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的發展取決於什麽?
人才、技術、管理、文化、機遇.....
原因有很多,到底誰最重要,還真說不好。
而馬東一直覺得“老大”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以上說的所有原因,細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問題最終都會貫穿在一家公司“老大”的身上。
邵雅菲在零售總監的位置上幹的不錯,不然鼎東集團的連鎖業務也不會短短時間發展成國內的零售巨無霸,但是換成馬東這個集團的掌舵者坐在這個位置,他看到的風景和邵雅菲又完全不一樣。
鼎東集團在全國將近2萬家各類零售連鎖門店,賺錢是賺錢了,但是在整個鼎東生態中的位置和貢獻還是有所欠缺。
如果說互聯網板塊是“天”,實體零售就是“地”,而每一家連鎖門店就是地上的參天大樹和花花草草,植物,受天地滋養,卻也點綴萬物,它們索取陽光,吸收養分,卻也釋放“生氣”,滋養生態。
但是經過全局性的觀察,馬東發現鼎東集團的連鎖門店吸收養分有餘,釋放“生氣”卻不足。
線下門店對互聯網板塊的貢獻在哪裏?
引流、宣傳.....
這部分貢獻在期初是不小的,但是隨著叮叮的壯大,線下門店的引流和宣傳作用越來越小了.....
馬東敏銳的意識到,“生氣”,就是鼎東集團二次騰飛的關鍵!
..........
馬東對於“生氣”的思考還沒有結果,幾個頭疼的問題就擺在了他麵前。
首先是麵對阿裏巴巴大舉進軍倉儲物流領域,鼎東集團在物流領域對資金的渴求愈發的強烈,但是倉儲物流拿地、建廠房、設備和研發投入太大。
而速遞業務也隻能靠人力去堆積,這兩個行業性質都偏傳統領域,鼎東集團一邊拿地建廠房,一邊用這些固定資產在銀行抵押貸款,但是資金依然不足。
於是馬東想到了融資,就像京東物流一樣,雖然有京東自身的持續投入,可外部資金的支持也是他們能撐下去的關鍵。
馬東找了高瓴資本的張磊,可惜他們對物流領域的投資非常慎重,都已經深陷京東物流的泥潭,再掉進鼎東物流的大坑,還要不要活下去啊?
和高瓴資本的想法差不多,諸如idg、紅杉資本等風投機構一聽馬東說鼎東物流要融資,紛紛退避三舍,僅有的幾家風投機構倒是願意投資一點,隻是他們的估值讓馬東掃一眼就沒了興趣.....
馬東是要為物流板塊融資發展,不是來賤賣資產的。
幾番折騰之後,鼎東物流的融資之路半途夭折,短期內隻能靠著鼎東集團持續輸血發展了。
另外一個麻煩就是來一桶的發展問題。
開局三板斧,經過大半個月的瘋狂燒錢,鼎東集團準備的2個億燒完了.....
準確的說是隻燒了1.3億元,1億元是針對500家門店周邊社區的掃蕩式“免費”營銷,另外3千萬是為軍人家屬提供的“免費”待遇。
1.3億元“免費”大促,成本約4000萬,主要是叮叮和鼎東金融承擔燒錢的重任,來一桶淨虧500萬成本費,再加上人員、租金等各項開支,開業一個月不到,來一桶500家門店虧了2000萬.....
這還是因為大促期間吸引了不少嚐鮮的消費客戶,產生了約6000萬正常銷售額,要不然虧的更大。
來一桶開業第一個月虧錢是計劃內的,馬東並不是為虧錢而糾結,真正讓他感到蛋疼的是自殺式燒錢活動一結束,來一桶的人氣就開始大跌,200家被來一桶壓製的肯德基、麥當勞門店的生意迅速迴暖,這就尷尬了.....
給免費的就來吃國產,不免費就去給老外送錢,馬東鬱悶的吐血。
硬要說口味的差距,來一桶和肯德基的味道確實有差異,但這也是很正常的情況,肯德基和麥當勞的味道還不一樣呢!
除了口味這個軟實力,來一桶的裝修比肯德基更新、更溫馨,服務比肯德基更好,還為就餐的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小驚喜,而且根據店麵的反饋,那些小朋友吃的玩的都非常開心.....
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這樣的反差呢?
馬東很疑惑,他起初以為門店在謊報軍情,為此他還微服私訪了不少的門店,結果卻並不是他想的那樣。
小朋友們一個個吃的滿嘴流油,在來一桶的小型遊樂場嗨的不行,臨走的時候還能收獲一個免費小玩具,那種依依不舍的小表情分明就寫著“下次還要來”嘛,可為什麽還會有大量客戶流失呢?
難道這就是品牌的影響力?
亦或者,這就是某些噴子所說的“國人的賤骨頭”,從洋媚外?
對於這個問題,馬東得不到答案,也許就連那些迴流到肯德基的人自己也不明白,在麵對肯德基和來一桶兩個門店的時候,在邁出決定性第一步的時候,他們潛意識裏到底是怎麽想的.....
相對而言,避開肯德基的直接競爭,開在高校周邊的來一桶門店日子則好了很多,大規模補貼之後的時間裏,生意雖然不能算得上火爆,可也能保持賬麵盈利,這就已經很不錯了。
“馬總,9月份,我們拿出了兩套營銷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爆款產品免費活動,每家門店中午12:00、12:30和下午6:30、7:00分別限量發售50對免費辣翅,不過客戶不能單獨買辣翅,最少需搭配一種我們指定的食物或飲料,比如薯條、雞塊、漢堡、可樂等.....”
“這些指定產品,客戶就算選擇價格最低的中份薯條,我們也能做到保本,考慮到中午和下午就餐高峰時間,客戶大概率會直接在店內就餐,這項活動的盈利預期還是很可觀的.....”
“第二套方案是話題營銷,我們近期會推出一些特色桶裝套餐,類似於“單身桶”、“全班桶”這樣的,uu看書 .uukanshu 然後通過叮叮進行病毒式傳播.....”
第二套方案其實是開業之初馬東就製定好的策略。
肯德基和麥當勞屬於國際餐飲巨頭,他們的每一步都是四平八穩,卻又無懈可擊,想要狙擊這樣的巨頭,想要從對方身上找破綻幾乎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隻能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了。
商場即戰場,以正禦奇,以奇克正,就如矛和盾的關係一樣。
肯德基現在就屬於盾的一方,來一桶如果重新打造自己的盾,時間上就不允許,那就隻能把自己打造成一杆長矛。
隻要矛夠鋒利,盾牌也能被戳穿一個洞,而馬東想要的,就是這個破綻,隻要機會到了,他就會讓肯德基這個國際巨頭嚐嚐國產穿腸毒藥的味道.....
經過馬東同意,兩套方案很快就實施了。
免費辣翅活動還是有些效果的,馬東通過後台監控視頻看到大部分店麵每到中午十二點和晚上六點半就會出現一群人排隊,不過讓人皺眉的是大部分都是年紀比較大的大爺大媽。
而且通過數據統計發現,這些排隊的大爺大媽基本都點了“辣翅 中份薯條”套餐,來一桶除了銷售額,啥的沒賺到.....
然後馬東又花時間比對了第一天到第五天排隊的人群結構,他發現年輕人占的比重越來越少了!
有了這個發現,馬東趕緊叫停了第一套方案,朱曉天有些不解:
“馬總,雖然這些大爺大媽比較摳門,但也給店裏帶來了不少人氣,而且也有一些人確實有其他消費的.....”
ps:推薦《穿越財富輝煌》
人才、技術、管理、文化、機遇.....
原因有很多,到底誰最重要,還真說不好。
而馬東一直覺得“老大”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以上說的所有原因,細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問題最終都會貫穿在一家公司“老大”的身上。
邵雅菲在零售總監的位置上幹的不錯,不然鼎東集團的連鎖業務也不會短短時間發展成國內的零售巨無霸,但是換成馬東這個集團的掌舵者坐在這個位置,他看到的風景和邵雅菲又完全不一樣。
鼎東集團在全國將近2萬家各類零售連鎖門店,賺錢是賺錢了,但是在整個鼎東生態中的位置和貢獻還是有所欠缺。
如果說互聯網板塊是“天”,實體零售就是“地”,而每一家連鎖門店就是地上的參天大樹和花花草草,植物,受天地滋養,卻也點綴萬物,它們索取陽光,吸收養分,卻也釋放“生氣”,滋養生態。
但是經過全局性的觀察,馬東發現鼎東集團的連鎖門店吸收養分有餘,釋放“生氣”卻不足。
線下門店對互聯網板塊的貢獻在哪裏?
引流、宣傳.....
這部分貢獻在期初是不小的,但是隨著叮叮的壯大,線下門店的引流和宣傳作用越來越小了.....
馬東敏銳的意識到,“生氣”,就是鼎東集團二次騰飛的關鍵!
..........
馬東對於“生氣”的思考還沒有結果,幾個頭疼的問題就擺在了他麵前。
首先是麵對阿裏巴巴大舉進軍倉儲物流領域,鼎東集團在物流領域對資金的渴求愈發的強烈,但是倉儲物流拿地、建廠房、設備和研發投入太大。
而速遞業務也隻能靠人力去堆積,這兩個行業性質都偏傳統領域,鼎東集團一邊拿地建廠房,一邊用這些固定資產在銀行抵押貸款,但是資金依然不足。
於是馬東想到了融資,就像京東物流一樣,雖然有京東自身的持續投入,可外部資金的支持也是他們能撐下去的關鍵。
馬東找了高瓴資本的張磊,可惜他們對物流領域的投資非常慎重,都已經深陷京東物流的泥潭,再掉進鼎東物流的大坑,還要不要活下去啊?
和高瓴資本的想法差不多,諸如idg、紅杉資本等風投機構一聽馬東說鼎東物流要融資,紛紛退避三舍,僅有的幾家風投機構倒是願意投資一點,隻是他們的估值讓馬東掃一眼就沒了興趣.....
馬東是要為物流板塊融資發展,不是來賤賣資產的。
幾番折騰之後,鼎東物流的融資之路半途夭折,短期內隻能靠著鼎東集團持續輸血發展了。
另外一個麻煩就是來一桶的發展問題。
開局三板斧,經過大半個月的瘋狂燒錢,鼎東集團準備的2個億燒完了.....
準確的說是隻燒了1.3億元,1億元是針對500家門店周邊社區的掃蕩式“免費”營銷,另外3千萬是為軍人家屬提供的“免費”待遇。
1.3億元“免費”大促,成本約4000萬,主要是叮叮和鼎東金融承擔燒錢的重任,來一桶淨虧500萬成本費,再加上人員、租金等各項開支,開業一個月不到,來一桶500家門店虧了2000萬.....
這還是因為大促期間吸引了不少嚐鮮的消費客戶,產生了約6000萬正常銷售額,要不然虧的更大。
來一桶開業第一個月虧錢是計劃內的,馬東並不是為虧錢而糾結,真正讓他感到蛋疼的是自殺式燒錢活動一結束,來一桶的人氣就開始大跌,200家被來一桶壓製的肯德基、麥當勞門店的生意迅速迴暖,這就尷尬了.....
給免費的就來吃國產,不免費就去給老外送錢,馬東鬱悶的吐血。
硬要說口味的差距,來一桶和肯德基的味道確實有差異,但這也是很正常的情況,肯德基和麥當勞的味道還不一樣呢!
除了口味這個軟實力,來一桶的裝修比肯德基更新、更溫馨,服務比肯德基更好,還為就餐的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小驚喜,而且根據店麵的反饋,那些小朋友吃的玩的都非常開心.....
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這樣的反差呢?
馬東很疑惑,他起初以為門店在謊報軍情,為此他還微服私訪了不少的門店,結果卻並不是他想的那樣。
小朋友們一個個吃的滿嘴流油,在來一桶的小型遊樂場嗨的不行,臨走的時候還能收獲一個免費小玩具,那種依依不舍的小表情分明就寫著“下次還要來”嘛,可為什麽還會有大量客戶流失呢?
難道這就是品牌的影響力?
亦或者,這就是某些噴子所說的“國人的賤骨頭”,從洋媚外?
對於這個問題,馬東得不到答案,也許就連那些迴流到肯德基的人自己也不明白,在麵對肯德基和來一桶兩個門店的時候,在邁出決定性第一步的時候,他們潛意識裏到底是怎麽想的.....
相對而言,避開肯德基的直接競爭,開在高校周邊的來一桶門店日子則好了很多,大規模補貼之後的時間裏,生意雖然不能算得上火爆,可也能保持賬麵盈利,這就已經很不錯了。
“馬總,9月份,我們拿出了兩套營銷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爆款產品免費活動,每家門店中午12:00、12:30和下午6:30、7:00分別限量發售50對免費辣翅,不過客戶不能單獨買辣翅,最少需搭配一種我們指定的食物或飲料,比如薯條、雞塊、漢堡、可樂等.....”
“這些指定產品,客戶就算選擇價格最低的中份薯條,我們也能做到保本,考慮到中午和下午就餐高峰時間,客戶大概率會直接在店內就餐,這項活動的盈利預期還是很可觀的.....”
“第二套方案是話題營銷,我們近期會推出一些特色桶裝套餐,類似於“單身桶”、“全班桶”這樣的,uu看書 .uukanshu 然後通過叮叮進行病毒式傳播.....”
第二套方案其實是開業之初馬東就製定好的策略。
肯德基和麥當勞屬於國際餐飲巨頭,他們的每一步都是四平八穩,卻又無懈可擊,想要狙擊這樣的巨頭,想要從對方身上找破綻幾乎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隻能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了。
商場即戰場,以正禦奇,以奇克正,就如矛和盾的關係一樣。
肯德基現在就屬於盾的一方,來一桶如果重新打造自己的盾,時間上就不允許,那就隻能把自己打造成一杆長矛。
隻要矛夠鋒利,盾牌也能被戳穿一個洞,而馬東想要的,就是這個破綻,隻要機會到了,他就會讓肯德基這個國際巨頭嚐嚐國產穿腸毒藥的味道.....
經過馬東同意,兩套方案很快就實施了。
免費辣翅活動還是有些效果的,馬東通過後台監控視頻看到大部分店麵每到中午十二點和晚上六點半就會出現一群人排隊,不過讓人皺眉的是大部分都是年紀比較大的大爺大媽。
而且通過數據統計發現,這些排隊的大爺大媽基本都點了“辣翅 中份薯條”套餐,來一桶除了銷售額,啥的沒賺到.....
然後馬東又花時間比對了第一天到第五天排隊的人群結構,他發現年輕人占的比重越來越少了!
有了這個發現,馬東趕緊叫停了第一套方案,朱曉天有些不解:
“馬總,雖然這些大爺大媽比較摳門,但也給店裏帶來了不少人氣,而且也有一些人確實有其他消費的.....”
ps:推薦《穿越財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