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宮本言感慨的事還多著哩!
不久前的一天夜晚,由於西伯利亞寒流的突然襲來,富拉爾基的氣溫,一下子降到最低記錄。人們哈一口氣,立即化成白霜;吐一口唾味,掉在地上馬上便摔成冰屑;誰要走出室外一步,全身都得進行"包裝",外邊隻露出一雙眼睛。會享受的人,這時都在暖氣燒到20c的室內,躺在沙發上,一邊嗑著此地營養豐富的"毛嗑兒",一邊欣賞電視台正在播放的風靡一時的香港影片《三笑》。一來,他隻身住在工廠的招待所裏,重任壓肩,沒有那種閑情逸緻;二來,更重要的是,他正為一件事情困惑不解。
他今天參加了來到一重後的第一次黨委會。這個會是為研究工廠企業整頓問題而專門召開的。會上,一位負責整頓工作的廠領導,照著秘書起草的搞子,詳細地"念"了前一階段工廠整頓的情況。稿子中說:全廠整頓工作已進入第三階段,不久即可成為先進企業……乍一聽,宮本言感到很高興,重機廠畢竟不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問題嚴重嘛!但是,高興之餘,他又在腦子裏打了幾個問號:既然如此,為什麽上上下下又都說什麽:"一重如山重,誰也推不動"呢?不行!耳聽是虛,眼見為實,應該親自到下邊看看,體察體察。宮本言是個遇事果斷的人,說幹就幹。大衣一披,皮帽子一戴,就走出招待所,直奔廠內一個關鍵車間走去。
這是一座高達三十餘米、麵積為兩萬多平方米的大廠房。宮本言從東門進去,走了幾步,就找不到繼續行走的路徑了。隻見橫躺豎臥的毛坯、成品、半成品,將所有的過道堵得嚴嚴實實,連下腳的空兒都沒有。看到這兒,他那濃密的箭眉不由抖動了幾下:偌大的現代化廠房,怎麽會搞成這個樣子呢?於是,他就近找了個工人問了問:
"你們車間啥時變成這個樣兒呢?"
"有年頭了。"工人悶聲悶氣地說。
"你們在這樣的條件下怎麽幹活呢?"宮本言又問。
"不在這兒幹,到哪兒幹?"工人沒好氣地迴答,眼睛向宮本言翻了翻,看樣子他根本不認識這位"不速之客"。
"為什麽不收拾得幹淨些呢?"
"誰來收拾?"
"這樣幹能完成任務嗎?"
"完不成任務怕什麽?廠長又不少拿一個子兒。"
看來,這個工人說的話很不中聽啊!可人家說的又句句是大實話。事情不正是這樣嗎?這些年來,我們國家從上到下、不論工礦企業和其他任何一個部門,有誰聽說過為完不成國家任務而受責受罰並傷了那些單位領導的半根毫毛呢?
宮本言覺得沒有權利批評這位工人師傅正當的"牢騷話"。他又陸續看了幾個地方。
當宮本言走到鍛壓車間時,他居然看到這樣的奇蹟:一個直徑為幾百毫米的鋼錠模裏,長出一棵挺拔的大樹來。從它粗大的軀幹加以估算,其年齡決不會小於重機廠最早出生的新一代。不過,它可比本廠職工子弟更經得起風吹雨打,因為它的根部被這無人問津的大鑄件牢牢地衛護著。無獨有偶,在離鋼錠模不遠的地方,一件中型軋鋼機頂蓋的洞眼裏,也長出一株同樣大小的樹來。二者遙相唿應,競相生長,誰也不甘落後。
模型倉庫的混亂勁,也決不落後於上述幾個單位。橫七豎八躺在那兒睡大覺的木模究竟有多少,何處是它們的歸宿?問誰都不知道--不!應該說有的人還是知道的:一些人家裏油漆得鋥明瓦亮的大立櫃、寫字檯、高低櫥等高級家具,其原料都是無代價地從這座"模型山"上採伐而得。
在嫩江大平原上,人們是很少能看到山嶺的。但在第一重型機器廠的遼闊廠區內,大大小小的"山嶺"卻連綿起伏--這是遍布全廠的"垃圾山"。建廠二十多年了,工廠不斷地擴建改建,而那些土建垃圾卻從未認真清理,同時,由於這些"山嶺"維護不周,水土經常流失道旁。冬天一到,朔風到處,變成"洋(揚)灰"路;夏天來臨,大雨一澆,則成為"水泥路"。道路經常被阻,交通中斷……看到這個情景,宮本言不由暗自慨嘆:這些年,天天讀"愚公移山","活學活用"的筆記不知寫了多少萬字,講用會不知開了多少次,為什麽沒有人來移一移這些垃圾山呢?
當宮本言來到工廠的託兒所、幼兒園時,那可怕的混亂現象,簡直使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個五十年代落成的現代化建築,被糟蹋得不成樣子。所有門窗玻璃全部被損壞,而用一些馬糞紙、破膠合板藉助於板坯和洋鐵釘固接,裏邊長年是黑咕隆咚;地板幾乎全部裂開,野貓和耗子自由出入,不久前還從室內揀了幾隻死貓皮來。壁上五顏六色、色彩斑斕,但並非張貼的傳統名畫,而是出自那些不滿五歲的孩子們的手筆。更可笑的是,原來專學幼兒教育的阿姨們,被"文化大革命"起來造反的"五七大嫂"所代替。她們保育知識不多,造反精神卻很強,動不動對孩子就大打出手。孩子們對她們如鼠見貓,不敢沾邊。不過,也有個別例外者:有一年,曾給幼兒園派來一位領導,這竟是個耳聾、眼花、多災多病的七十餘歲老頭兒,後來老死在幼兒園。和保教事業開這樣不嚴肅的玩笑,也許又是"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吧?可是,職工們寧願一月花二十元請鄰家老太太看孩子而不願往託兒所、幼兒園裏送。真有些辜負這個"新生事物"了。
</br>
不久前的一天夜晚,由於西伯利亞寒流的突然襲來,富拉爾基的氣溫,一下子降到最低記錄。人們哈一口氣,立即化成白霜;吐一口唾味,掉在地上馬上便摔成冰屑;誰要走出室外一步,全身都得進行"包裝",外邊隻露出一雙眼睛。會享受的人,這時都在暖氣燒到20c的室內,躺在沙發上,一邊嗑著此地營養豐富的"毛嗑兒",一邊欣賞電視台正在播放的風靡一時的香港影片《三笑》。一來,他隻身住在工廠的招待所裏,重任壓肩,沒有那種閑情逸緻;二來,更重要的是,他正為一件事情困惑不解。
他今天參加了來到一重後的第一次黨委會。這個會是為研究工廠企業整頓問題而專門召開的。會上,一位負責整頓工作的廠領導,照著秘書起草的搞子,詳細地"念"了前一階段工廠整頓的情況。稿子中說:全廠整頓工作已進入第三階段,不久即可成為先進企業……乍一聽,宮本言感到很高興,重機廠畢竟不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問題嚴重嘛!但是,高興之餘,他又在腦子裏打了幾個問號:既然如此,為什麽上上下下又都說什麽:"一重如山重,誰也推不動"呢?不行!耳聽是虛,眼見為實,應該親自到下邊看看,體察體察。宮本言是個遇事果斷的人,說幹就幹。大衣一披,皮帽子一戴,就走出招待所,直奔廠內一個關鍵車間走去。
這是一座高達三十餘米、麵積為兩萬多平方米的大廠房。宮本言從東門進去,走了幾步,就找不到繼續行走的路徑了。隻見橫躺豎臥的毛坯、成品、半成品,將所有的過道堵得嚴嚴實實,連下腳的空兒都沒有。看到這兒,他那濃密的箭眉不由抖動了幾下:偌大的現代化廠房,怎麽會搞成這個樣子呢?於是,他就近找了個工人問了問:
"你們車間啥時變成這個樣兒呢?"
"有年頭了。"工人悶聲悶氣地說。
"你們在這樣的條件下怎麽幹活呢?"宮本言又問。
"不在這兒幹,到哪兒幹?"工人沒好氣地迴答,眼睛向宮本言翻了翻,看樣子他根本不認識這位"不速之客"。
"為什麽不收拾得幹淨些呢?"
"誰來收拾?"
"這樣幹能完成任務嗎?"
"完不成任務怕什麽?廠長又不少拿一個子兒。"
看來,這個工人說的話很不中聽啊!可人家說的又句句是大實話。事情不正是這樣嗎?這些年來,我們國家從上到下、不論工礦企業和其他任何一個部門,有誰聽說過為完不成國家任務而受責受罰並傷了那些單位領導的半根毫毛呢?
宮本言覺得沒有權利批評這位工人師傅正當的"牢騷話"。他又陸續看了幾個地方。
當宮本言走到鍛壓車間時,他居然看到這樣的奇蹟:一個直徑為幾百毫米的鋼錠模裏,長出一棵挺拔的大樹來。從它粗大的軀幹加以估算,其年齡決不會小於重機廠最早出生的新一代。不過,它可比本廠職工子弟更經得起風吹雨打,因為它的根部被這無人問津的大鑄件牢牢地衛護著。無獨有偶,在離鋼錠模不遠的地方,一件中型軋鋼機頂蓋的洞眼裏,也長出一株同樣大小的樹來。二者遙相唿應,競相生長,誰也不甘落後。
模型倉庫的混亂勁,也決不落後於上述幾個單位。橫七豎八躺在那兒睡大覺的木模究竟有多少,何處是它們的歸宿?問誰都不知道--不!應該說有的人還是知道的:一些人家裏油漆得鋥明瓦亮的大立櫃、寫字檯、高低櫥等高級家具,其原料都是無代價地從這座"模型山"上採伐而得。
在嫩江大平原上,人們是很少能看到山嶺的。但在第一重型機器廠的遼闊廠區內,大大小小的"山嶺"卻連綿起伏--這是遍布全廠的"垃圾山"。建廠二十多年了,工廠不斷地擴建改建,而那些土建垃圾卻從未認真清理,同時,由於這些"山嶺"維護不周,水土經常流失道旁。冬天一到,朔風到處,變成"洋(揚)灰"路;夏天來臨,大雨一澆,則成為"水泥路"。道路經常被阻,交通中斷……看到這個情景,宮本言不由暗自慨嘆:這些年,天天讀"愚公移山","活學活用"的筆記不知寫了多少萬字,講用會不知開了多少次,為什麽沒有人來移一移這些垃圾山呢?
當宮本言來到工廠的託兒所、幼兒園時,那可怕的混亂現象,簡直使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個五十年代落成的現代化建築,被糟蹋得不成樣子。所有門窗玻璃全部被損壞,而用一些馬糞紙、破膠合板藉助於板坯和洋鐵釘固接,裏邊長年是黑咕隆咚;地板幾乎全部裂開,野貓和耗子自由出入,不久前還從室內揀了幾隻死貓皮來。壁上五顏六色、色彩斑斕,但並非張貼的傳統名畫,而是出自那些不滿五歲的孩子們的手筆。更可笑的是,原來專學幼兒教育的阿姨們,被"文化大革命"起來造反的"五七大嫂"所代替。她們保育知識不多,造反精神卻很強,動不動對孩子就大打出手。孩子們對她們如鼠見貓,不敢沾邊。不過,也有個別例外者:有一年,曾給幼兒園派來一位領導,這竟是個耳聾、眼花、多災多病的七十餘歲老頭兒,後來老死在幼兒園。和保教事業開這樣不嚴肅的玩笑,也許又是"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吧?可是,職工們寧願一月花二十元請鄰家老太太看孩子而不願往託兒所、幼兒園裏送。真有些辜負這個"新生事物"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