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斷了她與康寧的母女關係
十世重生,侯府真千金她不裝了 作者:燕樂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誠王心裏清楚,不管康寧以後會不會悔改,她這輩子都完了。
當年從誠王府送出去的嫁妝,加上這些年康寧的產業經營,這些屬於她的財產也不可能再歸誠王府。
分給康寧的四個孩子,也是為康寧贖罪。
尤其是棠兒……
鬧成今天這樣固然是康寧大錯特錯,但這結果,何嚐不是棠兒屬意?
生母拋棄在先、謀害在後,換了誰都接受不了,何談孝道?
沒人有資格去責怪棠兒不孝。
隻希望棠兒能接受那一份康寧的產業,接受康寧的贖罪,就怕……
棠兒根本不會要。
誠王無力地歎了口氣,轉身道:“老婆子,我們先迴吧,不要再給女婿心裏添堵了,他比我們心裏更苦。”
誠王的話,讓誠王妃身子發軟,扭頭不舍地看向已經隻剩下半扇門從外頭上了鎖的院子。
最後被兩個婆子攙扶著顫顫巍巍地離開,仿佛一瞬間蒼老了十歲。
“母妃!別走!”
“父王救我!”
“父王!江明安會殺了我的!”
“……”
院子裏,康寧還在撕心裂肺地喊著,卻無人應答,院門也沒有打開。
新鮮出爐的無為居外麵,隻留下一班護院守在遠處,隻要偶爾看顧一眼,確定沒人從裏麵爬出來就好了。
如今院中就那麽幾個人,隨便哪個偷出了院子,也會很快就被侯府護院、護衛甚至暗衛發現的。
何況侯府各處還有那麽多丫環婆子、小廝仆役?
一大早起府裏的動靜,如今除了鬆鶴堂偏安一隅仿佛世外桃源般清靜,誰又不知道呢。
侯府這邊在行動,沒有主動對外宣告什麽,但康寧的郡主封號被摘,卻是蕭北辰下的明旨,旨意沒有下到永安侯府,是交給了誠王夫婦拿迴來的。
這件事還算是冷處理,知道的人並不多,但……
京城裏尤其是權貴人家的事兒,怎麽可能會一直瞞著?
一大清早從侯府駛出那麽一長隊車馬,除了路上早行之人,不會有人注意到。
永安侯府兩個小媳婦同一天迴了娘家,這事兒隻需半天就能讓很多人知道。
誠王和誠王妃一大早進宮,不會有人知道。
誠王府從永安侯府帶走那麽多車的箱籠還有那浩浩蕩蕩的車馬、下人、府衛……便是瞎子也能聽見動靜了。
很多人都在議論,護國長公主生辰剛過,羅天大醮馬上就要開始了,怎麽這節骨眼兒上,永安侯府好像動靜很大呀?
永安侯一路沉默送誠王和誠王妃上了馬車,躬身行禮時就連眼睛都是紅的。
誠王從車窗看過來,歎了口氣,道:“這事不怪你,隻怪本王沒養出好女兒,鬧得你們江家不寧。”
“你和棠兒說一聲,等四月羅天大醮結束之後,外祖父外祖母再設宴給她賠禮,這些日子就不為俗事擾她正事了。”
“還有,外祖父外祖母有愧,不會怪她,讓她心裏莫要多想,行惡之人當受惡果,若外人敢閑話於她,自有外祖父為她撐腰。”
誠王的話,讓永安侯眼眶一熱差點落淚。
其實剛才他將恨意化作惡言已經刺激過康寧,但心裏暢快之後,他也想到棠兒處境。
這世間並不是所有人都心眼通透的,總有人會以孝道為名行惡言攻訐之事,自詡道德而肆意指責別人。
這件事本來是康寧的錯,但康寧落得如今下場,隻怕又會有人覺得棠兒報複心強、行事刻薄無情。
誠王這番話,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要為棠兒撐腰。
“棠兒是個好孩子,從始至終都是康寧在行惡,棠兒從未迴應過。”
“自棠兒迴府以來,除了示好我們這些家人,也為康寧準備過見麵禮,是康寧不要還送給雪兒用以羞辱棠兒。”
“棠兒迴府當天有去給康寧請安,是康寧拒見,之後迴誠王府不搭理棠兒。”
“棠兒之後忙於師門之事、為皇上辦差,一直住在清風殿,母女幾乎沒遇見過,僅有三次見麵。”
“初次便是在錦華堂,為那對紅玉鐲之事。”
“二次是年前家宴,三皇子他們一群人都來了府中,康寧病重,過來辱罵棠兒,棠兒用二十萬兩賣了兩顆丹藥給她。”
“三次便是正月初八在王府,聽說當時康寧姐妹在吵架,棠兒去給外祖母請安。”
“棠兒最後一次迴府家宴是上元節,康寧稱病不出,當晚棠兒迴清風殿,再出京買糧為北境送糧,再沒迴過侯府。”
永安侯知道誠王要護棠兒不被外麵的閑言中傷。
但誠王妃心裏怕是既疼棠兒、更疼從此被幽禁等死的親生女兒,以後這碗水是否還端得平可不太好說。
因此,他將棠兒迴京認親以來與康寧的見麵次數和情況理了理。
他要讓誠王和誠王妃清楚,這整個過程裏,康寧有多無情!對棠兒有多狠!
誠王沉默了會兒,沒他的命令,馬車也不會即刻出發。
誠王妃抹了一把眼淚,不解地看著他。
誠王有了決斷,再次看向車窗外,永安侯還站在那裏。
“明安,時間倉促,等本王迴去便立刻上折子請奏皇上,為棠兒主持公道寫下斷親書,斷了她與康寧的母女關係。”
“明天皇上就要去雲上觀了,下午本王會親自進宮處理這件事,你不要出門,防止皇上傳你。”
誠王想到永安侯請族長族老作主見證,親寫斷親書斷了棠兒與祖母的關係。
既然康寧如此無情,他這個做父親的就幫她斷了與棠兒的母女關係。
關係即斷,所有罵名皆由他一力承擔,那些想罵棠兒不孝的話,就師出無名了。
“是。”永安侯作揖,態度恭敬。
他早有此意,隻是礙於誠王府顏麵,不敢擅為。
誠王府的馬車終於動了,永安侯目送誠王車駕離開。
後麵誠陽郡王的聲音傳來:“府裏的事情趕緊處理了,別影響明天出行。”
誠和郡王是最後上馬車的,他剛安排人將那些下人送走。
他拍了拍永安侯的肩膀,安慰道:“我等會直接去找棠兒說一下這裏的情況,你打起精神來。”
顯然,他們都沒有因這次的事情遷怒永安侯。
當年從誠王府送出去的嫁妝,加上這些年康寧的產業經營,這些屬於她的財產也不可能再歸誠王府。
分給康寧的四個孩子,也是為康寧贖罪。
尤其是棠兒……
鬧成今天這樣固然是康寧大錯特錯,但這結果,何嚐不是棠兒屬意?
生母拋棄在先、謀害在後,換了誰都接受不了,何談孝道?
沒人有資格去責怪棠兒不孝。
隻希望棠兒能接受那一份康寧的產業,接受康寧的贖罪,就怕……
棠兒根本不會要。
誠王無力地歎了口氣,轉身道:“老婆子,我們先迴吧,不要再給女婿心裏添堵了,他比我們心裏更苦。”
誠王的話,讓誠王妃身子發軟,扭頭不舍地看向已經隻剩下半扇門從外頭上了鎖的院子。
最後被兩個婆子攙扶著顫顫巍巍地離開,仿佛一瞬間蒼老了十歲。
“母妃!別走!”
“父王救我!”
“父王!江明安會殺了我的!”
“……”
院子裏,康寧還在撕心裂肺地喊著,卻無人應答,院門也沒有打開。
新鮮出爐的無為居外麵,隻留下一班護院守在遠處,隻要偶爾看顧一眼,確定沒人從裏麵爬出來就好了。
如今院中就那麽幾個人,隨便哪個偷出了院子,也會很快就被侯府護院、護衛甚至暗衛發現的。
何況侯府各處還有那麽多丫環婆子、小廝仆役?
一大早起府裏的動靜,如今除了鬆鶴堂偏安一隅仿佛世外桃源般清靜,誰又不知道呢。
侯府這邊在行動,沒有主動對外宣告什麽,但康寧的郡主封號被摘,卻是蕭北辰下的明旨,旨意沒有下到永安侯府,是交給了誠王夫婦拿迴來的。
這件事還算是冷處理,知道的人並不多,但……
京城裏尤其是權貴人家的事兒,怎麽可能會一直瞞著?
一大清早從侯府駛出那麽一長隊車馬,除了路上早行之人,不會有人注意到。
永安侯府兩個小媳婦同一天迴了娘家,這事兒隻需半天就能讓很多人知道。
誠王和誠王妃一大早進宮,不會有人知道。
誠王府從永安侯府帶走那麽多車的箱籠還有那浩浩蕩蕩的車馬、下人、府衛……便是瞎子也能聽見動靜了。
很多人都在議論,護國長公主生辰剛過,羅天大醮馬上就要開始了,怎麽這節骨眼兒上,永安侯府好像動靜很大呀?
永安侯一路沉默送誠王和誠王妃上了馬車,躬身行禮時就連眼睛都是紅的。
誠王從車窗看過來,歎了口氣,道:“這事不怪你,隻怪本王沒養出好女兒,鬧得你們江家不寧。”
“你和棠兒說一聲,等四月羅天大醮結束之後,外祖父外祖母再設宴給她賠禮,這些日子就不為俗事擾她正事了。”
“還有,外祖父外祖母有愧,不會怪她,讓她心裏莫要多想,行惡之人當受惡果,若外人敢閑話於她,自有外祖父為她撐腰。”
誠王的話,讓永安侯眼眶一熱差點落淚。
其實剛才他將恨意化作惡言已經刺激過康寧,但心裏暢快之後,他也想到棠兒處境。
這世間並不是所有人都心眼通透的,總有人會以孝道為名行惡言攻訐之事,自詡道德而肆意指責別人。
這件事本來是康寧的錯,但康寧落得如今下場,隻怕又會有人覺得棠兒報複心強、行事刻薄無情。
誠王這番話,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要為棠兒撐腰。
“棠兒是個好孩子,從始至終都是康寧在行惡,棠兒從未迴應過。”
“自棠兒迴府以來,除了示好我們這些家人,也為康寧準備過見麵禮,是康寧不要還送給雪兒用以羞辱棠兒。”
“棠兒迴府當天有去給康寧請安,是康寧拒見,之後迴誠王府不搭理棠兒。”
“棠兒之後忙於師門之事、為皇上辦差,一直住在清風殿,母女幾乎沒遇見過,僅有三次見麵。”
“初次便是在錦華堂,為那對紅玉鐲之事。”
“二次是年前家宴,三皇子他們一群人都來了府中,康寧病重,過來辱罵棠兒,棠兒用二十萬兩賣了兩顆丹藥給她。”
“三次便是正月初八在王府,聽說當時康寧姐妹在吵架,棠兒去給外祖母請安。”
“棠兒最後一次迴府家宴是上元節,康寧稱病不出,當晚棠兒迴清風殿,再出京買糧為北境送糧,再沒迴過侯府。”
永安侯知道誠王要護棠兒不被外麵的閑言中傷。
但誠王妃心裏怕是既疼棠兒、更疼從此被幽禁等死的親生女兒,以後這碗水是否還端得平可不太好說。
因此,他將棠兒迴京認親以來與康寧的見麵次數和情況理了理。
他要讓誠王和誠王妃清楚,這整個過程裏,康寧有多無情!對棠兒有多狠!
誠王沉默了會兒,沒他的命令,馬車也不會即刻出發。
誠王妃抹了一把眼淚,不解地看著他。
誠王有了決斷,再次看向車窗外,永安侯還站在那裏。
“明安,時間倉促,等本王迴去便立刻上折子請奏皇上,為棠兒主持公道寫下斷親書,斷了她與康寧的母女關係。”
“明天皇上就要去雲上觀了,下午本王會親自進宮處理這件事,你不要出門,防止皇上傳你。”
誠王想到永安侯請族長族老作主見證,親寫斷親書斷了棠兒與祖母的關係。
既然康寧如此無情,他這個做父親的就幫她斷了與棠兒的母女關係。
關係即斷,所有罵名皆由他一力承擔,那些想罵棠兒不孝的話,就師出無名了。
“是。”永安侯作揖,態度恭敬。
他早有此意,隻是礙於誠王府顏麵,不敢擅為。
誠王府的馬車終於動了,永安侯目送誠王車駕離開。
後麵誠陽郡王的聲音傳來:“府裏的事情趕緊處理了,別影響明天出行。”
誠和郡王是最後上馬車的,他剛安排人將那些下人送走。
他拍了拍永安侯的肩膀,安慰道:“我等會直接去找棠兒說一下這裏的情況,你打起精神來。”
顯然,他們都沒有因這次的事情遷怒永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