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要不武、不怒、不與?


    如果按照孫子的思路,當然是不給敵人可乘之機。孫子有句名言,叫“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14 也就是說,敗不敗,在自己。勝不勝,在敵人。自己不犯錯誤,就不會失敗。敵人不犯錯誤,我方也不可能勝利。勝與敗,不看誰有本事,全看誰犯錯誤。


    這就不能武,不能怒,不能與。因為武,則“必死可殺”;怒,則“忿速可侮”;與,則“廉潔可辱”。如此這般,豈非把勝利送給敵人,失敗留給自己?


    如果孫子來做解釋,理應如此。


    老子也是這意思嗎?


    不是。


    在老子看來,問題的關鍵不在謀略,也不在策略,甚至不在戰略,而在如何看待戰爭,看待勇敢。戰爭當然需要勇敢。兩軍相敵勇者勝,也幾乎是常識。然而老子卻告訴我們,世界上有兩種勇敢,一種叫“勇於敢”,一種叫“勇於不敢”。老子說──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15


    這段話,很容易被理解為活命哲學:膽敢衝上去的就死,不敢衝上去的就活。但如果本意如此,則原文就應該是“敢則殺,不敢則活”。那麽,老子為什麽還要在這兩句話的前麵,加上“勇於”二字呢?


    因為真正的勇敢,不是“敢做”,而是“敢不”。不敢當然是膽怯,敢不卻更需要勇氣。事實上,不敢不過本能,敢不才是境界。顯然,勇於不敢,才是最大的勇敢。用蘇東坡的話說,就叫“大勇若怯”。16


    這就不是兵法,而是兵道了。


    所以,老子懂兵而不用兵。他的觀點很明確:以正道輔佐君主的,不窮兵黷武,不爭強好勝,不以武力爭霸於天下。17 因為兵乃“不祥之器”,隻能“不得已而用之”。18 因此,天下有道,戰馬都會用來耕田,叫“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則懷孕的母馬都會被徵用,小馬駒都會生在疆場上,叫“戎馬生於郊”。19


    這就不但是兵道,而且是王道了。


    王道,就是王者之道,也是王者之師的兵道。其核心,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20 慈即慈愛,儉即節製;不敢為天下先,則其實就是“不打第一槍”。用老子的話說,就是我不敢主動進攻,隻敢被動防守;不敢前進一寸,隻敢後退一尺。 21


    此即王師,將有天助。


    老子這樣說,絲毫都不奇怪。因為他的主張,原本就是“天擇物競,弱者生存”。因此在戰爭中,誰是弱者,老天爺疼愛嗬護誰。這就叫“天將救之,以慈衛之”,22 也就叫“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23


    王道即天道。天道偏愛哀兵,豈非很仁慈?


    不,無情無義。


    兩種活法兩種道


    老子的天,當真無情嗎?


    無情。


    老子說得很清楚──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24


    芻(讀如除),本義是割糙。引申為餵牲口的糙,叫芻糙;引申為割糙的人,叫芻蕘(讀如饒)。蕘,就是柴火。芻蕘,即是打糙砍柴的人。所以,一個人說自己地位卑微,就自稱芻蕘,意思是糙野之人;說自己言論淺薄,就自稱芻議、芻言、芻論,意思是漁樵之言。這當然是謙辭。就像鄙人,意思是身居邊鄙沒見識的小地方人。


    那麽,什麽是芻狗?


    有三種解釋。第一種說是糙和狗;第二種說是芻豢(讀如換),也就是家畜、牲口,或祭祀用的犧牲品。其中,吃糙的叫芻,比如牛馬;雜食的叫豢,比如豬狗。所以,芻狗就是祭祀用的牛馬和豬狗。


    第三種解釋,是糙紮的狗,叫芻靈,相當於現在的花圈。祭祀時,芻狗披紅掛綠,人模狗樣。活動一結束,就棄之路邊,任牛踩,任馬踏,輕賤至極。25


    三種解釋,都通。


    而且無論哪種解釋,芻狗都很賤。


    因此,天地“以萬物為芻狗”,意思就是說,萬物雖為天地所創造,所生成,天地卻始用終棄,漠然視之,完全不當迴事。這當然不仁,也無情。


    問題是,天地既然無情,為什麽又說“天將救之,以慈衛之”,弱者都會得到嗬護和救助?


    因為天道原本如此。


    老子說得非常清楚: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26 這就是規律。規律沒有感情,也不講感情。天若有情天亦老。以為天道有情,那是自作多情。


    天道無情。人呢?


    也該這樣。


    所以老子說──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意思也很清楚:統治者和領導人,應該效法天地。天地輕賤萬物,則君主無視萬民。但,輕賤不是糟踐,無視也不是無道。如果把“以為芻狗”理解成踐踏、蹂躪、迫害、致死,就大錯特錯。


    那是什麽?


    不愛而已。


    所謂“不愛”,也不是恨,而是不愛不恨,沒心沒肺。說得再準確一點,就是不管。


    不管就對了。君無為,則民自治;君無情,則民自富;君無能,則民自由。這不就是老子的思想嗎?隻不過,以百姓為芻狗,話說得太難聽而已。


    也許,這與老子的個性有關。先秦諸子中,老子和韓非是最冷的,正如墨子和孟子最熱。墨子古道,孟子熱腸,韓非冷峻,老子寡情。他的道,冷冰冰的。


    那麽莊子呢?


    莊子卻是有情人。他的道,充滿情趣。


    且看莊子。


    莊子當然也主張君無為。但他更在意的不是君主把人民看作什麽,而是自己把自己看作什麽。這可比別人怎麽看,領導怎麽看,重要得多。


    請問,看作什麽呢?


    是什麽,就看作什麽。是鯤鵬就看作鯤鵬,是燕雀就看作燕雀,是西施就看作西施,是醜女就看作醜女。如果原本是芻狗,那就看作芻狗。鯤鵬、燕雀、西施、醜女和芻狗,在道的麵前沒有區別。


    所以,東施效顰,是可笑的;燕雀認為鯤鵬不該飛得那麽高、那麽遠,也是可笑的。因為“以道觀之,物無貴賤”,這就叫“齊物論”。27


    這樣的道,有情還是無情?


    不好說。但可以肯定,莊子的活法與老子不同。在老子看來,既然認定弱者生存,那就必須裝傻充愣,裝聾作啞,討好賣乖。隻不過,陰謀家裝叫韜晦,有錢人裝叫低調,老百姓裝叫賣傻,但都是“裝孫子”。


    總之,誰會裝,誰就活下去。誰笑在最後,誰就笑得最好。這就是老子的生存之道。


    莊子卻從來不裝。莊子說,你看那野貓和黃鼠狼,裝出謙恭的樣子匍匐在那裏,其實是想捕捉小動物。結果怎麽樣呢?一頭撞進了獸夾和羅網。28


    人也一樣。聰明的自以為是,弱智的斤斤計較,雄辯的盛氣淩人,嘴笨的裏八嗦,正所謂“大知(智)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29 但共同特點,是忘了本真。結果,小人為利,士人為名,大夫為了家,聖人為了天下,都丟了性命。30 這是何苦?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06:百家爭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06:百家爭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