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人當然很早就知道王言,對於王言的事跡很清楚。他們的一些達官顯貴,是王言書法的愛好者,也都是香品店的忠誠客戶。


    他們以前就知道,王言跟宋廷的其他官員不一樣。畢竟大宋財政數據經手的人太多,算不得甚麽秘密。何況大朝會的時候,也是公布了的,大家都知道這兩年朝廷堪稱暴富。對於因為王言而起的政治風波,他們更是清清楚楚。甚至連王言如何操作的,都詳細無比的知曉。


    但是直到王言知延州,西夏人才知道王言這個名字代表的是多麽大的威力。他們是眼看著延州在眼前發生的巨變,也是咬著牙看著匯總的因為王言搞起來的單挑行動,而損失的精銳戰兵數目。


    他們確定了,王言是徹頭徹尾的主戰派,是要挑起兩國交戰的戰爭瘋子。


    所以他們遣使先到程勘那裏,沒有得到什麽有效的迴應以後,又派人直去京城,強烈譴責大宋不顧兩國和議條約雲雲,威脅著說再如此下去,就要開戰。


    還收買人手,一邊說王言私交邊將,獨攬邊地大權,一邊又說王言囂張跋扈,不敬上官,又說邊軍百姓、軍將人人稱頌,都念著王言的好,說王言邀買人心,存心謀反……


    顯然,西夏這時候不想打仗,但是王言又一心的挑起戰端,他們開始耍起了手段。更顯然的是,他們對宋廷了解頗深,攻心、離間,一套連招絲滑的很。


    西夏的招數還是很有用的,但可惜,這人是王言。


    哪怕是最恨不得王言死的人,也不會懷疑王言對大宋朝廷的忠心。因為若是王言有這個心思,憑著他的能耐,直接扯旗造反就是了,哪裏會如此費勁的為大宋創收數千萬貫,遭遇三次刺殺。何必呢?


    盡管王言建設醫館、給百姓發放豬苗等,又賺了錢又賺了名聲,但那是王言心懷百姓,為了那些泥腿子好。要不然他幹什麽專跟大戶做對?那是王言的政治主張,書裏寫的明明白白,早在數年前立道之時,就已經喊出來的口號,他在那為生民立命、開太平呢。


    再說王言也是說過的,他一人之力有限,請求朝廷撥款,成立專門的部門。開玩笑,怎麽可能呢。姓王的要做聖人,你別拉著朝廷賠錢……


    一個人持之以恆的做一件事,哪怕刀刀往自己的身上劈,人們也得承認他的純粹。毫無疑問,在大宋,王言就是這樣純粹的人。


    但是京城的朝臣都是很默契的上本參王言,台鑒風聞奏事,一日五連奏。有人拿王言當樂子,有人拿王言充業績。


    這讓西夏使臣十分高興,覺得他們的計策起了效果,但殊不知,收到了消息的王言,直接八百裏加急上文稟奏,此時乃絕佳戰機,一戰複土三百裏。


    隔兩日,王言又八百裏加急上書,說清澗之敵殺我百姓,蔑我國威,將士們皆忠君愛國,保衛黎民的好兒郎,不忍看同胞遭難,不甘國格受辱,群情激憤,彈壓不住,隨時有變。


    又三日,八百裏加急,延州廂軍盡出,清澗禁軍受鼓舞,種諤無能約束,擔心嘩變,隻得下令出擊,與廂軍合兵一萬七千之數,破敵六千,同時請調狄青,再派遣大臣來此主持局麵……


    “知州,真的無事麽?”


    清澗,城樓之上,種諤又一次問出了這個問題。


    他沒有看城外,而是看著城內。密密麻麻,全是武裝齊全的軍卒。


    “事已至此,子正還有餘地麽?”


    “知州當真能保我等?”


    “早便與你說過了,保不住。”王言笑嗬嗬的搖頭,“打贏一切好說,本官保你安然無恙。若是打輸,本官尚不能自保,又如何保得子正?子正無需憂慮,唯戰而已,盡人事,聽天命罷。”


    種諤搖了搖頭,他能說他是被迫的麽?


    是王言無中生有,非說對麵的西夏人亂箭射死了跑到這邊找羊的百姓,然後給廂軍巡話,鼓動廂軍們給同胞報仇,接著他手下的種家軍都聽了王言的忽悠,籌備了兩天以後,他就不得不穿著戰甲,跟王言一起站在城頭。他都沒有選擇的機會,到現在都懵著呢。


    “子正,若非本官乃是文官,斷不會與你領軍之機。記住,此戰速取綏州,再圖夏州。本官會保證糧草支應,別處亦會出兵,全線開戰。趁著西夏沒反應過來,你能打多大的土地就打多大的土地。”


    “卑職明白。”


    “去吧,種將軍,橫刀立馬,開疆拓土。本官等你的好消息。”


    王言伸出雙手,用力的拍著種諤甲胄的披膊,嘩嘩作響。


    種諤長長的出了一口氣,終於還是接受了他不能自主掌控的命運,單膝跪地,雙手抱拳:“卑職,必不負知州所望。”


    “去罷!”


    王言滿意的點了點頭,就那麽背著手,站在城樓上看著種諤拉著一堆的管轄千五百人的指揮開啟了作戰會議。


    打仗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都是有周密計劃的。當然,這第一場真正的戰鬥很簡單,攻城戰而已。隻要安排好人,斷了西夏軍隊的後路,直接攻城就行。


    對於種諤這種留名的將領來說,都是小意思。所以很快的,軍隊就開始分批的出去。不是從北門,而是在南門,要繞一大圈,徹底的包圍西夏的軍陣。


    有兵力優勢,那就要用。


    毫無疑問,這一場戰鬥就是王言挑起來的。


    因為西夏的操作,深深的展示出了他們對王言的忌憚,以及對開戰的忌憚,這一點,大宋高層是有共識的。事實上中下層也有共識,但是在這種事兒上,他們識不識的沒什麽用。


    當然這也是因為王言的原因,畢竟若是換了別人,沒有王言的能耐,更沒有王言的履曆,還在延州搞出了這麽多事兒。那都不用西夏人過來暗戳戳的散布流言,台鑒為了衝業績,一個風聞奏事過去,就把人給辦了。


    現在的西夏,是小皇帝李諒祚坐皇位,今年不過七歲,由其母沒藏式垂簾聽政,其母兄沒藏訛龐把持朝政。有權臣,就有內鬥,沒權臣,也有內鬥。皇帝年幼,女子當國,國舅主政,這樣的組合,注定了國家不會有什麽進取心。


    李元昊也才死了六年,後期的李元昊是相當殘暴的,大家好日子沒過多久。小皇帝不懂事兒,沒藏式忙著搞男人,沒藏訛龐忙著攬權,排除異己。同時上上下下的人,又都忙著撈錢,他們怎麽會想要打仗呢。


    所以王言借著這一點,上書請求開戰,實際上卻是給京城下的通知。


    打仗這玩意兒,想找借口太多了。要是沒有西夏人的這一波騷操作,他也打算隨便找個借口開戰了。不過不能升級的這麽快。


    雖然都是違規操作,但是西夏人確實給朝中的各位大佬,龍椅上的皇帝,給予了一定的信心。讓他們不至於一聽見打仗就麻頭皮,甚至隱隱有那麽一些小期待。


    要的就是這個小期待。


    王言深入分析敵我雙方實力,並十分淡然的自誇了尋釁西夏使敵戰損萬餘的功勞等等,是給趙禎等人預告一下,吃一顆定心丸。


    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說什麽時候打,就什麽時候打。


    不過對王言來說,這次其實也是有些突然的。打西夏是早有預謀,選擇在這個時候突然開戰,卻是臨時起意。


    趙禎以及其他人當然也是明白王言的意思的,畢竟王言藏都不藏,連續的幾封八百裏加急,就是兩個字,必勝。當然也可以是四個字,輸了辦我……


    軍卒們準備妥當,到了預定時間,城裏的大部隊直接小跑著衝出了城。種諤身騎白馬,肩披紅風,慢悠悠的打馬向著對麵過去。


    魚貫而出的軍卒們,在軍將的帶領下,衝向不同的目標。他們扛著雲梯,還有推著攻城車的,嗷嗷叫的往對麵衝去,嚇的對麵趕緊的鳴金預警。


    這時候,王言也叮咣的掄起了鼓槌,擂起了戰鼓,給好兒郎們助威……


    野利忠正在跟手下人喝酒,卻不成想,突然聽到了鳴金之聲。趕緊的跑了出去,就聽到人們在大喊:“宋軍打來啦,宋軍打來啦”


    “什麽情況?”野利忠皺眉看著慌張跑來報信的手下。


    “宋軍一萬餘人,已經在攻城了啊,將軍。”


    “什麽?一萬餘人?種諤親自領軍?”


    “是,遠遠的還瞧見王言在城樓敲戰鼓。”


    野利忠激靈一下,他剛才喝酒還罵王言呢……


    不過他是一名合格的邊將,眯了眯眼,快速的吩咐道:“速速派人突圍求援。”


    “是。”


    “來人,與我披甲。”


    看著手下人快速跑遠,野利忠顧不得再罵王言,更顧不得思考王言怎麽敢打的,隨手劈開一支流矢,大喊著就進了屋子裏……


    野利忠想過與王言見麵的無數種情況,或是王言跪在地上磕頭求饒,或是他把王言的腦袋砍了當球踢,再處理一下鑲上瑪瑙製成酒器……但就是沒想過,會是他跪在王言的麵前寧死不屈。


    “要殺要剮,悉聽尊便,我是絕對不會投降的。”他說的很硬氣。


    王言嗬嗬一笑,擺了擺手:“放任手下射殺便民,罪該萬死。先帶下去剮他一隻手,問候問候。具體如何,待戰後自有官家定奪。”


    他隻是看看敵方將領長什麽樣罷了,哪裏有心思去招攬。要不是留著當戰功往上報,展示戰爭收獲之用,這野利忠那可就遭老罪嘍。


    他不需要西夏武將的效忠,他需要西夏的三百萬百姓的效忠,要民族融合,無分漢羌。


    看著野利忠被拖走,王言又溜達到了城牆上,負手而立,看著遠走的軍隊,一路向北。


    對麵的西夏邊軍駐所,與其說是城,不如說是寨。是用大石頭與黃土堆砌的城牆,不過三米左右。這個高度,不算摧城,隻能說是拔寨。


    曆史有名的血腥的城防之戰,多是曆史悠久,位處要地的中原大城。幾十米高的磚石粘土壘砌的高牆,那才叫堅城,所謂兵家必爭之地是也。不然古代的文臣武將也不是傻子,幹甚麽逮著一個城猛攻,白白拿人命往裏填,總有必克的理由。


    理所當然的,對麵的西夏六千軍隊,不是宋軍一合之敵。何況宋軍本就占著人數多,工具全,以及最重要的先發優勢。五百米左右的距離,不過幾分鍾的時間而已。披甲、集結、迎戰,這些時間是不足夠的。


    由上而下的爭權奪利、撈錢,便也就是由上而下的懈怠、崩壞。而且早在數月以前,這邊的精銳就被王言的廂軍殺過一輪,即便後來又補了缺額,也不是原本的那些精銳。還有雲梯、攻城車,全都是這段時間王言派人運過來的。


    所以說戰爭開始的有些臨時起意,但是準備工作,卻是在他生化戰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這就叫運籌帷幄……


    而在開戰的四天前,王言算好了時間距離,把給京城的加急公文,也給程勘送了一份過去。就是殺我邊民,群情激憤,恐彈壓不住,恐將大戰。


    老程沒有讓王言失望,因為他看到王言公文的第一時間就破口大罵,然後就是緊急召集官員議事,調遣錢糧物資,傳信至前線,做好部署,兩日後攻擊對麵的西夏軍隊,以及突破之後的下一個進攻地點。


    老程不是廢物,或者說到老程這個份上的選手,沒有一個是廢物,隻是老了,沒膽子罷了。王言趕鴨子上架,他敢不就範?


    他隻能硬著頭皮上,若是不上,那大局就壞在他身上了。


    不過老程肯定不會慣著王言的毛病,直接上文參王言挑起戰爭,罪大惡極雲雲。他也知道,這個公文送上去連墊桌腳都不配,但是他得參,不參他不舒服……


    在阿q似的精神勝利以後,老程活動著一把老骨頭,罵罵咧咧的就快馬加鞭去了前線。隔天,他收到了王言送過來的消息,很簡短,就倆字,開戰!


    第二天,陝西防線,全線進攻……


    而這時候,種諤已經帶兵打下了綏州,隻用了三天時間,隨即便聽王言的號令,往夏州而去。


    西夏全民皆兵,但是沒有組織起來的兵,也沒什麽戰鬥力。一路勢如破竹之下,種諤統領的廂軍、禁軍聯合部隊,已經打出了更高的氣勢,無人能擋。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鑽了空子,屬於偷襲,西夏還沒有組織起反擊。


    而且整個戰場,並不都是順利的。按小範圍來講,那就是種諤這邊的部隊最順利。按照大範圍來講,那就是延州防線比較順利,這當然還是因為王言帶兵單挑搞生化戰搞死了一萬餘人,其中大半精銳的原因。


    精銳是一支部隊的靈魂,是排頭兵,是戰鬥力的保證。隻有延州防線被單挑過,自然是延州的推進速度更快。而且王言的後勤也相當好,物資支援非常及時。


    相對來說,其他地方的戰事就不那麽順利了。有了先發優勢,但是沒能打出秋風掃落葉的殲滅戰。敵人撤退的還算從容,保留了相當一部分有生力量。


    而且那邊距離西夏的首都興慶比較近,支援的比較及時,所以那邊的戰事很焦灼。


    這本身就是王言的目的,他就沒想過全線大勝的美事兒,隻要讓別處牽製住西夏兵力就可以,那就是大功勞。


    如此種諤統領的尖兵部隊,就可以攪動局勢,來的多了抓不著人,來的少了不夠殺。想斷後路不可能,王言手裏還有六千廂軍沒有動用。其他的延州部分禁軍,雖然聽從老程調遣,但也是不斷的在幫助種諤分擔壓力。


    這邊的軍隊都是跟王言罵過陣的,都是親眼見證西夏人是怎麽當王八的,士氣這個東西玄之又玄,可一旦起來了,對戰鬥力是真有加成的。尤其在他們突襲之戰,基本都是秋風颯落葉的大勝,會更加劇他們的心理優勢。他們可不會去想,是王言把對麵的精銳打沒了,他們隻會認為自己牛逼,西夏人也不怎麽樣。


    他最喜歡的其實是國力碾壓,一路平推。但是沒辦法,一幫拖後腿的。也就隻能這樣了,大部牽製主力,小部精銳拉扯敵人部署,玩的敵人欲仙欲死。


    之前的那半月,王言為什麽浪費唾沫星子跟種諤兵推?那是給他開課呢。真是講了很多的調兵遣將的方式。種諤是有文化的人,不是純粹的大老粗,那也是熟讀兵書,專業能力還是不差的,屬於一加一大於二。


    同時王言還把沒練成的不到兩千人的騎兵部隊也派了出去,執行他看家的騎兵遊擊戰。分成眾多小股部隊,圍繞著種諤的部隊遊走。人少了他們就射箭,就操刀子幹。人多了就跑,還能及時給種諤報信,提前跑路。


    就如此,在宋夏遼都還沒接受過來的時候,第二次宋夏戰爭轉眼就是打了半個月。


    延州以外的地區各種告急,延州則是節節勝利。那邊告急一次,這邊肯定勝利一次。也是這個過程中,王言上書請調的狄青來了,還有一個意想不到,但是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的人……


    日常感謝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視世界從藥神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楞個哩嗝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楞個哩嗝楞並收藏影視世界從藥神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