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不如意者常八九。
任平生看著踞坐在大帳上首的虯髯壯漢默然無語。
帳內共有十七人,虯髯壯漢似乎感覺到了任平生的目光,偏過頭來對他笑了笑:
“小蛇,我知你勇武,明日可得等踏弩射完四輪之後再突陣,不能再和上次破匈奴那般莽撞了。”
任平生呆坐於席上,懶得迴他。
虯髯壯漢也不以為忤,開始繼續講解明日對陣的戰術要點。
任平生身邊的死魚眼倒是聽得認真,不時點個頭啥的表示讚同。
沒錯,他的第一個道兵正是小商河場景中的那位嘴臭裨將高某林。
任平生覺得一陣心塞:原本以為可以和好基友趙子龍再續前緣,一起並肩殺敵,誰知道這次卻是要兄弟鬩於牆。
坐在上首的虯髯壯漢正是這次戰役的高光人物——八百先登死士的主將鞠義。
自己一覺醒來,竟然成了子龍的敵對陣營。
而且這次居然還是傻子人設趙盤蛇,也不知道是怎麽從白馬義從混到了先登營!
嘴臭裨將外加和子龍對陣,破係統這一套玩得那是真個風騷!
任平生感受到了滿滿滿滿的惡意。
鞠義此時正說到明天的人事安排:“小蛇,你槍法出眾,明日弩箭射完後就以你為鋒矢突陣,我讓兩百弟兄持戈矛相隨。高林,你幫我看著點,別讓小蛇一個人衝太快!”
槍法好,所以帶戈矛隊?這邏輯似乎也沒毛病,高林幫他開口答應了下來:“鞠將軍請放心,我定不會讓趙將軍犯傻勁!”
任平生翻了個白眼,自動屏蔽了他話裏最後三個字,繼續聽鞠義布置。
叮!
你對為將之道似乎有些領悟,你學會了粗淺的陣列之術。
麵板中權柄下方閃了一閃,多出來一行:
陣列之術:初窺門徑(第一重)+
這莫非就是升級權柄的途徑?!任平生驟然振奮起來,覺得自己有了重大發現!
胖子的權柄是文職序列,他留在玉簡中的信息隻能作為參考。
文職序列的權柄據說是些什麽治一鄉、冶一縣最後到宰執天下之類的升級設定,自己估計是要通過學習為將之道來提升武職?
任平生覺得自己終於發現了真相,心中欣喜,卻有高林在一旁小聲提醒他:“別傻笑了!鞠將軍叫你!”
任平生差點被氣出了內傷,丫就不能隻說後麵一截嗎?!
鞠義倒也沒有別的指令給他,隻是再次叮囑了一番讓他衝陣時不要丟開手下弟兄,隨後就結束了這次戰前會議。
任平生跟著其餘的十幾人一道離開了主將營帳。
鞠義手下有精銳八百,分成了八部,每部百人,各有主副將一名,任平生和高林統轄的便是第四部眾。
第二天的這一戰其實隻是袁紹對公孫瓚的一次試探。
大軍交戰,當然不可能一碰麵就一股腦把兵力全投進去,往往都會派出先鋒部隊來探一探對方的底。
這個探底並不單止是試探戰力,還包括了士卒的鬥誌、軍需物資供給等等內容。
任平生是個外來貨,對這些一竅不通。
高林倒是正經的軍中老卒,他對後勤供給這一類事務尤其熟悉,第二天列陣待敵時便在盾壘後有一句沒一句的跟任平生講解關竅。
先登營的盾壘和當日任平生在金兵陣內見過的拒馬陣有些差異,那些厚木大盾上麵裹的是頭層牛皮而不是鐵皮。
宋朝的煉鐵技術自然比公元190年時的煉鐵技術發達得多,大盾的這種差別也在情理之中。
袁紹這一次對鞠義的支持力度極大,調撥了足足一千二百具踏弩給他。
鞠義令三百人持盾圍成壁壘,又選了三百人操作踏弩,任平生和高林帶第三部和本部人手共兩百人,先在盾後支好長矛,以防敵人騎兵全速衝過來踐踏軍陣。
袁紹給的這批踏弩極其精良,全部都配備了可以調整拋射距離的裝置,鞠義令那三百名弩手早早上好弦並調好了射程。
盾壘渾圓無缺,前邊戈矛密布。
這般嚴陣以待了足足兩個時辰,高林說得嘴都幹了,幹脆和任平生一人掌著一根長矛發呆。
自晨至午,前方才傳來馬蹄聲。
公孫瓚遲到了。
兩軍對壘,他的營帳紮在了界橋的另一邊,行軍時因為地形不夠寬敞,到達戰場和重新列陣花去了不少時間。
任平生當然知道來的是名滿天下的白馬義從。
隻是這支昔時抵禦異族的正義之師如今已經變成了公孫瓚爭權奪利的屠刀利刃,u看書 .uukansu 不再有大義的名份。
雙方都不是正義之師,此番沙場爭雄,便隻分生死!
蹄聲漸驟,暴雨般的嗒嗒之聲越來越近,白馬義從果然精銳,三千騎一齊衝鋒,節奏竟然分明可辯,一時間地麵都被震得顫個不停。
鞠義就站在盾陣當中,麵色如常。
天際鉛雲掠動,有電芒蜒曲其中。
白馬義從是一支輕騎兵,因此來勢極快,頃刻就從千步之外突入眾人視線中。
白馬皆神駿,義從盡善射,五百步時已有人開始拈弓引箭。
須臾間輕騎又突前了兩百多步,飛塵遮天蔽日,義眾齊齊引弓而射,箭雨開始向盾陣中落下,一時間突突突突的破革之聲不絕。
鞠義又等了兩息,這才揮動手中的環首刀大聲唿喝:“第一弩!拋!齊放!”
拋是拋射的意思,這個命令是讓第一輪弩箭向空一齊拋射。
周圍皆是大盾壁壘,之前為了防止白馬義從的拋射,先登營這邊盡數都低伏在盾壘之後。
這時義從的陣型未亂,馬速正快,自然不可能移開大盾去放弩箭。
鞠義胸中早有定計,事先就讓弩手定好了射程拉上了弦,故此弩手都不需要去看敵人的遠近距離,隻管躲在盾後向空中拋射。
踏弩比義從手中長弓強勁太多,弩箭正中馬身時竟然能整枝沒入,一輪齊射便射倒下一大片白馬。
鞠義定下的第一輪射程是在白馬義從的騎陣前排,不求大片殺傷,隻求破其衝鋒陣型。
步兵對輕騎,首要的自然是阻其馬速!
任平生看著踞坐在大帳上首的虯髯壯漢默然無語。
帳內共有十七人,虯髯壯漢似乎感覺到了任平生的目光,偏過頭來對他笑了笑:
“小蛇,我知你勇武,明日可得等踏弩射完四輪之後再突陣,不能再和上次破匈奴那般莽撞了。”
任平生呆坐於席上,懶得迴他。
虯髯壯漢也不以為忤,開始繼續講解明日對陣的戰術要點。
任平生身邊的死魚眼倒是聽得認真,不時點個頭啥的表示讚同。
沒錯,他的第一個道兵正是小商河場景中的那位嘴臭裨將高某林。
任平生覺得一陣心塞:原本以為可以和好基友趙子龍再續前緣,一起並肩殺敵,誰知道這次卻是要兄弟鬩於牆。
坐在上首的虯髯壯漢正是這次戰役的高光人物——八百先登死士的主將鞠義。
自己一覺醒來,竟然成了子龍的敵對陣營。
而且這次居然還是傻子人設趙盤蛇,也不知道是怎麽從白馬義從混到了先登營!
嘴臭裨將外加和子龍對陣,破係統這一套玩得那是真個風騷!
任平生感受到了滿滿滿滿的惡意。
鞠義此時正說到明天的人事安排:“小蛇,你槍法出眾,明日弩箭射完後就以你為鋒矢突陣,我讓兩百弟兄持戈矛相隨。高林,你幫我看著點,別讓小蛇一個人衝太快!”
槍法好,所以帶戈矛隊?這邏輯似乎也沒毛病,高林幫他開口答應了下來:“鞠將軍請放心,我定不會讓趙將軍犯傻勁!”
任平生翻了個白眼,自動屏蔽了他話裏最後三個字,繼續聽鞠義布置。
叮!
你對為將之道似乎有些領悟,你學會了粗淺的陣列之術。
麵板中權柄下方閃了一閃,多出來一行:
陣列之術:初窺門徑(第一重)+
這莫非就是升級權柄的途徑?!任平生驟然振奮起來,覺得自己有了重大發現!
胖子的權柄是文職序列,他留在玉簡中的信息隻能作為參考。
文職序列的權柄據說是些什麽治一鄉、冶一縣最後到宰執天下之類的升級設定,自己估計是要通過學習為將之道來提升武職?
任平生覺得自己終於發現了真相,心中欣喜,卻有高林在一旁小聲提醒他:“別傻笑了!鞠將軍叫你!”
任平生差點被氣出了內傷,丫就不能隻說後麵一截嗎?!
鞠義倒也沒有別的指令給他,隻是再次叮囑了一番讓他衝陣時不要丟開手下弟兄,隨後就結束了這次戰前會議。
任平生跟著其餘的十幾人一道離開了主將營帳。
鞠義手下有精銳八百,分成了八部,每部百人,各有主副將一名,任平生和高林統轄的便是第四部眾。
第二天的這一戰其實隻是袁紹對公孫瓚的一次試探。
大軍交戰,當然不可能一碰麵就一股腦把兵力全投進去,往往都會派出先鋒部隊來探一探對方的底。
這個探底並不單止是試探戰力,還包括了士卒的鬥誌、軍需物資供給等等內容。
任平生是個外來貨,對這些一竅不通。
高林倒是正經的軍中老卒,他對後勤供給這一類事務尤其熟悉,第二天列陣待敵時便在盾壘後有一句沒一句的跟任平生講解關竅。
先登營的盾壘和當日任平生在金兵陣內見過的拒馬陣有些差異,那些厚木大盾上麵裹的是頭層牛皮而不是鐵皮。
宋朝的煉鐵技術自然比公元190年時的煉鐵技術發達得多,大盾的這種差別也在情理之中。
袁紹這一次對鞠義的支持力度極大,調撥了足足一千二百具踏弩給他。
鞠義令三百人持盾圍成壁壘,又選了三百人操作踏弩,任平生和高林帶第三部和本部人手共兩百人,先在盾後支好長矛,以防敵人騎兵全速衝過來踐踏軍陣。
袁紹給的這批踏弩極其精良,全部都配備了可以調整拋射距離的裝置,鞠義令那三百名弩手早早上好弦並調好了射程。
盾壘渾圓無缺,前邊戈矛密布。
這般嚴陣以待了足足兩個時辰,高林說得嘴都幹了,幹脆和任平生一人掌著一根長矛發呆。
自晨至午,前方才傳來馬蹄聲。
公孫瓚遲到了。
兩軍對壘,他的營帳紮在了界橋的另一邊,行軍時因為地形不夠寬敞,到達戰場和重新列陣花去了不少時間。
任平生當然知道來的是名滿天下的白馬義從。
隻是這支昔時抵禦異族的正義之師如今已經變成了公孫瓚爭權奪利的屠刀利刃,u看書 .uukansu 不再有大義的名份。
雙方都不是正義之師,此番沙場爭雄,便隻分生死!
蹄聲漸驟,暴雨般的嗒嗒之聲越來越近,白馬義從果然精銳,三千騎一齊衝鋒,節奏竟然分明可辯,一時間地麵都被震得顫個不停。
鞠義就站在盾陣當中,麵色如常。
天際鉛雲掠動,有電芒蜒曲其中。
白馬義從是一支輕騎兵,因此來勢極快,頃刻就從千步之外突入眾人視線中。
白馬皆神駿,義從盡善射,五百步時已有人開始拈弓引箭。
須臾間輕騎又突前了兩百多步,飛塵遮天蔽日,義眾齊齊引弓而射,箭雨開始向盾陣中落下,一時間突突突突的破革之聲不絕。
鞠義又等了兩息,這才揮動手中的環首刀大聲唿喝:“第一弩!拋!齊放!”
拋是拋射的意思,這個命令是讓第一輪弩箭向空一齊拋射。
周圍皆是大盾壁壘,之前為了防止白馬義從的拋射,先登營這邊盡數都低伏在盾壘之後。
這時義從的陣型未亂,馬速正快,自然不可能移開大盾去放弩箭。
鞠義胸中早有定計,事先就讓弩手定好了射程拉上了弦,故此弩手都不需要去看敵人的遠近距離,隻管躲在盾後向空中拋射。
踏弩比義從手中長弓強勁太多,弩箭正中馬身時竟然能整枝沒入,一輪齊射便射倒下一大片白馬。
鞠義定下的第一輪射程是在白馬義從的騎陣前排,不求大片殺傷,隻求破其衝鋒陣型。
步兵對輕騎,首要的自然是阻其馬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