨桃按季節按月有份例。清廷吃東西講究分寸,不當令不吃。”她迴憶起當年的生活來,不時地流露出哀傷的語氣。現在她窮得一無所有,哀傷是自然的了。
[上一頁][下一頁]
衣服、打扮
初冬的下晚,有些涼了。住宿舍的學生吃完晚飯的時間比較早,這時間到她家裏,她正在忙碌著。為了用水方便,在她屋門後有個矮胖的水缸,預備早晨不開屋門時,留著洗涮用。往缸裏提水,是吃力的活,我就經常地幫提幾桶水,她千恩萬謝地說:“讓您受累了。”時間長了,像家裏人相處一樣,談起話來也就不太拘束了。宮廷的生活養成她不愛說話的習慣。除去禮貌上的寒暄以外,決不東扯西扯的。我隻能找那不大相關的話問:“宮廷裏都穿什麽呀?”她搔了搔頭皮,沉思一會兒說:“清宮裏有個好傳統,當宮女的要樸素,說話行動都不許輕浮。要求有宮廷氣派,像寶石玉器一樣,由裏往外透出潤澤來,不能像玻璃球一樣,表麵光滑刺眼。所以我們宮女不許描眉畫鬢,也不穿大紅大綠。一年四季由宮裏賞給衣裳。春天到二月,由太監領著人在體和殿外邊,東廊子的屋子裏量衣服尺寸,由頭上到腳下,包括鞋襪在內。這是準備夏天穿用的。以後都是上季量下季的。因為年歲小,長得快必須一個季度量一次。每次賞給我們是四套,由底衣、襯衣、外衣、背心,算一套。衣料是春綢、寧綢的多,夏天也有紡綢的。除去萬壽月(舊曆十月初十是老太後生日,宮中稱十月叫萬壽月)能穿紅的、擦胭脂、抹紅嘴唇以外,我們一年差不多穿兩色衣裳,春夏是綠色,淡綠、深綠、老綠可以隨便,但不能出大格;秋冬是紫褐色的,惟一能爭奇鬥勝的,是袖口、領口、褲腳、鞋幫的子和繡花,但也是以雅淡為主,不能過分。平常是烏油油的大辮子,辮根紮二寸長的紅絨繩,辮梢用桃紅色的子係起來,留有一寸長的辮穗,用梳子梳勻,蓬鬆著,鬢邊戴一朵剪絨的紅絨花,腳下白綾子襪子,青鞋上繡著滿幫的淺碎花,透著喜興,看著利索、慡眼。清宮200多年,宮女很少出過醜事,這也是製度嚴的關係。”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