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 作者:陳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崔浩和赫連勃勃,都準確地認識到了這兩點。前者勸拓跋嗣按兵以觀其變,後者則一麵受降東晉還來不及到達的後秦嶺北諸鎮,一麵厲兵秣馬,一俟劉裕東歸,便揮師南下。
劉裕在長安呆了三個月,就開路走人。他封自己的次子、年僅十二歲的劉義真為雍、秦二州刺史,留守長安;王鎮惡在伐秦大戰中功勞最大,封為安西司馬、馮翊太守,與劉裕的參軍王修共同在長安輔佐劉義真。另外劉裕還留下了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等人,處理軍務要事。
劉裕的這一安排是後人非議最多的地方,北伐軍中牛人無數,每個人帶兵打仗都是頂級,卻基本上不懂合作精神,相互之間誰也不服誰。這種行為,就像諸葛亮生前留下楊儀、魏延兩個以致內訌一樣,早晚會出問題。劉裕還沒走呢,沈田子、傅弘之等人就在劉裕那裏打小報告,先是說:“王鎮惡家中私藏姚泓的禦輦,想造反呢!”劉裕派人去看,王鎮惡把禦輦上的金銀珠寶剔下來,而把車子丟棄在牆角,這才讓劉裕稍感心安。過後沈田子又說:“王鎮惡的祖父王猛在關中頗得人心,此人守在長安,不可以信賴。”劉裕也不勸和,反而說:“我留給你們將士精兵上萬人,他要是有異心,正好自取滅亡,你們不必多說了。”私底下劉裕又對沈田子說:“當年鍾會做亂失敗,就是因為有衛瓘的緣故。俗話說:‘猛獸不如群狐’,你們十幾個猛將,還怕對付不了一個王鎮惡麽?”
這番話很要命,沈田子本來就對王鎮惡看不順眼,現在得了劉裕的暗示,便開始醞釀陰謀,除掉王鎮惡。
劉裕終於帶著大部隊離開長安向關東進發。北麵的赫連勃勃興奮不已,他問身邊的大臣王買德:“我要攻取關中,你給謀劃個方法。”王買德分析道:“關中這麽重要的地方,劉裕卻隻留下未成年的兒子守衛,正是急著要趕迴去篡位呢,他是不會再想迴中原了。這是天賜關中,機不可失。我們應該出兵截斷青泥、上洛這兩處南北的險要,再在東麵堵住潼關,阻攔水陸兩路,然後傳檄關中,對老百姓威德並施,到時候,擒劉義真小兒就如探囊取物一般。”
赫連勃勃依其計,派世子撫軍大將軍赫連率騎兵兩萬為前鋒,殺向長安,前將軍赫連昌進攻潼關,切斷晉軍通道,王買德進駐青泥,赫連勃勃親率大軍為後繼。
東晉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赫連的騎兵到達渭水以北,逼近長安北門,一路上的關中降民不計其數。東晉的長安守軍並無戰心,沈田子前往抵抗,卻怯敵不進,退守在長安城外的劉迴堡。
王鎮惡聞訊,十分震怒地埋怨道:“劉公將十多歲的兒子託付給我們,我們應該全力輔佐,現在擁兵不進,怎麽可以平定胡虜呢!”沈田子由此更加憎恨王鎮惡。
不久,王鎮惡與沈田子一同出城抵抗赫連。沈田子讓人在軍中散布謠言:“王鎮惡要盡殺南方人,據關中造反啦!”接著,他便藉故將王鎮惡召集到傅弘之帳中議事,乘機將其殺死。(可惜一代名將王鎮惡,沒有戰死疆場,卻屈死在同僚的手中,可悲可嘆!)
傅弘之得到消息,迴報劉義真與王修。王修登長安北城張望,見沈田子帶著十來個人迴城,當即命手下人按住沈田子,對其數落一番,然後斬首。一場內訌使東晉平白損失兩員強將,足令劉裕叫苦,赫連勃勃拍手。幸虧傅弘之率部大敗赫連,一直追到寡婦渡(今甘肅慶陽北),暫時打退了夏軍,才穩定住了局勢。
王修平息了內亂,其性命也難保全,僅過半年多,劉義真聽信讒言,認為“王鎮惡要造反,沈田子殺了他,而王修又殺了沈田子,說明王修也要造反”(這“負負得正”的邏輯根本胡鬧,劉義真卻偏願意相信),於是又派手下殺了王修。這下可好,長安城中人心惶惶,劉義真深感不安,趕緊把外地的駐軍調進長安防守。大夏的軍隊見晉軍示弱,不失時機捲土重來,長安以外各郡縣紛紛投降夏國,赫連勃勃的大軍兵不血刃地開進鹹陽。
劉裕此時駐紮在彭城,得知前方的形勢,意識到關中兇多吉少,但又得擺出堅持的姿態,便派蒯恩去長安召迴劉義真,之後又派朱齡石代劉義真鎮守長安,派朱超石去河東等地勞軍。(為了這一姿態,又白白損失三員大將的性命,可見這個時候的劉裕私心太重了。)
朱齡石來到長安,眼前的場景卻是貪得無厭的劉義真與他的將士大肆搶掠長安百姓的財物(由此也可見當時長安一帶還是相當富饒的)。離開長安時,他們一個個都帶著輜重、財寶、美女,緩緩地前行。身後赫連的三萬騎兵,已經不遠。傅弘之勸劉義真放棄輜重,輕裝行軍,擺脫夏軍的追趕。劉義真不聽,退到青泥,撞上了早在這裏等候多時的王買德,迴頭一看,赫連也已經到了,晉軍哪裏是對手,頃刻崩潰。傅弘之、蒯恩斷後,掩護劉義真先走,兩人都被王買德所擒。劉義真馬快,走在前麵,後來又躲進草叢裏,被中兵參軍段宏保護著才逃出了夏兵的追擊範圍。晉軍全軍覆沒,當初那迷戀財物美女的兵將,終於遭受了貪婪的報應。
報應還不算完,朱齡石也跟著一起受罪,劉義真走後,長安百姓對晉人徹底失去了好感,他們搬起棍棒石頭,驅逐朱齡石。朱齡石被迫逃往潼關,路上與弟弟朱超石會合,這一趟卻又早被王買德算著,赫連昌就駐紮在潼關,他截斷晉軍水道,將朱氏兄弟生擒。赫連勃勃進駐長安,殺掉了傅弘之、朱齡石等幾乎所有的劉裕愛將,隻有毛修之投降,保全了性命。
</br>
劉裕在長安呆了三個月,就開路走人。他封自己的次子、年僅十二歲的劉義真為雍、秦二州刺史,留守長安;王鎮惡在伐秦大戰中功勞最大,封為安西司馬、馮翊太守,與劉裕的參軍王修共同在長安輔佐劉義真。另外劉裕還留下了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等人,處理軍務要事。
劉裕的這一安排是後人非議最多的地方,北伐軍中牛人無數,每個人帶兵打仗都是頂級,卻基本上不懂合作精神,相互之間誰也不服誰。這種行為,就像諸葛亮生前留下楊儀、魏延兩個以致內訌一樣,早晚會出問題。劉裕還沒走呢,沈田子、傅弘之等人就在劉裕那裏打小報告,先是說:“王鎮惡家中私藏姚泓的禦輦,想造反呢!”劉裕派人去看,王鎮惡把禦輦上的金銀珠寶剔下來,而把車子丟棄在牆角,這才讓劉裕稍感心安。過後沈田子又說:“王鎮惡的祖父王猛在關中頗得人心,此人守在長安,不可以信賴。”劉裕也不勸和,反而說:“我留給你們將士精兵上萬人,他要是有異心,正好自取滅亡,你們不必多說了。”私底下劉裕又對沈田子說:“當年鍾會做亂失敗,就是因為有衛瓘的緣故。俗話說:‘猛獸不如群狐’,你們十幾個猛將,還怕對付不了一個王鎮惡麽?”
這番話很要命,沈田子本來就對王鎮惡看不順眼,現在得了劉裕的暗示,便開始醞釀陰謀,除掉王鎮惡。
劉裕終於帶著大部隊離開長安向關東進發。北麵的赫連勃勃興奮不已,他問身邊的大臣王買德:“我要攻取關中,你給謀劃個方法。”王買德分析道:“關中這麽重要的地方,劉裕卻隻留下未成年的兒子守衛,正是急著要趕迴去篡位呢,他是不會再想迴中原了。這是天賜關中,機不可失。我們應該出兵截斷青泥、上洛這兩處南北的險要,再在東麵堵住潼關,阻攔水陸兩路,然後傳檄關中,對老百姓威德並施,到時候,擒劉義真小兒就如探囊取物一般。”
赫連勃勃依其計,派世子撫軍大將軍赫連率騎兵兩萬為前鋒,殺向長安,前將軍赫連昌進攻潼關,切斷晉軍通道,王買德進駐青泥,赫連勃勃親率大軍為後繼。
東晉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赫連的騎兵到達渭水以北,逼近長安北門,一路上的關中降民不計其數。東晉的長安守軍並無戰心,沈田子前往抵抗,卻怯敵不進,退守在長安城外的劉迴堡。
王鎮惡聞訊,十分震怒地埋怨道:“劉公將十多歲的兒子託付給我們,我們應該全力輔佐,現在擁兵不進,怎麽可以平定胡虜呢!”沈田子由此更加憎恨王鎮惡。
不久,王鎮惡與沈田子一同出城抵抗赫連。沈田子讓人在軍中散布謠言:“王鎮惡要盡殺南方人,據關中造反啦!”接著,他便藉故將王鎮惡召集到傅弘之帳中議事,乘機將其殺死。(可惜一代名將王鎮惡,沒有戰死疆場,卻屈死在同僚的手中,可悲可嘆!)
傅弘之得到消息,迴報劉義真與王修。王修登長安北城張望,見沈田子帶著十來個人迴城,當即命手下人按住沈田子,對其數落一番,然後斬首。一場內訌使東晉平白損失兩員強將,足令劉裕叫苦,赫連勃勃拍手。幸虧傅弘之率部大敗赫連,一直追到寡婦渡(今甘肅慶陽北),暫時打退了夏軍,才穩定住了局勢。
王修平息了內亂,其性命也難保全,僅過半年多,劉義真聽信讒言,認為“王鎮惡要造反,沈田子殺了他,而王修又殺了沈田子,說明王修也要造反”(這“負負得正”的邏輯根本胡鬧,劉義真卻偏願意相信),於是又派手下殺了王修。這下可好,長安城中人心惶惶,劉義真深感不安,趕緊把外地的駐軍調進長安防守。大夏的軍隊見晉軍示弱,不失時機捲土重來,長安以外各郡縣紛紛投降夏國,赫連勃勃的大軍兵不血刃地開進鹹陽。
劉裕此時駐紮在彭城,得知前方的形勢,意識到關中兇多吉少,但又得擺出堅持的姿態,便派蒯恩去長安召迴劉義真,之後又派朱齡石代劉義真鎮守長安,派朱超石去河東等地勞軍。(為了這一姿態,又白白損失三員大將的性命,可見這個時候的劉裕私心太重了。)
朱齡石來到長安,眼前的場景卻是貪得無厭的劉義真與他的將士大肆搶掠長安百姓的財物(由此也可見當時長安一帶還是相當富饒的)。離開長安時,他們一個個都帶著輜重、財寶、美女,緩緩地前行。身後赫連的三萬騎兵,已經不遠。傅弘之勸劉義真放棄輜重,輕裝行軍,擺脫夏軍的追趕。劉義真不聽,退到青泥,撞上了早在這裏等候多時的王買德,迴頭一看,赫連也已經到了,晉軍哪裏是對手,頃刻崩潰。傅弘之、蒯恩斷後,掩護劉義真先走,兩人都被王買德所擒。劉義真馬快,走在前麵,後來又躲進草叢裏,被中兵參軍段宏保護著才逃出了夏兵的追擊範圍。晉軍全軍覆沒,當初那迷戀財物美女的兵將,終於遭受了貪婪的報應。
報應還不算完,朱齡石也跟著一起受罪,劉義真走後,長安百姓對晉人徹底失去了好感,他們搬起棍棒石頭,驅逐朱齡石。朱齡石被迫逃往潼關,路上與弟弟朱超石會合,這一趟卻又早被王買德算著,赫連昌就駐紮在潼關,他截斷晉軍水道,將朱氏兄弟生擒。赫連勃勃進駐長安,殺掉了傅弘之、朱齡石等幾乎所有的劉裕愛將,隻有毛修之投降,保全了性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