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意見不同
不婚男女古代養娃日常 作者:水波1984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家村大多數的人家還是心存感恩的,感激江書韻夫妻。
所以,流水席上,才有那麽多人為江書韻夫妻說話。
這樣一來,更能顯出某些江氏族人的不堪,也讓三爺爺心傷不已。
流水席過後,李管家要迴去了。
江父把寫好的信遞給李管家,讓他交給書韻。
“這封信交給你們老爺,還有這些銀錢,是佃出去的田地的收成。”
“老太爺,太太交代過,村裏田地的收成,讓你們二老收著,當個零花錢。”
沐以安她們去了府城以後,村裏田地的收成,都讓江父他們收著的。之前他們去府城,帶過來一次。
這次,沐以安特意交代,讓他們留著。
這幾年,村裏條件好了,江大哥學堂的孩子多了,一個月,也能有幾十兩銀子的進賬。
江大嫂想明白以後,這些銀子,都買成了田地,一點一點的積累,也快有百八十畝了。
“行,我知道了,你們迴去時當心一點。”
李管家拿著書信,迴了縣城。又去一趟沐家,和沐父說了一些賞賜的事情。
府城呢,沐以安她們在莊子上,家裏沒人,慢慢的,大夥也明白江家的態度了。
來莊子上的當天,沐以安讓江書韻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去給三叔。
昨天人多,沐以安也不好和三叔說太多。
賞賜事件的熱度下來了,就沒有那麽多人,每天去江宅拜訪了。
沐以安接到消息,鬆了一口氣。
再過幾天,等事情完全平靜以後,她們再迴去。
沐三嬸呢,等了幾天,才帶著大媳婦一起,去了莊子上。
“三嬸,你怎麽來了,是有什麽事發生嗎?”
沐以安看見三嬸,還挺驚訝,江書韻信裏說了,為什麽會被賞賜,但是沒說西北軍的事情。
也說了她們不想結交太多不認識的人,所以先躲一陣子。
三嬸這時候過來,莫不是有什麽事發生。
“沒什麽事,你三叔接到你們的信,知道了原委,心裏也是狠狠地鬆了一口氣。
你都不知道,那天下午,你三叔被同僚圍著問,你們因為什麽被賞賜的。
他哪知道啊,一問三不知,同僚覺得他沒說實話。自己侄女的事情,怎麽可能不知道。
你三叔真是有口難言,一下午,嘴就起泡了。”
沐三嬸雖然笑嗬嗬的說著,但是,話語裏也有一絲責怪。
又想到自己的閨女,和以安是堂姐妹,還是在府城嬌養著長大的,現在,和以安,簡直天差地別了,心裏也不是滋味。
“三嬸,這事我們事先也不知道,匆忙的接了賞賜,也是懵的很。”
沐以安不知道三嬸為什麽話裏有話,簡單解釋一句。
“也是,你們現在不一般了,府城的很多人家,都想認識你們,結交你們呢。”
“三嬸,我呢,不擅長應酬,對府城的高門大戶,也不知道一二,也沒打算去結交。
我們自己什麽底蘊,自己心裏清楚,不想做那些無謂的應酬。”
沐以安先把話說明白了,每個人所求不同,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這幾年,她們在府城,三叔也幫了不少忙,她心存感激。
所以,每年的年禮,她都準備的很重。
莊子上西瓜熟了,她也送去不少,讓三叔拿去還人情。
但是,一碼歸一碼,她不會因為感謝三叔,就要事事和他說,說到底,她們是兩家人。
“以安,你放棄這次機會,下次再想有這樣的機會就難了。
不說別的,你家有五個兒女,以後覺得嫁娶嗎?
趁著這機會,好好走動走動,以後,也能心裏有數不是嗎?”
沐三嬸聽出來了,以安,有自己的主意。別說老爺隻是她三叔了,就算是親爹,她也不一定會聽的。
但是,這麽好的機會,她還想在勸一勸。
“三嬸,我家邵明才十歲,兩個小的才會走,離婚嫁,還遠著呢。”
沐以安不為所動,她覺得,孩子的姻緣,不著急。
不管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不想他們太早成親。
古代的規矩她不能打破,但是,晚個一兩年還是可以的。
“以安,兒女的婚事,哪家不是早早的相看著。
等到年歲到了,著急忙慌的相看,就不會有好的了。”
沐三嬸婆口婆心的勸著,沐以安不為所動,轉移了話題。
“三嬸,我打算過幾天就迴去了,到時候,這件事也過去了。
府城這麽大,每天都有各種事情發生。我家的這點事,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被忘記的。
這也不是有什麽利可圖的事情,既不會影響書韻在書院的地位,也不會讓我一下子有什麽不同。”
沐以安清楚的很,聖上給的賞賜,除了那些東西是真的值點銀子,其他的,都是虛名。
他家江書韻沒做官,不在朝堂,這些東西,影響不了什麽。
沐三嬸知道自己在說什麽也沒用了,以安主意定了。
“你既然都想好了,三嬸也不說什麽了。
隻是,你們怎麽想起去西北種棉花了?”
“書韻去年認識了幾個西北的朋友,說起當地的風土人情,氣候變化,和我看的過的棉花種植的生長環境有些像。
想著去試試,萬一成了呢,棉花可是緊俏貨,沒準能掙一筆。
不怕三嬸笑話,家裏五個孩子,我現在不著急他們的相看,我著急掙點家底,不然,怎麽嫁娶。
我自己出不去,就找了我大哥,他也喜歡研究種田,也想著萬一成了,也給孩子們攢點家底。”
“什麽,你大哥也去了,沐子辰?”
沐三嬸很吃驚,沒想到子辰也去了,她們沒聽孩子大伯提過。
“因為一些原因,去西北種棉花的事情,要求保密,我們誰也沒說。
我公爹他們都不知道怎麽迴事,還是這次聖旨下了,才和他們說。”
沐以安可不想她三叔對她爹有什麽誤解,兄弟兩人的感情不一般,別因為她生疏了。
“你們棉花種成了是什麽意思?”
“就是棉花產量提高了,西北那邊之前就有種植棉花的,就是產量不高。”
沐以安挑能說的說了一些,這些事情,現在聖上也沒個指示,具體要怎麽辦,她也不清楚。
沐三嬸雖然不太滿意,但是,以安不再說其他的了,開始聊別的話題,她也沒辦法。
吃了午飯,沒有再停留,沐三嬸迴家了。
晚上,以安和江書韻說了沐三嬸過來的事情。
“你說,聖上是什麽意思,怎麽現在還沒個指示呢。”
“可能在商量吧,畢竟,棉花不像其他的東西,關係到軍隊的供給,大意不得。”
“不管了,咱們等著就是。這一次,應該能賺不少,以後,沒這機會了。”
沐以安還挺可惜的,來這以後,兩桶金,西瓜和棉花。
她腦子裏的其他和農作物有關的東西,不知道還有沒有適合這個時代的。
算了,有這兩桶金就不錯了,人嘛,要學會知足,知足常樂!
江書韻看著自己媳婦,臉上情緒的變化,自己也笑了,他們都是知足常樂的性子!
所以,流水席上,才有那麽多人為江書韻夫妻說話。
這樣一來,更能顯出某些江氏族人的不堪,也讓三爺爺心傷不已。
流水席過後,李管家要迴去了。
江父把寫好的信遞給李管家,讓他交給書韻。
“這封信交給你們老爺,還有這些銀錢,是佃出去的田地的收成。”
“老太爺,太太交代過,村裏田地的收成,讓你們二老收著,當個零花錢。”
沐以安她們去了府城以後,村裏田地的收成,都讓江父他們收著的。之前他們去府城,帶過來一次。
這次,沐以安特意交代,讓他們留著。
這幾年,村裏條件好了,江大哥學堂的孩子多了,一個月,也能有幾十兩銀子的進賬。
江大嫂想明白以後,這些銀子,都買成了田地,一點一點的積累,也快有百八十畝了。
“行,我知道了,你們迴去時當心一點。”
李管家拿著書信,迴了縣城。又去一趟沐家,和沐父說了一些賞賜的事情。
府城呢,沐以安她們在莊子上,家裏沒人,慢慢的,大夥也明白江家的態度了。
來莊子上的當天,沐以安讓江書韻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去給三叔。
昨天人多,沐以安也不好和三叔說太多。
賞賜事件的熱度下來了,就沒有那麽多人,每天去江宅拜訪了。
沐以安接到消息,鬆了一口氣。
再過幾天,等事情完全平靜以後,她們再迴去。
沐三嬸呢,等了幾天,才帶著大媳婦一起,去了莊子上。
“三嬸,你怎麽來了,是有什麽事發生嗎?”
沐以安看見三嬸,還挺驚訝,江書韻信裏說了,為什麽會被賞賜,但是沒說西北軍的事情。
也說了她們不想結交太多不認識的人,所以先躲一陣子。
三嬸這時候過來,莫不是有什麽事發生。
“沒什麽事,你三叔接到你們的信,知道了原委,心裏也是狠狠地鬆了一口氣。
你都不知道,那天下午,你三叔被同僚圍著問,你們因為什麽被賞賜的。
他哪知道啊,一問三不知,同僚覺得他沒說實話。自己侄女的事情,怎麽可能不知道。
你三叔真是有口難言,一下午,嘴就起泡了。”
沐三嬸雖然笑嗬嗬的說著,但是,話語裏也有一絲責怪。
又想到自己的閨女,和以安是堂姐妹,還是在府城嬌養著長大的,現在,和以安,簡直天差地別了,心裏也不是滋味。
“三嬸,這事我們事先也不知道,匆忙的接了賞賜,也是懵的很。”
沐以安不知道三嬸為什麽話裏有話,簡單解釋一句。
“也是,你們現在不一般了,府城的很多人家,都想認識你們,結交你們呢。”
“三嬸,我呢,不擅長應酬,對府城的高門大戶,也不知道一二,也沒打算去結交。
我們自己什麽底蘊,自己心裏清楚,不想做那些無謂的應酬。”
沐以安先把話說明白了,每個人所求不同,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這幾年,她們在府城,三叔也幫了不少忙,她心存感激。
所以,每年的年禮,她都準備的很重。
莊子上西瓜熟了,她也送去不少,讓三叔拿去還人情。
但是,一碼歸一碼,她不會因為感謝三叔,就要事事和他說,說到底,她們是兩家人。
“以安,你放棄這次機會,下次再想有這樣的機會就難了。
不說別的,你家有五個兒女,以後覺得嫁娶嗎?
趁著這機會,好好走動走動,以後,也能心裏有數不是嗎?”
沐三嬸聽出來了,以安,有自己的主意。別說老爺隻是她三叔了,就算是親爹,她也不一定會聽的。
但是,這麽好的機會,她還想在勸一勸。
“三嬸,我家邵明才十歲,兩個小的才會走,離婚嫁,還遠著呢。”
沐以安不為所動,她覺得,孩子的姻緣,不著急。
不管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不想他們太早成親。
古代的規矩她不能打破,但是,晚個一兩年還是可以的。
“以安,兒女的婚事,哪家不是早早的相看著。
等到年歲到了,著急忙慌的相看,就不會有好的了。”
沐三嬸婆口婆心的勸著,沐以安不為所動,轉移了話題。
“三嬸,我打算過幾天就迴去了,到時候,這件事也過去了。
府城這麽大,每天都有各種事情發生。我家的這點事,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被忘記的。
這也不是有什麽利可圖的事情,既不會影響書韻在書院的地位,也不會讓我一下子有什麽不同。”
沐以安清楚的很,聖上給的賞賜,除了那些東西是真的值點銀子,其他的,都是虛名。
他家江書韻沒做官,不在朝堂,這些東西,影響不了什麽。
沐三嬸知道自己在說什麽也沒用了,以安主意定了。
“你既然都想好了,三嬸也不說什麽了。
隻是,你們怎麽想起去西北種棉花了?”
“書韻去年認識了幾個西北的朋友,說起當地的風土人情,氣候變化,和我看的過的棉花種植的生長環境有些像。
想著去試試,萬一成了呢,棉花可是緊俏貨,沒準能掙一筆。
不怕三嬸笑話,家裏五個孩子,我現在不著急他們的相看,我著急掙點家底,不然,怎麽嫁娶。
我自己出不去,就找了我大哥,他也喜歡研究種田,也想著萬一成了,也給孩子們攢點家底。”
“什麽,你大哥也去了,沐子辰?”
沐三嬸很吃驚,沒想到子辰也去了,她們沒聽孩子大伯提過。
“因為一些原因,去西北種棉花的事情,要求保密,我們誰也沒說。
我公爹他們都不知道怎麽迴事,還是這次聖旨下了,才和他們說。”
沐以安可不想她三叔對她爹有什麽誤解,兄弟兩人的感情不一般,別因為她生疏了。
“你們棉花種成了是什麽意思?”
“就是棉花產量提高了,西北那邊之前就有種植棉花的,就是產量不高。”
沐以安挑能說的說了一些,這些事情,現在聖上也沒個指示,具體要怎麽辦,她也不清楚。
沐三嬸雖然不太滿意,但是,以安不再說其他的了,開始聊別的話題,她也沒辦法。
吃了午飯,沒有再停留,沐三嬸迴家了。
晚上,以安和江書韻說了沐三嬸過來的事情。
“你說,聖上是什麽意思,怎麽現在還沒個指示呢。”
“可能在商量吧,畢竟,棉花不像其他的東西,關係到軍隊的供給,大意不得。”
“不管了,咱們等著就是。這一次,應該能賺不少,以後,沒這機會了。”
沐以安還挺可惜的,來這以後,兩桶金,西瓜和棉花。
她腦子裏的其他和農作物有關的東西,不知道還有沒有適合這個時代的。
算了,有這兩桶金就不錯了,人嘛,要學會知足,知足常樂!
江書韻看著自己媳婦,臉上情緒的變化,自己也笑了,他們都是知足常樂的性子!